达达集团是否能在数千亿市场的即时快递和零售的市场里立足吗?

华尔街李先生
2021-09-29

摘要

1. 达达集团二季报营收同比增长40%,但利润亏损6.4亿元,主要因为运营成本持续增加。

2. 达达集团正在利用其业务生态来提高和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未来是否能获得更高的估值还是要看业绩的增长。

北京时间9月8日,即时配送头部公司达达集团于美股盘后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达达集团在二季度实现营收14.75亿元,同比增长11.5%;净亏损6.4亿元,同比增加40%。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月10日,达达集团股价从两周前的19美元上涨到目前的26美元,虽利润是亏损但市场似乎对本次的业绩报告的解读是偏乐观的,目前该公司的市值约为60亿美元,相比去年2020年6月份上市的市值增长了44%。

从集团公司的分业务看来,旗下的达达快送二季度营收为5.94亿元,同比减少29.1%;旗下的“京东到家”业务营收为8.81亿元,同比增加81.34%,这也是京东到家业务营收首次超过达达快送业务营收。达达集团在财报中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达达快送业务营收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今年4月起,最后一公里的送货服务已由第三方公司执行,达达集团不再计算相关的收入与成本,对于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出于成本的考虑,从财报中可以看出,达达集团总成本为22.05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最多一项为运营与支持费用为11.36亿元,去年同期为11亿元。达达集团表示,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运营和支持成本将会持续增加。而另一个成本大头则是在销售和营销费用方面,二季度该项费用支出达到了8.24亿元,上年同期为3.86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是对京东消费者的激励增加以及向零售商和第三方促销费用增加导致。

从整体行业来看,如今,即时配送与即时零售领域俨然已成为了数千亿级别的大市场,市场空间大,前面没有巨无霸型企业,目前闪送,蜂鸟和顺风控股(002352.SH)旗下的顺丰同城在不断的追赶和竞争,这三家公司在业务领域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达达集团依赖京东到家、山姆会员店等大型商超,顺丰同城背靠顺丰控股(002352.SH),同时还与麦当劳、必胜客、瑞幸咖啡等达成了配送业务的合作;而闪送则是专注于“一对一急送”模式,服务的主要对象以C端和小商户为主。但从整个即时配送行业来看其技术门槛偏低,边界容易拓展,这也极易导致三家企业日后的竞争逐渐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该领域中,该公司是作为最先上市的企业,作为最早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截至2020年底,“京东到家”服务已覆盖全国近1400个县区市,对比2020年6月上市前实现翻倍。同期,中小城市GMV同比增长约150% ,年活跃消费者达到5130万,单季净增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体验达达集团提供的便捷服务,并产生消费习惯。

在业务上,达达快送与京东物流持续深化合作,在即时配送上的场景上有更多突破。比如,携手打造在商场和超市即时消费场景下的无人配送生态。截至7月底,达达快送已完成无人配送订单量约5000单,自动驾驶里程超1万公里;9月1日,达达快送为山姆会员商店部分订单提供的无人配送服务正式投入运营,京东物流无人车接入达达快送开放平台,这正是未来消费形态的核心之一。8月23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加快培育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对达达快递而言,新兴配送形式不仅代表着效率的提升,更能够进一步优化当前的线上线下消费联动态势,对成本结构控制、消费需求满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消费端,达达集团的业务场景持续拓宽:涵盖外卖,超市,鲜花,个人同城配送等,场景拓宽对达达集团满足商家较高的“履约率”和配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在技术优化的基础上,达达集团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业务场景、骑士属性、事件类型等参数,决定以什么模版及哪种方式给骑士发送相关通知。

在商家端,截至今年8月,达达集团研发的数字化中台SaaS达达海博系统,达达海博系统上线门店数超4,300家,其中包含超过40家百强商业超市门店。从履约、营销、商品管理等方面助力实体零售降本增效、最大化销售额,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

从很多方面来看,达达集团都取得了较大的领先,规模也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不过在上市的一年之中,无论是从财务指标还是收入规模来看都未有明显的改进,这也不奇怪,因为这可能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公司特征,那些资本为了扩张抢占市场份额,为了让公司上市从而能快速在资本市场上套现,从该公司早期投资股东可以看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京东(JD Group Entities),占比股份47.9%, 第二大股东是沃尔玛(Walmart Entities),占比10.7%,特别是京东,在该公司还未上市前就多次通过投资而获得更多的股份,这也表明这些大公司也看好其在行业未来的发展。同时达达集团通过和京东的深化合作,能够继续地与零售商和品牌商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这也将成为该公司牢不可破的护城河。未来是否能获利市场的认可和更高的估值,还是要看该公司在不久的将来是否能扭亏为盈并能保持持续业绩增长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