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互互
2021-12-25
人生赢家
股神的教育!巴菲特的老师到底有多厉害?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2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98655816,"tweetId":"698655816","gmtCreate":1640391916158,"gmtModify":1640391916158,"author":{"id":3527201031257314,"idStr":"3527201031257314","authorId":3527201031257314,"authorIdStr":"3527201031257314","name":"万互互","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100f9651674796c775fb0de719740de","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人生赢家</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人生赢家</p></body></html>","text":"人生赢家","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98655816","repostId":1153875858,"repostType":2,"repost":{"id":"1153875858","weMediaInfo":{"introduction":"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闻媒体《财经》携手道琼斯媒体集团,引入百年历史的《巴伦》(Barron's)独家内容,打造涵盖全球金融信息、市场动态、行业分析、公司研究及理财顾问评估的全球投资平台。","home_visible":1,"media_name":"巴伦周刊","id":"1063202233","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dd0fd02e1b0644cdbe57505e702dacab"},"pubTimestamp":1640069384,"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1153875858?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1-12-21 14:49","market":"us","language":"zh","title":"股神的教育!巴菲特的老师到底有多厉害?","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53875858","media":"巴伦周刊","summary":"这六位老师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n\n在 1980 年之前,巴菲特和芒格带领伯克希尔·哈撒韦不断发展,几乎具备了此后的一切基础特质。后来的道路,只不过是这之前的放大版","content":"<blockquote>\n 这六位老师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n</blockquote>\n<p>在 1980 年之前,巴菲特和芒格带领<a href=\"https://laohu8.com/S/BRK.A\">伯克希尔</a>·哈撒韦不断发展,几乎具备了此后的一切基础特质。后来的道路,只不过是这之前的放大版本而已。回顾巴菲特在这之前的成长历程,巴菲特在人生前四十多年间一共有着五个方面的六位老师,他们分别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f9d53c176fd318ca4cb311d2391be6b\" tg-width=\"900\" tg-height=\"66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第一个老师是戴尔·卡内基。</b>巴菲特年轻时行为乖张,不善言辞,不懂人情世故,十分自我。他特别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戴尔·卡内基的训练使他可以面对他人自由地表达,虽然他站在大家面前时腿仍会发抖、会冒冷汗,但总是可以正确表达了。</p>\n<p>卡内基是他的幸运之神,当他把卡内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时,在得到一个象征着他已经及格的奖品——铅笔时,<b>他追求到了自己的妻子苏珊,也是他的第二位老师。</b></p>\n<p>苏珊在巴菲特成长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戴尔·卡内基。苏珊敏于人情,善于倾听,是家庭和朋友中的社交明星。她作为巴菲特的妻子,将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搞得非常融洽。</p>\n<p>在戴尔·卡内基的基础之上,苏珊不断调教巴菲特,到巴菲特四十三四岁时,已经使巴菲特“学会了更为微妙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他知道如何预测其他人的反应,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让人如沐春风。</p>\n<p>他从一个连写信都言辞谨慎的青涩巴菲特蜕变成一个用词恰当、巧妙、富有感染力的成熟男人。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如何对别人表现出兴趣来,还能和其他人谈谈股票之外的事情。”“现在巴菲特已经能够明确地洞察人们的动机”,他还能帮助别人培养这种洞察力。苏珊还教会了“巴菲特逐渐向合适的人灌输全面、客观、公正看待问题的能力。”</p>\n<p>有这两位老师的加持,经过二十多年的淬炼,在四十几岁时,他甚至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戴尔·卡内基”训练师。正如戴尔·卡内基所说,在成功的各种要素中,技术成分往往只占百分之三四十的份额,而人际关系的成分占有其余的份额。</p>\n<p>这两个老师奠定了巴菲特社交能力的基础。他们是巴菲特更大、更深的背景。成年男人都懂,没有什么比妻子推动丈夫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力量更大了。这是上帝的规划,也是上帝的礼物。</p>\n<p><b>巴菲特的第三位老师是众所周知的本杰明·格雷厄姆。</b>他教会了巴菲特如何投资,教会了对待资本市场应有的态度。巴菲特自己说,遇到本杰明·格雷厄姆之前,他尝试过很多投资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好。自从读了《聪明的投资者》、到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之后,他投资正确的概率就不断提升。</p>\n<p>本杰明·格雷厄姆教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规则:股权就是企业的一部分,用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股票;要用三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不要被市场先生喜怒无常的性格左右,而要善用市场先生神经质的性格来赚钱。在他投资生涯的前二十年中,或者说 40岁之前,他大部分的投资都完全照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逐渐变成一个完全不缺钱的人,成为钱比主意多的人。</p>\n<p>本杰明·格雷厄姆十分欣赏巴菲特的能力,在 1955 年关闭自己的合伙企业时,将很多投资人推荐给巴菲特,相当于给了他一个站立于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制高点的起点。对于这个既给他方法、又在他事业起步时大力助推的老师,巴菲特无时无刻不表示出感激之情。</p>\n<p><b>巴菲特的第四位老师是菲利普·费雪。</b>费雪是举世公认的与本杰明·格雷厄姆并驾齐驱的投资理论先驱。他擅长于判断企业的质量,并据此相对准确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与格雷厄姆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方法论相对应,他发展出一整套测试企业质地好不好的方法,总结成“费雪十五点”。而他实际工作的方法,则是与不同的人聊天,在闲谈之中风轻云淡地就把对商业的真知灼见拿到手里了。</p>\n<p>费雪强调筛选出若干优秀企业后长期持有这些企业的股权从而享受发展的红利。由于需要深入研究企业,而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持股的数量也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企业上。</p>\n<p>在费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后半生的影子——护城河、能力圈,以及云淡风轻地在短短几分钟内敲定一个收购案。可以说,巴菲特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基础之上,几乎完全融合了菲利普·费雪的所有方法。</p>\n<p>然而,由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太有效了,几乎完全塑造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并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巴菲特很难跳出格雷厄姆的影子而与费雪的系统融合。这时,<b>第五位老师出现了,巴菲特说,由于他来到身边,使他迅速地从猿猴进化成人类,这个人就是查理·芒格。</b></p>\n<p>巴菲特几乎在遇到费雪的同一时期遇到了芒格。芒格出身律师世家,自己也是律师。芒格学过物理,年轻时当过兵,又借着家里的背景进入了哈佛法学院,有过一段悲惨的婚姻,三十多岁时儿子又不幸离世。经历岁月磨砺的芒格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师,练就了非凡的能力。</p>\n<p>芒格遇到巴菲特时,已经是个成熟的中年大男人,不仅是成功的律师,还顺带着与自己的客户合伙成功地开发房地产、经营各种各样的企业,是个不错的业余企业家。和巴菲特相遇时,除了钱少一点之外,芒格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商业天才,只等着去施展而已。</p>\n<p>巴菲特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遇到一生中最大的门槛----格雷厄姆交给他定量地去分析企业、购买烟屁股的方法即将在几年之内失灵。不过,巴菲特一下子就知道芒格很棒,是他需要的人,于是就天天缠着芒格聊这聊那。</p>\n<p>两个人意见不同时,芒格经常说:“你是个聪明的人,而我是对的”。于是,巴菲特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芒格也一下子就知道巴菲特是他需要的人,于是经常在聊天结束时、巴菲特同意了他的观点之后问:“这个生意能算我一份儿吗?”</p>\n<p>不经意之中,查理·芒格开始改造巴菲特观察商业的视角,并且鼓励巴菲特不要太把本杰明·格雷厄姆当回事,要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要敢于拥抱那些正确但却还没有勇气拥抱的大道理。巴菲特的精神世界开始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慢慢脱离开来,直到格雷厄姆希望他能够代他重写《聪明的投资者》时,他委婉地拒绝了。</p>\n<p>在此前不久,在芒格大力推动下,他们一起买下了喜诗糖果。这标志着巴菲特从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芒格与巴菲特一起讨论了十几年,不仅重塑了巴菲特的投资体系,而且一起建设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的底座。他和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类似,不仅仅是巴菲特的老师,还成为巴菲特的事业伙伴,一生的好朋友。</p>\n<p>到 70 年代中期,巴菲特面临着自己的余生能干点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自己手里的一大堆企业的问题。在他之前,专业投资者的规模都不大。本杰明·格雷厄姆大概 1000 万美元的规模,费雪只给几个好朋友打理财富。巴菲特在 1969 年清盘时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2 亿美元。面对过去和当下的事实,巴菲特不断地思考未来怎么办呢?</p>\n<p><b>这时候,第六位老师戈登·华莱士出现在他面前。</b>华莱士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擅长用自己旗下的企业以低廉的价格不断购买那些优质的企业的股份,这些被收购的企业,有的已经上市了,有的没有上市。</p>\n<p>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彼此按照一个类似的模式嵌套在一起,共同围绕在华莱士周围。这样,企业家华莱士通过投资把企业做得很大。这条道路完美地解决了巴菲特的苦恼。</p>\n<p>这种方法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如果整个体系里有某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质量变坏了,并不影响整体的发展,而且作为整体,可以不断纳入新的优秀的企业。</p>\n<p>于是,巴菲特和芒格就以伯克希尔、蓝带印花公司、韦斯科金融公司、多元零售公司等为母体不断发展类似的俄罗斯套娃体系,直到最后合并成为一个全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就是巴菲特和芒格在 2014 年总结过去 50 年的经验时,深情、恳切地赞扬伯克希尔系统的源头。</p>\n<p>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不无感激地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大树底下乘凉”,“你不用考虑每一件事情,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个巨人,就是他心中的老师戈登·华莱士。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他把伯克希尔做成了世界五百强、并在二十多年后屡次加冕世界首富。</p>\n<p>巴菲特何其幸运!这五个方面的六位老师,分别给与了他处世为人的方法、量化分析企业的方法、定性分析企业的方法、获取拥抱正确思路的动力、事业的高起点以及如何规划帝国版图的方式。此外,还给了他爱情、友谊,并且在同行的过程中赋予了人生最为美好的意义。</p>","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股神的教育!巴菲特的老师到底有多厉害?</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股神的教育!巴菲特的老师到底有多厉害?\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63202233\">\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dd0fd02e1b0644cdbe57505e702dacab);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巴伦周刊 </p>\n<p class=\"h-time\">2021-12-21 14:49</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blockquote>\n 这六位老师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n</blockquote>\n<p>在 1980 年之前,巴菲特和芒格带领<a href=\"https://laohu8.com/S/BRK.A\">伯克希尔</a>·哈撒韦不断发展,几乎具备了此后的一切基础特质。后来的道路,只不过是这之前的放大版本而已。回顾巴菲特在这之前的成长历程,巴菲特在人生前四十多年间一共有着五个方面的六位老师,他们分别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f9d53c176fd318ca4cb311d2391be6b\" tg-width=\"900\" tg-height=\"66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第一个老师是戴尔·卡内基。</b>巴菲特年轻时行为乖张,不善言辞,不懂人情世故,十分自我。他特别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戴尔·卡内基的训练使他可以面对他人自由地表达,虽然他站在大家面前时腿仍会发抖、会冒冷汗,但总是可以正确表达了。</p>\n<p>卡内基是他的幸运之神,当他把卡内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时,在得到一个象征着他已经及格的奖品——铅笔时,<b>他追求到了自己的妻子苏珊,也是他的第二位老师。</b></p>\n<p>苏珊在巴菲特成长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戴尔·卡内基。苏珊敏于人情,善于倾听,是家庭和朋友中的社交明星。她作为巴菲特的妻子,将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搞得非常融洽。</p>\n<p>在戴尔·卡内基的基础之上,苏珊不断调教巴菲特,到巴菲特四十三四岁时,已经使巴菲特“学会了更为微妙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他知道如何预测其他人的反应,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让人如沐春风。</p>\n<p>他从一个连写信都言辞谨慎的青涩巴菲特蜕变成一个用词恰当、巧妙、富有感染力的成熟男人。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如何对别人表现出兴趣来,还能和其他人谈谈股票之外的事情。”“现在巴菲特已经能够明确地洞察人们的动机”,他还能帮助别人培养这种洞察力。苏珊还教会了“巴菲特逐渐向合适的人灌输全面、客观、公正看待问题的能力。”</p>\n<p>有这两位老师的加持,经过二十多年的淬炼,在四十几岁时,他甚至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戴尔·卡内基”训练师。正如戴尔·卡内基所说,在成功的各种要素中,技术成分往往只占百分之三四十的份额,而人际关系的成分占有其余的份额。</p>\n<p>这两个老师奠定了巴菲特社交能力的基础。他们是巴菲特更大、更深的背景。成年男人都懂,没有什么比妻子推动丈夫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力量更大了。这是上帝的规划,也是上帝的礼物。</p>\n<p><b>巴菲特的第三位老师是众所周知的本杰明·格雷厄姆。</b>他教会了巴菲特如何投资,教会了对待资本市场应有的态度。巴菲特自己说,遇到本杰明·格雷厄姆之前,他尝试过很多投资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好。自从读了《聪明的投资者》、到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之后,他投资正确的概率就不断提升。</p>\n<p>本杰明·格雷厄姆教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规则:股权就是企业的一部分,用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股票;要用三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不要被市场先生喜怒无常的性格左右,而要善用市场先生神经质的性格来赚钱。在他投资生涯的前二十年中,或者说 40岁之前,他大部分的投资都完全照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逐渐变成一个完全不缺钱的人,成为钱比主意多的人。</p>\n<p>本杰明·格雷厄姆十分欣赏巴菲特的能力,在 1955 年关闭自己的合伙企业时,将很多投资人推荐给巴菲特,相当于给了他一个站立于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制高点的起点。对于这个既给他方法、又在他事业起步时大力助推的老师,巴菲特无时无刻不表示出感激之情。</p>\n<p><b>巴菲特的第四位老师是菲利普·费雪。</b>费雪是举世公认的与本杰明·格雷厄姆并驾齐驱的投资理论先驱。他擅长于判断企业的质量,并据此相对准确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与格雷厄姆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方法论相对应,他发展出一整套测试企业质地好不好的方法,总结成“费雪十五点”。而他实际工作的方法,则是与不同的人聊天,在闲谈之中风轻云淡地就把对商业的真知灼见拿到手里了。</p>\n<p>费雪强调筛选出若干优秀企业后长期持有这些企业的股权从而享受发展的红利。由于需要深入研究企业,而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持股的数量也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企业上。</p>\n<p>在费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后半生的影子——护城河、能力圈,以及云淡风轻地在短短几分钟内敲定一个收购案。可以说,巴菲特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基础之上,几乎完全融合了菲利普·费雪的所有方法。</p>\n<p>然而,由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太有效了,几乎完全塑造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并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巴菲特很难跳出格雷厄姆的影子而与费雪的系统融合。这时,<b>第五位老师出现了,巴菲特说,由于他来到身边,使他迅速地从猿猴进化成人类,这个人就是查理·芒格。</b></p>\n<p>巴菲特几乎在遇到费雪的同一时期遇到了芒格。芒格出身律师世家,自己也是律师。芒格学过物理,年轻时当过兵,又借着家里的背景进入了哈佛法学院,有过一段悲惨的婚姻,三十多岁时儿子又不幸离世。经历岁月磨砺的芒格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师,练就了非凡的能力。</p>\n<p>芒格遇到巴菲特时,已经是个成熟的中年大男人,不仅是成功的律师,还顺带着与自己的客户合伙成功地开发房地产、经营各种各样的企业,是个不错的业余企业家。和巴菲特相遇时,除了钱少一点之外,芒格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商业天才,只等着去施展而已。</p>\n<p>巴菲特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遇到一生中最大的门槛----格雷厄姆交给他定量地去分析企业、购买烟屁股的方法即将在几年之内失灵。不过,巴菲特一下子就知道芒格很棒,是他需要的人,于是就天天缠着芒格聊这聊那。</p>\n<p>两个人意见不同时,芒格经常说:“你是个聪明的人,而我是对的”。于是,巴菲特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芒格也一下子就知道巴菲特是他需要的人,于是经常在聊天结束时、巴菲特同意了他的观点之后问:“这个生意能算我一份儿吗?”</p>\n<p>不经意之中,查理·芒格开始改造巴菲特观察商业的视角,并且鼓励巴菲特不要太把本杰明·格雷厄姆当回事,要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要敢于拥抱那些正确但却还没有勇气拥抱的大道理。巴菲特的精神世界开始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慢慢脱离开来,直到格雷厄姆希望他能够代他重写《聪明的投资者》时,他委婉地拒绝了。</p>\n<p>在此前不久,在芒格大力推动下,他们一起买下了喜诗糖果。这标志着巴菲特从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芒格与巴菲特一起讨论了十几年,不仅重塑了巴菲特的投资体系,而且一起建设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的底座。他和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类似,不仅仅是巴菲特的老师,还成为巴菲特的事业伙伴,一生的好朋友。</p>\n<p>到 70 年代中期,巴菲特面临着自己的余生能干点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自己手里的一大堆企业的问题。在他之前,专业投资者的规模都不大。本杰明·格雷厄姆大概 1000 万美元的规模,费雪只给几个好朋友打理财富。巴菲特在 1969 年清盘时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2 亿美元。面对过去和当下的事实,巴菲特不断地思考未来怎么办呢?</p>\n<p><b>这时候,第六位老师戈登·华莱士出现在他面前。</b>华莱士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擅长用自己旗下的企业以低廉的价格不断购买那些优质的企业的股份,这些被收购的企业,有的已经上市了,有的没有上市。</p>\n<p>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彼此按照一个类似的模式嵌套在一起,共同围绕在华莱士周围。这样,企业家华莱士通过投资把企业做得很大。这条道路完美地解决了巴菲特的苦恼。</p>\n<p>这种方法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如果整个体系里有某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质量变坏了,并不影响整体的发展,而且作为整体,可以不断纳入新的优秀的企业。</p>\n<p>于是,巴菲特和芒格就以伯克希尔、蓝带印花公司、韦斯科金融公司、多元零售公司等为母体不断发展类似的俄罗斯套娃体系,直到最后合并成为一个全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就是巴菲特和芒格在 2014 年总结过去 50 年的经验时,深情、恳切地赞扬伯克希尔系统的源头。</p>\n<p>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不无感激地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大树底下乘凉”,“你不用考虑每一件事情,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个巨人,就是他心中的老师戈登·华莱士。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他把伯克希尔做成了世界五百强、并在二十多年后屡次加冕世界首富。</p>\n<p>巴菲特何其幸运!这五个方面的六位老师,分别给与了他处世为人的方法、量化分析企业的方法、定性分析企业的方法、获取拥抱正确思路的动力、事业的高起点以及如何规划帝国版图的方式。此外,还给了他爱情、友谊,并且在同行的过程中赋予了人生最为美好的意义。</p>\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3074e18e3910f732271340cfaa89e433","relate_stocks":{"BRK.A":"伯克希尔","BK4533":"AQR资本管理(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BRK.B":"伯克希尔B","BK4176":"多领域控股","BK4534":"瑞士信贷持仓","BK4550":"红杉资本持仓"},"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53875858","content_text":"这六位老师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n\n在 1980 年之前,巴菲特和芒格带领伯克希尔·哈撒韦不断发展,几乎具备了此后的一切基础特质。后来的道路,只不过是这之前的放大版本而已。回顾巴菲特在这之前的成长历程,巴菲特在人生前四十多年间一共有着五个方面的六位老师,他们分别塑造着巴菲特不同的特质和秉性,并且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和伙伴。\n\n第一个老师是戴尔·卡内基。巴菲特年轻时行为乖张,不善言辞,不懂人情世故,十分自我。他特别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戴尔·卡内基的训练使他可以面对他人自由地表达,虽然他站在大家面前时腿仍会发抖、会冒冷汗,但总是可以正确表达了。\n卡内基是他的幸运之神,当他把卡内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时,在得到一个象征着他已经及格的奖品——铅笔时,他追求到了自己的妻子苏珊,也是他的第二位老师。\n苏珊在巴菲特成长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戴尔·卡内基。苏珊敏于人情,善于倾听,是家庭和朋友中的社交明星。她作为巴菲特的妻子,将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搞得非常融洽。\n在戴尔·卡内基的基础之上,苏珊不断调教巴菲特,到巴菲特四十三四岁时,已经使巴菲特“学会了更为微妙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他知道如何预测其他人的反应,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让人如沐春风。\n他从一个连写信都言辞谨慎的青涩巴菲特蜕变成一个用词恰当、巧妙、富有感染力的成熟男人。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如何对别人表现出兴趣来,还能和其他人谈谈股票之外的事情。”“现在巴菲特已经能够明确地洞察人们的动机”,他还能帮助别人培养这种洞察力。苏珊还教会了“巴菲特逐渐向合适的人灌输全面、客观、公正看待问题的能力。”\n有这两位老师的加持,经过二十多年的淬炼,在四十几岁时,他甚至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戴尔·卡内基”训练师。正如戴尔·卡内基所说,在成功的各种要素中,技术成分往往只占百分之三四十的份额,而人际关系的成分占有其余的份额。\n这两个老师奠定了巴菲特社交能力的基础。他们是巴菲特更大、更深的背景。成年男人都懂,没有什么比妻子推动丈夫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力量更大了。这是上帝的规划,也是上帝的礼物。\n巴菲特的第三位老师是众所周知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教会了巴菲特如何投资,教会了对待资本市场应有的态度。巴菲特自己说,遇到本杰明·格雷厄姆之前,他尝试过很多投资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好。自从读了《聪明的投资者》、到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之后,他投资正确的概率就不断提升。\n本杰明·格雷厄姆教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规则:股权就是企业的一部分,用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股票;要用三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不要被市场先生喜怒无常的性格左右,而要善用市场先生神经质的性格来赚钱。在他投资生涯的前二十年中,或者说 40岁之前,他大部分的投资都完全照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逐渐变成一个完全不缺钱的人,成为钱比主意多的人。\n本杰明·格雷厄姆十分欣赏巴菲特的能力,在 1955 年关闭自己的合伙企业时,将很多投资人推荐给巴菲特,相当于给了他一个站立于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制高点的起点。对于这个既给他方法、又在他事业起步时大力助推的老师,巴菲特无时无刻不表示出感激之情。\n巴菲特的第四位老师是菲利普·费雪。费雪是举世公认的与本杰明·格雷厄姆并驾齐驱的投资理论先驱。他擅长于判断企业的质量,并据此相对准确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与格雷厄姆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方法论相对应,他发展出一整套测试企业质地好不好的方法,总结成“费雪十五点”。而他实际工作的方法,则是与不同的人聊天,在闲谈之中风轻云淡地就把对商业的真知灼见拿到手里了。\n费雪强调筛选出若干优秀企业后长期持有这些企业的股权从而享受发展的红利。由于需要深入研究企业,而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持股的数量也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企业上。\n在费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后半生的影子——护城河、能力圈,以及云淡风轻地在短短几分钟内敲定一个收购案。可以说,巴菲特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基础之上,几乎完全融合了菲利普·费雪的所有方法。\n然而,由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方法太有效了,几乎完全塑造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并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巴菲特很难跳出格雷厄姆的影子而与费雪的系统融合。这时,第五位老师出现了,巴菲特说,由于他来到身边,使他迅速地从猿猴进化成人类,这个人就是查理·芒格。\n巴菲特几乎在遇到费雪的同一时期遇到了芒格。芒格出身律师世家,自己也是律师。芒格学过物理,年轻时当过兵,又借着家里的背景进入了哈佛法学院,有过一段悲惨的婚姻,三十多岁时儿子又不幸离世。经历岁月磨砺的芒格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师,练就了非凡的能力。\n芒格遇到巴菲特时,已经是个成熟的中年大男人,不仅是成功的律师,还顺带着与自己的客户合伙成功地开发房地产、经营各种各样的企业,是个不错的业余企业家。和巴菲特相遇时,除了钱少一点之外,芒格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商业天才,只等着去施展而已。\n巴菲特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遇到一生中最大的门槛----格雷厄姆交给他定量地去分析企业、购买烟屁股的方法即将在几年之内失灵。不过,巴菲特一下子就知道芒格很棒,是他需要的人,于是就天天缠着芒格聊这聊那。\n两个人意见不同时,芒格经常说:“你是个聪明的人,而我是对的”。于是,巴菲特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芒格也一下子就知道巴菲特是他需要的人,于是经常在聊天结束时、巴菲特同意了他的观点之后问:“这个生意能算我一份儿吗?”\n不经意之中,查理·芒格开始改造巴菲特观察商业的视角,并且鼓励巴菲特不要太把本杰明·格雷厄姆当回事,要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要敢于拥抱那些正确但却还没有勇气拥抱的大道理。巴菲特的精神世界开始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慢慢脱离开来,直到格雷厄姆希望他能够代他重写《聪明的投资者》时,他委婉地拒绝了。\n在此前不久,在芒格大力推动下,他们一起买下了喜诗糖果。这标志着巴菲特从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芒格与巴菲特一起讨论了十几年,不仅重塑了巴菲特的投资体系,而且一起建设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的底座。他和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类似,不仅仅是巴菲特的老师,还成为巴菲特的事业伙伴,一生的好朋友。\n到 70 年代中期,巴菲特面临着自己的余生能干点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自己手里的一大堆企业的问题。在他之前,专业投资者的规模都不大。本杰明·格雷厄姆大概 1000 万美元的规模,费雪只给几个好朋友打理财富。巴菲特在 1969 年清盘时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2 亿美元。面对过去和当下的事实,巴菲特不断地思考未来怎么办呢?\n这时候,第六位老师戈登·华莱士出现在他面前。华莱士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擅长用自己旗下的企业以低廉的价格不断购买那些优质的企业的股份,这些被收购的企业,有的已经上市了,有的没有上市。\n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彼此按照一个类似的模式嵌套在一起,共同围绕在华莱士周围。这样,企业家华莱士通过投资把企业做得很大。这条道路完美地解决了巴菲特的苦恼。\n这种方法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如果整个体系里有某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质量变坏了,并不影响整体的发展,而且作为整体,可以不断纳入新的优秀的企业。\n于是,巴菲特和芒格就以伯克希尔、蓝带印花公司、韦斯科金融公司、多元零售公司等为母体不断发展类似的俄罗斯套娃体系,直到最后合并成为一个全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就是巴菲特和芒格在 2014 年总结过去 50 年的经验时,深情、恳切地赞扬伯克希尔系统的源头。\n正因为如此,巴菲特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不无感激地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大树底下乘凉”,“你不用考虑每一件事情,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个巨人,就是他心中的老师戈登·华莱士。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他把伯克希尔做成了世界五百强、并在二十多年后屡次加冕世界首富。\n巴菲特何其幸运!这五个方面的六位老师,分别给与了他处世为人的方法、量化分析企业的方法、定性分析企业的方法、获取拥抱正确思路的动力、事业的高起点以及如何规划帝国版图的方式。此外,还给了他爱情、友谊,并且在同行的过程中赋予了人生最为美好的意义。","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6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8,"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98655816"}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