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啦哒
2022-01-07
你给我一边去,你是科技大佬?
Web 3全解读:元宇宙一边去,现在科技大佬最关心的是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95555258,"tweetId":"695555258","gmtCreate":1641528305595,"gmtModify":1641528305595,"author":{"id":3557555745217787,"idStr":"3557555745217787","authorId":3557555745217787,"authorIdStr":"3557555745217787","name":"哒哒啦哒","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a7e9081437bc520abc852f4b5dc8b7e","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你给我一边去,你是科技大佬?</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你给我一边去,你是科技大佬?</p></body></html>","text":"你给我一边去,你是科技大佬?","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95555258","repostId":1125115522,"repostType":2,"repost":{"id":"1125115522","kind":"news","weMediaInfo":{"introduction":"从科技到文化,从深度到段子,硅星人为你讲述关于硅谷的一切。","home_visible":1,"media_name":"硅星人","id":"1099700165","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9079f33623dd4a85acd6d89c55c3c151"},"pubTimestamp":1641523736,"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1125115522?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2-01-07 10:48","market":"hk","language":"zh","title":"Web 3全解读:元宇宙一边去,现在科技大佬最关心的是它!","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25115522","media":"硅星人","summary":"互联网诞生20年后,人们试图让它重归乌托邦。","content":"<html><head></head><body><p>文|Juny</p><p>这几个月来,相信大家都经受了来自“元宇宙”的狂轰滥炸,短视频、营销号哪哪都是,连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开始大侃特侃。其实,要说最近在硅谷科技圈和投资圈里炒得最火、闹得最凶的,还真不是元宇宙,而是另一个与之相关的科技概念。</p><p>因为它,红杉、A16Z等顶级风投纷纷重金押注,甚至要重组架构“革自己的命”;也因为它,马斯克、Jack Dorsey这些顶流大佬跟风投们针锋相对,在硅谷快要吵翻了天。关于它的一条介绍,在网络上动辄就有几十万的浏览量刷爆朋友圈;关于它的消息,每天都在纽约时报、彭博社等海外媒体的头版上动态更新,所到之处都充满了讨论和争议。</p><p>有人说,它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当前的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打开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p><p>这个概念,就是当前科技圈大佬们最关注、争议最大的Web 3,第三代互联网。</p><p>那么,到底什么是Web 3?它与元宇宙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又将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次,我们尝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盘点。</p><p><b>Web 3:开启一个“由你主宰”的互联网新时代</b></p><p>在谈论什么是Web 3 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溯一下Web 1.0和Web 2.0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Web 3 为什么会诞生以及它所想要解决的问题。</p><p>Web 1:“只读”的信息展示平台</p><p>Web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1989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当时,为了方便全球的研究人员能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和更新信息,英国科学家Tim Berners-Lee提交了一项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超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提案,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万维网)。其设想是,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这些资源可以在网页上相互链接。</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72d5fbdee9e0700ad49cdec5c18d6df\" tg-width=\"550\" tg-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当年Tim Berners-Lee所提交的提案,图片来自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p><p>1991年8月6日,Berners-Lee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这也是万维网第一次作为互联网上一项公开可用服务出现。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点开查看这个网页,它解释了什么是万维网以及链接了如何使用网页浏览器等信息。虽然如今这个网页看上去非常简陋,但正是它掀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帷幕,宣告了Web 1.0时代的到来。</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96b02171ed5db77878f183ad2680424\" tg-width=\"550\" tg-height=\"22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世界上第一个网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http://info.cern.ch/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p><p>从万维网的发明背景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Web是为了信息共享和交换而设计的,万维网就像是一个信息展示的平台,旨在成为人们了解更广阔世界的窗口。</p><p>从1991年到2004年间,在万维网上流转的信息逐渐从文字变成了图片再变成了视频,信息门户时代汹涌而至。网景、雅虎、新浪等一大批浏览器和信息门户类网站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这些网站彻底改变了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但这些信息是静态的、只读的,用户只能是观众,并无法参与其中。</p><p>于是很快,一场互联网交互时代的变革到来。</p><p>Web 2: “互动”的内容生产网络</p><p>Web 2最早由信息架构咨询师Darcy DiNucci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在这篇文章中她提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Web 基本上是以静态形式被加载到浏览器窗口中,但这只是未来 Web 的雏形。未来的网络不再只是满屏的文本,而是一种会产生实时交互的传输机制。”</p><p>这个概念从提出到被大众广泛知晓经过了近5年,直到2004年末,O'Reilly Media Web 2.0会议在旧金山召开,O'Reilly媒体的创始人Tim O'Reilly才正式将Web 2.0带进了大众视线,并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了Web 2的定义和内涵。他表示,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其模式将更以用户为中心,将允许用户作为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互和协作。</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c5ba2c9b7d3011edf82ca1fceb4ea12\" tg-width=\"550\" tg-height=\"39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TechCrunch 版权属于原作者</p><p>他曾以网景和谷歌为例,阐释了Web 1和Web 2 的差异。诞生于1994年的网景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浏览器,其商业模式是将网页上的广告位卖给公司,再通过点击率或是上架时间长短来收取费用,是一个依赖于用户的信息展示平台。而谷歌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由广告商寻找消费者的模式,通过以数据驱动的搜寻引擎,让用户能够通过自主输入查询信息再在此基础上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服务,同时解决了广告窗口对用户所造成的负面体验。</p><p>在这个例子中,同为消费者,使用网景浏览器中用户是被动的,而在谷歌中是主动的,这就是一代和二代的核心差别所在。也就是说,在Web 2时代,用户不仅能浏览信息,还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之中。</p><p>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是Web 2.0时代的产物。包括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以YouTube、Tiktok为代表的视频社区,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知识社区等等。在用户创造内容的模式下,互联网规模开始急速膨胀,网络开始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时至今日,我们其实还仍然处于Web 2.0的时代中。</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1f22198adaa8326519c46b9808d81d1\" tg-width=\"550\" tg-height=\"49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那么,既然互联网交互时代发展得如此蓬勃,为什么近两年来Web 3.0开始被反复提及并且越来越火?</p><p>Web 3:“去中心”的个性化环境</p><p>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再回到1989年Tim Berners-Lee创造Web的初衷。万维网的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当时各国研究者们的信息传递问题,当一个站点的信息不在了,大家依然能在网络上找到这些信息并免费使用。因此,初代Web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并不依赖于一个中心组织;第二,并不是为了盈利而设计。</p><p>但在Web 2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设计轨道。随着用户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了参与者,用户在网络上的数字行为也被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以数据形式由各个公司掌握。比如谷歌记录你的搜索痕迹,Facebook、Twitter记录你的人际关系和互动,亚马逊记录你的购买记录等等。这些科技型巨头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获取利益,算法掌控了你的世界。</p><p>而最重要的是,你的这些个人数据并不属于你自己,而是以各个公司为中心成为了它们的盈利工具。举个例子,如果Facebook有一天倒闭了,关停了你的社交账号,那你过去发的所有动态、建立的所有关系也会随着Facebook的消失而消失,你的信息本质上并不属于你。</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c6087910c05670389400bf71d3bd59d\" tg-width=\"550\" tg-height=\"43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pcmag,作者Angela Moscaritolo,版权属于原作者</p><p>这些巨头通过吞噬了海量的个人数据赚取了巨额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用户隐私泄露、数据被滥用的情况,比如此前轰动一时的棱镜门、Facebook的剑桥分析事件等,驱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科技巨头们面临了越来越密集和严厉的数据隐私和反垄断指控和调查,关于将数据控制权归还给用户,让互联网回归初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p><p>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自己的一篇博客《Insights into a Modern World》中首次明确提出了Web 3.0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运行模式: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p><p>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类似谷歌、Facebook这样的站点和服务就不存在了呢?其实也并非如此。从用户的角度看,Web3.0和Web2.0的使用体验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各种应用程序仍然会存在,只是后端的运行方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用户不再需要在不同中心化平台创建多重身份,而是有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未来用户将拥有自己的“密钥存储器”, 过去由这些服务站点掌握的数据将通过分布式应用技术由用户自己掌握。</p><p>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Facebook上的登陆时间、搜索记录、发的照片和动态不再由Meta公司记录和保管,你自己的浏览器就是你个人的数据库,你想什么时候把这些信息从Facebook转移到其他平台都可以。再比如,如果需要在网上付款转账,你可以通过使用的浏览器直接就证明自己身份,而不必再像现在一样输入账号信息和寻求第三方验证等等。</p><p>简而言之,Web 3将是一个不会依赖任何中心组织、完全由用户掌控的时代。它的到来将彻底打破现在科技巨头的垄断,改写当前数字经济的运行方式,并引发大量自下而上的创新。</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5b7c343df603b3c5334bb7233d960c7\" tg-width=\"550\" tg-height=\"30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于Fabric Ventures</p><p>虽然2014年Web 3就被提出,但因为缺乏一个非常具体且被大众熟知的应用场景,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但今年,随着数字货币、NFT、元宇宙等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也顺势点燃了科技界和投资界对于Web 3的热情。以A16Z为代表的风投开始跑步入场,从解构 Web 3概念到提前布局相关公司再到游说监管部门调整政策,大有一种Web 3大势将至的感觉。</p><p>关于从Web1.-Web 3的变迁和概念特点,硅星人也为大家总结整理了一个表格。</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236986bc2b696cbace2fe2ee375b587\" tg-width=\"550\" tg-height=\"24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硅星人制表,版权属于硅星人</p><p><b>Web 3和元宇宙之间的关系</b></p><p>如今,Web 3这个词也常常跟年度爆款概念元宇宙一起出现。那么,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p><p>首先,元宇宙作为“宇宙”这样的宏大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代一种技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也正是因为它所涉及领域如此广泛,所以现在似乎什么项目都可以跟它沾上边。但实际上,可以说当前90%以上的元宇宙项目都脱离了元宇宙的本质,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p><p>元宇宙的形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Epic Games的CEO Tim Sweeney 曾说过,“元宇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参与式媒介,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创造、分享并从中获利。”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虚拟空间、虚拟游戏、虚拟平台,它不会只由一家公司控制,用户的数字化身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穿梭,每个人将拥有自己的通用身份、通用钱包。</p><p>比如,我们可以用数字化身在亚马逊的虚拟商店里买衣服,然后再穿着这身衣服去迪士尼的虚拟乐园里买票游玩,再把游玩记录传送到虚拟社交媒体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每个平台上注册不同的账号,不需要用不同的结算方式,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验证,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在我同一个数字身份的账号之中,它可以跨平台存在。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熟悉?是的,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Web 3的概念。</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9b0ffc79fc139ef3c21bf71c860fa8f\" tg-width=\"550\" tg-height=\"40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于Pulsar</p><p>所以,元宇宙的本质就是一个不间断运行的、去中心化的虚拟社会系统,它的理念跟Web 3一脉相承,而Web 3就是元宇宙持续运行的基石。</p><p>要想真正实现实现元宇宙,需要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先有分布式数据库、加密技术、边缘计算等底层技术的成熟,才有Web 3时代的到来,再在此基础上结合VR/AR等硬件设备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监管环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会最终形成理想状态下的元宇宙。</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52d7c1f21f448db2e60c75c0e46f863\" tg-width=\"550\" tg-height=\"36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Web 3与元宇宙的关系,硅星人制图,版权属于硅星人</p><p>|关于Web 3的争议</p><p>当我们看从Web 1到Web 3的变迁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用户诉求升级的过程:在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温饱问题之后,用户对于自己的互联网权力的要求也开始逐渐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各阶段的Web概念催生了不同时期的公司,而是互联网在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这些不同形态,才让人们开始尝试用这种阶段划分来总结和阐述技术转变的趋势。</p><p>所以,所谓的Web 2、Web 3并不是一个经过紧密论证的技术标准,关于Web 3的定义也一直在争论之中。</p><p>如今关于Web 3,在科技界和投资界中就出现了旗帜鲜明的两个派别:一派是以A16Z为代表的All in Web 3投资大军,认为Web 3时代已经在拐角处;一派是以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马斯克为代表的“反Web 3投机”派别,他们认为Web 3 技术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当前鼓吹的Web 3都是圈钱和炒作。最近,两派也因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拉黑取关全用上了。(详情请看硅星人此前关于此事的报道)</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67dd92ba3a17cc67c568006b30703bd\" tg-width=\"550\" tg-height=\"4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Jack Dorsey和马斯克在Twitter上关于Web 3的调侃</p><p>Jack Dorsy和马斯克质疑Web 3也是有据可依的,因为互联网在朝着Web 3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目前看来都是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p><p>第一,技术实现的成本高、难度大。我们知道,Web 3概念的核心就是让用户拥有掌控自己数据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分布式应用技术要非常成熟。而实际上,分布式应用所需要的点对点技术早再几十年前就存在了,之所以没有走上主流就是因为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无法解决。一方面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要巨额的成本,这样的成本无法分摊到个人;另一方面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去中心化网络处理任务的效率十分低下,比如目前比特币区块链每秒只能处理3-7笔交易,而Visa的交易处理系统每秒就能处理数万笔交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想用区块链网络付款买一杯可乐,这笔交易可能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你能接受吗?</p><p>第二,目前很多区块链项目本身也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基础是达成所有参与者共识的共识机制,而这个机制必须是唯一的、得到普遍信任的。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只是去机构中心,而不是去信任中心。目前根据去中心化的程度,区块链有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类型,其中除了公链之外,联盟链是多中心的,私有链是有中心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Web 3“人人都是中心”的理想状态,如何搭建一个被所有用户都接受的共识机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4850559faf1257cdfb9b2c327d9fd3f\" tg-width=\"550\" tg-height=\"2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目前区块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图片来自Quora</p><p>第三,监管问题道阻且长。Web3所提出的去中心化设想,在本质上就对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扎克伯格在多年前所提出的要建立Libra数字货币联盟时会遭遇到极强的阻力,并且最后不了了之。因此,如何建立一套与Web 3时代相适应的运行规则,各方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长时间讨论和摸索。</p><p>综上,Web 3想让互联网回归初心的理想是丰满的,但同时所面临的技术和现实难题也是骨感的。未来几年,我们可能并不会看到像风投们鼓吹的那样Web 3时代汹涌而至,基于Web 3的社交网络和企业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会发展壮大,但也无法完全取代谷歌、Meta、亚马逊这些公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p><p>那么,Web 3时代何时会到来,互联网究竟会往何处发展?马斯克曾在转发比尔盖茨1995年谈论互联网的视频时发问,“考虑到当下几乎不可想象的性质,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接着,他赞同了一个网友的回答——“The good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build it。”</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3e44b2c175e7c677af32e0b38eed578\" tg-width=\"550\" tg-height=\"2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body></htm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Web 3全解读:元宇宙一边去,现在科技大佬最关心的是它!</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Web 3全解读:元宇宙一边去,现在科技大佬最关心的是它!\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99700165\">\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9079f33623dd4a85acd6d89c55c3c151);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硅星人 </p>\n<p class=\"h-time\">2022-01-07 10:48</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html><head></head><body><p>文|Juny</p><p>这几个月来,相信大家都经受了来自“元宇宙”的狂轰滥炸,短视频、营销号哪哪都是,连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开始大侃特侃。其实,要说最近在硅谷科技圈和投资圈里炒得最火、闹得最凶的,还真不是元宇宙,而是另一个与之相关的科技概念。</p><p>因为它,红杉、A16Z等顶级风投纷纷重金押注,甚至要重组架构“革自己的命”;也因为它,马斯克、Jack Dorsey这些顶流大佬跟风投们针锋相对,在硅谷快要吵翻了天。关于它的一条介绍,在网络上动辄就有几十万的浏览量刷爆朋友圈;关于它的消息,每天都在纽约时报、彭博社等海外媒体的头版上动态更新,所到之处都充满了讨论和争议。</p><p>有人说,它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当前的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打开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p><p>这个概念,就是当前科技圈大佬们最关注、争议最大的Web 3,第三代互联网。</p><p>那么,到底什么是Web 3?它与元宇宙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又将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次,我们尝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盘点。</p><p><b>Web 3:开启一个“由你主宰”的互联网新时代</b></p><p>在谈论什么是Web 3 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溯一下Web 1.0和Web 2.0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Web 3 为什么会诞生以及它所想要解决的问题。</p><p>Web 1:“只读”的信息展示平台</p><p>Web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1989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当时,为了方便全球的研究人员能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和更新信息,英国科学家Tim Berners-Lee提交了一项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超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提案,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万维网)。其设想是,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这些资源可以在网页上相互链接。</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72d5fbdee9e0700ad49cdec5c18d6df\" tg-width=\"550\" tg-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当年Tim Berners-Lee所提交的提案,图片来自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p><p>1991年8月6日,Berners-Lee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这也是万维网第一次作为互联网上一项公开可用服务出现。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点开查看这个网页,它解释了什么是万维网以及链接了如何使用网页浏览器等信息。虽然如今这个网页看上去非常简陋,但正是它掀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帷幕,宣告了Web 1.0时代的到来。</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96b02171ed5db77878f183ad2680424\" tg-width=\"550\" tg-height=\"22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世界上第一个网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http://info.cern.ch/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p><p>从万维网的发明背景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Web是为了信息共享和交换而设计的,万维网就像是一个信息展示的平台,旨在成为人们了解更广阔世界的窗口。</p><p>从1991年到2004年间,在万维网上流转的信息逐渐从文字变成了图片再变成了视频,信息门户时代汹涌而至。网景、雅虎、新浪等一大批浏览器和信息门户类网站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这些网站彻底改变了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但这些信息是静态的、只读的,用户只能是观众,并无法参与其中。</p><p>于是很快,一场互联网交互时代的变革到来。</p><p>Web 2: “互动”的内容生产网络</p><p>Web 2最早由信息架构咨询师Darcy DiNucci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在这篇文章中她提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Web 基本上是以静态形式被加载到浏览器窗口中,但这只是未来 Web 的雏形。未来的网络不再只是满屏的文本,而是一种会产生实时交互的传输机制。”</p><p>这个概念从提出到被大众广泛知晓经过了近5年,直到2004年末,O'Reilly Media Web 2.0会议在旧金山召开,O'Reilly媒体的创始人Tim O'Reilly才正式将Web 2.0带进了大众视线,并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了Web 2的定义和内涵。他表示,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其模式将更以用户为中心,将允许用户作为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互和协作。</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c5ba2c9b7d3011edf82ca1fceb4ea12\" tg-width=\"550\" tg-height=\"39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TechCrunch 版权属于原作者</p><p>他曾以网景和谷歌为例,阐释了Web 1和Web 2 的差异。诞生于1994年的网景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浏览器,其商业模式是将网页上的广告位卖给公司,再通过点击率或是上架时间长短来收取费用,是一个依赖于用户的信息展示平台。而谷歌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由广告商寻找消费者的模式,通过以数据驱动的搜寻引擎,让用户能够通过自主输入查询信息再在此基础上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服务,同时解决了广告窗口对用户所造成的负面体验。</p><p>在这个例子中,同为消费者,使用网景浏览器中用户是被动的,而在谷歌中是主动的,这就是一代和二代的核心差别所在。也就是说,在Web 2时代,用户不仅能浏览信息,还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之中。</p><p>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是Web 2.0时代的产物。包括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以YouTube、Tiktok为代表的视频社区,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知识社区等等。在用户创造内容的模式下,互联网规模开始急速膨胀,网络开始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时至今日,我们其实还仍然处于Web 2.0的时代中。</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1f22198adaa8326519c46b9808d81d1\" tg-width=\"550\" tg-height=\"49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那么,既然互联网交互时代发展得如此蓬勃,为什么近两年来Web 3.0开始被反复提及并且越来越火?</p><p>Web 3:“去中心”的个性化环境</p><p>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再回到1989年Tim Berners-Lee创造Web的初衷。万维网的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当时各国研究者们的信息传递问题,当一个站点的信息不在了,大家依然能在网络上找到这些信息并免费使用。因此,初代Web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并不依赖于一个中心组织;第二,并不是为了盈利而设计。</p><p>但在Web 2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设计轨道。随着用户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了参与者,用户在网络上的数字行为也被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以数据形式由各个公司掌握。比如谷歌记录你的搜索痕迹,Facebook、Twitter记录你的人际关系和互动,亚马逊记录你的购买记录等等。这些科技型巨头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获取利益,算法掌控了你的世界。</p><p>而最重要的是,你的这些个人数据并不属于你自己,而是以各个公司为中心成为了它们的盈利工具。举个例子,如果Facebook有一天倒闭了,关停了你的社交账号,那你过去发的所有动态、建立的所有关系也会随着Facebook的消失而消失,你的信息本质上并不属于你。</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c6087910c05670389400bf71d3bd59d\" tg-width=\"550\" tg-height=\"43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pcmag,作者Angela Moscaritolo,版权属于原作者</p><p>这些巨头通过吞噬了海量的个人数据赚取了巨额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用户隐私泄露、数据被滥用的情况,比如此前轰动一时的棱镜门、Facebook的剑桥分析事件等,驱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科技巨头们面临了越来越密集和严厉的数据隐私和反垄断指控和调查,关于将数据控制权归还给用户,让互联网回归初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p><p>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自己的一篇博客《Insights into a Modern World》中首次明确提出了Web 3.0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运行模式: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p><p>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类似谷歌、Facebook这样的站点和服务就不存在了呢?其实也并非如此。从用户的角度看,Web3.0和Web2.0的使用体验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各种应用程序仍然会存在,只是后端的运行方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用户不再需要在不同中心化平台创建多重身份,而是有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未来用户将拥有自己的“密钥存储器”, 过去由这些服务站点掌握的数据将通过分布式应用技术由用户自己掌握。</p><p>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Facebook上的登陆时间、搜索记录、发的照片和动态不再由Meta公司记录和保管,你自己的浏览器就是你个人的数据库,你想什么时候把这些信息从Facebook转移到其他平台都可以。再比如,如果需要在网上付款转账,你可以通过使用的浏览器直接就证明自己身份,而不必再像现在一样输入账号信息和寻求第三方验证等等。</p><p>简而言之,Web 3将是一个不会依赖任何中心组织、完全由用户掌控的时代。它的到来将彻底打破现在科技巨头的垄断,改写当前数字经济的运行方式,并引发大量自下而上的创新。</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5b7c343df603b3c5334bb7233d960c7\" tg-width=\"550\" tg-height=\"30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于Fabric Ventures</p><p>虽然2014年Web 3就被提出,但因为缺乏一个非常具体且被大众熟知的应用场景,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但今年,随着数字货币、NFT、元宇宙等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也顺势点燃了科技界和投资界对于Web 3的热情。以A16Z为代表的风投开始跑步入场,从解构 Web 3概念到提前布局相关公司再到游说监管部门调整政策,大有一种Web 3大势将至的感觉。</p><p>关于从Web1.-Web 3的变迁和概念特点,硅星人也为大家总结整理了一个表格。</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236986bc2b696cbace2fe2ee375b587\" tg-width=\"550\" tg-height=\"24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硅星人制表,版权属于硅星人</p><p><b>Web 3和元宇宙之间的关系</b></p><p>如今,Web 3这个词也常常跟年度爆款概念元宇宙一起出现。那么,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p><p>首先,元宇宙作为“宇宙”这样的宏大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代一种技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也正是因为它所涉及领域如此广泛,所以现在似乎什么项目都可以跟它沾上边。但实际上,可以说当前90%以上的元宇宙项目都脱离了元宇宙的本质,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p><p>元宇宙的形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Epic Games的CEO Tim Sweeney 曾说过,“元宇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参与式媒介,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创造、分享并从中获利。”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虚拟空间、虚拟游戏、虚拟平台,它不会只由一家公司控制,用户的数字化身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穿梭,每个人将拥有自己的通用身份、通用钱包。</p><p>比如,我们可以用数字化身在亚马逊的虚拟商店里买衣服,然后再穿着这身衣服去迪士尼的虚拟乐园里买票游玩,再把游玩记录传送到虚拟社交媒体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每个平台上注册不同的账号,不需要用不同的结算方式,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验证,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在我同一个数字身份的账号之中,它可以跨平台存在。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熟悉?是的,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Web 3的概念。</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9b0ffc79fc139ef3c21bf71c860fa8f\" tg-width=\"550\" tg-height=\"40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图片来自于Pulsar</p><p>所以,元宇宙的本质就是一个不间断运行的、去中心化的虚拟社会系统,它的理念跟Web 3一脉相承,而Web 3就是元宇宙持续运行的基石。</p><p>要想真正实现实现元宇宙,需要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先有分布式数据库、加密技术、边缘计算等底层技术的成熟,才有Web 3时代的到来,再在此基础上结合VR/AR等硬件设备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监管环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会最终形成理想状态下的元宇宙。</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52d7c1f21f448db2e60c75c0e46f863\" tg-width=\"550\" tg-height=\"36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Web 3与元宇宙的关系,硅星人制图,版权属于硅星人</p><p>|关于Web 3的争议</p><p>当我们看从Web 1到Web 3的变迁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用户诉求升级的过程:在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温饱问题之后,用户对于自己的互联网权力的要求也开始逐渐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各阶段的Web概念催生了不同时期的公司,而是互联网在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这些不同形态,才让人们开始尝试用这种阶段划分来总结和阐述技术转变的趋势。</p><p>所以,所谓的Web 2、Web 3并不是一个经过紧密论证的技术标准,关于Web 3的定义也一直在争论之中。</p><p>如今关于Web 3,在科技界和投资界中就出现了旗帜鲜明的两个派别:一派是以A16Z为代表的All in Web 3投资大军,认为Web 3时代已经在拐角处;一派是以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马斯克为代表的“反Web 3投机”派别,他们认为Web 3 技术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当前鼓吹的Web 3都是圈钱和炒作。最近,两派也因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拉黑取关全用上了。(详情请看硅星人此前关于此事的报道)</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67dd92ba3a17cc67c568006b30703bd\" tg-width=\"550\" tg-height=\"4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Jack Dorsey和马斯克在Twitter上关于Web 3的调侃</p><p>Jack Dorsy和马斯克质疑Web 3也是有据可依的,因为互联网在朝着Web 3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目前看来都是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p><p>第一,技术实现的成本高、难度大。我们知道,Web 3概念的核心就是让用户拥有掌控自己数据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分布式应用技术要非常成熟。而实际上,分布式应用所需要的点对点技术早再几十年前就存在了,之所以没有走上主流就是因为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无法解决。一方面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要巨额的成本,这样的成本无法分摊到个人;另一方面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去中心化网络处理任务的效率十分低下,比如目前比特币区块链每秒只能处理3-7笔交易,而Visa的交易处理系统每秒就能处理数万笔交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想用区块链网络付款买一杯可乐,这笔交易可能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你能接受吗?</p><p>第二,目前很多区块链项目本身也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基础是达成所有参与者共识的共识机制,而这个机制必须是唯一的、得到普遍信任的。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只是去机构中心,而不是去信任中心。目前根据去中心化的程度,区块链有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类型,其中除了公链之外,联盟链是多中心的,私有链是有中心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Web 3“人人都是中心”的理想状态,如何搭建一个被所有用户都接受的共识机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4850559faf1257cdfb9b2c327d9fd3f\" tg-width=\"550\" tg-height=\"2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目前区块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图片来自Quora</p><p>第三,监管问题道阻且长。Web3所提出的去中心化设想,在本质上就对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扎克伯格在多年前所提出的要建立Libra数字货币联盟时会遭遇到极强的阻力,并且最后不了了之。因此,如何建立一套与Web 3时代相适应的运行规则,各方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长时间讨论和摸索。</p><p>综上,Web 3想让互联网回归初心的理想是丰满的,但同时所面临的技术和现实难题也是骨感的。未来几年,我们可能并不会看到像风投们鼓吹的那样Web 3时代汹涌而至,基于Web 3的社交网络和企业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会发展壮大,但也无法完全取代谷歌、Meta、亚马逊这些公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p><p>那么,Web 3时代何时会到来,互联网究竟会往何处发展?马斯克曾在转发比尔盖茨1995年谈论互联网的视频时发问,“考虑到当下几乎不可想象的性质,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接着,他赞同了一个网友的回答——“The good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build it。”</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3e44b2c175e7c677af32e0b38eed578\" tg-width=\"550\" tg-height=\"2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body></html>\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7aac7084f6732cd444cc7895ac2e5e4f","relate_stocks":{"BK4116":"互联网服务与基础架构"},"source_ur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25115522","content_text":"文|Juny这几个月来,相信大家都经受了来自“元宇宙”的狂轰滥炸,短视频、营销号哪哪都是,连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开始大侃特侃。其实,要说最近在硅谷科技圈和投资圈里炒得最火、闹得最凶的,还真不是元宇宙,而是另一个与之相关的科技概念。因为它,红杉、A16Z等顶级风投纷纷重金押注,甚至要重组架构“革自己的命”;也因为它,马斯克、Jack Dorsey这些顶流大佬跟风投们针锋相对,在硅谷快要吵翻了天。关于它的一条介绍,在网络上动辄就有几十万的浏览量刷爆朋友圈;关于它的消息,每天都在纽约时报、彭博社等海外媒体的头版上动态更新,所到之处都充满了讨论和争议。有人说,它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当前的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打开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这个概念,就是当前科技圈大佬们最关注、争议最大的Web 3,第三代互联网。那么,到底什么是Web 3?它与元宇宙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又将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次,我们尝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盘点。Web 3:开启一个“由你主宰”的互联网新时代在谈论什么是Web 3 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溯一下Web 1.0和Web 2.0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Web 3 为什么会诞生以及它所想要解决的问题。Web 1:“只读”的信息展示平台Web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1989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当时,为了方便全球的研究人员能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和更新信息,英国科学家Tim Berners-Lee提交了一项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超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提案,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World Wide Web(万维网)。其设想是,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这些资源可以在网页上相互链接。当年Tim Berners-Lee所提交的提案,图片来自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1991年8月6日,Berners-Lee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这也是万维网第一次作为互联网上一项公开可用服务出现。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点开查看这个网页,它解释了什么是万维网以及链接了如何使用网页浏览器等信息。虽然如今这个网页看上去非常简陋,但正是它掀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帷幕,宣告了Web 1.0时代的到来。世界上第一个网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http://info.cern.ch/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从万维网的发明背景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Web是为了信息共享和交换而设计的,万维网就像是一个信息展示的平台,旨在成为人们了解更广阔世界的窗口。从1991年到2004年间,在万维网上流转的信息逐渐从文字变成了图片再变成了视频,信息门户时代汹涌而至。网景、雅虎、新浪等一大批浏览器和信息门户类网站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这些网站彻底改变了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但这些信息是静态的、只读的,用户只能是观众,并无法参与其中。于是很快,一场互联网交互时代的变革到来。Web 2: “互动”的内容生产网络Web 2最早由信息架构咨询师Darcy DiNucci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在这篇文章中她提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Web 基本上是以静态形式被加载到浏览器窗口中,但这只是未来 Web 的雏形。未来的网络不再只是满屏的文本,而是一种会产生实时交互的传输机制。”这个概念从提出到被大众广泛知晓经过了近5年,直到2004年末,O'Reilly Media Web 2.0会议在旧金山召开,O'Reilly媒体的创始人Tim O'Reilly才正式将Web 2.0带进了大众视线,并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了Web 2的定义和内涵。他表示,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其模式将更以用户为中心,将允许用户作为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互和协作。图片来自TechCrunch 版权属于原作者他曾以网景和谷歌为例,阐释了Web 1和Web 2 的差异。诞生于1994年的网景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浏览器,其商业模式是将网页上的广告位卖给公司,再通过点击率或是上架时间长短来收取费用,是一个依赖于用户的信息展示平台。而谷歌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由广告商寻找消费者的模式,通过以数据驱动的搜寻引擎,让用户能够通过自主输入查询信息再在此基础上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服务,同时解决了广告窗口对用户所造成的负面体验。在这个例子中,同为消费者,使用网景浏览器中用户是被动的,而在谷歌中是主动的,这就是一代和二代的核心差别所在。也就是说,在Web 2时代,用户不仅能浏览信息,还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之中。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是Web 2.0时代的产物。包括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以YouTube、Tiktok为代表的视频社区,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知识社区等等。在用户创造内容的模式下,互联网规模开始急速膨胀,网络开始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时至今日,我们其实还仍然处于Web 2.0的时代中。那么,既然互联网交互时代发展得如此蓬勃,为什么近两年来Web 3.0开始被反复提及并且越来越火?Web 3:“去中心”的个性化环境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再回到1989年Tim Berners-Lee创造Web的初衷。万维网的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当时各国研究者们的信息传递问题,当一个站点的信息不在了,大家依然能在网络上找到这些信息并免费使用。因此,初代Web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并不依赖于一个中心组织;第二,并不是为了盈利而设计。但在Web 2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设计轨道。随着用户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了参与者,用户在网络上的数字行为也被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以数据形式由各个公司掌握。比如谷歌记录你的搜索痕迹,Facebook、Twitter记录你的人际关系和互动,亚马逊记录你的购买记录等等。这些科技型巨头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获取利益,算法掌控了你的世界。而最重要的是,你的这些个人数据并不属于你自己,而是以各个公司为中心成为了它们的盈利工具。举个例子,如果Facebook有一天倒闭了,关停了你的社交账号,那你过去发的所有动态、建立的所有关系也会随着Facebook的消失而消失,你的信息本质上并不属于你。图片来自pcmag,作者Angela Moscaritolo,版权属于原作者这些巨头通过吞噬了海量的个人数据赚取了巨额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用户隐私泄露、数据被滥用的情况,比如此前轰动一时的棱镜门、Facebook的剑桥分析事件等,驱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科技巨头们面临了越来越密集和严厉的数据隐私和反垄断指控和调查,关于将数据控制权归还给用户,让互联网回归初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自己的一篇博客《Insights into a Modern World》中首次明确提出了Web 3.0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运行模式: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类似谷歌、Facebook这样的站点和服务就不存在了呢?其实也并非如此。从用户的角度看,Web3.0和Web2.0的使用体验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各种应用程序仍然会存在,只是后端的运行方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用户不再需要在不同中心化平台创建多重身份,而是有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体系。未来用户将拥有自己的“密钥存储器”, 过去由这些服务站点掌握的数据将通过分布式应用技术由用户自己掌握。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在Facebook上的登陆时间、搜索记录、发的照片和动态不再由Meta公司记录和保管,你自己的浏览器就是你个人的数据库,你想什么时候把这些信息从Facebook转移到其他平台都可以。再比如,如果需要在网上付款转账,你可以通过使用的浏览器直接就证明自己身份,而不必再像现在一样输入账号信息和寻求第三方验证等等。简而言之,Web 3将是一个不会依赖任何中心组织、完全由用户掌控的时代。它的到来将彻底打破现在科技巨头的垄断,改写当前数字经济的运行方式,并引发大量自下而上的创新。图片来自于Fabric Ventures虽然2014年Web 3就被提出,但因为缺乏一个非常具体且被大众熟知的应用场景,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但今年,随着数字货币、NFT、元宇宙等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也顺势点燃了科技界和投资界对于Web 3的热情。以A16Z为代表的风投开始跑步入场,从解构 Web 3概念到提前布局相关公司再到游说监管部门调整政策,大有一种Web 3大势将至的感觉。关于从Web1.-Web 3的变迁和概念特点,硅星人也为大家总结整理了一个表格。硅星人制表,版权属于硅星人Web 3和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如今,Web 3这个词也常常跟年度爆款概念元宇宙一起出现。那么,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元宇宙作为“宇宙”这样的宏大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代一种技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也正是因为它所涉及领域如此广泛,所以现在似乎什么项目都可以跟它沾上边。但实际上,可以说当前90%以上的元宇宙项目都脱离了元宇宙的本质,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元宇宙的形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Epic Games的CEO Tim Sweeney 曾说过,“元宇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参与式媒介,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创造、分享并从中获利。”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虚拟空间、虚拟游戏、虚拟平台,它不会只由一家公司控制,用户的数字化身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穿梭,每个人将拥有自己的通用身份、通用钱包。比如,我们可以用数字化身在亚马逊的虚拟商店里买衣服,然后再穿着这身衣服去迪士尼的虚拟乐园里买票游玩,再把游玩记录传送到虚拟社交媒体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每个平台上注册不同的账号,不需要用不同的结算方式,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验证,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在我同一个数字身份的账号之中,它可以跨平台存在。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熟悉?是的,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Web 3的概念。图片来自于Pulsar所以,元宇宙的本质就是一个不间断运行的、去中心化的虚拟社会系统,它的理念跟Web 3一脉相承,而Web 3就是元宇宙持续运行的基石。要想真正实现实现元宇宙,需要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先有分布式数据库、加密技术、边缘计算等底层技术的成熟,才有Web 3时代的到来,再在此基础上结合VR/AR等硬件设备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监管环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会最终形成理想状态下的元宇宙。Web 3与元宇宙的关系,硅星人制图,版权属于硅星人|关于Web 3的争议当我们看从Web 1到Web 3的变迁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用户诉求升级的过程:在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温饱问题之后,用户对于自己的互联网权力的要求也开始逐渐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各阶段的Web概念催生了不同时期的公司,而是互联网在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这些不同形态,才让人们开始尝试用这种阶段划分来总结和阐述技术转变的趋势。所以,所谓的Web 2、Web 3并不是一个经过紧密论证的技术标准,关于Web 3的定义也一直在争论之中。如今关于Web 3,在科技界和投资界中就出现了旗帜鲜明的两个派别:一派是以A16Z为代表的All in Web 3投资大军,认为Web 3时代已经在拐角处;一派是以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马斯克为代表的“反Web 3投机”派别,他们认为Web 3 技术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当前鼓吹的Web 3都是圈钱和炒作。最近,两派也因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拉黑取关全用上了。(详情请看硅星人此前关于此事的报道)Jack Dorsey和马斯克在Twitter上关于Web 3的调侃Jack Dorsy和马斯克质疑Web 3也是有据可依的,因为互联网在朝着Web 3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目前看来都是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第一,技术实现的成本高、难度大。我们知道,Web 3概念的核心就是让用户拥有掌控自己数据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分布式应用技术要非常成熟。而实际上,分布式应用所需要的点对点技术早再几十年前就存在了,之所以没有走上主流就是因为数据存储和处理问题无法解决。一方面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要巨额的成本,这样的成本无法分摊到个人;另一方面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去中心化网络处理任务的效率十分低下,比如目前比特币区块链每秒只能处理3-7笔交易,而Visa的交易处理系统每秒就能处理数万笔交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想用区块链网络付款买一杯可乐,这笔交易可能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你能接受吗?第二,目前很多区块链项目本身也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基础是达成所有参与者共识的共识机制,而这个机制必须是唯一的、得到普遍信任的。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只是去机构中心,而不是去信任中心。目前根据去中心化的程度,区块链有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类型,其中除了公链之外,联盟链是多中心的,私有链是有中心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Web 3“人人都是中心”的理想状态,如何搭建一个被所有用户都接受的共识机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区块链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图片来自Quora第三,监管问题道阻且长。Web3所提出的去中心化设想,在本质上就对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扎克伯格在多年前所提出的要建立Libra数字货币联盟时会遭遇到极强的阻力,并且最后不了了之。因此,如何建立一套与Web 3时代相适应的运行规则,各方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长时间讨论和摸索。综上,Web 3想让互联网回归初心的理想是丰满的,但同时所面临的技术和现实难题也是骨感的。未来几年,我们可能并不会看到像风投们鼓吹的那样Web 3时代汹涌而至,基于Web 3的社交网络和企业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会发展壮大,但也无法完全取代谷歌、Meta、亚马逊这些公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Web 3时代何时会到来,互联网究竟会往何处发展?马斯克曾在转发比尔盖茨1995年谈论互联网的视频时发问,“考虑到当下几乎不可想象的性质,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接着,他赞同了一个网友的回答——“The good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build it。”","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43,"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6,"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95555258"}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