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om thoughts & Welcome 2022 !!

BEDROCK
2022-01-01

本文作者为BEDROCK成员Barry

对行业的理解:

美国Digital Lending:科技提升效率 or Regulation arbitrage?  

美国个人无抵押贷款市场:从2012年的总共欠款460亿美元上升到20201900万个贷款者总共欠款1500亿美元,Fintech公司的市占率也从5%快速提升到2019年的39% 。其中包括BNPL公司和各种digital lending公司,以夸张的UPST为案例: 

UPSTML模型+alternetive data更好的为个人信用风险定价,帮助没钱投入科技的中小银行发个人无抵押贷款,按照发的贷款金额按比例拿commission,公司账上不留债。目前有4banksUPST取消了FICO的硬性标准,最新季度单季度帮助银行发了发了30亿的贷款,达成2.3亿营收,250% yoy

Bear Say Regulation arbitrage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08年前也开始用 "alterntive data" 发房贷;UPST这种按发贷款规模收费 + skin in the game 导致公司的incentive就是疯狂发债,能野蛮增长只是因为政策对这样的科技公司没有像银行或贷款公司一样去监管,只是 regulation arbitrage。暴雷/监管加强只是时间问题,长期的Runway可能完全看不清。

Bull Say AI>FICOFICO30年前创造的衡量标准,采用的数据、分析数据的方式太过于落后,没钱投入科技的中小银行审批贷款的流程更是成本高、慢、切不准确。UPST使用更多的数据、对数据更好的分析方式(各种ML模型)能更好的为信用风险定价,让消费者拿到最贴合自身真实信用风险的贷款利率,让合作中小银行也具备这种发贷款的能力,更好的服务与其所在的社区

Truth一定在两者之间的某个地方,我目前更偏向Bear:科技再进步,但人性不会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情境下,需要被监管

新能源整车:如何理解新能源车企的市值?

 TSLA一家1T的市值相当于TOP20传统车企的加总,没量产的RIVNLCID分别为90B60BFBMW分别为80B60B

上面这段我不能理解的事实,我以一下这个架构尝试理解:

一家车企公司的终局市值 = 终局车市场营收 * 终局净利润率 * 终局市占率  *  终局PE 

车市场终局营收提升的可能性: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车由于车的智能化、自动化等等原因,消费者愿意为车这种满足出行需求的工具支付更多的钱/更多的人愿意买车

净利润率提升的可能性:无论是因为长期新能源硬件成本更低、卖软件车内软件 / 订阅模式 利润率更高,新能源车公司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整个市场营收提升),而且这些公司对上下游议价能力提升,从而从中capture更多的价值 (也就是净利润率提升)。传统汽车厂净利润率在1%-8%左右,平均也就在5%左右,说到底也就是个有规模效应、效率跑到极限的集成商;未来就算是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没有软件开发/自动驾驶开发能力的新能源公司也逃不出变成个集成商的命运吧;但有这个能力的厂商,净利润率的提升的确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市占率更集中的可能性:传统汽车企业CR10 市占率 50%, 因为就是个集成商,所以格局分散;因为规模和效率都跑到极致,所以格局稳定。Again,如果新能源车就是个软件硬件集成商的话,终局格局还是会是分散的。除了规模效应,有什么能大大提升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壁垒,强者恒强,从而使其市占率更集中?目前唯一能convince我的argument是大家吹TSLA自动驾驶网络效应:更多的车在路上跑,更多数据(尤其长尾数据),更好的FSD,吸引更多人买TSLA并使用FSD

终局PE提升的可能性:一个资产的终局PE就是有这个资产产生现金流的增速、确定性、以及持续时间决定的。相比传统汽车,如果给新能源汽车更高的终局PE,也就是假设了其更不容易被颠覆、更能跟上通胀等。

总结下来就是,需要真正convince自动驾驶的故事,我才能理解现在的市值,作为elon的脑残粉,也只有TSLAconvincing,我也能最大限度地理解TSLA的市值

新能源产业链:重复苹果产业链?

 借用别人的话:

电子产业链公司的地位也是苦逼的。最核心的品牌技术全部都在苹果手里,产业链公司只是苹果向现代物理学应用逼近的工具人,一旦你的技术参数顶到极限,往往就有新的供应商引入。过去十年每次苹果出现重大技术变化和进步,都会导致产业链格局的迅速变化"

我目前认为,新能源产业链和电子产业链公司相似,长期看会出现同质竞争、技术迭代 (当然每个环节进入这个期间会不一样)。有些投资方法很适合投资这类标的,但可能目前不属于我想熟练应用的投资方法。

美国软件行业:

会是之后重点研究、总结的行业。这个月先随便写下,之后会更系统化的总结

极强的竞争壁垒:供给端,开发一个细分领域软件的难度和成本高;需求端,客户切换成本极高。导致一家优秀的SaaS公司的留存率都在95%左右(不包括up-sell),甚至有达到97%98%的。

营收Runway:对于云软件公司,对于一个细分领域当中,runway分成三类:(1)替代on-premise软件 2)云化、设计的更好导致的小量增量 3)新型需求,增量快速增长

用两家极端的公司举例:CRMSNOW

CRM属于在sales, customer service, marketing, commerce软件领域对legcay软件进行替代,CRM的出现也的确推动了这些软件领域的行业增速。CRM扩展自己的Runway的手段,就是依靠自身平台一体化、comprehensive offering的优势,cross-sell其他细分领域的软件。

SNOW就不同,它所在的dataware house本身就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 甚至未来随着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有加速增长的可能,叠加替代legecy playerRunway的想象空间更大。最主要的,SNOW在的这个行业允许SNOW采取按量收费的商业模式,摆脱了很多SaaS公司按人头收费的天花板。SNOW过去做到了 客户数量快速增加 * 每个客户用量增加 * 单位用量收费增加 这恐怖的增长和定价能力,造成其170%+net dollar retation rate。这也就是一个极强竞争壁垒 + 快速增加Runway 结合的产物。

盈利能力(也就是净利润的Runway:因为客户的切换成本超高,现在大家疯狂花营销费用跑马圈地,快速获客。但LTV/CAC到底应该怎么算、算出来怎么帮助我们定价、这都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感觉,Product driven的公司无论是第一次获客,还是cross-sell的成本都要低很多,长期净利润率更可能跑出来。

对BEDROCK产品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后台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 

欢迎阅读往期内容:投资思考随笔

欢迎直接订阅该话题!

2021往期文章:

2021年鼠年总结及牛年展望- 投资思考随笔

给投资者的一封信-BEDROCK

概率论、遍历性与科学下注

概率、集中度与遍历性

投资反思与展望-投资思考随笔(59)

2021年中期投资思考-投资思考随笔(54)

基因、生存机器与策略的演化-投资思考随笔(52)

策略选择的科学探讨-投资思考随笔(49)

从0到1与从1到N-茶话会实录-投资思考随笔(48)

我们皆是产品经理-产品方法论读书笔记(47)

小众,出圈与投资-茶话会实录-投资思考随笔(46)

创新,变化与投资-茶话会实录-投资思考随笔(45)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