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不用谢
2022-08-23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表外表里:
阿里云们为何失掉了明星光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87464549,"tweetId":"687464549","gmtCreate":1661225974984,"gmtModify":1661225974984,"author":{"id":4111988693740190,"idStr":"4111988693740190","authorId":4111988693740190,"authorIdStr":"4111988693740190","name":"银色不用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bbaf5077c274c8f05fd37f7513cb7e4","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n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n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7464549","repostId":687223777,"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687223777,"tweetId":"687223777","gmtCreate":1661091955004,"gmtModify":1661128209031,"author":{"id":3585519170265559,"idStr":"3585519170265559","authorId":3585519170265559,"authorIdStr":"3585519170265559","name":"表外表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0a2fc512ee88c19f868552a6550c7e4","vip":6,"userType":6,"introduction":"从财报故事,看价值投资。","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54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a85c083ce80e710d038de3cab00494f","width":"632","height":"20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495c0c54f660bf152d0e156db3a5d","width":"632","height":"38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2992ff6b8f79d929dc533ae4618efa6","width":"632","height":"53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0b8a9cb40b13d5e051308d6076b0bba","width":"632","height":"22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58e7045e7cc22aa74cd98880d4f0946","width":"632","height":"45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d1e9b516853769444523171610163db","width":"632","height":"1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d83000baaaed75121b04786d711b924","width":"632","height":"74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8d7f7c951f40dd925496861ccb820e0","width":"632","height":"21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f91288889a5177a1afd44b1c4712a9b","width":"632","height":"37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72a1e62a6db8b889f596ab7c5308ed9","width":"632","height":"40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e2a2c8f57f7007b4df9f7397c6ebc24","width":"632","height":"47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b8292b262cf4d7f99a70c7a66e01fba","width":"632","height":"27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82430d72e7b5f6130ee60035c8a60cc","width":"632","height":"67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9fbbb019df99a3587532907c4df969a","width":"632","height":"4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6b5a13ae1cb921e0fcce6d49d5e53b8","width":"632","height":"387"}],"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a85c083ce80e710d038de3cab00494f","width":"632","height":"20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495c0c54f660bf152d0e156db3a5d","width":"632","height":"38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2992ff6b8f79d929dc533ae4618efa6","width":"632","height":"538"}],"title":"阿里云们为何失掉了明星光环?","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b8292b262cf4d7f99a70c7a66e01fba\" tg-width=\"632\" tg-height=\"270\"></p><p>在云计算企业一片萎靡之际,腾讯2022Q2财报,再次给行业一记暴击:</p><p>2022Q2季度,腾讯云企业服务收入,同比负增长。</p><p>往前翻阿里 Q2财报,也是类似:云计算收入增速下滑至10%,创历年新低;经营利润率也再次转正为负。</p><p>云计算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如今怎么成了这副样子?是云计算行业被错判了吗?</p><p>貌似也不是。</p><p>就在国内云厂商哀鸿遍野之时,国外云厂商AWS、微软云、谷歌云却稳步高速增长:同期的营收增速高达33%、20%、36%。</p><p>要知道,在2021年前,亚马逊们的营收增速,在阿里云面前就是“弟弟”;就连彼时占比不太高的腾讯云,其增速也和亚马逊不相上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6b5a13ae1cb921e0fcce6d49d5e53b8\" tg-width=\"632\" tg-height=\"387\"></p><p>然而,从2021年开始,高增长的阿里云、腾讯云却开始一路下滑到如今这步田地。</p><p>国内云计算行业,到底怎么了?</p><p><strong>一、客户结构转变后,还能去哪里掘金?</strong></p><p>“增长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放缓、互联网大客户收入下降、中国互联网客户需求疲软。”</p><p>2022Q2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对收入增速不佳如此解释道。</p><p>事实上,不只阿里云,国内众多云厂商来自互联网企业云服务的营收权重,都很大。</p><p>数据显示,阿里云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占比为48%。</p><p>据腾讯2022Q1电话会议:<em>云业务的营收50%来自其他互联网公司,40%来自金融和制造业等传统企业及政府部门。</em></p><p>如此客户结构,在互联网行业景气度周期中,当然是乘风而起。</p><p>然而2020年之后,一方面,互联网自身增长红利见顶。另一方面,监管趋严,在线教育、游戏等用云大户领域,或多或少被按住。</p><p>这样一来,<strong>云厂商的增长自然也同步受影响。</strong></p><p>看到这种情况,不少投资人难免心生芥蒂。比如,有人评价腾讯云准备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PaaS、SaaS层的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称:指望它拉动腾讯重拾增长,不现实。</p><p>但腾讯自己显然不这么想,两个月前的腾讯智慧能源发布会上,相关高管表示:“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产品,是我们在进入能源领域非常好的抓手。”</p><p>去年的阿里云峰会上,其高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政府、电信、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市场做好了准备。”</p><p>也就是说,<strong>云厂商们把新增长空间的预期,转向了能源行业。</strong></p><p>这不难理解,云行业上一阶段的高增长,来自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以及对上云高需求的双击,而如今景气度最高的赛道莫过于能源行业。</p><p>以新能源为例,电动汽车终端,引领者特斯拉在美联储整个放水周期中,业绩增速超过100%,股价从疫情开始到最高点,涨了接近17倍。</p><p>而新能源的发电端——风电、光伏、氢能,到输电端——电网、特高压、储能,也正经历高景气周期。</p><p>以储能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行情行至低点至今近3个月时间内,有近30支储能概念股股价涨幅超过两倍。</p><p>那么,云厂商在这一块的落地情况如何呢?</p><p>“过去启停抽油机至少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点一下鼠标,几秒钟就能完成。”这是相关媒体笔下,大庆油田某采油队员工对数字化的描述。</p><p>其也是能源领域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已然帮助能源企业,解决了中下游的开采、加工等问题。</p><p>效率提升固然可喜,但无论云计算厂商,还是能源企业,其实都没得到想要的。</p><p>数据显示,“风光储”的典型企业:天能重工、隆基绿能和宁德时代,其营业成本基本和IT无关;</p><p>与之相比,互联网行业的快手、斗鱼、虎牙等,带宽成本占营收比接近1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82430d72e7b5f6130ee60035c8a60cc\" tg-width=\"632\" tg-height=\"678\"></p><p>也就是说,<strong>能源行业对云计算服务,并非刚需,或不能像互联网行业那样,撑起阿里云们的高增速。</strong></p><p>而对能源行业来说,上游的勘探开发才是一旦解决,就能“一本万利”的数字化核心需求所在。这也符合国内企业上云的普遍需求——帮助快速扩张,实现业绩增长。</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e2a2c8f57f7007b4df9f7397c6ebc24\" tg-width=\"632\" tg-height=\"476\"></p><p>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云厂商从IaaS到PaaS/SaaS的一条龙服务,特别是“PaaS+SaaS”的服务能力。</p><p>可云计算目前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术,难以达成。</p><p>据Gartner数据,截止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PaaS+SaaS只占35%,IaaS占63.6%。</p><p>当然,国内云计算巨头们也很清楚这一痛点,2021年后都着手调整组织架构——“销售派”给“技术派”让位。</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2992ff6b8f79d929dc533ae4618efa6\" tg-width=\"632\" tg-height=\"538\"></p><p>但技术积累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术支持能大幅度匹配需求之前,能源行业对上云需求空间有限的情况,或许很难改变。</p><p>相比之下,正处于“上云”高速渗透期,且对上云需求极大的国有企业、金融等行业,似乎更匹配当下云计算的增长进度。</p><p>以天翼云来说,截至2021年底,助力搭建全国20余个省级政务云平台,300余个地级市政务云平台,100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p><p>反映在数据上就是,2018-2021年,IaaS业务市场份额连续四年稳步提升。</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495c0c54f660bf152d0e156db3a5d\" tg-width=\"632\" tg-height=\"386\"></p><p>然而这一块注定是国家队——国资背景的联通云、移动云和天翼云们的主场,云计算巨头的发展并不如意。</p><p>原因很直观,<strong>政企、金融等基于特殊的行业背景,“上云”考虑的首要要素是安全性,对云服务商的资历要求严格。</strong></p><p>由此一来,下游需求端的接力加速释放,确定性不强。</p><p>这在数据上也有反馈,以阿里云来说,2022Q1-Q2,来自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占比从52%提升至53%,但其营收绝对值却是下降的——从98.6亿降到93.7亿。</p><p>拓展客户数量走入瓶颈,那让现有的“忠诚客户”多掏钱,可不可行呢?</p><p>众所周知,IaaS层提供的是最为基础的服务,高度同质化。而厂商为了留住客户,需要在价格上妥协。就国内而言,目前的价格基本趋同,没多少利润空间。</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f91288889a5177a1afd44b1c4712a9b\" tg-width=\"632\" tg-height=\"379\"></p><p>基于此,在IaaS基础上搭载PaaS/SaaS的差异化技术服务,是腾挪利润空间的常规操作——IaaS毛利率10-15%, PaaS毛利率50%,SaaS毛利率70%。</p><p>但随着PaaS层面Docker、K8S等容器技术的支持,如今PaaS/SaaS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IaaS,“捆绑服务”逻辑崩塌。</p><p>脱离捆绑后,在市场选择中,IaaS越来越趋于独立存在的状态。此时,决定IaaS厂商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因素再次回到价格。</p><p>而对于阿里云们来说,在深化PaaS和SaaS服务前,IaaS或许提价不会很容易。</p><p>那么,在技术尚未见效的这一阶段,若能在“节流”方面下点功夫,或许也能为改善业绩做点贡献。</p><p><strong>二、国内利润空间薄弱,出海“任重道远”</strong></p><p>可以看到,海外云服务商中,亚马逊和微软利润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谷歌云近年来大肆投入导致负利润,但已在逐渐改善。</p><p>但与之相反,国内云计算绩优生的阿里云,却常年挣扎在盈利线上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58e7045e7cc22aa74cd98880d4f0946\" tg-width=\"632\" tg-height=\"458\"></p><p>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海内外的成本结构不同。众所周知,云业务的支出大头之一是IDC成本(带宽成本+机架成本)。</p><p>打个比方,云厂商就好比一个火电厂,IDC是发电所需的煤炭。</p><p>从数据看,<strong>国内云厂商是打工仔,每年缴纳巨额的带宽使用费给运营商。</strong>以金山云为例,其IDC成本占比达6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fbbb019df99a3587532907c4df969a\" tg-width=\"632\" tg-height=\"400\"></p><p>而海外的云厂商却是老板,IDC成本的负担远远小于国内。</p><p>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国内云厂商不能参与“煤炭开采”,但海外云厂商可以自建网络。</p><p>例如,谷歌从2010年开始逐渐建造自己的海底光缆,其2016年启用的“Faster”,甚至成为了当时史上最快的海底光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d83000baaaed75121b04786d711b924\" tg-width=\"632\" tg-height=\"740\"></p><p>如此一来,谷歌不仅可以用上自家网络,甚至还可以当老板,通过向被服务企业收数据传输费,消化掉部分IDC成本。</p><p><strong>除了成本结构,产品形态结构,国内外也相距甚远。</strong></p><p>根据云资源的共享程度,云计算服务分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三大类。简单理解,就相当于群租、合租和整租:</p><p>群租:跟其他“租户”共享资源,隐私和安全性较差;合租有独立的“房间”,贵重、私密的东西能得到保护;“整租”私密和独立性最好。</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a85c083ce80e710d038de3cab00494f\" tg-width=\"632\" tg-height=\"206\"></p><p>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国内云市场由私有云主导,目前公有云业务有所提高,但私有云占比仍达43%;相比之下,美国以公有云为主,占比接近7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0b8a9cb40b13d5e051308d6076b0bba\" tg-width=\"632\" tg-height=\"226\"></p><p>对云厂商来说,客户青睐私有云是一件棘手的事情。</p><p>这意味着要针对每一个客户,建造独立的“房间”,既要当“设计师”——贴身服务做个性化定制,又要当“施工队”——做总集成商。不仅十分耗费时间和成本,还无法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效益。</p><p>以金山云为例,随着其私有云业务的不断发展,相应所付出的“解决方案开发育服务成本”迅速增长。</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8d7f7c951f40dd925496861ccb820e0\" tg-width=\"632\" tg-height=\"210\"></p><p>如此一来,拖累了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金山云毛利率在2020年后逐渐下滑。</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72a1e62a6db8b889f596ab7c5308ed9\" tg-width=\"632\" tg-height=\"409\"></p><p>总的来看,当下云厂商国内的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很难“节流”,要利润突破云厂商普遍的选择是出海。</p><p>比如,阿里2022财年提到:<em>我们的海外市场年度购买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em></p><p>与此同时,国内云厂商也都在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p><p>2020年4月,阿里宣布3年再投2000亿,服务器数量将从100+万台扩充到300+万台;同年5月,腾讯云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5000亿参与布局“新基建”。</p><p>也就是说,<strong>云厂商们一边向公有云接受度更高的海外扩张;一边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寻求以差异化服务求得更高的定价权。</strong></p><p>但就海外扩张而言,阿里云和腾讯云拥有的国内节点数都超过了2000+,但海外节点分支只有500+和800+,布局较为薄弱,需要很长的路要走。</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d1e9b516853769444523171610163db\" tg-width=\"632\" tg-height=\"162\"></p><p>可值得注意的是,<strong>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十分高昂。</strong></p><p>谷歌技术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乌尔兹·霍尔斯曾表示:单个谷歌云计算区域的造价为 3-6 亿美元,后续还有维护成本、水电和硬件升级等费用。</p><p>不过,这属于行业内部问题,虽然棘手但可控,<strong>海外扩展更大的风险是不确定。</strong></p><p>海外市场上,不仅有亚马逊、微软等地头蛇竞争,还要诸多监管风险。阿里云去年丢掉TikTok的订单就是一个缩影——一纸监管合规指令,阿里云每年8亿的订单,就到了亚马逊云的手中。</p><p>而大笔资本开支,除基础设施本身烧钱外,持续基础建设产生的折旧费用,短期内也都会侵蚀云厂商们的利润。</p><p>如此看来,利润率低、盈利难的问题,对于目前的国内云厂商们来说,短期难解。</p><p><strong>小结</strong></p><p>阿里云、腾讯云增速的双双跌落,不仅是当下其自身困境的呈现,更多的是国内云计算行业现阶段的缩影。</p><p>第一大客户互联网企业需求疲软,是国内云厂商失速的直接原因,而短期内难以找到新的掘金途径,技术投入难以短期见效,使得云厂商们陷入收入、利润双降的两难境地。</p><p>面对下行的宏观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国内云厂商想要“鲤鱼跃龙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此时此刻,或许只有收起锋芒、找准路线养精蓄锐,才能静待到勃发之日。</p><p>本文来自:表外表里,作者:周霄 陈成 徐帆,编辑:慕沐 付晓玲 曹宾玲</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b8292b262cf4d7f99a70c7a66e01fba\" tg-width=\"632\" tg-height=\"270\"></p><p>在云计算企业一片萎靡之际,腾讯2022Q2财报,再次给行业一记暴击:</p><p>2022Q2季度,腾讯云企业服务收入,同比负增长。</p><p>往前翻阿里 Q2财报,也是类似:云计算收入增速下滑至10%,创历年新低;经营利润率也再次转正为负。</p><p>云计算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如今怎么成了这副样子?是云计算行业被错判了吗?</p><p>貌似也不是。</p><p>就在国内云厂商哀鸿遍野之时,国外云厂商AWS、微软云、谷歌云却稳步高速增长:同期的营收增速高达33%、20%、36%。</p><p>要知道,在2021年前,亚马逊们的营收增速,在阿里云面前就是“弟弟”;就连彼时占比不太高的腾讯云,其增速也和亚马逊不相上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6b5a13ae1cb921e0fcce6d49d5e53b8\" tg-width=\"632\" tg-height=\"387\"></p><p>然而,从2021年开始,高增长的阿里云、腾讯云却开始一路下滑到如今这步田地。</p><p>国内云计算行业,到底怎么了?</p><p><strong>一、客户结构转变后,还能去哪里掘金?</strong></p><p>“增长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放缓、互联网大客户收入下降、中国互联网客户需求疲软。”</p><p>2022Q2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对收入增速不佳如此解释道。</p><p>事实上,不只阿里云,国内众多云厂商来自互联网企业云服务的营收权重,都很大。</p><p>数据显示,阿里云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占比为48%。</p><p>据腾讯2022Q1电话会议:<em>云业务的营收50%来自其他互联网公司,40%来自金融和制造业等传统企业及政府部门。</em></p><p>如此客户结构,在互联网行业景气度周期中,当然是乘风而起。</p><p>然而2020年之后,一方面,互联网自身增长红利见顶。另一方面,监管趋严,在线教育、游戏等用云大户领域,或多或少被按住。</p><p>这样一来,<strong>云厂商的增长自然也同步受影响。</strong></p><p>看到这种情况,不少投资人难免心生芥蒂。比如,有人评价腾讯云准备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PaaS、SaaS层的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称:指望它拉动腾讯重拾增长,不现实。</p><p>但腾讯自己显然不这么想,两个月前的腾讯智慧能源发布会上,相关高管表示:“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产品,是我们在进入能源领域非常好的抓手。”</p><p>去年的阿里云峰会上,其高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政府、电信、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市场做好了准备。”</p><p>也就是说,<strong>云厂商们把新增长空间的预期,转向了能源行业。</strong></p><p>这不难理解,云行业上一阶段的高增长,来自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以及对上云高需求的双击,而如今景气度最高的赛道莫过于能源行业。</p><p>以新能源为例,电动汽车终端,引领者特斯拉在美联储整个放水周期中,业绩增速超过100%,股价从疫情开始到最高点,涨了接近17倍。</p><p>而新能源的发电端——风电、光伏、氢能,到输电端——电网、特高压、储能,也正经历高景气周期。</p><p>以储能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行情行至低点至今近3个月时间内,有近30支储能概念股股价涨幅超过两倍。</p><p>那么,云厂商在这一块的落地情况如何呢?</p><p>“过去启停抽油机至少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点一下鼠标,几秒钟就能完成。”这是相关媒体笔下,大庆油田某采油队员工对数字化的描述。</p><p>其也是能源领域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已然帮助能源企业,解决了中下游的开采、加工等问题。</p><p>效率提升固然可喜,但无论云计算厂商,还是能源企业,其实都没得到想要的。</p><p>数据显示,“风光储”的典型企业:天能重工、隆基绿能和宁德时代,其营业成本基本和IT无关;</p><p>与之相比,互联网行业的快手、斗鱼、虎牙等,带宽成本占营收比接近1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82430d72e7b5f6130ee60035c8a60cc\" tg-width=\"632\" tg-height=\"678\"></p><p>也就是说,<strong>能源行业对云计算服务,并非刚需,或不能像互联网行业那样,撑起阿里云们的高增速。</strong></p><p>而对能源行业来说,上游的勘探开发才是一旦解决,就能“一本万利”的数字化核心需求所在。这也符合国内企业上云的普遍需求——帮助快速扩张,实现业绩增长。</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e2a2c8f57f7007b4df9f7397c6ebc24\" tg-width=\"632\" tg-height=\"476\"></p><p>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云厂商从IaaS到PaaS/SaaS的一条龙服务,特别是“PaaS+SaaS”的服务能力。</p><p>可云计算目前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术,难以达成。</p><p>据Gartner数据,截止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PaaS+SaaS只占35%,IaaS占63.6%。</p><p>当然,国内云计算巨头们也很清楚这一痛点,2021年后都着手调整组织架构——“销售派”给“技术派”让位。</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2992ff6b8f79d929dc533ae4618efa6\" tg-width=\"632\" tg-height=\"538\"></p><p>但技术积累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术支持能大幅度匹配需求之前,能源行业对上云需求空间有限的情况,或许很难改变。</p><p>相比之下,正处于“上云”高速渗透期,且对上云需求极大的国有企业、金融等行业,似乎更匹配当下云计算的增长进度。</p><p>以天翼云来说,截至2021年底,助力搭建全国20余个省级政务云平台,300余个地级市政务云平台,100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p><p>反映在数据上就是,2018-2021年,IaaS业务市场份额连续四年稳步提升。</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25495c0c54f660bf152d0e156db3a5d\" tg-width=\"632\" tg-height=\"386\"></p><p>然而这一块注定是国家队——国资背景的联通云、移动云和天翼云们的主场,云计算巨头的发展并不如意。</p><p>原因很直观,<strong>政企、金融等基于特殊的行业背景,“上云”考虑的首要要素是安全性,对云服务商的资历要求严格。</strong></p><p>由此一来,下游需求端的接力加速释放,确定性不强。</p><p>这在数据上也有反馈,以阿里云来说,2022Q1-Q2,来自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占比从52%提升至53%,但其营收绝对值却是下降的——从98.6亿降到93.7亿。</p><p>拓展客户数量走入瓶颈,那让现有的“忠诚客户”多掏钱,可不可行呢?</p><p>众所周知,IaaS层提供的是最为基础的服务,高度同质化。而厂商为了留住客户,需要在价格上妥协。就国内而言,目前的价格基本趋同,没多少利润空间。</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f91288889a5177a1afd44b1c4712a9b\" tg-width=\"632\" tg-height=\"379\"></p><p>基于此,在IaaS基础上搭载PaaS/SaaS的差异化技术服务,是腾挪利润空间的常规操作——IaaS毛利率10-15%, PaaS毛利率50%,SaaS毛利率70%。</p><p>但随着PaaS层面Docker、K8S等容器技术的支持,如今PaaS/SaaS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IaaS,“捆绑服务”逻辑崩塌。</p><p>脱离捆绑后,在市场选择中,IaaS越来越趋于独立存在的状态。此时,决定IaaS厂商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因素再次回到价格。</p><p>而对于阿里云们来说,在深化PaaS和SaaS服务前,IaaS或许提价不会很容易。</p><p>那么,在技术尚未见效的这一阶段,若能在“节流”方面下点功夫,或许也能为改善业绩做点贡献。</p><p><strong>二、国内利润空间薄弱,出海“任重道远”</strong></p><p>可以看到,海外云服务商中,亚马逊和微软利润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谷歌云近年来大肆投入导致负利润,但已在逐渐改善。</p><p>但与之相反,国内云计算绩优生的阿里云,却常年挣扎在盈利线上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58e7045e7cc22aa74cd98880d4f0946\" tg-width=\"632\" tg-height=\"458\"></p><p>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海内外的成本结构不同。众所周知,云业务的支出大头之一是IDC成本(带宽成本+机架成本)。</p><p>打个比方,云厂商就好比一个火电厂,IDC是发电所需的煤炭。</p><p>从数据看,<strong>国内云厂商是打工仔,每年缴纳巨额的带宽使用费给运营商。</strong>以金山云为例,其IDC成本占比达6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fbbb019df99a3587532907c4df969a\" tg-width=\"632\" tg-height=\"400\"></p><p>而海外的云厂商却是老板,IDC成本的负担远远小于国内。</p><p>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国内云厂商不能参与“煤炭开采”,但海外云厂商可以自建网络。</p><p>例如,谷歌从2010年开始逐渐建造自己的海底光缆,其2016年启用的“Faster”,甚至成为了当时史上最快的海底光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d83000baaaed75121b04786d711b924\" tg-width=\"632\" tg-height=\"740\"></p><p>如此一来,谷歌不仅可以用上自家网络,甚至还可以当老板,通过向被服务企业收数据传输费,消化掉部分IDC成本。</p><p><strong>除了成本结构,产品形态结构,国内外也相距甚远。</strong></p><p>根据云资源的共享程度,云计算服务分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三大类。简单理解,就相当于群租、合租和整租:</p><p>群租:跟其他“租户”共享资源,隐私和安全性较差;合租有独立的“房间”,贵重、私密的东西能得到保护;“整租”私密和独立性最好。</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a85c083ce80e710d038de3cab00494f\" tg-width=\"632\" tg-height=\"206\"></p><p>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国内云市场由私有云主导,目前公有云业务有所提高,但私有云占比仍达43%;相比之下,美国以公有云为主,占比接近7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0b8a9cb40b13d5e051308d6076b0bba\" tg-width=\"632\" tg-height=\"226\"></p><p>对云厂商来说,客户青睐私有云是一件棘手的事情。</p><p>这意味着要针对每一个客户,建造独立的“房间”,既要当“设计师”——贴身服务做个性化定制,又要当“施工队”——做总集成商。不仅十分耗费时间和成本,还无法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效益。</p><p>以金山云为例,随着其私有云业务的不断发展,相应所付出的“解决方案开发育服务成本”迅速增长。</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8d7f7c951f40dd925496861ccb820e0\" tg-width=\"632\" tg-height=\"210\"></p><p>如此一来,拖累了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金山云毛利率在2020年后逐渐下滑。</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72a1e62a6db8b889f596ab7c5308ed9\" tg-width=\"632\" tg-height=\"409\"></p><p>总的来看,当下云厂商国内的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很难“节流”,要利润突破云厂商普遍的选择是出海。</p><p>比如,阿里2022财年提到:<em>我们的海外市场年度购买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em></p><p>与此同时,国内云厂商也都在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p><p>2020年4月,阿里宣布3年再投2000亿,服务器数量将从100+万台扩充到300+万台;同年5月,腾讯云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5000亿参与布局“新基建”。</p><p>也就是说,<strong>云厂商们一边向公有云接受度更高的海外扩张;一边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寻求以差异化服务求得更高的定价权。</strong></p><p>但就海外扩张而言,阿里云和腾讯云拥有的国内节点数都超过了2000+,但海外节点分支只有500+和800+,布局较为薄弱,需要很长的路要走。</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d1e9b516853769444523171610163db\" tg-width=\"632\" tg-height=\"162\"></p><p>可值得注意的是,<strong>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十分高昂。</strong></p><p>谷歌技术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乌尔兹·霍尔斯曾表示:单个谷歌云计算区域的造价为 3-6 亿美元,后续还有维护成本、水电和硬件升级等费用。</p><p>不过,这属于行业内部问题,虽然棘手但可控,<strong>海外扩展更大的风险是不确定。</strong></p><p>海外市场上,不仅有亚马逊、微软等地头蛇竞争,还要诸多监管风险。阿里云去年丢掉TikTok的订单就是一个缩影——一纸监管合规指令,阿里云每年8亿的订单,就到了亚马逊云的手中。</p><p>而大笔资本开支,除基础设施本身烧钱外,持续基础建设产生的折旧费用,短期内也都会侵蚀云厂商们的利润。</p><p>如此看来,利润率低、盈利难的问题,对于目前的国内云厂商们来说,短期难解。</p><p><strong>小结</strong></p><p>阿里云、腾讯云增速的双双跌落,不仅是当下其自身困境的呈现,更多的是国内云计算行业现阶段的缩影。</p><p>第一大客户互联网企业需求疲软,是国内云厂商失速的直接原因,而短期内难以找到新的掘金途径,技术投入难以短期见效,使得云厂商们陷入收入、利润双降的两难境地。</p><p>面对下行的宏观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国内云厂商想要“鲤鱼跃龙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此时此刻,或许只有收起锋芒、找准路线养精蓄锐,才能静待到勃发之日。</p><p>本文来自:表外表里,作者:周霄 陈成 徐帆,编辑:慕沐 付晓玲 曹宾玲</p></body></html>","text":"在云计算企业一片萎靡之际,腾讯2022Q2财报,再次给行业一记暴击: 2022Q2季度,腾讯云企业服务收入,同比负增长。 往前翻阿里 Q2财报,也是类似:云计算收入增速下滑至10%,创历年新低;经营利润率也再次转正为负。 云计算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如今怎么成了这副样子?是云计算行业被错判了吗? 貌似也不是。 就在国内云厂商哀鸿遍野之时,国外云厂商AWS、微软云、谷歌云却稳步高速增长:同期的营收增速高达33%、20%、36%。 要知道,在2021年前,亚马逊们的营收增速,在阿里云面前就是“弟弟”;就连彼时占比不太高的腾讯云,其增速也和亚马逊不相上下。 然而,从2021年开始,高增长的阿里云、腾讯云却开始一路下滑到如今这步田地。 国内云计算行业,到底怎么了? 一、客户结构转变后,还能去哪里掘金? “增长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放缓、互联网大客户收入下降、中国互联网客户需求疲软。” 2022Q2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对收入增速不佳如此解释道。 事实上,不只阿里云,国内众多云厂商来自互联网企业云服务的营收权重,都很大。 数据显示,阿里云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占比为48%。 据腾讯2022Q1电话会议:云业务的营收50%来自其他互联网公司,40%来自金融和制造业等传统企业及政府部门。 如此客户结构,在互联网行业景气度周期中,当然是乘风而起。 然而2020年之后,一方面,互联网自身增长红利见顶。另一方面,监管趋严,在线教育、游戏等用云大户领域,或多或少被按住。 这样一来,云厂商的增长自然也同步受影响。 看到这种情况,不少投资人难免心生芥蒂。比如,有人评价腾讯云准备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PaaS、SaaS层的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称:指望它拉动腾讯重拾增长,不现实。 但腾讯自己显然不这么想,两个月前的腾讯智慧能源发布会上,相关高管表示:“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产品,是我们在进入能源领域非常好的抓手。” 去年的阿里云峰会上,其高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政府、电信、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市场做好了准备。” 也就是说,云厂商们把新增长空间的预期,转向了能源行业。 这不难理解,云行业上一阶段的高增长,来自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以及对上云高需求的双击,而如今景气度最高的赛道莫过于能源行业。 以新能源为例,电动汽车终端,引领者特斯拉在美联储整个放水周期中,业绩增速超过100%,股价从疫情开始到最高点,涨了接近17倍。 而新能源的发电端——风电、光伏、氢能,到输电端——电网、特高压、储能,也正经历高景气周期。 以储能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行情行至低点至今近3个月时间内,有近30支储能概念股股价涨幅超过两倍。 那么,云厂商在这一块的落地情况如何呢? “过去启停抽油机至少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点一下鼠标,几秒钟就能完成。”这是相关媒体笔下,大庆油田某采油队员工对数字化的描述。 其也是能源领域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已然帮助能源企业,解决了中下游的开采、加工等问题。 效率提升固然可喜,但无论云计算厂商,还是能源企业,其实都没得到想要的。 数据显示,“风光储”的典型企业:天能重工、隆基绿能和宁德时代,其营业成本基本和IT无关; 与之相比,互联网行业的快手、斗鱼、虎牙等,带宽成本占营收比接近10%。 也就是说,能源行业对云计算服务,并非刚需,或不能像互联网行业那样,撑起阿里云们的高增速。 而对能源行业来说,上游的勘探开发才是一旦解决,就能“一本万利”的数字化核心需求所在。这也符合国内企业上云的普遍需求——帮助快速扩张,实现业绩增长。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云厂商从IaaS到PaaS/SaaS的一条龙服务,特别是“PaaS+SaaS”的服务能力。 可云计算目前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术,难以达成。 据Gartner数据,截止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PaaS+SaaS只占35%,IaaS占63.6%。 当然,国内云计算巨头们也很清楚这一痛点,2021年后都着手调整组织架构——“销售派”给“技术派”让位。 但技术积累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术支持能大幅度匹配需求之前,能源行业对上云需求空间有限的情况,或许很难改变。 相比之下,正处于“上云”高速渗透期,且对上云需求极大的国有企业、金融等行业,似乎更匹配当下云计算的增长进度。 以天翼云来说,截至2021年底,助力搭建全国20余个省级政务云平台,300余个地级市政务云平台,100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 反映在数据上就是,2018-2021年,IaaS业务市场份额连续四年稳步提升。 然而这一块注定是国家队——国资背景的联通云、移动云和天翼云们的主场,云计算巨头的发展并不如意。 原因很直观,政企、金融等基于特殊的行业背景,“上云”考虑的首要要素是安全性,对云服务商的资历要求严格。 由此一来,下游需求端的接力加速释放,确定性不强。 这在数据上也有反馈,以阿里云来说,2022Q1-Q2,来自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占比从52%提升至53%,但其营收绝对值却是下降的——从98.6亿降到93.7亿。 拓展客户数量走入瓶颈,那让现有的“忠诚客户”多掏钱,可不可行呢? 众所周知,IaaS层提供的是最为基础的服务,高度同质化。而厂商为了留住客户,需要在价格上妥协。就国内而言,目前的价格基本趋同,没多少利润空间。 基于此,在IaaS基础上搭载PaaS/SaaS的差异化技术服务,是腾挪利润空间的常规操作——IaaS毛利率10-15%, PaaS毛利率50%,SaaS毛利率70%。 但随着PaaS层面Docker、K8S等容器技术的支持,如今PaaS/SaaS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IaaS,“捆绑服务”逻辑崩塌。 脱离捆绑后,在市场选择中,IaaS越来越趋于独立存在的状态。此时,决定IaaS厂商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因素再次回到价格。 而对于阿里云们来说,在深化PaaS和SaaS服务前,IaaS或许提价不会很容易。 那么,在技术尚未见效的这一阶段,若能在“节流”方面下点功夫,或许也能为改善业绩做点贡献。 二、国内利润空间薄弱,出海“任重道远” 可以看到,海外云服务商中,亚马逊和微软利润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谷歌云近年来大肆投入导致负利润,但已在逐渐改善。 但与之相反,国内云计算绩优生的阿里云,却常年挣扎在盈利线上下。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海内外的成本结构不同。众所周知,云业务的支出大头之一是IDC成本(带宽成本+机架成本)。 打个比方,云厂商就好比一个火电厂,IDC是发电所需的煤炭。 从数据看,国内云厂商是打工仔,每年缴纳巨额的带宽使用费给运营商。以金山云为例,其IDC成本占比达60%+。 而海外的云厂商却是老板,IDC成本的负担远远小于国内。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国内云厂商不能参与“煤炭开采”,但海外云厂商可以自建网络。 例如,谷歌从2010年开始逐渐建造自己的海底光缆,其2016年启用的“Faster”,甚至成为了当时史上最快的海底光缆。 如此一来,谷歌不仅可以用上自家网络,甚至还可以当老板,通过向被服务企业收数据传输费,消化掉部分IDC成本。 除了成本结构,产品形态结构,国内外也相距甚远。 根据云资源的共享程度,云计算服务分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三大类。简单理解,就相当于群租、合租和整租: 群租:跟其他“租户”共享资源,隐私和安全性较差;合租有独立的“房间”,贵重、私密的东西能得到保护;“整租”私密和独立性最好。 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国内云市场由私有云主导,目前公有云业务有所提高,但私有云占比仍达43%;相比之下,美国以公有云为主,占比接近70%。 对云厂商来说,客户青睐私有云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这意味着要针对每一个客户,建造独立的“房间”,既要当“设计师”——贴身服务做个性化定制,又要当“施工队”——做总集成商。不仅十分耗费时间和成本,还无法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效益。 以金山云为例,随着其私有云业务的不断发展,相应所付出的“解决方案开发育服务成本”迅速增长。 如此一来,拖累了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金山云毛利率在2020年后逐渐下滑。 总的来看,当下云厂商国内的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很难“节流”,要利润突破云厂商普遍的选择是出海。 比如,阿里2022财年提到:我们的海外市场年度购买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国内云厂商也都在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2020年4月,阿里宣布3年再投2000亿,服务器数量将从100+万台扩充到300+万台;同年5月,腾讯云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5000亿参与布局“新基建”。 也就是说,云厂商们一边向公有云接受度更高的海外扩张;一边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寻求以差异化服务求得更高的定价权。 但就海外扩张而言,阿里云和腾讯云拥有的国内节点数都超过了2000+,但海外节点分支只有500+和800+,布局较为薄弱,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可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十分高昂。 谷歌技术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乌尔兹·霍尔斯曾表示:单个谷歌云计算区域的造价为 3-6 亿美元,后续还有维护成本、水电和硬件升级等费用。 不过,这属于行业内部问题,虽然棘手但可控,海外扩展更大的风险是不确定。 海外市场上,不仅有亚马逊、微软等地头蛇竞争,还要诸多监管风险。阿里云去年丢掉TikTok的订单就是一个缩影——一纸监管合规指令,阿里云每年8亿的订单,就到了亚马逊云的手中。 而大笔资本开支,除基础设施本身烧钱外,持续基础建设产生的折旧费用,短期内也都会侵蚀云厂商们的利润。 如此看来,利润率低、盈利难的问题,对于目前的国内云厂商们来说,短期难解。 小结 阿里云、腾讯云增速的双双跌落,不仅是当下其自身困境的呈现,更多的是国内云计算行业现阶段的缩影。 第一大客户互联网企业需求疲软,是国内云厂商失速的直接原因,而短期内难以找到新的掘金途径,技术投入难以短期见效,使得云厂商们陷入收入、利润双降的两难境地。 面对下行的宏观环境和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国内云厂商想要“鲤鱼跃龙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此时此刻,或许只有收起锋芒、找准路线养精蓄锐,才能静待到勃发之日。 本文来自:表外表里,作者:周霄 陈成 徐帆,编辑:慕沐 付晓玲 曹宾玲","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687223777","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09988","BABA"],"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7423,"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8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5,"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87464549"}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