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出海欲“卷”亚马逊,先锋出走未“战”先败?

乎西商业评论
2022-09-27

作者 |谢筱白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9月采购节跨境指数,话题十足。

比如:十分之一的美国人在练瑜伽,全球八成垂钓市场属于“中国制造”,挖掘机代表中国制造,美国半数房子急需翻新.....

来源:36氪

另外阿里国际站9月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回暖,拉动食品机械、塑料机械、机床等需求增加,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大超我们预期......

甚至已经有媒体开始拿阿里跟亚马逊做对比,认为阿里能“卷”到亚马逊飞起。

事实真如此吗?

其实这场战役才刚打响,充当“先锋”的阿里巴巴海外数字商业板块CTO,同时兼任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基础平台中心总经理汤兴(花名:平畴)宣布离职。

大战未启,主将先“亡”,什么情况?

其实7月,脉脉上就有消息传出汤兴离职。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市场负责人王宇在脉脉实名辟谣澄清其为“不实消息”。

但仅一个月后,汤兴离职的消息得到了阿里多位内部人士确认。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先锋”未战先出走?

汤兴

01/首战未胜

阿里海外业务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从阿里发布的最新财报来看,海外业务未见明显增长。

2022年8月4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及2022财年财报,数据显示:

6月份,国际商业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长2%,至155亿元人民币。
其中,国际零售商业业务的收入下降3%至105亿元人民币,速卖通和Trendyol的收入下降,但被Lazada的收入正增长所抵消。
国际批发商业业务Alibaba.com收入增长12%至49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Alibaba.com完成的交易额实现了16%的增长,进而带动跨境相关增值服务的收入增长。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海外市场增长迅速,但距离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距离在潜力广阔的海外市场有更大作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我们需要形成面向海外市场的整体战略蓝图和组织保障,坚定前行。”

张勇在那场调整的内部信中表达了对海外业务的期待。

张勇

事实上,在阿里组织架构大调整后,出海业务成了重中之重。

尤其是安排备受瞩目的蒋凡接手,但过去八个月,阿里国际商业暂未创下增长神话,却面临着“前锋”的离去困局。

那么汤兴的离去会带来多大影响?

02/ 才华横溢的“大前锋”


从个人履历来看,汤兴是一名典型的技术型高管

拥有数学博士学位及经济管理第二学士学位,曾任谷歌上海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全面负责谷歌视频搜索业务及参与YouTube视频搜索服务的研发,在业内口碑极佳。

2012年3月——2019年出任爱奇艺CTO,负责技术产品工作,被同事诩为“最棒的CTO”。

汤兴

2019年8月汤兴加入淘宝,请注意,这个时间点与张勇成为阿里“一把手”时间高度吻合。

加入阿里后,打得第一场硬仗是——“双11”期间,他担任技术总指挥,实现核心交易系统100%上云。

这很难不让人联系起张勇在阿里期间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all in无线。

通过手淘,阿里成功地拿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一张船票,并缔造出如今影响一代人消费观的“双11”。

尽管,阿里尽管还能继续推动云计算、数字化,直到下一个风口来到,但在这个过程中阿里也有可能沦为平庸,但明眼人都意识到,阿里又站在了需要all in的阶段。

毕竟眼下流量见顶。

“淘宝本质上还是电商,电商的逻辑不是产生流量,它本身是消耗。”

“走到今天,(淘宝)整个战略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在不同时期,用不同产品,不同运营手段(和产品技术)来达到最高效率。”

汤兴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该何去何从?

汤兴曾被视为阿里转型的重要人物。

尤其是我们看到阿里组织架构的变动,2021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内部信,将戴珊和蒋凡职位对调。

蒋凡

蒋凡分管全球速卖通等海外业务,汤兴随着调动,以阿里巴巴海外数字商业板块CTO的身份与蒋凡共赴海外,一同开疆扩土,一同前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还有凯夫。

与之对应的是,字节跳动、拼多多也开启了“出海行动”,尤其以Shein为代表的新型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在海外创出了一条路。

阿里这次出海怎么打?

03/  挑战重重

阿里的海外业务持续处于动荡之中。

知情人爆料,蒋凡今年一直处在疯狂出差和招人的状态,但已进行了一系列梳理和重新布局。

在组织架构上,蒋凡将淘宝天猫海外、Lazada的跨境业务以及速卖通跨境业务的所有团队统一到速卖通,交由原淘宝行业负责人张凯夫统一管理。
也就是说,把跨境相关的供给部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跨境的商家中台,商家不再需要在多个阿里的海外渠道运营,只发布一次商品即可。

但梳理架构后,阿里海外业务也受到了一些客观环境的挑战。

阿里财报显示:6月份,来自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的整体订单量同比下降4%。

张勇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也表示“本季度受到欧盟VAT税收政策的变化、当地货币贬值、俄乌冲突以及区域市场疫情缓解生活逐步恢复重回线下等一系列影响,我们的国际零售商业业务出现下跌情况。”

阿里面对挑战时,他们的对手,却开始重拳出击。

拼多多继 9 月初上线跨境电商平台 TEMU 后,不仅在美国单日下载量首次超过亚马逊,更于 9 月 19 日宣布正式启动 “2022 多多出海扶持计划”,为制造业商家出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计划将投入百亿资源包,首期打造 100 个出海品牌,扶持 1 万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

海外版拼多多「Temu」

另一家出海电商SHEIN,正加大在美国的投资,计划到 2025 年启用两处美国大型配送中心,期间还会在美国东北部规划第三个配送中心。它们预计当地配送中心全部启用后,客户收货时间将从现在大约两周缩短到三四天,还表示要在美国招 3000 人。

SHEIN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我们仍然认为,在数字化的大趋势下海外市场有巨大机会。目前,我们在海外市场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规模基础。”

张勇依旧表达了对国际业务的信心,同时他表示国际零售商业业务的年度GMV总规模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

而另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曾透露,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全球化战略实施中的最高优先级。目前阿里的海外商业战略中,搭建本地化的物流网络是重中之重。

显而易见汤兴作为负责阿里巴巴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CTO,同时兼任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基础平台中心总经理,内外承压。

但不得不说,阿里出海已经刻不容缓。

04/  出海正当时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2021 年起一年时间,亚马逊头部卖家里中国品牌占比由 42.3% 回落至 2021 年底的 36.9%,泛品 + 第三方的卖家受损严重。

更为关键的是,大量中国卖家申诉无门,亚马逊掌握了「封店最终解释权」。

可以说,不光是芯片、航空发动机这样的硬科技能卡脖子,只要是规则制定者同样能「卡脖子」。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这批以淘宝、拼多多、SHEIN 为代表的平台经济,成为世界级的电商平台后,才能有能力解决中国产品出海被卡脖子的「核心问题」。

通俗地说,中国产品要出海,还得依靠中国电商平台。

生产车间和实验室是命脉,货架同样也是命脉,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这场出海,我们输不起,也输不得。

其实早在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最早的业务线:阿里国际站。

按此计算,阿里已经出海了23年,不仅没有“卷”到亚马逊,反而SHEIN、拼多多似乎都走到了前面。

阿里的国际业务是时候加速了,或许阿里又站在了需要all in的阶段。



市场大事
宏观大事,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