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金科艰难复苏:实控人唐宁被限高,小贷罚息曾达年化72%

新经济观察团
2023-03-24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3月23日,据消费金融频道和企查查信息,“P2P”第一股宜人金科关联公司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普诚”)以及创始人唐宁被限高消费。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涉及案件为与张庭亮劳动争议、人事争议一案。

宜信方面对新经济观察团回应称,这是由一起涉及员工劳动争议的案件引起的,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公司也正在积极沟通处理,推进这一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不过,从宜信普诚屡次被执行、宜人金科差强人意的财务报告,以及旗下小贷公司关联的大量司法案件和利率来看,曾经的行业领头羊宜人金科的业务或许存在不少瑕疵,依旧在转型的泥潭中挣扎。

实控人唐宁被限高,公司20次成为被执行人

根据企查查信息,唐宁和宜信普诚并不是首次被限制高消费。早在2021年10月21日,两者就首次被限高,被执行的原因均为,前者未履行在张庭亮劳动争议、人事争议案件中的给付义务,执行标的为11.86万。

 

而除了被限高消费,宜信普诚还5次被列入被执行人,累计执行标的达到54.5万元。此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宜信普诚还被执行过15次,被执行总金额为100.15万元。也就是说,近三年宜信普诚累计被执行20次,合计金额超过150万元。

 

而在这些执行案件中,多个与劳动纠纷相关。

目前,宜信普诚涉及243个司法案件,其中劳动争议35个,劳动合同纠纷2个,公司基本为被告,且多个裁判文书判定宜信普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与张恺劳动争议》案件显示,2018年6月1日,张某入职宜信普诚。2022年3月9日,宜信普诚考虑到全国疫情形势和防疫政策,通知张*待岗。2022年3月31日,宜信公司以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法院认为,宜信公司以张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缺乏相应的事实依据,故采信张某关于宜信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张,宜信公司应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共计87220元。

 

同样,在《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与杨振伟劳动争议的案件》中,法院认为,宜信公司以杨某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缺乏相应的事实依据,故采信杨某某关于宜信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张,宜信公司应支付杨某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几十个劳动纠纷,或许是宜信集团这些年来业务调整带来的遗留问题。

宜人金科转型艰难,核心信贷业务指标下滑

谈到宜信集团和唐宁,业内很多人都会叹息。

唐宁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赴美国南方大学攻读经济学,曾任职美国华尔街DLJ投资银行从事金融、电信、媒体及高科技类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

2006 年,唐宁在北京创办了宜信公司。尽管唐宁本人关联公司145家,宜信集团股权关系错从复杂,但其业务基本上可划分为财富管理、信贷和保险等板块。

其中,上述宜信普诚成立于2014年10月,是宜信旗下三张金融牌照:前海宜信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小贷”)、上海宜信企鑫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全资股东,并持有宜人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84.5238%的股权,以及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30%的股权。

2015年12月18日,唐宁和宜信集团拆分旗下P2P平台宜人贷在纽交所上市,造就了名副其实的“P2P平台第一股”。

上市后的两年,宜人贷(宜人金科前身)靠网贷业绩蓬勃发展,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明星公司。2016年,宜人贷全年净收入32.38亿元,增长146%;净利润11.16亿,增长305%。2017年实现营收55.43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增长23%。

但2017年后,国内P2P网贷监管落地,大量同期平台纷纷选择清退网贷业务,转型助贷。然而此时的宜人贷反应却慢了“半拍”,仍寄希望于网贷业务,导致错失战略转型良机。

直到2019年底,宜信启动重组,把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个业务板块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作为业务重组的一部分,宜人贷也升级为宜人金科。2020年底,宜人金科宣布停止P2P平台宜人贷运营公司——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经营业务。

此时的同类平台早已完成助贷转型,放贷资金已大部分来自金融机构,在场景和科技驱动下业绩逆势翻盘。而大象转身的宜人金科,2019年机构资金仅占30%左右。业绩也开始不断下滑,同年营收86.17亿元,下跌23.36%;净利润为11.56亿元,下降26.84%。

如今,宜人金科依旧在转型中挣扎,已然掉队。宜人金科目前业务包含信贷科技、财富管理和保险等。其中信贷业务是公司的营收主力,放款主体为宜信小贷。

根据宜人金科2022年财报,宜人金科去年实现总营收34.35亿元,同比下降23.3%;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增长15.67%。而净利润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缩减近10亿元的营销开支带来的。

但公司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归根于核心信贷业务大幅下滑。2022年,宜人金科累计促成贷款226亿元,同比下降2.59%;信贷科技的收入为19.60亿,较2021年的31.84亿元下跌38.44%。截至2022年底,宜人金科贷款未偿余额112.6亿元,同比下降20.15%。

 

与贷款业务相关的收入也普遍下滑:其中,贷款便利服务收入13.63亿元,同比2021年的21.06亿元下降36.23%;贷后服务2.04亿元,同比2021年的1.74亿元上涨17.2%;融资服务2.79亿元,同比2021年的5.25亿元相比大幅下降46.86%。

小贷放款利率最高近36% 罚息曾高达72%

在财报中,宜人金科多次提到了用户对消费贷款的海量需求。但从现实来看,造成宜人金科贷款业务下滑的原因,除了转型较慢,导致资金成本高、资产质量不佳外,或许与业务上的违规操作脱不了干系。

比如,在宜信小贷涉及的多个借款合同纠纷,法院提到了罚息过高的问题。

在《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梁健林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的案件》中,原告与被告于2021年8月16日签订一份《贷款合同》,期限为12个月。

法院表示,小额贷款公司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等总计不得超过年利率24%。宜信小贷的《贷款合同》约定逾期付款利率为0.002/日(即年利率72%),超出上述规定年利率24%的上限,法院仅支持按照24%计算逾期利息。做出判决的事件是2022年9月21日。

 

同样。在《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黄子彬借款合同纠纷的案件》中,2021年7月23日,双方签订了《贷款合同》。法院认为,双方贷款合同中约定按照逾期本息的每日千分之二(即年化72%)计算违约金,原告(即宜信小贷)在本案诉请按照未还本金年利率24%计算违约金,上述违约金计算标准均超出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法定上限,对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而到了2022年的贷款合同中,宜信小贷可能意识到罚息过高问题,利息有所下滑。在另一则裁判文书中,《贷款合同》的签订时间为2022年1月23日,合同中预定的逾期罚息计算方式为逾期还款违约金=当期应还本息数额×逾期天数×0.1%,即年化36%。但法院仅支持按照4倍LPR计算逾期违约金。

除了罚息问题,新经济观察团小编近期还在朋友圈刷到了宜人金科“宜享花”产品的广告。广告显示,年化利率在10.8%-35.99%(单利)之间。

 

实际情况是,市面上大部分持牌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已经降至24%之下,部分法院甚至仅支持4倍LPR,宜人金科的产品最高利率接近36%的做法,还有待商榷。

而在投诉网站上,也有不少用户投诉宜人金科通过咨询服务费、保障金等模式推高借款人的综合成本。

当然,好消息也有。信贷业务之外,被宜人金科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财富管理业务表现不错。截至2022年底,该业务累计服务客户数量为314万人,同比增长1.9%;活跃客户数量为54万人,同比增长26.29%;财富业务客户总资产为233.721亿元,同比增长2.5%。

万亿财富管理市场,合规为王的时代,宜信早已拿下保险经纪、私募基金等牌照,这或许是机会所在。

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长期观察者,我们仍然对宜信、唐宁和宜人金科充满期待。毕竟在唐宁团队带领下,这家老牌互联网金融公司,曾创造出太多辉煌:在行业发展初期就已嗅到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的双重机遇,也早已拿下相关牌照,布局了几乎完整的金融版图。但问题是,他们将在何时迎来转机?宜人金科的未来又在哪里?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修改于:2023-03-24
美联储如期加息25点,你怎么看?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在这次会议中,美联储发出加息行动即将结束的信号,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仍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如果需要将利率上调至高于预期的水平,他们会那样做,决策者们预计今年不会降息。你认为此次加息能拯救美国的银行危机吗?欢迎大家来聊一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