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IPO:市占率骤降毛利率下滑,靠“补贴”还能撑多久?

百万美金再出发
2023-03-23

$DiDi Global Inc.(DIDIY)$报告期内,嘀嗒出行的顺风车收入占比约9成左右,但其业务毛利率已呈现下滑趋势

《投资时报》研究员  习羽

因为跨城上班,小李经常乘坐顺风车,这样既可避免遭受公共交通拥挤之苦,又可节省出行成本。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小李这类情况的“顺风车乘客”并不在少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交易总额预计将由2021年的221亿元增至2026年的7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8%。

在此背景之下,曹操出行、T3、高德及哈罗一众经营顺风车业务的出行平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有一些行业佼佼者,试图在资本市场拔得头筹。

继前两次赴港IPO无果后,嘀嗒出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针对市场份额及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等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嘀嗒出行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市场份额锐减

此消彼长。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的突然下架,令嘀嗒出行步入快速增长期。据此前招股资料显示,其订单量在2019年迎来创立后的巅峰,同比上涨约2.7倍。

然而,随着滴滴顺风车业务恢复以及曹操出行等平台的加入,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被再度瓜分。通过翻阅公开资料和招股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若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尽管嘀嗒出行中国顺风车市场份额仍位列榜首,但已由2019年的66.5%下滑至2021年的38.1%。

受此影响,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9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嘀嗒出行经调整利润净额(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持续下滑,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及6540万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报告期内,嘀嗒出行的顺风车收入占比约9成左右,但其业务毛利率呈现下滑趋势,分别为86.7%、85.4%及80.5%。

公司对此表示,主要是由于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究其原因,系增加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及保险费用所致。与此同时,嘀嗒出行智慧出租车服务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分别由2020年的24.9%及68.7%下滑至2021年的7.7%及66.4%。

有业内人士表示,因需求和体验感差异较大,顺风车赛道空间并不如网约车宽广。由于报告期内公司约90%的收入来自顺风车业务,若该业务市场份额继续缩窄,公司也许会调整收入结构。但从收入占比来看,截至2022年首9月,嘀嗒出行广告及其他服务、智慧出租车服务两项业务收入与其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及3.6%,很难在短期内为其带来收入增量。

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2021年中国顺风车市场份额前五大平台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补贴”背后的隐患

尽管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提及要增加私家车车主补贴,但《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22年前9月,公司用于私家车车主的补贴额度较上年同期下降75.85%。

有业内人士推断,这并非是嘀嗒出行的前后矛盾,而是其打法也在因势而变。据招股书显示,公司2022年前9月智慧出租车服务毛利率由2020年的24.9%转为-47.7%,主因嘀嗒出行加大了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力度,其中2022年前9月用于出租车司机的补贴同比增长约3.8倍。

对此,有观点指出,由于收入结构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嘀嗒出行的业绩表现。如果想扩大业务范围,出租车市场则无疑是必争之地。

据统计,我国2019年出租车的市场份额达68.6%,网约车占比为29.4%,顺风车2%。2015至2019年,全国出租车网约由84亿元增长至183亿元,在网约车的冲击下,出租车场招市场规模由4953亿元减少至4701亿元,2019年中国出租车市场总体规模约为4884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近6000亿元。

不过,提升补贴的想法并非嘀嗒出行独有。2023年1月,滴滴宣布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保持独立运营,继续通过滴滴APP向用户提供服务,并且未来还将开放小程序等入口。同时为了响应2020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还将投入1亿元转型补贴到,为乘客发放出租车打车券,帮助出租车提升单量与收入。

对比来看,这与近期新能源汽车上演“价格战”的道理如出一辙。从市场格局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残酷的“洗牌期”。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企业竞争的优胜劣汰,行业品牌数量会急剧减少,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无法承受连续的销售不畅和巨额亏损,已经难以为继。

对于顺风车企业而言,也是如此。通过补贴方式抢占市场已是各大平台惯用的战术,曾在2014年和2018年两度打响市场争夺战。补贴大战虽然让消费者受惠,但这种忠诚度并不长久,一旦优惠价格出现明显波动,消费者会随时选择其他价格更实惠的平台。

有分析指出,撇除泡沫之后的用户存量,才是出行平台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扎实的用户积累来自好的产品体验,而绝非金钱的不断刺激。

57起行政处罚案

同样是出行服务,但顺风车的危险性要高于网约车。究其原因,无论是从业资质还是运营目的,其给予网约车司机的限制要明显高于顺风车司机。与此同时,顺风车业务的社交属性又令其业务具有多重复杂性,也为近年来一系列不良示范提供了温床。

2022年8月22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滴滴出行等11家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指出部分平台存在侵害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非法营运突出、潜藏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问题。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累计发生57起行政处罚案件。其中36宗后续已于撤销,余下21起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0000元不等,合计约为55万元。

与此同时,《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报告期内嘀嗒出行已完成保险索赔程序的事故数量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由公司促成的顺风车搭乘过程中的汽车事故数量分别为892宗、1049宗、599宗;而同期已完成保险索赔程序的事故数量分别为505宗、402宗及157宗。从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已完成保险索赔程序的事故占比呈现下滑趋势,分别为56.61%、38.32%及26.21%。

嘀嗒出行对此表示,未完成保险索赔程序的事故或者有待保险索赔,或已由当事人直接解决。在报告期各期及直至2023年2月13日,嘀嗒出行作为被告共牵涉与汽车事故有关的131宗已审结诉讼,公司作为被告牵涉28宗与汽车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有关的未决诉讼,总索赔金额约84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发生过多起针对顺风车交通事故的保险拒赔诉讼。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关保险合同只以营运或非营运区分车辆属性,并无关于顺风车的专门约定。而顺风车主尽管是向顺路乘客正常收取合乘费用,仍可能被保险公司误认为是营运行为,因而导致其保险理赔出现纠纷。故此,针对顺风车的非商业属性,还需在社会各层面持续普及,才能有效减少对于“顺风车”的误伤。

顺风车、出租车及网约车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