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今年即将发布的一季报

青春的泥沼
2023-04-10

先说一个问题:季报公布的数据比中报和年报少,还要看季报。

然后说说我一季报关注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

季报公布的数据比中报和年报少,还要看季报。

因为基金的季报间隔时间短,季报公布早的也就间隔十来天(和季度末相隔)。现在4月10号,过几天就公布了一季报,间隔很短,更短的是3季报,你想还有国庆节假期因素,间隔更短,调仓不容易。

你想中报和年报,拖好几个月,时效性不高。

最近ChatGPT为代表的AIGC板块大火,很多基民关注是不是有公募基金经理移仓到AIGC板块了,咱们可以观察。

当然季报公布略简单,如果持仓没到前10名,或是季度末节点之前,突击减仓,那么咱们就可能去借助中报或是年报了。

注意,基金和上市公司不同,基金的中报和二季报不是一个东西,基金的年报和四季报不是一个东西,基金比上市公司多出来二季报和四季报。

中报和年报里面,基金会披露更多:一般在7.XX或是8.XX分类里面。

会公布报告期内(中报就是上半年,年报就是全年)交易量占期初资产2%或是前20名的股票。

举例来说,比如有一个叫泥沼的基金经理,这伙计管理一个公募,元旦时候规模只有1亿,但是泥沼瞎几把搞,胡乱炒热点,今天跟风A热点,下周凑热闹B热点,跟风抢热度蹭热点,一季度因为蹭热点炒作,吸引大量跟风资金,一季度末到10亿了。

泥沼一看,季报要公布10大持仓,有点慌啊,要露馅了,立马在3月底的前几天,调仓,看起来比较正常的持仓了,打造自己“价值投资”的形象。

这样你觉得泥沼就躲过去了对吧?你能想到的,监管咋就想到了。

季报躲过去,但是中报要公布,泥沼的基金元旦时候1亿,那么1亿的2%就是200万,那么中报时候,要公布泥沼在这半年里面,买入或是卖出超过200万的股票的明细。

对,而且用的是期初的资产,不是期末资产。

所以泥沼这个基金经理想偷奸耍滑,嗯,会公之于众的,现在基民,销售渠道,媒体,自媒体和监管部门都在看的。

那么这部分在中报和年报的哪里公布?

比如我这里用的就是著名基金经理中庚基金的丘栋荣的中报的截图来科普,在中报和年报的第7或是8大部分里面有数据公布,细分项是——报告期内股票投资组合的重大变动。

大丘哥的变动就比较正常,实在人啊,大丘哥实在人。

接着说基金经理个人。

个人方面,我会关注林英睿和蔡嵩松

林英睿,外号“学习机”,嗯,因为之前学生时代因为高考拿了省状元,代言过学习机,而得名。

广发基金的林英睿最近拿了晨星奖,比较火,我关注林英睿倒不是因为晨星,也不是因为学习机,而是因为。。。。林英睿一季度业绩不如以往。

林英睿这几年整体业绩还可以,否则也不会拿奖。

但是熟悉林英睿的基民,应该知道,这几年,林英睿都有个很显著的特点:一季度业绩很好

前几年不论大盘咋样,林英睿一季度业绩都能排在行业前列,甚至有基民称呼林英睿“一季度王”。

今年一季度,林英睿业绩反倒不那样突出了,我很想知道林英睿做了怎样的布局与思考,如果林英睿写个长文就好了。

很多人估计也很关注,尤其是怎样看航空股为代表的复苏概念。

林英睿能不能从以前的“一季度王”变成“四季度王”,值得期待。

至于诺安基金的蔡嵩松,蔡总最近受益芯片等等科技股行情,人气爆火,所以我想看看蔡嵩松的基金的申赎情况。

真的,蔡总的基金,我最想看申赎情况,蔡总基金的申赎情况,估计比侯昊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的申赎情况还感兴趣,还好奇。

因为我之前分析过,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一般是白酒指数涨,基民就赎回,白酒跌,基民就申购,大部分人知道这个现象,蔡总的基金申赎情况怎样,一季报的时候咱们拭目以待。

另外,好几个人跟我说蔡总是山东人,打扮得如蔡总这样精致的山东人,山东男人,不多见,真不多见。

说完人,再说说我最关注的基金公司。

嗯,肯定是招商基金,我甚至准备劝招商基金改名

全称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可以改成招人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或是招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当然我这个建议,估计招商基金的大股东招商银行不同意。

为什么要改?

主要是这一两年招商基金挖人太精准了,这一波挖出来或是外面招聘的基金经理在年底年初一季度全面爆发,嗯,这是优点,缺点是这批人,在一季度也全面限购了。

朱红裕,招商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年底年初这一波的现象级人物,去年新发基金没多久,就抓住一波反弹,尤其是港股的反弹,限购1万了。朱红裕的港股还在吗,有点好奇。

陆文凯,招商瑞利,信创这一波也火了,限购了,1万,而且招商瑞利也成了自己独立管的基金了。

王平,招商量化,老基金,之前关注度不高,但是最近公募量化,尤其是偏成长股的量化火了不少人,限购5万了。

当然,量化基金换手快,持仓大家可以不看,市场上大部分量化基金的持仓甚至季报都不用看。

翟相栋,招商优势企业,老基金,新人,之前在私募,管公募不到1年,其中自己独立管基金差不多半年吧,3月28日开始也限购5万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基金业太卷,为什么卷?

以前看基金,都得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一两年,有了差不多业绩以后才行,甚至三五年才能挖掘,否则入不了机构的基金池子。

现在各家基金公司的新人基金经理,都被各种挖掘,稍微业绩好一点,就能火,你要是再等年了半载,好家伙,人家可能已经限购了。

真的,以前光靠基金公司推,靠渠道推,现在资讯发达,还有投资者交流社区,除了基金公司,渠道推,还有各路自媒体,媒体,甚至这两年还有基金投顾推。

对基金经理的好处是稍微有点业绩就能火,甚至就有人约调研。缺点就是投研卷了,大家都卷。

对其他人来说:就是不缺资料,信息爆炸,各种基金经理调研,访谈,新闻都爆发性发展。缺点就是其他人也卷起来了,新基金经理没管几个月基金,都能被挖掘到,无形中关注范围就大了。

本来没有列入关注范围的基金和基金经理,现在也要关注了,能不卷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