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下沉进农田

产业家
2023-03-17

 

 

在这个古老的产业里,数字化没有被放到更高的位置,但难点依旧存在。钉钉恰是基于它足够柔性的产品特性和普惠的服务模式,真正帮助农食产业中的人和企业解决着过去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这个产业中的人和环节都向数字化潮水迈进了一步。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钉钉在我们这里不单纯是一个办公工具。”万小骥告诉产业家。她是佳沃集团CKO,也被称为首席知识官。“我们的初衷是能提取农业食品的一些知识,摆脱固有的经验模式。”

实际上,在这个不太常见的岗位背后,万小骥和团队承接的是专属于农食企业数字化命题。佳沃是中国最大的水果全产业链企业之一,伴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自然成了佳沃企业的最核心战略方向之一。

这也是万小骥带领的知识和数智化中心的核心任务,在她和团队的KPI里,不单纯包括其它行业企业既有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更包括专属于农食行业的知识管理和生态构建。

钉钉成了她的强力抓手。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基于钉钉,万小骥和团队在佳沃集团内部构建了一整套包括“知识库”在内的框架体系,也更在人员协同、数据打通侧进行了诸多尝试。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农食本身而言,其产业数字化的任务相较于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尽管不论是最近“数字中国”政策加强对农食数字转型的强重视,还是农食本身数字化具有的蓝海市场,在农食这个民生行业,数字化的进程依旧缓慢。

“中国一直是小农经济模式,集约程度太弱,产业数字化的环境和人员底子太差,推进就会很慢。”一位做农食SaaS的创始人告诉我们。

当今,中国农食数字化的出口在哪?或者说,在当下市场主流推进的传感器等物联网数字化设施之外,谁能成为农食产业链企业赋能以及上下游连接的工具。以及,在这个极度不标准化的产业赛道,怎样的模式才是一种可复制的数字化模型?

在追寻数字化的中国广袤农田里,钉钉正在提供一种答案。

一、难解农食数字化命题背后

农食数字化的难点在哪?实际上,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在这个民生产业里,数字化的故事已经有所表达。

2020年1月,农食农村部印发《数字农食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快农食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农食数字经济占农食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15%。其中,对农食数字化的助力举措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数字农场等等相关业务。

但问题依旧存在。从广义的视角来看,农食数字化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高效产出和高效流通,进而促活农村经济。而在其中,数字化可以发挥的环节有多个,比如最前端的种植,比如农作物的售卖、流通,也就是当下市场所说的农产品上行,再比如具体到农产品的运输等环节。

这些足够离散化的数字需求,不单纯是一两个硬件环节的厂商能够满足的。“现在的农食数字化的服务企业水分比较大,很多只是卖硬件,并不注重最终的效果。”上述创始人告诉我们。

更真实的现象是,不论是农食产业链中的企业,还是农食产业链中如供销社等特殊节点,因为中国农食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推进数字化的过程往往十分缓慢,但由于数字转型方式选择不合理,被“寄予厚望”数字化进度却被进一步延缓,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农食数字化依然是刚需。对此,万小骥有很深的感受。“很多经验是掌握在一线工人手中,但因为很难固化下来,导致这些种植的经验极难传递。”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佳沃集团遇到的一个难点是,它需要把过往一线农人的知识沉淀下来,并最终整理成可分享可传播可复用的知识,方便后续的种植人员学习使用,进而缩短种植人员掌握技能周期并提高专业度。但在之前,她和团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产品做载体。

有同样难点的还有地处东北的象屿农产。作为从东海之滨踏上东北土的农食企业,象屿农产立志在黑土地里种出“金饭碗”,但在随后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却发现问题不少。

比如最直观的商品流通环节,在当地农作物往往是经过层层渠道商定价,最终才走完从农民到最上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获得的报酬极少,严重影响积极性;此外,即使农民想要去自己进行售卖,由于其信息闭塞和体量较小也很难对接到合适的渠道和上游商家。

 

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软件层面做好上下游渠道的连接和打通,以解决农民的渠道、运输、物流等一系列问题。但就当时而言,市面上很难有专门面向农食进行开发的软件,且往往开发门槛较高。

实际上,佳沃集团和象屿生产代表的恰是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的两个典型。尽管两者在整个农食生产链上所处的节点位置不同,但他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很难找到一个专门适配农食的数字化转型工具,这个工具既要能做到协同,还要能做好简单的开发,能够满足农食产业链中简单的开发和使用需求。

低门槛、强协同、轻开发。选项在哪?

二、钉钉,走进农食产业链

在晋江土地上,有一家颇为有名的食品企业,它的名字是“有零有食”。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它的成长速度颇为惊人,年产值超过3亿。

而在去年,这家公司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即钉钉开始成了它的主要沟通工具和开发工具。“在酷应用推出后,我们决定All-in宜搭。”“有零有食”IT负责人龙眼表示。

酷应用,是钉钉在去年推出的产品功能,其中包括大量优质应用,企业可以在聊天以及协作场景中随时接入和使用;而宜搭,则是钉钉主推的低代码工具,企业可以用拖拉拽的方式实现简单开发。

“一方面是尽管我们之前有ERP等系统,但这些系统很难打通;另外,对不少其他环节的数字化系统,如物流、销售等,用低代码可以更轻便地进行开发,不需要多么专业的人才。”龙眼表示。一组数据是,在“有零有食”内部相关负责人用两周时间基于低代码开发了运输系统,而这个系统粗略估计可以为公司节省超过百万的费用。

而这些在食品企业的“意外”,也恰为下游的农食数字化带来了“惊喜”。

对象屿生产而言,钉钉成了它们解决之前产业链连接问题的核心大脑。比如象屿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创收和生产,专门成立了象屿“铁军”,而钉钉则是他们的专属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一系列基于低代码开发的应用成了最细微的触角。

比如“种植户运营系统”,在这个系统录入种植户名字、产权面积、作物种类、地块位置等,就可以建立一对一帮扶的农户档案;再比如“帮送服务系统”,过往农民需要自己想办法送粮去收储站,现在可联系铁军享受绿色通道,专人上门收粮。这些系统都被集成到钉钉工作台上,构成着象屿集团赋能农民的手段。

而在佳沃集团内部,钉钉的价值则不仅于此。基于钉钉本身的强集成工具属性,万小骥将佳沃集团全部人员组织接入到了钉钉上,不仅是之前固有的知识库难题被成功解决,钉钉更成了佳沃集团内部信息流通、数据流通、组织流通的核心大脑。

“钉钉在我们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办公工具,更是基于钉钉我们构建了一种生态组织。”万小骥告诉我们。如今,在钉钉上,佳沃集团沉淀的不仅有农食专业知识,也更有一众与企业各个数字系统打通的接口和数据,帮助着佳沃集团构建更有数智属性、更高效的系统。

一个更真实的变化是,过去企业对种植工人的培养主要依靠岗前培训和师徒培训,由于知识的遗忘或更迭,还需要定时定期培训,在使用钉钉知识库之后,人们在线上随时可以观看学习知识、完成经验分享和技能培训,效果更好,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相关成本。

实际上,不论是农食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有零有食,还是中游和下游节点佳沃集团和象屿生产,钉钉发挥的价值都不是单一的工具属性,在这个需求足够复杂的产业链中,它的基础工具产品、开发模式以及生态能力,都在不同的环节节点里成为解决企业需求的核心能力。

这些零散的需求或来自协同(组织和产业),或来自产业需求本身,也或源自产品功能使用,但钉钉都给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

为什么钉钉可以做到?

三、农食,「普惠」的真实侧写

或者说,在纷繁错杂的农食数字化难题面前,为什么钉钉能成为问题的答案?

从本质来看,农食之所以难成为数字化的蓝海市场恰是因为其需要的是低门槛的数字化服务,这种服务不仅是对人的赋能,更是对于产业中不同节点的加持环节,但在之前,市面上的数字化服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难做到这点。

纵观目前数字服务,不论是ERP、CRM,还是单纯的HR、财务,或者MES系统,其更多的是基于金融或者工具的细分场景进行打通,更多的是服务机器以及相关设备流程,但农食并非如此。

相较于其他产业,农食行业并没有专业标准的数字化流程,其需求往往更为个性化和多元化,换言之,即使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其更多的也是基于产业之中人与人的连接和交互,通过人和数字工具的强结合最终推动农食数字化进度的迈步。

这也正是钉钉的价值。实际上,对当下的钉钉而言,其具备更是一个“普惠”的属性。

这种普惠在工具侧本身,比如佳沃集团可以使用钉钉作为自己知识库的沉淀工具,再比如象屿集团可以使用钉钉记录农户的信息以及种植面积等等,它的使用极为简单且容易,对农食中的从业人员是友好且低难度的。

同时,它的普惠也更在开发侧。即相较于工业专业的强语言开发属性,钉钉可以基于低代码的宜搭实现最简单的开发模式,帮助农食产业进行轻量级开发和应用,不论是简单物流运送系统,还是渠道连接体系,再或者是象屿生产的“帮送服务体系”等等,钉钉的普惠可以帮助农食中的节点进行基于自身特点的按需开发,进而构建可以用得上且能用好的数字应用。

这恰是钉钉的价值。在这个和金融等对数字化技术要求更专业的赛道不同的产业里,数字化的价值似乎并没有被放到更高的位置,但钉钉恰是基于它足够柔性的产品特性和普惠的服务模式,真正帮助产业中的人和企业解决着过去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这个产业中的人和环节都向数字化潮水迈进了一步。

而关于它的注释,是钉钉产品本身,是酷应用,是低代码开发,也是一众生态应用。

“其实农食确实是一个特别长期的工作,不是说数字化转型就是做一个项目、上个软件这样。”万小骥告诉我们,“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感谢钉钉的团队,虽然我们只用了一个产品,但实际上过去两年我们和钉钉一直处于共创状态,对于我们的一些想法钉钉会给我们一些指导以及建议,这些都特别难得。”

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钉钉专属的产业数字化战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