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2):对第3章“承诺和一致”的梳理

彭镜哲
2022-02-01

“承诺”的定义是表明自己将来的行为。

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人本能会与承诺保持一致,是芒格先生在“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提到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特殊情况。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1、与已有认知、行为保持一致的本能

2、为这种一致性寻找依据(无论依据是否为客观事实)

存在这种倾向的3个原因:

1、社会认同倾向

(1)保持一致被大多数人认为靠谱、自信、个性坚强、值得信赖;

(2)前后不一被大多数人认为轻浮、善变、优柔寡断、思维混乱、考虑不周;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文化,可能是因为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往往需要前后一致及伴随而来的持续投入和坚持,如基础设施的兴建、科教兴国政策的贯彻等等。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能流传至今,“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会成为近代流行语。

2、激励/惩罚机制带来的超级反应倾向

(1)人渴望被大多数人认可。

(2)由于存在需要被人认可的激励而需要保持一致,同时人内心深处也需要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行为,从而存在认知被扭曲的可能。

3、为应对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思维捷径。拿定主意坚持到底可以免除劳心费力地继续收集信息、权衡利弊。例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公开的承诺

这一小节的核心观点是一个承诺如果是当众作出的,人们坚持下去的可能性更大。这一加强条件主要是强化了社会认同倾向。

额外的努力

这一小节围绕现象“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进行了讨论。

我认为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关联原理也发挥了作用:付出越多才得到的事物-事物越有价值。人会对该事物赋予更高价值,并以自己的努力作为证据:如果该事物没有价值,我为什么需要付出这么多努力才得到它?这一论证仔细品味,只不过是“付出越多才得到的事物越有价值”的逆否命题,只不过是把关联事物通过反着来说进行强化而已,实际上并没有提供有效的论据。但这个命题大体成立,并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例如应聘高薪岗位。除非有人发现了这一自动反应模式并用于操纵我们的认知,例如把加入某个团体的门槛故意设置得很苛刻。

该如何避免犯这种认知错误?

1、识别人类存在这种行为模式(芒格先生推崇的检查清单)

2、反思当下的行为及理由

3、评估该种行为及其背后依据能获得预期结果的合理性

4、决定是继续保持一致还是及时进行调整

我的阅读笔记(备选)
让我们重新与书籍相遇,让我们一起用阅读投资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投资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