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年度报告:数量达36家,3家正收益,4家注销私募资格

排排网财富
2022-12-12

​风云变幻的2022年,资管机构普遍面临严峻考验。对于外资私募来说,在2022年也是结束此前的高速增长,无论是新增外资私募机构数量,还是备案基金数据,均遭遇开闸以来的“寒冬”。

2021年年底,桥水在多个渠道发力募资,规模实现了百亿的跨越,成为首家百亿外资私募。2022年虽有德劭投资、腾胜投资从2021年的20-50亿晋级成为50-100亿进入第一级梯队,但是规模超50亿的外资私募依旧仅为4家。从2021年规模来看,元胜投资是继桥水之后最有希望冲刺百亿的外资私募,但是截至12月初尚未成功冲关,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区间依旧为50-100亿。

本文旨在盘点外资私募动态,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述外资私募包括:企业性质为外商独资企业、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且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的私募管理人

外资私募已达36家

私募排排网不完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外资私募机构数量为36家,再度创出历史新高。

虽然数量续传新高,但是增速却出现大幅放缓。2022年仅有道泰量合私募基金、安盛私募基金两家外资私募完成备案登记,成为新增外资私募,增量较2021年已然跌去一半。

2022年新增备案的首家外资私募北京道泰量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在2022年2月完成备案登记,是2022年首家外资私募,也是北京首家外资私募。公司还在6月份备案了旗下首只私募基金“道泰量合多元资产1号”。

道泰量合私募基金的实控人为Dynamic Technology Lab Private Limited,为新加坡知名量化对冲基金公司,拥有3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其法定代表人为TAN HEAP HO,总经理班磊此前曾供职于美国著名对冲基金千禧年旗下世坤投资,担任量化研究员,2012年加入DTL量化投资管理公司。

2022年唯二新增备案的外资私募为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5月30日在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安盛私募基金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均为 1350万美元,注册与办公地为上海浦东新区,实际控制人安盛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 并100%持股。公开资料显示,法国安盛集团 ( AXAGROUP ) 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和保险集团之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2021年完成备案登记的四家外资私募分别是先知私募基金、澳帝桦私募基金、荷宝私募基金、晨曦(深圳)投资,管理规模均不足5亿元。其中澳帝桦私募基金距离公司备案时间已经超过一年,目前尚未发行私募产品。

3家外资私募正收益

或是出于合规考量,与本土私募的积极主动宣推不同,外资私募在中国普遍较为低调,无论投资策略、投资理念还是业绩展示,较少做主动宣传。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有14家外资私募披露了公司业绩,其中净值更新至11月且展示业绩产品数量在3只及以上的外资私募仅有5家,其中有3家取得正收益,毕盛投资、迈德瑞投资今年收益分别为***%、***%,毕盛投资近三年收益更是达到***%。【应合规要求,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展示,文中涉及私募收益数据用***替代。】

从产品维度来看,取得正收益的外资私募基金主要由股票策略与CTA产品贡献,前者以毕盛投资为代表,后者则是迈德瑞投资。年内赚钱外资私募基金包括迈德瑞趋势机会7号、迈德瑞趋势机会5号、迈德瑞趋势机会3号、毕盛狮远、毕盛狮盈、毕盛狮惠等。

毕盛投资还是为数不多连续几年取得正收益的外资私募,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以来(***%)。据公司官网资料介绍,APS(毕盛投资)同时管理专户和基金,通过多头策略和精选对冲策略投资中国(包括香港、台湾)股票和美股中概股。

4家外资私募主动注销管理人资格

虽有不少外资机构仍在谋求私募管理人资格,但是也有外资私募主动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已有4家外资私募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仅2022年就有3家,分别是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博汇智(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韩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协会注释,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注销申请通过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重新申请登记;期满后重新申请登记且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

外资私募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富达利泰主动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的同时,均提及集团长期战略将专注于公募基金业务,且两家公司均获批在境内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更是率先展业,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50亿元,旗下共发行8只公募基金。

在2022年6月、8月,韩华投资与联博汇智也分别注销私募管理人资质,其两年左右的私募生涯也是划上句号。

外资私募纷纷“私”转“公”,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资管机构在国外就是公募机构,更熟悉公募基金的运作,回归私募也利于发挥其集团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本土私募机构的竞争也是尤为激烈,加之“公奔私”大潮的开启让越来越多知名基金经理加入私募,对于外资私募来说在募资和品宣方面要想顺利突围,也并非易事。

私募管理人在获得投顾资质后,除了自行发行私募产品外,还可以为券商资管、期货、基金子公司甚至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进行多样化展业。私募要想获得投资顾问资质,需要满足“3+3”的门槛要求。即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至少有3名工作人员有不少于3年的可追溯业绩,其中业绩情况需要经过托管、审计等公允机构出具相应的产品报告或其他证明材料予以证明。

在36家外资私募中,已经有15家机构取得投顾资质,占比41.67%,其中就包括瑞银投资、富敦投资、惠理投资、路博迈投资等。

超越规模生死线外资私募不足三成

外资私募母公司虽然都是国外较大规模资管机构,但是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与其母公司光环相比,并未完全同步。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7家外资私募机构管理规模仍不足5亿,占比高达75%,这也意味着规模超过5亿元的外资私募不到三成,而5亿规模被视为本土私募维持公司运行日常开销的“生死线”。在管理规模突破5亿元后,其管理费方能基本覆盖公司办公场地、系统(金融终端)、人力、投研等产生的成本。

与2021年相比,德劭投资、腾胜投资的规模区间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50亿升至50-100亿元,其余外资私募规模区间并无变化。不过从实际规模来推测,桥水继2021年年底的爆发后,在2022年依旧取得不错的募资效果,公司在2022年足足备案了17只私募基金,时间跨步从年初延伸至8月份。

另有元胜投资在2022年也足足备案了5只量化CTA产品,分别是元盛中国瑞进、元盛中国多元化十号、元盛中国多元化金选六号、元盛中国多元化十一号,及公募专户产品华宝管理期货元盛十五号集合。

不同城市注册私募机构,以及登记成为外资私募机构的政策不尽相同,目前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八成以上在上海,其次是深圳有三家,北京、天津、珠海各一家。

结语:

外资私募在2017-2020年进入爆发期,近八成私募均在此期间成功备案成为外资私募,在积极谋求私募管理人资质的同时,并相继获得投顾资质,在此过程中也有外资私募通过聚焦公募业务开启新征程,完成了“私转公”。

外资私募对于规模增长与募资并未表现出太多“野心”,一方面是由于上述机构母公司实力雄厚,私募业务或仅是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试水,另一方面外资私募擅长的领域与策略并不完全雷同,比如桥水擅长宏观策略,元胜投资、腾胜投资、德劭投资则擅长CTA,也因此在国内拥有不同的销售渠道与客户群体。

从最初市场高呼“狼来了”,到目前规模突围的外资私募仍是少数,加之本土私募与外资私募的发展路径也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本土私募来说,外资私募带来的“鲶鱼效应”并不明显。

市场大事
宏观大事,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