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2号开始,互联网医疗突然火了。
事实上,从11月开始,防控措施调整前后这段时间,互联网医疗概念涨幅已经超100%:$中国互联网投资(00810)$ $互联网医疗(BK1571)$
疫情放开,互联网医疗火了。那么下一个会轮到哪个行业呢?
01 首先会是“一触即发”的消耗品
什么是消耗品?食品、饮料、药品、日用品、化妆品这些东西属于消耗品。疫情放开以后,消耗品可能会率先恢复。
事实上也是如此,消耗品的相关概念股也已经涨了一个多月了:
我国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也显示,1-10月,实物商品零售额中,吃的、用的两类商品同比增长分别是16.7%、6.5%。其中,10月份的社零数据结构如下:
为什么消耗品会先起来呢?有三个原因:
一来,仍然有很多人恐惧新冠,这些人有“消耗品囤货需求”。
虽然很多人支持放开,希望经济生活赶快恢复,但是并不希望被感染的是自己。这种时候,有两种人会产生大量的“消耗品囤货需求”:
第一种是因为害怕被感染,干脆不出门的人;
第二种是必须出门上班,并且随时要为感染做隔离准备的人。
二来,出行不被“码”约束,秩序恢复正常,消耗品周转加快。
白领可以正常上班了,不用再呆在家里灰头土脸地居家办公,这个时候,美容美妆、日常个护这些消耗品会消耗得更快,大家出门消费、网购欲望开始回温。
老板可以开门做生意了,出门逛街、堂食的人多了,奶茶咖啡西餐火锅,食材消耗和周转也会更快。
三来,正常上班开业后,收入恢复增长,买买买的人开始变多。复工复产,不再担心随时被管控以后,有想法有资源的企业主开始大展拳脚,就业岗位开始增多,失业率会好一些,大家的收入恢复正常,消费欲望也会慢慢燃起,这些消费欲望首先会体现在这些“必须要用到”的消耗品上。
就好比一条面包生产线,停滞的生产线要重新启动运作,首先消耗的一定是进入这条生产线的原材料,也就是消耗品。
02 然后是“亦步亦趋”的服务型消费
服务型消费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有产品的,比如餐饮、超市;另一种是没有产品的,比如旅游、教育。
疫情放开以后,服务型消费的复苏相对商品消费,可能会更慢一些。
眼下疫情虽然放开了,但并不代表大家就会立马夺门而出去堂食、去逛街、去娱乐。毕竟很多人还沉浸在“就地封控”的阴影中。就现在来说,大家对于服务型消费,可能会有两种想法:
①别人都去了,店也没关,那我再去;
②大家都阳过了,那我再去。
人毕竟不能长时间都不出门、不社交、不娱乐,到了大家都放心出门的时候,才是服务型消费突飞猛涨之时。
那么,在餐饮、超市、旅游、教育中,哪些服务型消费会率先起来呢?
首先是教育、超市:近两个月,教育类、超市类在波动上行。$教育服务(BK4204)$
教育行业的复苏主要集中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这两个领域。其中,职业教育既包括TO C的的培训业务,比如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又包括TO B的培训业务,和企业绑定提供新技能培训。
为什么教育也突然起来了?可能有些原因:
①失业人群多,需要继续教育调整职业规划。
去年至今,疫情、政策、经济周期等各种原因导致很多人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失业的高校毕业生里面,有不少文科生,他们很多只能找贸易、互联网行业或者传统行业的行政、销售、文员岗、金融服务岗,不具备制造业的从业能力。另外,前几年吸纳大量人才的房地产、教培也流出大量人才。所以,这部分失业人员急需接受培训,做职业调整。
②国家未来的发展重点是“高端制造业”,但国内的“现成人才”太少了。
不管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还是新兴制造业的发展,或者卡脖子的高精尖制造业,都是战略级地重要,这些高端制造业都需要大量的“新型制造工人”。但是,国内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并没有培养出足够现成人才。前程无忧发布的秋招行情显示,秋招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最多的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高端人才,但是秋招结束时,招聘计划完成率连六成都不到。
所以,即使是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在入职前可能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职前培训,否则可能无法开展工作。
其次是餐饮、旅游:疫情才放开,自由出行还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大家在餐饮和旅游上的消费意愿和行动都相对谨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尽可能避免出行。$海底捞(06862)$
可以看到,餐饮、旅游同样受到资本青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放开,年轻人们自由出行以后,感染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会有一波又一波的人居家隔离修养,到那个时候停工停产可能还会阶段性地发生。$携程网(TCOM)$ $携程集团—S(09961)$
所以现在期待餐饮和旅游的彻底复苏,可能还为时过早。
03 再来是“逐渐大胆”的耐用品
另外,在服务型消费复苏以后,服务业收入更多了,一批服务行业的人收入增加。到这个时候,能源、耐用品可能会迎来一波持续增长。
不过,但在疫情刚放开的这段时间,类似于服装鞋帽、汽车、家用电器这些耐用品复苏可能会稍微慢一点。
比如服装,疫情刚放开,大家都忙着买吃的用的,以及防护用品,钱会用在风险抵御上,穿新衣换新装的欲望不会太大。$服装零售(BK1114)$
比如家电,家电行业行业的复苏和老百姓的收入、企业营销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期国家政策松动,再加上如今疫情放开,房地产业回暖,老百姓收入有望增长,家电行业也就跟着涨了,但是家电业复苏总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家电股(BK1557)$
比如汽车,车企虽然有回温的苗头,但这才刚开始,而且预计不会太猛:$汽车制造商(BK4099)$ $汽车制造商(BK1119)$
具体来看,车企这一轮的回温是因为疫情刚放开,一部分人出行会避免乘坐公共交通,自驾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以及市场对放开后的经济复苏抱有较大的期望,因此资本情绪一时高涨。
但是,在疫情放开后的几个月甚至半年内,增长还是会受到抑制,其中有两个原因值得关注:一来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钱还要再存一存才能买车;二来,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出行虽然自由的,但眼下还是自律居家更好,所以换车的需求会被压制。
总的来说,耐用品的确因为疫情放开迎来了一波积极乐观的情绪,但放开后疫情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大部分人心里还是没数。所以,耐用品在短期内持续快速复苏的可能性不大。
04 最后是“重建信心”的金融投资
金融市场投资包括股市、房产等等。
股市要热,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大盘涨多跌少,总体向好;一个是人民群众手里有源源不断的进账,账户里也有不断丰厚起来的闲钱。
房市要热,需要的条件就比较多了,比如:人民群众收入增长比较快了;大城市流入人口正增长;限贷限购政策放松;租市火爆;市场资金充沛;老百姓信心指数提升等等。
房地产开始恢复,整条产业链基本就能看到曙光了。
房地产的产业链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滚轮,这个滚轮能转起来,能把装修建材、家具商品、工业建设、中介服务等一系列的行业给带火。不仅能创造丰厚的经济价值,也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帮助人民群众增加收入。
到房市、股市都“重建信心”的时候,大概就是能走出这波下行周期的时候。
05 放开以后,全民感染要到什么程度,经济、生活才能真的回归正轨?
其实花大力气去思考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因为疫情放开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等待”,而应该是“共行”。
事实上,那些早就放开的国家,直到现在“累计感染”的曲线都没有下降的苗头,比如:
香港:从今年2月放开以后,到今天共有214万人感染,全民感染率约28%。
美国:到目前总共有9875万人感染,全民感染率约29%。
新加坡:到目前总共有217万人感染,全民感染率约39%。
日本:到目前总共有2529万人感染,全民感染率约20%。
也就是说,很多地区放开以后,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两年都仍然有“每日新增”,这一次,我们也应该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所以,经济、生活要回归正轨,从放开以后,就不能光盯着疫情演变情况,别处一有变动就让自己“停摆”。毕竟,全民感染率从0-30%,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就用了3年。如果真要等到所有人都感染过了,等到病毒再无杀伤力,不知道还要用多少个3年。
既然现在已经放开了,“备足资源并且抓住周期和时代机会”可能才是上策。
全文总结:
(1)疫情放开以后,消耗品可能会率先恢复,包括药品、食品饮料、日常用品等等;
(2)疫情放开以后,餐饮、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的复苏会慢一些,在感染高峰段可能还会被迫停业,但是增长会虽迟但到。
(3)疫情放开以后,服装、汽车、家电这些耐用消费品的复苏会相对滞后,需要总体经济的带动;金融资产会是我们“走出阴霾”的重大压轴。
(4)经济、生活要回归正轨,需要备足资源,抓住机会。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资料:
[1]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6643
[2]https://www.huxiu.com/article/323378.html
[3]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2105/08/t20210508_36540783.shtml
[4]https://news.sina.cn/gn/2022-04-14/detail-imcwiwst1720076.d.html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