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宝
2023-01-30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妙投:
特斯拉真正的隐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22939129,"tweetId":"622939129","gmtCreate":1675091577161,"gmtModify":1675091579148,"author":{"id":3468735116774185,"idStr":"3468735116774185","authorId":3468735116774185,"authorIdStr":"3468735116774185","name":"黄小宝","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html":"<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22939129","repostId":622044495,"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622044495,"tweetId":"622044495","gmtCreate":1675072168418,"gmtModify":1675072293909,"author":{"id":3549511400974067,"idStr":"3549511400974067","authorId":3549511400974067,"authorIdStr":"3549511400974067","name":"妙投","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9b110eb9d7346b6925062991d0d18cd","vip":6,"userType":6,"introduction":"虎嗅旗下二级市场投研服务品牌,为您提供精选上市公司价值拆解","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65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a09d4757415d5f877b460b076689af9","width":"632","height":"40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0aaf382cd717da4380895c173b4a2af","width":"632","height":"3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37087d792c47b29b7086838bd0d83b","width":"632","height":"4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1c0c8bbd42050494f5e707a3c326a51","width":"632","height":"41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6a29991edddbc314a43b4bbef9d800c","width":"632","height":"3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8831eebfab3ff3480eb75f3185bd9d","width":"632","height":"47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f3d4b72a3feffeb7db2817a6ff0c446","width":"632","height":"352"}],"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f3d4b72a3feffeb7db2817a6ff0c446","width":"1080","height":"601"}],"title":"特斯拉真正的隐忧","html":"<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f3d4b72a3feffeb7db2817a6ff0c446\" tg-width=\"632\" tg-height=\"352\"></p>\n<p>作者|Eastland</p>\n<p>头图|视觉中国</p>\n<p>北京时间1月26日,特斯拉(NASDAQ:TSLA)披露的2022年Q4及全年未经审计业绩可谓喜忧参半。</p>\n<p>喜的是2022年营收8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p>\n<p>忧的是四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59%,拖了全年业绩的后腿。而且,汽车业务毛利润率25.9%,较2021年Q4下降4.7个百分点。</p>\n<p>当地时间1月2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涨约11%,本周累涨33.32%,较1月份盘中低点涨近75%;以收盘价计算,仍然比1月3日108.10美元的低点上涨了65%。</p>\n<p>此前,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在6个月内下跌了40%以上;整个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了65%。</p>\n<p><strong>其实两三年内不必为特斯拉业绩担心,这家明星公司的隐忧在于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退化</strong>。</p>\n<p>“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特斯拉还没有拿到下半场的“门票”。</p>\n<p><strong>营收、净利、现金流均创新高</strong></p>\n<p>2022年,特斯拉总营收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过往八年中,这个增幅排第五。</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6a29991edddbc314a43b4bbef9d800c\" tg-width=\"632\" tg-height=\"362\"></p>\n<p>特斯拉创立于2003年,到2020年扭亏,连续亏损17年。最惨的是2017年,亏损2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营收的19.1%;</p>\n<p>2020年,特斯拉获得微利;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6亿美元、126亿美元;2022年净利润率达15.5%。</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0aaf382cd717da4380895c173b4a2af\" tg-width=\"632\" tg-height=\"362\"></p>\n<p>与亚马逊相似,<strong>特斯拉极端重视现金流</strong>。</p>\n<p>早在2016年、201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无限接近于零”;2018年亏损11亿美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已达21亿美元;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21.4%(高于净利润率);2022年进一步提高到147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18%。</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1c0c8bbd42050494f5e707a3c326a51\" tg-width=\"632\" tg-height=\"414\"></p>\n<p>2020年扭亏以来,特斯拉营收、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创出新高,但过去一年股价一跌再跌。<strong>资本市场显然是在担心,这家并非“母胎蓝筹”的新贵盛极而衰</strong>。2022年业绩超过预期,缓解了这种担心,股价一周上涨了33.3%。</p>\n<p><strong>两款“神车”打天下</strong></p>\n<p>2017年7月,Model 3开始交付,但受限于产能对总交付的贡献不大(Q3、Q4分别交付220辆、1550辆)。2017年,特斯拉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但亏损也创纪录地达到22亿美元。</p>\n<p>2018年,Model 3初露“神车”锋芒,全年交付14.6万台,占总交付数59.5%。</p>\n<p>2019年,Model 3交付突破30万台,占总交付数81.8%。</p>\n<p>2020年初,Model Y开始交付、Model 3在上海量产。两大神车“双剑合璧”,全年交付44.3万台、占总交付数的88.6%;</p>\n<p>2021年、2022年,Model 3/Y 合计交付91.1万台、124.7万台,分别占当年总交付数的97.3%、94.9%。</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a09d4757415d5f877b460b076689af9\" tg-width=\"632\" tg-height=\"406\"></p>\n<p>从2017年算起,Model 3量产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主力生涯”还看不到尽头。</p>\n<p>2023年将要发布的Model Q是一款售价更低的紧凑车型。Model 3的技术、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能力均有助于Model Q降低研发、生产成本。</p>\n<p><strong>以低价占领市场、用低成本保障毛利润率。特斯拉的如意算盘是Model 3/Y/Q“三管齐下”,狠赚一笔。</strong></p>\n<p>据悉,Model Q将是一款“纯粹的FSD自动驾驶车型”,不订阅FSD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贾跃亭的“买乐视、送两年会员服务”,马斯克有可能借鉴。</p>\n<p>特斯拉原本的人设是“极致创新、黑科技、好产品,赚钱不是主要目的”。特斯拉成立以来,连续亏损17年、第18个年头才开始赚钱。如今特斯拉自认为技术“无敌”,新的宗旨是“能赚尽赚、多多益善”。</p>\n<p><strong>打造“赚钱机器”</strong></p>\n<p>早年,特斯拉的目标用户是中产阶层中的上层,主打Model S/X。2017年,销售均价8.3万美元(剔除租赁业务),远高于奔驰、宝车在美国的售价,毛利润率21.2%。</p>\n<p>马斯克看准这群人“不差钱、不看价、只要酷”,不断试探目标用户的承受能力。</p>\n<p>2018年Model 3大量交付,销售均价及成本同步回落,而毛利润率稳中有升。</p>\n<p>2021年单车售价、成本分别降至5.2万美元和3.7万美元,单车毛利润达1.5万美元、毛利润率28.9%。</p>\n<p>2022年,均价、成本分别上升1350美元、2140美元,毛利润率降至26.7%。</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b37087d792c47b29b7086838bd0d83b\" tg-width=\"632\" tg-height=\"408\"></p>\n<p>特斯拉销售毛利润率波动很明显。</p>\n<p>2019年Q2,均价、成本分别为5.5万美元和4.6万美元,毛利润率只有17.7%;</p>\n<p>2021年Q3, 均价、成本分别为5.2万美元和3.6万美元,毛利润率超过30%,单车毛利润达1.57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售价33.5万,成本23.4万,毛利润超过10万元!</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c8831eebfab3ff3480eb75f3185bd9d\" tg-width=\"632\" tg-height=\"475\"></p>\n<p>2022年末,特斯拉连续降价,引起一片惊呼,马斯克还被安上“价格屠夫”头衔。</p>\n<p><strong>没有价格战基因</strong></p>\n<p>2019年以来,特斯拉一直主打两款“中低价位车”,而成本从2019年Q1的4.8万美元一路降至2021年Q3的3.6万美元,幅度达24.6%。适度降价以获得更多订单,“喂饱”生产线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本谈不上“价格战”。</p>\n<p><strong>特斯拉与苹果一样,没有价格战基因。</strong>这类公司的商业逻辑是科技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先行,树立品牌形象,品牌溢价变现。</p>\n<p>假设BOM价格2000元,苹果iPhone卖8000元,小米手机卖3000元,苹果多赚的5000元就是“苹果”的品牌溢价。均价30万出头的新能源车,别人赚5万、特斯拉赚10万,多赚的5万是“特斯拉”的品牌溢价。</p>\n<p>但有了品牌溢价也要追求规模效应、也不能逃脱供应关系。追求规模就要扩大生产,产能扩张速度大于需求增速,就要降价或者通过“提质不加价”方式变相降价。苹果、特斯拉们成功的关键是,降价带来销量增长、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下降超过降价幅度,效益会改善而不是变差。</p>\n<p><strong>所以说,两三年内不必担心特斯拉的业绩。</strong></p>\n<p><strong>特斯拉在走福特的老路</strong></p>\n<p>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曲高和寡”“质次价高”起步。技术进步、产品迭代,特别是规模效应,价格会越来越低,质量会越来越好,行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p>\n<p>首创流水线生产法之后,福特汽车年产量从1万辆飙升到10万+辆。其它品牌汽车动辄两三千美元一辆,福特只卖850美元。1927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售价更是低至290美元,福特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p>\n<p>前天的福特、昨天的苹果、今天的特斯拉,都曾站在“潮头”引领“新时代”,同时握有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三张“王牌”。<strong>尽管某些玩家,比如“新势力”体会到的是“价格战”,其实别人没拿你当对手</strong>。</p>\n<p>价格战是宁可少赚甚至亏损,以低价抢占市场高于一切。而特斯拉降价的目的是多赚钱,单车净利润可以下降,但单车净利润与销量的乘积只能涨、不能跌。</p>\n<p>低价的Model Q交付后,预计2023年特斯拉销售均价将会降至4.7万美元。生产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如果碳酸锂价格回落,特斯拉赚的不会比2022年少。</p>\n<p>大电机——提速快,大电池——长续航,还有“鸥翼门”,这些东西“三傻”不仅一学就会,还给加上大彩电、大冰箱、真皮沙发……站在用户视角,除了智能驾驶,特斯拉的差异化表现在哪里?</p>\n<p>回过头来看,福特T型车只不过是早期的汽车产品,要用手摇启动、只有2个前进档1个倒档……但福特把主要精力用于优化生产工艺和垂直整合供应链。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供应商运输零件的木箱要按福特标准制造。福特拆掉箱子,将木箱作为“预制部件”用于车身。连车间的木屑都被制成木炭。</p>\n<p>福特沉醉于T型车的辉煌销量,缺乏自我革命的动力,逐渐失去“创新标杆”的地位,标志性事件是通用汽车率先推出自动变速器。在生产1500万辆后,福特T型车退出历史舞台。</p>\n<p>除自动驾驶以外,特斯拉讲的故事主要是降低成本,Model 3与福特T型车的走势有几分相似。</p>\n<p><strong>没有拿到“门票”</strong></p>\n<p>“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如果纯电动车等于电动化,前些年“骗补”的“老头乐”自然有资格晋级,“下半场”的门槛未免太低。</p>\n<p>家庭电气化意味着从照明到家务、从娱乐到通讯大量使用电灯、电话、冰箱、电视、洗衣机、电炊具、电热水器……仅仅用电灯替代煤油灯,还用煤球炉取暖、手工洗衣服绝非电气化。</p>\n<p>纯电动车用电机、电池代替了发动机、油箱,但仍然普遍使用齿轮变速、齿轮差速器、皮带轮、液压传动。比如Model3用的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p>\n<p>5年、10年后,变速箱、差速器应该已被电动车淘汰,特斯拉能引领这个趋势吗?</p>\n<p><strong>电动化不彻底,严格来讲没有拿到智能化的门票。</strong>靠齿轮传动,怎么能精准控制四个轮子扭矩的大小和方向,怎么能毫秒级响应?如果人形机器人不能精准控制“四肢”,“脑子”里空有算法有什么用?</p>\n<p><strong>特斯拉智能驾驶被高估。</strong></p>\n<p><strong>首先,智能驾驶应当提高安全性,而不是让驾驶员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玩自拍。</strong>在限速60公里的道路上,因驾驶员“失误”车飙到180公里根本不应发生;在发生碰撞或疑似碰撞时自动减速、靠边停车;每次出事都说“驾驶员没踩刹车、一直在加速”,智能驾驶应当使驾驶员狂踩加速踏板故意撞人都不能得逞。</p>\n<p><strong>其次,全自动驾驶的“落地”方式还在探索,但肯定绕不过“车路协同”。</strong>在接近机场时,飞机的高度、速度、姿态被地面严密监控,驾驶员在塔台指挥下安全着陆。</p>\n<p>假设未来飞机实现动无人驾驶,空中、地面的协同仍然不可少。道路环境比空中复杂数个量级,自动驾驶中的车辆需要与沿路布置的装置保持毫秒级联络,假如北京四环上有一台故障车停在最内侧车道上,跑在四环路上的所有车辆都瞬间知晓。假如自动驾驶只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可以省去配备雷达、摄像头的成本,安全性还大大提高。</p>\n<p><strong>特斯拉的隐忧不是降价,而是像福特那样失去引领技术创新的标杆地位。</strong></p>\n<p>*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f3d4b72a3feffeb7db2817a6ff0c446\" tg-width=\"632\" tg-height=\"352\"></p>\n<p>作者|Eastland</p>\n<p>头图|视觉中国</p>\n<p>北京时间1月26日,特斯拉(NASDAQ:TSLA)披露的2022年Q4及全年未经审计业绩可谓喜忧参半。</p>\n<p>喜的是2022年营收8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p>\n<p>忧的是四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59%,拖了全年业绩的后腿。而且,汽车业务毛利润率25.9%,较2021年Q4下降4.7个百分点。</p>\n<p>当地时间1月2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涨约11%,本周累涨33.32%,较1月份盘中低点涨近75%;以收盘价计算,仍然比1月3日108.10美元的低点上涨了65%。</p>\n<p>此前,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在6个月内下跌了40%以上;整个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了65%。</p>\n<p><strong>其实两三年内不必为特斯拉业绩担心,这家明星公司的隐忧在于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退化</strong>。</p>\n<p>“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特斯拉还没有拿到下半场的“门票”。</p>\n<p><strong>营收、净利、现金流均创新高</strong></p>\n<p>2022年,特斯拉总营收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过往八年中,这个增幅排第五。</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6a29991edddbc314a43b4bbef9d800c\" tg-width=\"632\" tg-height=\"362\"></p>\n<p>特斯拉创立于2003年,到2020年扭亏,连续亏损17年。最惨的是2017年,亏损2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营收的19.1%;</p>\n<p>2020年,特斯拉获得微利;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6亿美元、126亿美元;2022年净利润率达15.5%。</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0aaf382cd717da4380895c173b4a2af\" tg-width=\"632\" tg-height=\"362\"></p>\n<p>与亚马逊相似,<strong>特斯拉极端重视现金流</strong>。</p>\n<p>早在2016年、201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无限接近于零”;2018年亏损11亿美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已达21亿美元;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21.4%(高于净利润率);2022年进一步提高到147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18%。</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1c0c8bbd42050494f5e707a3c326a51\" tg-width=\"632\" tg-height=\"414\"></p>\n<p>2020年扭亏以来,特斯拉营收、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创出新高,但过去一年股价一跌再跌。<strong>资本市场显然是在担心,这家并非“母胎蓝筹”的新贵盛极而衰</strong>。2022年业绩超过预期,缓解了这种担心,股价一周上涨了33.3%。</p>\n<p><strong>两款“神车”打天下</strong></p>\n<p>2017年7月,Model 3开始交付,但受限于产能对总交付的贡献不大(Q3、Q4分别交付220辆、1550辆)。2017年,特斯拉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但亏损也创纪录地达到22亿美元。</p>\n<p>2018年,Model 3初露“神车”锋芒,全年交付14.6万台,占总交付数59.5%。</p>\n<p>2019年,Model 3交付突破30万台,占总交付数81.8%。</p>\n<p>2020年初,Model Y开始交付、Model 3在上海量产。两大神车“双剑合璧”,全年交付44.3万台、占总交付数的88.6%;</p>\n<p>2021年、2022年,Model 3/Y 合计交付91.1万台、124.7万台,分别占当年总交付数的97.3%、94.9%。</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a09d4757415d5f877b460b076689af9\" tg-width=\"632\" tg-height=\"406\"></p>\n<p>从2017年算起,Model 3量产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主力生涯”还看不到尽头。</p>\n<p>2023年将要发布的Model Q是一款售价更低的紧凑车型。Model 3的技术、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能力均有助于Model Q降低研发、生产成本。</p>\n<p><strong>以低价占领市场、用低成本保障毛利润率。特斯拉的如意算盘是Model 3/Y/Q“三管齐下”,狠赚一笔。</strong></p>\n<p>据悉,Model Q将是一款“纯粹的FSD自动驾驶车型”,不订阅FSD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贾跃亭的“买乐视、送两年会员服务”,马斯克有可能借鉴。</p>\n<p>特斯拉原本的人设是“极致创新、黑科技、好产品,赚钱不是主要目的”。特斯拉成立以来,连续亏损17年、第18个年头才开始赚钱。如今特斯拉自认为技术“无敌”,新的宗旨是“能赚尽赚、多多益善”。</p>\n<p><strong>打造“赚钱机器”</strong></p>\n<p>早年,特斯拉的目标用户是中产阶层中的上层,主打Model S/X。2017年,销售均价8.3万美元(剔除租赁业务),远高于奔驰、宝车在美国的售价,毛利润率21.2%。</p>\n<p>马斯克看准这群人“不差钱、不看价、只要酷”,不断试探目标用户的承受能力。</p>\n<p>2018年Model 3大量交付,销售均价及成本同步回落,而毛利润率稳中有升。</p>\n<p>2021年单车售价、成本分别降至5.2万美元和3.7万美元,单车毛利润达1.5万美元、毛利润率28.9%。</p>\n<p>2022年,均价、成本分别上升1350美元、2140美元,毛利润率降至26.7%。</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b37087d792c47b29b7086838bd0d83b\" tg-width=\"632\" tg-height=\"408\"></p>\n<p>特斯拉销售毛利润率波动很明显。</p>\n<p>2019年Q2,均价、成本分别为5.5万美元和4.6万美元,毛利润率只有17.7%;</p>\n<p>2021年Q3, 均价、成本分别为5.2万美元和3.6万美元,毛利润率超过30%,单车毛利润达1.57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售价33.5万,成本23.4万,毛利润超过10万元!</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c8831eebfab3ff3480eb75f3185bd9d\" tg-width=\"632\" tg-height=\"475\"></p>\n<p>2022年末,特斯拉连续降价,引起一片惊呼,马斯克还被安上“价格屠夫”头衔。</p>\n<p><strong>没有价格战基因</strong></p>\n<p>2019年以来,特斯拉一直主打两款“中低价位车”,而成本从2019年Q1的4.8万美元一路降至2021年Q3的3.6万美元,幅度达24.6%。适度降价以获得更多订单,“喂饱”生产线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本谈不上“价格战”。</p>\n<p><strong>特斯拉与苹果一样,没有价格战基因。</strong>这类公司的商业逻辑是科技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先行,树立品牌形象,品牌溢价变现。</p>\n<p>假设BOM价格2000元,苹果iPhone卖8000元,小米手机卖3000元,苹果多赚的5000元就是“苹果”的品牌溢价。均价30万出头的新能源车,别人赚5万、特斯拉赚10万,多赚的5万是“特斯拉”的品牌溢价。</p>\n<p>但有了品牌溢价也要追求规模效应、也不能逃脱供应关系。追求规模就要扩大生产,产能扩张速度大于需求增速,就要降价或者通过“提质不加价”方式变相降价。苹果、特斯拉们成功的关键是,降价带来销量增长、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下降超过降价幅度,效益会改善而不是变差。</p>\n<p><strong>所以说,两三年内不必担心特斯拉的业绩。</strong></p>\n<p><strong>特斯拉在走福特的老路</strong></p>\n<p>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曲高和寡”“质次价高”起步。技术进步、产品迭代,特别是规模效应,价格会越来越低,质量会越来越好,行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p>\n<p>首创流水线生产法之后,福特汽车年产量从1万辆飙升到10万+辆。其它品牌汽车动辄两三千美元一辆,福特只卖850美元。1927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售价更是低至290美元,福特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p>\n<p>前天的福特、昨天的苹果、今天的特斯拉,都曾站在“潮头”引领“新时代”,同时握有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三张“王牌”。<strong>尽管某些玩家,比如“新势力”体会到的是“价格战”,其实别人没拿你当对手</strong>。</p>\n<p>价格战是宁可少赚甚至亏损,以低价抢占市场高于一切。而特斯拉降价的目的是多赚钱,单车净利润可以下降,但单车净利润与销量的乘积只能涨、不能跌。</p>\n<p>低价的Model Q交付后,预计2023年特斯拉销售均价将会降至4.7万美元。生产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如果碳酸锂价格回落,特斯拉赚的不会比2022年少。</p>\n<p>大电机——提速快,大电池——长续航,还有“鸥翼门”,这些东西“三傻”不仅一学就会,还给加上大彩电、大冰箱、真皮沙发……站在用户视角,除了智能驾驶,特斯拉的差异化表现在哪里?</p>\n<p>回过头来看,福特T型车只不过是早期的汽车产品,要用手摇启动、只有2个前进档1个倒档……但福特把主要精力用于优化生产工艺和垂直整合供应链。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供应商运输零件的木箱要按福特标准制造。福特拆掉箱子,将木箱作为“预制部件”用于车身。连车间的木屑都被制成木炭。</p>\n<p>福特沉醉于T型车的辉煌销量,缺乏自我革命的动力,逐渐失去“创新标杆”的地位,标志性事件是通用汽车率先推出自动变速器。在生产1500万辆后,福特T型车退出历史舞台。</p>\n<p>除自动驾驶以外,特斯拉讲的故事主要是降低成本,Model 3与福特T型车的走势有几分相似。</p>\n<p><strong>没有拿到“门票”</strong></p>\n<p>“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如果纯电动车等于电动化,前些年“骗补”的“老头乐”自然有资格晋级,“下半场”的门槛未免太低。</p>\n<p>家庭电气化意味着从照明到家务、从娱乐到通讯大量使用电灯、电话、冰箱、电视、洗衣机、电炊具、电热水器……仅仅用电灯替代煤油灯,还用煤球炉取暖、手工洗衣服绝非电气化。</p>\n<p>纯电动车用电机、电池代替了发动机、油箱,但仍然普遍使用齿轮变速、齿轮差速器、皮带轮、液压传动。比如Model3用的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p>\n<p>5年、10年后,变速箱、差速器应该已被电动车淘汰,特斯拉能引领这个趋势吗?</p>\n<p><strong>电动化不彻底,严格来讲没有拿到智能化的门票。</strong>靠齿轮传动,怎么能精准控制四个轮子扭矩的大小和方向,怎么能毫秒级响应?如果人形机器人不能精准控制“四肢”,“脑子”里空有算法有什么用?</p>\n<p><strong>特斯拉智能驾驶被高估。</strong></p>\n<p><strong>首先,智能驾驶应当提高安全性,而不是让驾驶员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玩自拍。</strong>在限速60公里的道路上,因驾驶员“失误”车飙到180公里根本不应发生;在发生碰撞或疑似碰撞时自动减速、靠边停车;每次出事都说“驾驶员没踩刹车、一直在加速”,智能驾驶应当使驾驶员狂踩加速踏板故意撞人都不能得逞。</p>\n<p><strong>其次,全自动驾驶的“落地”方式还在探索,但肯定绕不过“车路协同”。</strong>在接近机场时,飞机的高度、速度、姿态被地面严密监控,驾驶员在塔台指挥下安全着陆。</p>\n<p>假设未来飞机实现动无人驾驶,空中、地面的协同仍然不可少。道路环境比空中复杂数个量级,自动驾驶中的车辆需要与沿路布置的装置保持毫秒级联络,假如北京四环上有一台故障车停在最内侧车道上,跑在四环路上的所有车辆都瞬间知晓。假如自动驾驶只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可以省去配备雷达、摄像头的成本,安全性还大大提高。</p>\n<p><strong>特斯拉的隐忧不是降价,而是像福特那样失去引领技术创新的标杆地位。</strong></p>\n<p>*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p></body></html>","text":"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1月26日,特斯拉(NASDAQ:TSLA)披露的2022年Q4及全年未经审计业绩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2022年营收8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忧的是四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59%,拖了全年业绩的后腿。而且,汽车业务毛利润率25.9%,较2021年Q4下降4.7个百分点。 当地时间1月2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涨约11%,本周累涨33.32%,较1月份盘中低点涨近75%;以收盘价计算,仍然比1月3日108.10美元的低点上涨了65%。 此前,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在6个月内下跌了40%以上;整个2022年,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了65%。 其实两三年内不必为特斯拉业绩担心,这家明星公司的隐忧在于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退化。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特斯拉还没有拿到下半场的“门票”。 营收、净利、现金流均创新高 2022年,特斯拉总营收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过往八年中,这个增幅排第五。 特斯拉创立于2003年,到2020年扭亏,连续亏损17年。最惨的是2017年,亏损2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营收的19.1%; 2020年,特斯拉获得微利;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56亿美元、126亿美元;2022年净利润率达15.5%。 与亚马逊相似,特斯拉极端重视现金流。 早在2016年、201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无限接近于零”;2018年亏损11亿美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已达21亿美元;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21.4%(高于净利润率);2022年进一步提高到147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18%。 2020年扭亏以来,特斯拉营收、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创出新高,但过去一年股价一跌再跌。资本市场显然是在担心,这家并非“母胎蓝筹”的新贵盛极而衰。2022年业绩超过预期,缓解了这种担心,股价一周上涨了33.3%。 两款“神车”打天下 2017年7月,Model 3开始交付,但受限于产能对总交付的贡献不大(Q3、Q4分别交付220辆、1550辆)。2017年,特斯拉交付首次突破10万辆,但亏损也创纪录地达到22亿美元。 2018年,Model 3初露“神车”锋芒,全年交付14.6万台,占总交付数59.5%。 2019年,Model 3交付突破30万台,占总交付数81.8%。 2020年初,Model Y开始交付、Model 3在上海量产。两大神车“双剑合璧”,全年交付44.3万台、占总交付数的88.6%; 2021年、2022年,Model 3/Y 合计交付91.1万台、124.7万台,分别占当年总交付数的97.3%、94.9%。 从2017年算起,Model 3量产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主力生涯”还看不到尽头。 2023年将要发布的Model Q是一款售价更低的紧凑车型。Model 3的技术、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能力均有助于Model Q降低研发、生产成本。 以低价占领市场、用低成本保障毛利润率。特斯拉的如意算盘是Model 3/Y/Q“三管齐下”,狠赚一笔。 据悉,Model Q将是一款“纯粹的FSD自动驾驶车型”,不订阅FSD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贾跃亭的“买乐视、送两年会员服务”,马斯克有可能借鉴。 特斯拉原本的人设是“极致创新、黑科技、好产品,赚钱不是主要目的”。特斯拉成立以来,连续亏损17年、第18个年头才开始赚钱。如今特斯拉自认为技术“无敌”,新的宗旨是“能赚尽赚、多多益善”。 打造“赚钱机器” 早年,特斯拉的目标用户是中产阶层中的上层,主打Model S/X。2017年,销售均价8.3万美元(剔除租赁业务),远高于奔驰、宝车在美国的售价,毛利润率21.2%。 马斯克看准这群人“不差钱、不看价、只要酷”,不断试探目标用户的承受能力。 2018年Model 3大量交付,销售均价及成本同步回落,而毛利润率稳中有升。 2021年单车售价、成本分别降至5.2万美元和3.7万美元,单车毛利润达1.5万美元、毛利润率28.9%。 2022年,均价、成本分别上升1350美元、2140美元,毛利润率降至26.7%。 特斯拉销售毛利润率波动很明显。 2019年Q2,均价、成本分别为5.5万美元和4.6万美元,毛利润率只有17.7%; 2021年Q3, 均价、成本分别为5.2万美元和3.6万美元,毛利润率超过30%,单车毛利润达1.57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售价33.5万,成本23.4万,毛利润超过10万元! 2022年末,特斯拉连续降价,引起一片惊呼,马斯克还被安上“价格屠夫”头衔。 没有价格战基因 2019年以来,特斯拉一直主打两款“中低价位车”,而成本从2019年Q1的4.8万美元一路降至2021年Q3的3.6万美元,幅度达24.6%。适度降价以获得更多订单,“喂饱”生产线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本谈不上“价格战”。 特斯拉与苹果一样,没有价格战基因。这类公司的商业逻辑是科技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先行,树立品牌形象,品牌溢价变现。 假设BOM价格2000元,苹果iPhone卖8000元,小米手机卖3000元,苹果多赚的5000元就是“苹果”的品牌溢价。均价30万出头的新能源车,别人赚5万、特斯拉赚10万,多赚的5万是“特斯拉”的品牌溢价。 但有了品牌溢价也要追求规模效应、也不能逃脱供应关系。追求规模就要扩大生产,产能扩张速度大于需求增速,就要降价或者通过“提质不加价”方式变相降价。苹果、特斯拉们成功的关键是,降价带来销量增长、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下降超过降价幅度,效益会改善而不是变差。 所以说,两三年内不必担心特斯拉的业绩。 特斯拉在走福特的老路 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曲高和寡”“质次价高”起步。技术进步、产品迭代,特别是规模效应,价格会越来越低,质量会越来越好,行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 首创流水线生产法之后,福特汽车年产量从1万辆飙升到10万+辆。其它品牌汽车动辄两三千美元一辆,福特只卖850美元。1927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售价更是低至290美元,福特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 前天的福特、昨天的苹果、今天的特斯拉,都曾站在“潮头”引领“新时代”,同时握有创新、品牌溢价、规模效应三张“王牌”。尽管某些玩家,比如“新势力”体会到的是“价格战”,其实别人没拿你当对手。 价格战是宁可少赚甚至亏损,以低价抢占市场高于一切。而特斯拉降价的目的是多赚钱,单车净利润可以下降,但单车净利润与销量的乘积只能涨、不能跌。 低价的Model Q交付后,预计2023年特斯拉销售均价将会降至4.7万美元。生产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如果碳酸锂价格回落,特斯拉赚的不会比2022年少。 大电机——提速快,大电池——长续航,还有“鸥翼门”,这些东西“三傻”不仅一学就会,还给加上大彩电、大冰箱、真皮沙发……站在用户视角,除了智能驾驶,特斯拉的差异化表现在哪里? 回过头来看,福特T型车只不过是早期的汽车产品,要用手摇启动、只有2个前进档1个倒档……但福特把主要精力用于优化生产工艺和垂直整合供应链。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供应商运输零件的木箱要按福特标准制造。福特拆掉箱子,将木箱作为“预制部件”用于车身。连车间的木屑都被制成木炭。 福特沉醉于T型车的辉煌销量,缺乏自我革命的动力,逐渐失去“创新标杆”的地位,标志性事件是通用汽车率先推出自动变速器。在生产1500万辆后,福特T型车退出历史舞台。 除自动驾驶以外,特斯拉讲的故事主要是降低成本,Model 3与福特T型车的走势有几分相似。 没有拿到“门票”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如果纯电动车等于电动化,前些年“骗补”的“老头乐”自然有资格晋级,“下半场”的门槛未免太低。 家庭电气化意味着从照明到家务、从娱乐到通讯大量使用电灯、电话、冰箱、电视、洗衣机、电炊具、电热水器……仅仅用电灯替代煤油灯,还用煤球炉取暖、手工洗衣服绝非电气化。 纯电动车用电机、电池代替了发动机、油箱,但仍然普遍使用齿轮变速、齿轮差速器、皮带轮、液压传动。比如Model3用的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 5年、10年后,变速箱、差速器应该已被电动车淘汰,特斯拉能引领这个趋势吗? 电动化不彻底,严格来讲没有拿到智能化的门票。靠齿轮传动,怎么能精准控制四个轮子扭矩的大小和方向,怎么能毫秒级响应?如果人形机器人不能精准控制“四肢”,“脑子”里空有算法有什么用? 特斯拉智能驾驶被高估。 首先,智能驾驶应当提高安全性,而不是让驾驶员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玩自拍。在限速60公里的道路上,因驾驶员“失误”车飙到180公里根本不应发生;在发生碰撞或疑似碰撞时自动减速、靠边停车;每次出事都说“驾驶员没踩刹车、一直在加速”,智能驾驶应当使驾驶员狂踩加速踏板故意撞人都不能得逞。 其次,全自动驾驶的“落地”方式还在探索,但肯定绕不过“车路协同”。在接近机场时,飞机的高度、速度、姿态被地面严密监控,驾驶员在塔台指挥下安全着陆。 假设未来飞机实现动无人驾驶,空中、地面的协同仍然不可少。道路环境比空中复杂数个量级,自动驾驶中的车辆需要与沿路布置的装置保持毫秒级联络,假如北京四环上有一台故障车停在最内侧车道上,跑在四环路上的所有车辆都瞬间知晓。假如自动驾驶只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可以省去配备雷达、摄像头的成本,安全性还大大提高。 特斯拉的隐忧不是降价,而是像福特那样失去引领技术创新的标杆地位。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622044495","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TSLA"],"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6643,"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65,"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7,"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22939129"}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