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巴菲特的选股实操

villike
2022-11-26

“写故事。”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您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这是我对《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文字实录》阅读感受的第6篇,上一篇是:90%的投资者会犯的错,写这一系列的背景是:

“如果说投资有“秘籍”,除了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实,还有一份材料,恐怕被99%的人都忽略了,它就是:

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对提问者的问答。

原因是一目了然的:那些提问者跟你我一样,才不会来虚的,问的都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XX公司、股价高估的时候要不要卖,等等。

虽然你我没有机会直接向他们提问,但这些我们“做梦都想知道正确答案”的问题,股神的看法,就在这份文件中。

于是,我通过一些途径,弄到了最近二十几年的问答实录,没有电子版,不然就分享给你们了,不过我的分享看完,也差不多够了。

如饥似渴地看完以后,我把这上百万字的内容,以实操的角度,结构化地整理了一遍,凝练成了你即将看到的这些文章。”

上一篇文章最后,我们谈到巴菲特如何分析一家公司,其实他在1999年股东大会上,给出了一份罕见的实操建议:

“你可能会考虑挑选5到10家你觉得非常熟悉他们产品的公司,但不一定要对他们的财务状况和所有信息都非常熟悉。

挑出这些,至少你能够了解到一些东西——如果你了解他们的产品,你就会知道这个行业本身发生了什么。

然后,你需要看很多年报,另外,你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所有相关的5年或10年的杂志文章。让自己沉浸其中,就好像你要去为公司工作,或者他们要把你聘为CEO,或者你要买下整个公司。

当你熬过这一关的时候,问问自己:‘有什么是我不知道却需要知道的?’这就像新闻记者的调查过程一样,六个月后,你说这家公司值这么多钱,你就可以开始写故事了,有些公司很容易写故事,有些公司很难,我们试着寻找那些简单的。”

经常有读者问我:你是怎么分析一家公司的,上面这一段,基本就是我的做法了,我甚至都感叹,巴菲特这简直写的就是我。

当然了,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我选公司的时候,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而不是直接去挑产品熟悉的公司,我的标准,后台回复选股标准就能看到了。

巴菲特这一段,平实的话语背后,都是功力啊,我把我有感触的几个点提出来说说:

第一个,产品你要能熟悉。

大部分人,是不知道“XX高科技元件”的实际情况的,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一瓶可乐是怎样的,你也知道你对她的感受——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里要补充一点,很多人喜欢从行业入手,先选行业、再选公司。

但我认为,更好的做法是直接看公司,关于这一点,巴菲特在2017年会上这么说:

“我们知道自己大概看好哪些行业,知道大概哪些行业里有好公司,但是我们从来不说要投这个行业或那个行业的公司。”

选择这么做的原因有点微妙,是因为:

行业好、并不能保证公司好。

有些时候,行业蓬勃发展、公司一地鸡毛,你看看“改变世界”的汽车、航空、共享单车等行业吧。

第二个,要看大量年报和公司披露的信息,这个躲不掉的,至少对于我的水平而言是躲不掉的。

第三个,“沉浸其中”很重要。

我每次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好像进入了一步电影,我可以坐在书房、不看不想任何其他东西,就只看跟这家公司有关的一切。

在这个沉浸的过程中,关于一家公司的投资判断和决策,就能逐步清晰了,不管能不能投,我的理由会逐渐浮现出来。

第四个,巴菲特告诉我们思考的视角是“他们要把你聘为CEO,或者你要买下整家公司”。

这就是真正的投资视角,不要去想市场会怎么看这家公司、公司下个季度业绩会怎么样,而是去想:

如果这是你的私人公司,这到底是个好公司吗?

第五个,“还有什么是我需要知道、却不知道的?”。

这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对我而言,这个过程我会通过更多的信息搜索来实现,也包括打电话到公司去问。

有些时候,我认为有些问题很重要,但我找不到答案,我就会选择放弃这家公司。

第六个,“写故事”。

这个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哈哈。

很多读者喜欢我的“公司分析连续剧”,最早我用这种方式写,其实不全是为了吸引读者。

而是因为我发现,分析公司、得出结论的这个过程——这个“沉浸式”的过程,就像前面说的,她就是一部电影。

电影里面,有些部分很精彩,有些部分很普通,有些结局是美好的,有些结局是开放式的,让人回味无穷。

但“写故事”这种形式,本身保证了一个事情:

你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圆了”。

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你自己都讲不圆的投资机会,一定是一个没想明白的投资机会。

之所以选择上面这一段展开,是因为这一段是相对完善的。

但是,巴菲特其实在历届股东大会上,还有几次关于如何研究企业的分享,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

首先是1996年,他说了两段相关的话,第一段是:

“假如我想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希望能知道她的市场份额、利润、利润变化趋势等所有东西,除非我知道这个行业的其他公司都在干什么,否则我不可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所有者。”

这一段,就是我说的“全面、深度了解”的典型。

要投资一家公司,就要尽可能多地知道这家公司的一切,当然,也包含了公司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

第二段话是:

“我们读一份年报大约需要45分钟到1小时,研究企业的方法就是吸收关于这家企业的信息,判断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没用,将孤立的点连接起来,这就是研究企业。”

这段话的关键有两个:

第一个,如果一家企业通过了你的初筛标准,接下来,就是认真读她有关的一切内容。

年报是其中“当仁不让”的环节,这是必读的,而且是要投入时间的,巴菲特读一份——我猜是很认真的那种读法,都需要45分钟到1小时。

第二个,光是获取信息不行,要试着把所有的信息串起来。

这里我岔开说一个话题,有时候会有读者留言问我:

我们看的都是一样的东西,怎么我就想不出你说的这些呢?

我觉得,这种根据原始信息、提出独立观点(当然,我们希望这些观点是高质量的)的能力,我认为关键之一在于:

你要有自己的分析框架。

举个例子,段永平说的“好生意,好文化,好价格”,这就是个大的框架。

再比如,你在后台回复投资体系,那篇文章就是我的投资体系,包含了几个互相关联的环节。

有了自己的分析框架以后,你在去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就知道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什么意味着什么。

比如,我会先根据自己的选股标准,去筛选我要分析的对象;然后,我会对这家公司的历史关键数据做分析,看看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接着,我会去试着判断这个生意的性质;再接下来,去看公司的竞争优势,就这样一步步走下去,后面不再列举了。

这个过程,你们会在我分析公司的系列文章中,反复地看到,而且,如果你有心、有意的话,其实这个过程是可以学习的。

接下来,就是两方面的任务:

一方面,运用自己的分析框架,去尽量多看公司。

随着你看的公司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熟练,得出判断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分析的感触,以及日常的阅读,反向修正自己的投资分析框架。

道理就这么多,接下来就看你们怎么做了,后台回复投资体系,或者回复你感兴趣的公司名字,我的内容都在那了。

我们接着回来,看巴菲特讲“如何分析企业”。

在1999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我重新开始,我对保险行业一无所知,而我想掌握一些专业知识,我会阅读周围每家财产保险公司的报告。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这个行业很了解的人,愿意花时间和你谈谈,他们可能会缩短你的学习时间,在这方面给你一些帮助。”

看巴菲特芒格的东西,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你不会遇到很多“惊吓”。

他们讲了几十年,就是那些东西,内容的一致性非常高。

你看这里,他又讲了“阅读每家财险公司的报告”,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

这里他多讲了一种方法,就是“找人聊”。

但根据我的感受,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觉得这一点很难。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你不是因为你的职业(管理咨询顾问),了解到了很多公司的信息吗?为什么会说这一点很难呢?

我们下一篇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杜向峰
    2022-11-27
    杜向峰
    对股神的解读,要是你说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吧
  • 大米饭00
    2022-11-27
    大米饭00
    亏过钱之后,才知道你的文章的价值
  • 德迈metro
    2022-11-27
    德迈metro
    大佬要不要给我推荐几个股票?
  • 去二三四五
    2022-11-27
    去二三四五
    很多小白可能不会喜欢股神
  • 小东王子
    2022-11-27
    小东王子
    之前看过你的不少文章,很喜欢你的风格
发表看法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