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好好好
2022-05-08
1
巨头增长乏力,喊了10多年的“科技泡沫”究竟会不会破灭?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616753645,"tweetId":"616753645","gmtCreate":1652023323987,"gmtModify":1652023323987,"author":{"id":3446981254951587,"idStr":"3446981254951587","authorId":3446981254951587,"authorIdStr":"3446981254951587","name":"吃饱了好好好","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7e3277f6312f67304421aa92017c59a","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4","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明星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2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dddf24b906c7011de2617d4fb3f7698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3d58ad32c97254c6f74db8b97e6ec49","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6304700d92ad91c7a33e2e92ec32ecc1","redirectLinkEnabled":0,"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4.16","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169,"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1</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1</p></body></html>","text":"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16753645","repostId":2231299281,"repostType":2,"repost":{"id":"2231299281","pubTimestamp":1651978682,"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2231299281?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2-05-08 10:58","market":"us","language":"zh","title":"巨头增长乏力,喊了10多年的“科技泡沫”究竟会不会破灭?","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2231299281","media":"新浪科技","summary":"自Netflix财报“爆雷”后,投资者们隐隐担忧其它美国科技巨头的表现。随后,谷歌、微软、Meta、Twitter、苹果和亚马逊这些巨头也陆续交出了自己的季度答卷。除了微软外,其它几家表现都不算上佳。","content":"<html><head></head><body><p>自Netflix财报“爆雷”后,投资者们隐隐担忧其它美国科技巨头的表现。随后,<a href=\"https://laohu8.com/S/GOOG\">谷歌</a>、<a href=\"https://laohu8.com/S/MSFT\">微软</a>、Meta、<a href=\"https://laohu8.com/S/TWTR\">Twitter</a>、<a href=\"https://laohu8.com/S/AAPL\">苹果</a>和<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这些巨头也陆续交出了自己的季度答卷。</p><p>除了微软外,其它几家表现都不算上佳。尤其是亚马逊这个“优等生”。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转盈为亏,报告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p><p>投资者们对科技股产生了质疑,“科技泡沫”一词也再次被频繁提及。</p><p>其实,自从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人们似乎变得格外谨慎。过去10多年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科技泡沫论”浮出水面。但每一次警告之后,反而会有更多资金涌入初创企业。“泡沫”非但没有崩盘,反而愈演愈烈。</p><p>如今,风险投资家们再次敲响警钟。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上,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初创企业估值下降的问题。他们哀叹IPO(首次公开招股)数量急转直下。在Twitter上,他们警告经济低迷即将来袭。</p><p>过去十年,这种警告在初创企业市场屡屡出现。投资者和评论人士不断警告称,科技行业正处于另一个泡沫之中。</p><p>这确实会让人们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代,以及随后戏剧性的崩溃和衰退。工作消失了,财富蒸发了,声誉受损了。</p><p>这些警告所传递的信息是:繁荣期即将结束,一段艰难的旅程即将开始。但每次警告之后,反而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初创企业。</p><p><b>过去十年的泡沫警告</b></p><p>回溯到2011年,一小群精英初创公司获得“独角兽”地位,即估值突破10亿美元。</p><p>投资者每月向初创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LinkedIn、Pandora、<a href=\"https://laohu8.com/S/ZNGA\">Zynga</a>和Groupon的IPO被炒作,加剧了人们对泡沫的担忧。</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c51cf200a9e541eecfad38a2457f2a2\" tg-width=\"720\" tg-height=\"54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2010年11月,美国市场投入到该领域的风投资金为24亿美元。2011年1月,达到64亿美元。3月,又涌入43亿美元。</p><p>随后,企业家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发文警告称:“我们正处于第二个互联网泡沫之中。信号是响亮且明确的:种子阶段和后期的初创公司估值变得有泡沫,硅谷招聘人才是自互联网泡沫以来最艰难的,赚钱规则也变得与正常时期不同。”</p><p>2011年3月,上市咨询服务公司Class V Group创始人丽丝•拜尔(Lise Buyer)也发文称:“是的,我们又开始疯狂了。”</p><p>拜尔称,银行向科技基金投入大量资金,富有的客户和机构争相从初创企业分一杯羹,对股市上市的预期与日俱增。这不禁让一些对10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记忆犹新的投资者开始怀疑,这种突然爆发的活动是否会再次给该行业带来危险。</p><p>但是,这些警告没有站得住脚。那一年,投资者向美国初创企业注入了450亿美元。</p><p>2011年11月,知名企业家兼投资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称:“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也许一年,最多两年。”</p><p>帕克认为,硅谷有大麻烦了。太多的天使投资者把太多的钱,投给了那些初创企业的创业者——其中很多人并不具备创建公司的能力。他认为这是泡沫,迟早一触就破。</p><p>当月,投入到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为35亿美元。</p><p><b>2012年:</b></p><p>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这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一家营收不到4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IPO估值却超过1000亿美元。很多人认为,这是科技公司估值膨胀失控的迹象。</p><p>美国财经媒体CNBC在Facebook上市前,就发表文章《“Facebook IPO是另一场科技泡沫的开始吗?》。文章称,围绕Facebook IPO的炒作,包括其相当高的估值,就好像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的情况。</p><p>有业内人士质疑,Facebook IPO是真的值这个价,还是下一个互联网泡沫?</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48090f63b418baa8f2baad26b67b38e\" tg-width=\"720\" tg-height=\"40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业内人士萨姆•哈马德(Sam Hamadeh)称:“面对现实吧,这是一家非常昂贵的公司。1000亿美元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或者说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上行空间相当有限。”</p><p>尽管如此,他们警告的泡沫从未破灭。2012年11月,该领域还是涌入了3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12月,又提高到了34亿美元。</p><p><b>2013年:</b></p><p>2013年11月,又有媒体发文称,初创公司野蛮生长,估值高得令人喷鼻血,让人们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繁荣及破灭。</p><p>当月, Business Insider又发表文章,列出了科技行业正处于巨大的泡沫之中的一系列证据。文章称,股市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科技初创公司没有营收,估值却达到了数十亿美元。</p><p>随后,《<a href=\"https://laohu8.com/S/NYT\">纽约时报</a>》也发表文章称,IPO市场又出现了泡沫。文章指出,亏损的科技公司,正以“闹着玩”的价格上市。华尔街开始担心这是否是1999年互联网泡沫重现。</p><p>2013年11月,初创公司赢得风投资金38亿美元。12月,又吸引了49亿美元。</p><p><b>2014年:</b></p><p>到这一年,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超过90家。</p><p>2014年9月,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也加入到警告行列,称初创公司蕴藏太多风险,消耗了太多资金。安德森说,将会有一大批初创公司“蒸发掉”。</p><p>当月,风险投资家比尔•格利(Bill Gurley)也对创业投资敲响警钟,称硅谷蕴藏太多风险。他表示:“硅谷风投界及初创公司目前正在承担过大的风险。自1999年以来,前所未有。”</p><p>9月,有68亿美元风投基金流入初创公司。</p><p>投资初创企业,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很多胆大的投资者,通过在市场狂热中加倍押注而获胜。</p><p>比如,当时还只是是个小小的出租车应用的Uber,估值突然间就达到了510亿美元,超过了<a href=\"https://laohu8.com/S/AAL\">美国航空</a>公司和<a href=\"https://laohu8.com/S/FDX\">联邦快递</a>,而后两家公司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投资者的警报声更加响亮。</p><p><b>2015年:</b></p><p>2015年3月,风险投资家比尔•格利(Bill Gurley)又做出预测,称会有一大批独角兽公司死亡。</p><p>他说:“我们就算没有处于科技泡沫之中,也是在风险泡沫之中。我认为今年会有一大批独角兽死亡。”</p><p>当月,知名科技投资者马克•库班(Mark Cuban)也表示,当前的科技泡沫 ,比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还要可怕。</p><p>这些警告并不全是错的,有几只独角兽没能活下去。谁还记得Fab.com和Jawbone呢?</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3a46a4783a111853082156f826f3f40\" tg-width=\"720\" tg-height=\"50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b>2016年:</b></p><p>每次失败后,都会有更多的新想法问世。私募股权、共同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新的资本来源开始追逐独角兽投资。2016年5月,他们在800多笔交易中,投入了142亿美元,创下十年来的最高纪录。</p><p>2016年4月,风投公司Khosla Ventures投资合伙人基恩•拉布伊斯(Keith Rabois)发布预警,称创企凛冬已至。</p><p>风险投资家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也称,90%的独角兽将面临重估或死亡,只有10%会“幸免于难”。</p><p>作为防御措施,一些大规模投资的估值出现下降,独角兽狂热短暂降温。</p><p>2016年5月,该领域风险投资额为142亿美元,而6月降至74亿美元,7月跌至57亿美元。</p><p><b>2017年:</b></p><p>2017年2月,科技媒体Techcrunch发表文章称,一些主要科技“独角兽”的估值过高。</p><p>文章称,Snapchat和Airbnb正在IPO的场边热身,BuzzFeed、Palantir和Uber每隔几个月就会获得数亿美元投资。而没有营收、几乎没有用户的年轻初创公司,如HouseParty,也从顶级风投那里融资数千万美元。</p><p>文章还称,科技泡沫显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继续推高年轻创企的估值。</p><p>但是,软银集团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紧接着进场了。</p><p>2017年5月,孙正义正式设立千亿美元规模的“愿景基金”。他说:“我对小赌注不感兴趣。人生只有一次,要有远大的抱负。”</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4ed86ef11bfe6f7f71d71d86531f3bf\" tg-width=\"720\" tg-height=\"47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之后,愿景基金以平均每天1亿美元的速度,向硅谷初创企业投入了1000亿美元,令其它风险资本市场相形见绌。为了跟上形势,风投公司开始筹集更多资金。</p><p>Blockchain、MoviePass、<a href=\"https://laohu8.com/S/WE\">WeWork</a>和Scooters就以较高的估值,获得了巨额投资。于是,高估值和巨额投资变成了常态。初创企业以“业务增长”闻名,而不是利润。投资者也渐渐不再提“泡沫”言论。</p><p><b>2018年:</b></p><p>但到了2018年4月,研究机构Research Affiliates发文称,泡沫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科技泡沫,它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惊人的相似。此外,Research Affiliates还称,数字加密货币正在酝酿泡沫,<a href=\"https://laohu8.com/S/TSLA\">特斯拉</a>等精选股票也出现了微泡沫。</p><p>2018年8月,风险投资家安妮•拉蒙特(Annie Lamont)称,初创企业的估值和融资规模会下降,因为大多数公司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更多资金,很少有人担心经济低迷。拉蒙特说:“在这种融资热潮中,一两家创企‘蒸发’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大家会把目光直接投向下一家。”</p><p>2018年10月,Quartz网站发表文章称,投资者从未像现在这样,乐于接受不赚钱公司的IPO,怀疑这些股票的前景也很正常。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后,投资者正变得自满,美国经济可能过热。</p><p>但风险投资仍在飙升,12月份超过269亿美元,并创下1430亿美元的年度新高。PitchBook数据显示,独角兽的数量跃升至348家。</p><p><b>2019年:</b></p><p>2019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越来越多亏损的科技初创公司寻求上市。私有银行Arbuthnot Latham首席投资官格雷戈里•佩尔登(Gregory Perdon)担心,科技市场将重新上演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7d6d9218eee6097b130f61635d23e52\" tg-width=\"720\" tg-height=\"47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2019年9月底,共享办公空间巨头WeWork宣布撤回IPO招股书,推迟上市计划。这是一场壮观、令人尴尬、令人羞愧的灾难,许多人认为这种灾难将在未来几年产生连锁反应。</p><p>在会议室里,投资者低声说,终于结束了。在讲台上,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们承诺,转向“以利润为重心”。</p><p>10月,《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硅谷正尝试新的口头禅:盈利。在一些备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遭遇挫折后,初创企业投资者警告称,这将是一场清算。现在开始转向盈利了。</p><p>美国电动滑板车公司Bird CEO特拉维斯•范德赞登(Travis VanderZanden)称:“这年头,不计代价烧钱的亏损公司融资没那么容易了。”</p><p><b>2020年:</b></p><p>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风险投资公司宣称,为未来的艰难时期做好准备。</p><p>但这只持续了短短数周。疫情期间,初创企业继续蓬勃发展,融资也飙升至新高,IPO热潮卷土重来。“泡沫”论调自然也回来了。</p><p>风险投资家埃里克•佩利(Eric Paley)称:“尽管我们都在家里喝酒,但派对上的喧闹和畅饮,就像网络泡沫一样自由。”</p><p>2020年12月,一些顶级的市场战略师表示,Airbnb和DoorDash上市后的巨大涨幅表明,股市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乐观情绪,这是互联网泡沫时代贪婪的回归。</p><p>然而,全球估值超10亿美元的创企超过500家。2020年,美国初创公司募集了1640亿美元的资金,再创新高。</p><p><b>2021年:</b></p><p>紧接着,Meme股票、加密货币、NFT和SPAC火爆。美联储加紧印钞,利率很低,疫苗上市,世界即将重新开放。</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c3ae747ffb574824e187c81107f6fdf\" tg-width=\"719\" tg-height=\"36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到2021年,经济学家开始预测,疫情后疫苗的广泛分发,以及生活恢复正常,将带来又一个“兴旺的二十年代”(指人们自信又快乐的20世纪20年代)。</p><p>2021年7月,CNBC又发表文章称,这感觉就像1999年:全球创企融资狂潮加剧了人们对泡沫的担忧。</p><p>投资经理杰里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称:“这个泡沫将在适当的时候破裂。”</p><p><b>2022年:</b></p><p>随着利率上升、通胀飙升等因素,恐惧再次悄然来袭。科技股很快暴跌,IPO戛然而止。初创企业投资下降。</p><p>谨慎的情绪又回来了。所以,这一次,“科技泡沫”终于要破裂了吗?</p><p><b>与往日不同</b></p><p>今天的这些警告与过去十年间不同,投资者悄悄地规避了“泡沫”这个词,转而使用“校准”、“回调”,甚至是更加温和的“软化”。</p><p>那些警告过“泡沫”的人,已经厌倦了犯错。他们的听众,也对警告变得麻木。每当警钟响起,就会有更多资金涌入初创企业。</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b31c33c1b5fe0adcb568329e1ccd054\" tg-width=\"720\" tg-height=\"7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width=\"100%\" height=\"auto\"/></p><p>“这次不一样”曾是投资圈一个病态笑话;但如今,人们依然相信。这种想法认为,科技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互联网泡沫已经过去太久了。</p><p>这场长达十年的创业热潮,在如此多的恐慌面前反而激增,且每一次都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和实力。也许这一次真的不同了。</p><p>一些投资者认为,市场的欢欣鼓舞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和兴奋,初创企业创始人如何说服员工和投资者帮助他们将疯狂的“登月想法”变成现实?</p><p>技术人员也不时提醒人们,经过当初的互联网泡沫的洗礼,亚马逊、<a href=\"https://laohu8.com/S/PYPL\">PayPal</a>和<a href=\"https://laohu8.com/S/EBAY\">eBay</a>变得更加强大。</p><p>虽然过去十年里,促使投资者转向高增长初创企业的最大因素(低利率)开始发生变化,虽然经济学家担心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尽管降低了估值,或现金流突然断裂,但今天几乎没有人它预测会彻底崩盘。</p><p>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一个始终没有破裂的泡沫,将来可能也是如此。</p></body></html>","source":"sina_symbo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巨头增长乏力,喊了10多年的“科技泡沫”究竟会不会破灭?</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巨头增长乏力,喊了10多年的“科技泡沫”究竟会不会破灭?\n</h2>\n\n<h4 class=\"meta\">\n\n\n2022-05-08 10:58 北京时间 <a href=https://cj.sina.cn/article/normal_detail?url=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4-30/doc-imcwiwst4734966.shtml><strong>新浪科技</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自Netflix财报“爆雷”后,投资者们隐隐担忧其它美国科技巨头的表现。随后,谷歌、微软、Meta、Twitter、苹果和亚马逊这些巨头也陆续交出了自己的季度答卷。除了微软外,其它几家表现都不算上佳。尤其是亚马逊这个“优等生”。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转盈为亏,报告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投资者们对科技股产生了质疑,“科技泡沫”一词也再次被频繁提及。其实,自从20年前的互联网...</p>\n\n<a href=\"https://cj.sina.cn/article/normal_detail?url=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4-30/doc-imcwiwst4734966.shtml\">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5f540040599b121bcaa373e626825aa8","relate_stocks":{},"source_url":"https://cj.sina.cn/article/normal_detail?url=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4-30/doc-imcwiwst4734966.shtm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2231299281","content_text":"自Netflix财报“爆雷”后,投资者们隐隐担忧其它美国科技巨头的表现。随后,谷歌、微软、Meta、Twitter、苹果和亚马逊这些巨头也陆续交出了自己的季度答卷。除了微软外,其它几家表现都不算上佳。尤其是亚马逊这个“优等生”。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转盈为亏,报告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投资者们对科技股产生了质疑,“科技泡沫”一词也再次被频繁提及。其实,自从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人们似乎变得格外谨慎。过去10多年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科技泡沫论”浮出水面。但每一次警告之后,反而会有更多资金涌入初创企业。“泡沫”非但没有崩盘,反而愈演愈烈。如今,风险投资家们再次敲响警钟。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上,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初创企业估值下降的问题。他们哀叹IPO(首次公开招股)数量急转直下。在Twitter上,他们警告经济低迷即将来袭。过去十年,这种警告在初创企业市场屡屡出现。投资者和评论人士不断警告称,科技行业正处于另一个泡沫之中。这确实会让人们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代,以及随后戏剧性的崩溃和衰退。工作消失了,财富蒸发了,声誉受损了。这些警告所传递的信息是:繁荣期即将结束,一段艰难的旅程即将开始。但每次警告之后,反而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初创企业。过去十年的泡沫警告回溯到2011年,一小群精英初创公司获得“独角兽”地位,即估值突破10亿美元。投资者每月向初创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LinkedIn、Pandora、Zynga和Groupon的IPO被炒作,加剧了人们对泡沫的担忧。2010年11月,美国市场投入到该领域的风投资金为24亿美元。2011年1月,达到64亿美元。3月,又涌入43亿美元。随后,企业家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发文警告称:“我们正处于第二个互联网泡沫之中。信号是响亮且明确的:种子阶段和后期的初创公司估值变得有泡沫,硅谷招聘人才是自互联网泡沫以来最艰难的,赚钱规则也变得与正常时期不同。”2011年3月,上市咨询服务公司Class V Group创始人丽丝•拜尔(Lise Buyer)也发文称:“是的,我们又开始疯狂了。”拜尔称,银行向科技基金投入大量资金,富有的客户和机构争相从初创企业分一杯羹,对股市上市的预期与日俱增。这不禁让一些对10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记忆犹新的投资者开始怀疑,这种突然爆发的活动是否会再次给该行业带来危险。但是,这些警告没有站得住脚。那一年,投资者向美国初创企业注入了450亿美元。2011年11月,知名企业家兼投资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称:“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也许一年,最多两年。”帕克认为,硅谷有大麻烦了。太多的天使投资者把太多的钱,投给了那些初创企业的创业者——其中很多人并不具备创建公司的能力。他认为这是泡沫,迟早一触就破。当月,投入到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为35亿美元。2012年: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这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一家营收不到4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IPO估值却超过1000亿美元。很多人认为,这是科技公司估值膨胀失控的迹象。美国财经媒体CNBC在Facebook上市前,就发表文章《“Facebook IPO是另一场科技泡沫的开始吗?》。文章称,围绕Facebook IPO的炒作,包括其相当高的估值,就好像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质疑,Facebook IPO是真的值这个价,还是下一个互联网泡沫?业内人士萨姆•哈马德(Sam Hamadeh)称:“面对现实吧,这是一家非常昂贵的公司。1000亿美元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或者说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上行空间相当有限。”尽管如此,他们警告的泡沫从未破灭。2012年11月,该领域还是涌入了3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12月,又提高到了34亿美元。2013年:2013年11月,又有媒体发文称,初创公司野蛮生长,估值高得令人喷鼻血,让人们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繁荣及破灭。当月, Business Insider又发表文章,列出了科技行业正处于巨大的泡沫之中的一系列证据。文章称,股市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科技初创公司没有营收,估值却达到了数十亿美元。随后,《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称,IPO市场又出现了泡沫。文章指出,亏损的科技公司,正以“闹着玩”的价格上市。华尔街开始担心这是否是1999年互联网泡沫重现。2013年11月,初创公司赢得风投资金38亿美元。12月,又吸引了49亿美元。2014年:到这一年,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超过90家。2014年9月,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也加入到警告行列,称初创公司蕴藏太多风险,消耗了太多资金。安德森说,将会有一大批初创公司“蒸发掉”。当月,风险投资家比尔•格利(Bill Gurley)也对创业投资敲响警钟,称硅谷蕴藏太多风险。他表示:“硅谷风投界及初创公司目前正在承担过大的风险。自1999年以来,前所未有。”9月,有68亿美元风投基金流入初创公司。投资初创企业,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很多胆大的投资者,通过在市场狂热中加倍押注而获胜。比如,当时还只是是个小小的出租车应用的Uber,估值突然间就达到了51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航空公司和联邦快递,而后两家公司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投资者的警报声更加响亮。2015年:2015年3月,风险投资家比尔•格利(Bill Gurley)又做出预测,称会有一大批独角兽公司死亡。他说:“我们就算没有处于科技泡沫之中,也是在风险泡沫之中。我认为今年会有一大批独角兽死亡。”当月,知名科技投资者马克•库班(Mark Cuban)也表示,当前的科技泡沫 ,比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还要可怕。这些警告并不全是错的,有几只独角兽没能活下去。谁还记得Fab.com和Jawbone呢?2016年:每次失败后,都会有更多的新想法问世。私募股权、共同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新的资本来源开始追逐独角兽投资。2016年5月,他们在800多笔交易中,投入了142亿美元,创下十年来的最高纪录。2016年4月,风投公司Khosla Ventures投资合伙人基恩•拉布伊斯(Keith Rabois)发布预警,称创企凛冬已至。风险投资家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也称,90%的独角兽将面临重估或死亡,只有10%会“幸免于难”。作为防御措施,一些大规模投资的估值出现下降,独角兽狂热短暂降温。2016年5月,该领域风险投资额为142亿美元,而6月降至74亿美元,7月跌至57亿美元。2017年:2017年2月,科技媒体Techcrunch发表文章称,一些主要科技“独角兽”的估值过高。文章称,Snapchat和Airbnb正在IPO的场边热身,BuzzFeed、Palantir和Uber每隔几个月就会获得数亿美元投资。而没有营收、几乎没有用户的年轻初创公司,如HouseParty,也从顶级风投那里融资数千万美元。文章还称,科技泡沫显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继续推高年轻创企的估值。但是,软银集团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紧接着进场了。2017年5月,孙正义正式设立千亿美元规模的“愿景基金”。他说:“我对小赌注不感兴趣。人生只有一次,要有远大的抱负。”之后,愿景基金以平均每天1亿美元的速度,向硅谷初创企业投入了1000亿美元,令其它风险资本市场相形见绌。为了跟上形势,风投公司开始筹集更多资金。Blockchain、MoviePass、WeWork和Scooters就以较高的估值,获得了巨额投资。于是,高估值和巨额投资变成了常态。初创企业以“业务增长”闻名,而不是利润。投资者也渐渐不再提“泡沫”言论。2018年:但到了2018年4月,研究机构Research Affiliates发文称,泡沫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科技泡沫,它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惊人的相似。此外,Research Affiliates还称,数字加密货币正在酝酿泡沫,特斯拉等精选股票也出现了微泡沫。2018年8月,风险投资家安妮•拉蒙特(Annie Lamont)称,初创企业的估值和融资规模会下降,因为大多数公司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更多资金,很少有人担心经济低迷。拉蒙特说:“在这种融资热潮中,一两家创企‘蒸发’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大家会把目光直接投向下一家。”2018年10月,Quartz网站发表文章称,投资者从未像现在这样,乐于接受不赚钱公司的IPO,怀疑这些股票的前景也很正常。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后,投资者正变得自满,美国经济可能过热。但风险投资仍在飙升,12月份超过269亿美元,并创下1430亿美元的年度新高。PitchBook数据显示,独角兽的数量跃升至348家。2019年:2019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越来越多亏损的科技初创公司寻求上市。私有银行Arbuthnot Latham首席投资官格雷戈里•佩尔登(Gregory Perdon)担心,科技市场将重新上演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2019年9月底,共享办公空间巨头WeWork宣布撤回IPO招股书,推迟上市计划。这是一场壮观、令人尴尬、令人羞愧的灾难,许多人认为这种灾难将在未来几年产生连锁反应。在会议室里,投资者低声说,终于结束了。在讲台上,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们承诺,转向“以利润为重心”。10月,《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硅谷正尝试新的口头禅:盈利。在一些备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遭遇挫折后,初创企业投资者警告称,这将是一场清算。现在开始转向盈利了。美国电动滑板车公司Bird CEO特拉维斯•范德赞登(Travis VanderZanden)称:“这年头,不计代价烧钱的亏损公司融资没那么容易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风险投资公司宣称,为未来的艰难时期做好准备。但这只持续了短短数周。疫情期间,初创企业继续蓬勃发展,融资也飙升至新高,IPO热潮卷土重来。“泡沫”论调自然也回来了。风险投资家埃里克•佩利(Eric Paley)称:“尽管我们都在家里喝酒,但派对上的喧闹和畅饮,就像网络泡沫一样自由。”2020年12月,一些顶级的市场战略师表示,Airbnb和DoorDash上市后的巨大涨幅表明,股市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乐观情绪,这是互联网泡沫时代贪婪的回归。然而,全球估值超10亿美元的创企超过500家。2020年,美国初创公司募集了1640亿美元的资金,再创新高。2021年:紧接着,Meme股票、加密货币、NFT和SPAC火爆。美联储加紧印钞,利率很低,疫苗上市,世界即将重新开放。到2021年,经济学家开始预测,疫情后疫苗的广泛分发,以及生活恢复正常,将带来又一个“兴旺的二十年代”(指人们自信又快乐的20世纪20年代)。2021年7月,CNBC又发表文章称,这感觉就像1999年:全球创企融资狂潮加剧了人们对泡沫的担忧。投资经理杰里米•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称:“这个泡沫将在适当的时候破裂。”2022年:随着利率上升、通胀飙升等因素,恐惧再次悄然来袭。科技股很快暴跌,IPO戛然而止。初创企业投资下降。谨慎的情绪又回来了。所以,这一次,“科技泡沫”终于要破裂了吗?与往日不同今天的这些警告与过去十年间不同,投资者悄悄地规避了“泡沫”这个词,转而使用“校准”、“回调”,甚至是更加温和的“软化”。那些警告过“泡沫”的人,已经厌倦了犯错。他们的听众,也对警告变得麻木。每当警钟响起,就会有更多资金涌入初创企业。“这次不一样”曾是投资圈一个病态笑话;但如今,人们依然相信。这种想法认为,科技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互联网泡沫已经过去太久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创业热潮,在如此多的恐慌面前反而激增,且每一次都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和实力。也许这一次真的不同了。一些投资者认为,市场的欢欣鼓舞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和兴奋,初创企业创始人如何说服员工和投资者帮助他们将疯狂的“登月想法”变成现实?技术人员也不时提醒人们,经过当初的互联网泡沫的洗礼,亚马逊、PayPal和eBay变得更加强大。虽然过去十年里,促使投资者转向高增长初创企业的最大因素(低利率)开始发生变化,虽然经济学家担心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尽管降低了估值,或现金流突然断裂,但今天几乎没有人它预测会彻底崩盘。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一个始终没有破裂的泡沫,将来可能也是如此。","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52,"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616753645"}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