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五十五周投资实记。
本周连续跌了5天,好不酸爽。
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没兴趣知道。
我所有的交易都是提前计划好的,根本不清楚、也不预测市场会如何,什么盘感、趋势更是完全不懂,全靠提前规划的“机械”交易。
本周A股买入400股万科A、400股招商银行、200股兴业银行、700股保利地产;
H股清仓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买入建行,打新中了350股京东健康(长持);
美股卖出新股一起教育科技。
下周计划,卖出民生银行(也可能清仓),买入万科、保利、兴业、招行、中国平安,具体比例、买谁、买多少,周末两天规划一下。
理由比较简单,民生银行的预期是困境反转和银行行情。
1,当前的民生银行显然深陷泥潭(或者说早就深陷泥潭),而我没能力看清楚到底陷得有多深;
2,指望银行行情基本上是靠市场情绪了,显然这也不是我想“坚持”的获利方式,但不代表不接受这种方式,只是个人立足于坚守由企业经营增值和企业融资增值为投资获利的根本原则。市场情绪是蛋糕上的奶油,有就品尝,没有就吃面包。
本周打开两本书(我经常会同时打开两本书,一本纸质书、一本手机电子书,适应不同的阅读场景。),一本是老唐(唐朝)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还有一本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
我觉得无论是走格雷厄姆、施洛斯低估值派的价值投资还是林奇、费雪、芒格、巴菲特这类成长派的价值投资,都很适合看一看老唐的书(如果觉得自己的体系还不是很成熟的话)。同样是读经典,高手嚼碎了“喂食”和自己羽翼未满闷头苦读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起码我之前看过的很多大师的经典,通过老唐文字“只言片语”的点化、有所升级,当然,也由此看到了、遇到了更高级的怪物,只能继续积累经验,升级打怪了。
说到这里,我又得感谢一下益达(ETF拯救世界)。
早期通过从他公开的信息中学习到了一种“懒人”投资体系,这套体系操作的好,吊打一堆主动基金和私募都是ok的。
他的路子其实和格雷厄姆、施洛斯有很大的共性(这个点我也是后来从老唐书中得到启发),只不过是将个股的逻辑应用在指数上,添加了外汇交易常用的网格策略再配合低估值的指数基金,在市场中反复积累“免费”的筹码。同时在绝对低估的区间又从时间和空间上布局中长线、超长线仓位,长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投资体系。
最重要的,根本不需要深研,底层逻辑搞清楚了、方法掌握得当,投资上花的时间可能比刷朋友圈的时间还少,而且投资指数在一定的认知情况下,风险并不会比债券高,但收益秒杀债券。(秒杀前提是长期投资)
最后风险这个因人而异,但确实指数的风险太好规避了。而造成巨大风险的原因往往有时候并非源自智商、知识、认知水平等等,更多的是性格。
至于我为什么目前没有使用益达的体系策略,我只能说自己也有一股想看一看自己天花板在哪的劲。
当然无论哪一种价值投资的策略体系,其实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并没有什么差异。战略上都是一致的,术(战术)的区别。
3年前看过霍金的另一部巨作《时间简史》。
学术方面的内容我全没看懂,但并不减少我对此书的热情,这次就翻开了《果壳中的宇宙》。
我的书架上摆着许多未拆封的书、微信读书中也添加了无数本一次也没翻开的书,而翻开某一本书其实是极其偶然的,而同时翻开两本书能对自己产生深刻自省也是巧中之巧。
读过老唐,不仅从专业上让人折服,更是在精神、品格上令人敬仰;读了“科学天才”的书,更是感慨“天才”对宇宙的谦卑和对世界探索无止境的渴求。
比你强大的人,比你努力、也比你谦虚。
两本书的偶然组合,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内在动能去挑战并超越昨天的自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