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_月圆
2020-11-27

央行发了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官网上就能看。这个报告每季度一次,总结过去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情况,再说下未来的方向,从中可以直接了解央行的观点和思路。全文很长,我就不复述了,就挑给我印象深的几点说吧。

针对未来值得关注的风险问题,央行提了3点:

1. 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可能超预期。央行认为目前全球确诊病例还在快速攀升,全球疫情有可能将在较长时间持续,影响经济复苏。

2. 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值得关注。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万亿美元,是2009年的两倍多。全球为应对疫情采取的财政措施,占全球GDP之比约为12%,未来公共债务很可能会继续攀升。

3. 金融风险隐患上升。金融市场表现与经济基本面脱节,在实体经济复苏脆弱、公司盈利预期下调的背景下,全球股市强劲反弹,未来存在回调风险。非银行金融机构脆弱性突出,流动性错配明显,一旦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可能面临较大抛售压力,并向银行体系传导。

我借着央行提的这3点,稍微解释一下。今年疫情之后,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都是快速跌一波后企稳反弹,之后再创出新高,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大宽松。

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市场资金充裕,容易推高股票的估值,那时候大家又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不敢买受冲击的周期板块,就都跑去买受疫情影响小的,或者干脆受益于疫情的,A股大家就买必需消费、医疗、科技,美股大家就买互联网科技。

另一方面是财政宽松,这个有利于拉动市场需求,促进公司的业绩复苏。特别是进入四季度,疫苗的临床试验不断传出好消息,市场对疫情消褪、经济复苏的信心不断提升,股市开始提前计入经济复苏的利好,表现出来就是大家改买周期股,周期板块上涨。

明白这个背景,央行提的3点风险也就好理解了。

第一点就是目前市场已经计入了部分经济复苏的预期,但实际疫情能不能顺利消褪,是有不确定性的。

第二点就是今年全球财政政策都已经大出血了,未来的公债压力是很大的,现在花出去的将来都要买单,这种刺激力度不可持续。

第三点就是海外货币政策已经推到了接近极限,股市享受了相当高的估值,但基本面并没有跟上,估值太高存在回调风险。

这三个风险,我理解其实主要说的是美股。国内疫情控制更好,财政和货币政策也比美国更节制,留在手里的政策空间也更大,比美国的情况是要强的。我也很认同央行的这个看法,现在看市场性价比的话,我觉得是港股略高于A股高于美股。

此外央行报告里还说了几点:

1. 金融系统给实体经济计划今年让利1.5万亿的事,到10月末已经完成让利了1.25万亿,还剩下2500亿预计年内可以完成。简单算一下就发现这还真是按时间进度来的,1.5万亿分12个月的话,1个月就是1250亿,最后剩俩月正好2500亿。显然这个让利是有单独的计算口径的,并不是指的银行减少那么多净利润,对银行的影响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大。

2. 对物价,央行认为物价涨幅总体延续下行走势,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过去两年的物价还是受猪肉影响太大了,猪肉波动导致了CPI的大起大落,四季度之后猪肉价格下降,成了CPI的拖累项,CPI就降到1%之下了。

3. 货币政策,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房地产,再次强调房住不炒。这些都是之前提过的,没什么新意。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