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科技生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发展,吉利汽车再获殊荣!2024年11月12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重庆召开,大会期间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吉利汽车研究院与星纪魅族、国汽智联、芯擎科技、江苏大学、时空道宇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汽车“奥斯卡”。该奖项自1990年设立以来,为激励汽车科技人才成长、推动汽车产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24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过程中,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向评委专家进行汇报,并通过评审。
在近期举办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天地一体化”是吉利打造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通过“地面+低空+低轨”的无缝衔接,吉利将加速构建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吉利汽车研究院联合多方开展的“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实现了“新通信、新芯片、新交互”三大核心创新,推动“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能源”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技术升级,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先,扩大全球优势。
“智能吉利2025”战略引领
实现三大核心创新
吉利自2021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来,依托集团全球化体系和资源协同优势,不断突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瓶颈,推动跨产业协同与进步,构建“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坚定落实汽车强国发展战略。
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应用,要突破三大产业难题,即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全场景的网络通信;实现高制程、高性能、高安全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以高响应、强体验、多终端互联为目标提高操作系统的流畅性。
“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的发展难题,围绕低轨卫星和蜂窝网络融合、国产化芯片研发及全新智能化交互技术等三个维度开展创新性研究,实现了“新通信、新芯片、新交互”三大核心创新。
创新一:新通信——低轨卫星和蜂窝网络融合通信技术
项目团队打造低轨卫星和蜂窝网络融合通信技术,首次提出低轨卫星和4G/5G融合通信双链路架构,开发地面与卫星网络双链路数据播发和高低轨卫星补充增强技术,开发卫星播发高精服务与车端定位的融合技术,为车辆提供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的通信服务和全时全域的10cm高精定位服务。
创新二:新芯片——国内首款并唯一量产的7nm车规级芯片
项目团队打造国内首款并唯一量产的7nm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研发了行业首创的车载多核异构架构、独立功能安全岛和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岛。该芯片在CPU有效算力、内存带宽、AI能力,以及扩展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创新三:新交互——新一代智能交互体验
人机交互是智能化体验的关键环节,项目团队研发了全场景智能识别技术、关键任务算力管理技术和跨端算力共享互联技术,开创了行业领先的多形态桌面框架设计理念,解决了车机系统操作不流畅和人机交互体验差的难题,通过手机和车机无感互联、APP应用共享、算力共享,打造新一代智能交互体验。
市场效益与用户口碑齐飞
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智能网联汽车天地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突破了智能网联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低轨卫星以及智算中心大数据云服务等相关“卡脖子”问题和行业难题。项目成果近两年加速规模化应用,新增直接经济产值超过百亿元。
该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nm芯片、低轨卫星通信和导航增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1项,完成学术论文6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篇,推动建立国家/团体标准4项,同时推动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相关成果已搭载50款车型,覆盖A级轿车到中大型SUV,累计销量100多万辆。其中,吉利银河E5上市100天,销量即突破50,000辆。
2024年,吉利汽车加速技术创新,Ai银河精灵、神盾短刀电池、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吉利雷神EM-i超级电混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伴随“天地一体化”成果的普及,吉利将持续坚持纯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元技术路径,实现核心技术有竞争力;在汽车安全、绿色发展、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领域创新变革;通过“地面+低空+低轨”的无缝衔接,加速构建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自“台州宣言”发布以来,吉利进入了战略转型的全新阶段,围绕汽车主业,强化在“天地一体化”、软硬件布局、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共享、模块架构升级等科技生态领域的协同,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