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自述:我的第一份工作经历与心得

生财小王子
2021-02-21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

前言

按照2020年公开数据显示,黄铮是中国排名第10的有钱人,超过了王健林家族、张一鸣、顺丰等一众大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80后,到名扬天下的互联网大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互联网行业,黄铮应该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独到之处。

2020年中国最有钱的1000人

本文是黄铮自述的第一份工作经历及所思所想,或许能够一窥大佬的一些成功方法。

加入初创期的Google—十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

第一个给我工资的公司是微软,但是作为实习生。我在微软北京研究院和微软美国雷德蒙研究院都实习了(两边工资差很多)。

我毕业时没有选择留在微软,一是因为当时我觉得我在微软能看到我十年后怎么样,二是因为当时问了我的"人生导师",他说“Google看起来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对你想要未来创业也是有好处的。去的话至少呆三年,因为一两年是没法真正进入重要的岗位真正了解这个公司的。”

第一份实习经历在微软

所以,2004年研究生毕业,我去了硅谷,Google成了我一份正式的工作,做码农、产品经理。后来又恰逢Google进中国,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回中国的员工参与了Google中国的初创阶段。

我在Google呆满了三年(不过没等四年的股票全部兑现就离职创业了)。这三年对我说是非常值得的三年。Google给予我的远比我给Google做的贡献要多。

Google经历是黄铮人生起飞的一个里程碑

首先,现实地讲,Google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给了我财务上的自由。

我进Google是在Google上市前半年左右,刚毕业懵懵懂懂地进了公司做广告后台系统开发的工作。那时的人还不太多,工程师也就几百人。但,很快公司就上市了,公司的营业额利润的增长和人员的增长都是飞速的。

我印象中当时刚进Google的时候公司每小时的营收是十几万美元,后来就变成了几百万美元。员工数也很快从千到了万。

我的银行账户里的钱也瞬间多了很多。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说实话,当时是不强烈的,因为它是我第一份工作,没有任何感性的经历上的比较。

我是在离开Google三四年以后,才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Google这样的公司是多么难得,有机会在那样一个时间点进那样一家公司是多么的难得。从概率上来说,人一生能碰上一次也算是很幸运的了。至少至少也是十年二十年一遇的机会。

其次,Google让我看到人一夜暴富带来的副作用。

好像佛教里面讲,得多少财是要有对应的福报的,没有足够的福报得了意外之财可能未必是好事。这点在Google早期员工的历程中部分的有些验证。

因为瞬间有了太多的钱,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去寻找新的乐趣和事业,但是往往那些新的东西他其实不擅长也未必喜欢(开飞机未必行,搞望远镜搞不来,创业不适合做老板但又在了老板的位置上)。就这样林林总总耽误了好些年,耽误了他最有可能做出更杰出成就的时光。

第三,Google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体会和理解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难,以及和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一方面,跨越空间和文化的障碍,获得公司总部的100%的信任和授权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在没有足够信任和授权的情况下要去面对跟进市场的快速迭代,应对各种商业的非商业的,规则的潜规则的竞争更是不容易。

一个极端的情形是,以当时Google的号召力,开一个招聘会可以站满一个足球场的人,但招聘的实际情况却是有点叫好不叫座的,要找到一个踏实肯干,有经验有潜力又有良好价值观的人其实依然是极其不容易的,和普通外表看到的相反,要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往往是比本土的互联网公司要难很多的。

欲成事,先得人,即使是Google招到合适的人也非常难

除了以上这些,因为Google的成功,外界对Google的关注和讨论也增加了我对Google以及企业的思考。

黄铮对于Google的思考和分析

当然,书店里和网上讲Google的书已经实在太多了。我不太可能比他们写得更详实更好。有几个个人的观察,我还是想记录一下,以后可以再回过来看。

1、Google 在有些方面其实挺像以前的中国

比方说"工人阶级"地位高,重意识形态。所以当意识形态发生冲突的时候,Google的反应也超出一般的商业公司。

Google在管理上也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些类似的地方,鼓励基层创新,敢闯敢试,同时在核心权力上高度集中,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Google的"Do No Evil" 我觉得是深入到Google基因里的,不是随便说说的

Google是真的把mission-价值观放在利润之前的,如《基业长青》里描述的优秀公司,Google的利润是随着做正确的事带来的副产品。

同时"Do No Evil"其实也是Google对自身可作恶能力的一种警醒。越深入Google内部,越能意识到Google有很强的通过作恶来牟利的能力,所以向所有的人申明不作恶,让大家一起来监督是很智慧的。

我在Google的那几年,Google的大部分收购很成功。这些成功的案例大部分是收购了一个拥有很好团队的小公司,这个小公司能融入Google的文化,然后在Google的土壤上长成大树。这和为了消灭一个竞争对手产生的并购是有很大差别的。

3、也有好些事儿是Google没怎么搞定或想改变而无力改变的。

比方说Google想用在广告上成功的竞价模式来做自己的IPO,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变股票发行这个古老的效率未见高的行业,但是结果一般。

Google的创始人一直试图避免Google步入层层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但好像也没有逃脱。

还有,Google在社交上做了很多尝试也做了巨大的投入,但在这点上的命运和微软做搜索好像是一样的。

有些客观规律和现状,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可以实现的,往往需要比你想象多得多的能量,这和人总是要死的一样,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你怎么看黄铮的工作经历和对Google的思考呢?欢迎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