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筑幸福,创领潮流。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公众号“遇·建”专栏的开设,旨在集中展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色,奋力谱写新时代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本期由中建香港为您带来《中海人与伙伴:建设香港、矢志不渝》。
/ 中建香港 /
中海人与伙伴:建设香港、矢志不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几代人砥砺前行,谱写出今日的繁花似锦。当历史的指针转回1978年末,彼时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施工局赴港筹设第一家中国海外建筑工程公司,从此开启了中海扎根香港、服务香港、建设香港的序幕。今年,恰逢中海集团45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见证者,45年来,在中海集团及中国建筑国际的引领下,中建香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成长为香港最大的总承建商之一。
携手并肩,做实实在在的城市建设者
回首来路,不忘初心。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建筑市场因比肩国际而声名远扬,初来乍到的中海人满怀敬畏之心,不畏竞争,坚持“每做一单就交一个朋友”。
文海亮工程师,1980年加入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成为一名见习工程师,2018年以香港博威工程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的身份荣休。近40年的时间,他作为公司的水务工程伙伴,见证了公司不忘初心、奔涌向前的奋斗历程。
公司承建的香港木湖B抽水站项目,是文海亮入行后的第一个项目,他以驻地盘助理工程师一职派驻公司项目地盘。该项目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严格,在上世纪80年代,内地与香港在建筑技术、工作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公司作为初入香港建筑市场的企业而中标木湖B抽水站项目,令文海亮所在的团队感到惊讶,同时也抱有对项目建设的些许担忧。最终,建设团队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以实力赢得信任。文海亮在采访中表示,“我深信这个工程完成后,那个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
中建香港以“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模式实施的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第一阶段工程是文海亮荣休前的最后一个项目。他以项目总监的身份参与到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等系列工作中。近40年的并肩前行,在他看来,中建香港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中国建筑在承建方面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公司始终坚持以长远的眼光布局业务发展,坚持本地化策略,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现在中国建筑很多的是以往的合作伙伴,其实他们都是一些本地的工程师。其实一间外地的公司要去到另一个地方发展,必须要本地化。如果做不到本地化的话,其实是不可能做得大、做得强。我认为中国建筑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当好。”文海亮说。
“其实建造业是很实在的行业。”文海亮在采访中表示,“例如你有参与一些桥梁、建楼工程,做一些供水、污水工程,这些都能够方便市民大众,那你参与其中,其实内心都会有份光荣感。”
步履不停,坚守初心不变
沈林海工程师,1980年赴港工作,2016年荣休。在这36年间,他先后参与过香港木湖B抽水站、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等多项公司标志性项目建设。
大埔康乐园是公司在香港承建的第一个项目,沈林海有幸参与其中。项目建设过程中,他认真踏实,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大概两个多一点星期,基本上我对香港的从平水到墨斗王的整个过程我都懂了。” 沈林海说。1981年,公司中标木湖B抽水站项目,沈林海凭借在港项目工作经验及认真苛求的工作态度,参与到这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中。
建设初期,因项目团队对香港的水务工程业务缺乏深入了解,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学习和磨合期。后来,团队凭借严格苛求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工程技术,在1983年项目正式试水时,获彼时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英国总工程师赞誉。“英国工程师脸上开始笑起来了,‘Very good, Very good, Very good’,他就把我们叫过来,他说我宣布,你们的试水成功。”沈林海说。
36载步履不停,沈林海从人生路不熟的“他乡异客”到受业界敬重的工程专家,始终坚守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尊重。“老沈工”是无数中海人砥砺奋进的榜样、不忘初心的缩影,与公司相伴成长,领潮前行。
择一事,终一生。中海人与伙伴们在一次次挑战中奋勇向前,在一个个项目中携手并肩,建设香港、矢志不渝,保持热爱、共赴山海。
责编:付娜
校对:张宇帆
审核:陈诚,赵亚楠
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建香港
往期回顾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中海集团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
贺国庆 添光彩 中国结霓虹耀香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