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公子的剑——从商业的角度,看看这个世界
当先后历经整顿互联网、金融反腐、全球供应链重构,我常和身边人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后只投身符合这个趋势的生意。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产能过剩是现象,但是从政策态度看,不是个问题,再结合“战备思维”,产能就要适度过剩,才能应对好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不断爆发冲突的国际环境。
但是,《黑神话》的出现,让我突然意识到,中国更大的问题是,产能不足。
家电、衣服、汽车,产能已经足够多,新品发布会再多再炫,大家也没有买的欲望。但是《黑神话》,我身边很多之前不玩游戏的朋友也买了,原因很简单,中国第一个3A,我们的高品质游戏,产能太少了。类似的“产能不足”还有很多,作为重度影迷,我每天在APP刷今天影院放什么电影,但是真的没有值得看的。同样,逛书店想买新出的好书,几乎没有,我很愿意付费的,还是有好音乐,有深度的新闻报道,类似《漫长的季节》的电视剧,音乐会舞台剧,等等等等,但是很明显感觉供给不足,想花的钱,没花出去。
2019年中国的银幕数已经世界第一。但2024年的电影“暑期档”严重扑街,是除去“疫情三年”最惨暑期档,票房一下子倒退到2014年的水平。问题也出在供给,以《逆行人生》为代表的种子选手,拍的都是什么玩意。
这个感受的另一个来源,是我最近在做的出海业务。出海,是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生意,急需“中国好内容”这个援军。文化输出是出海生意的排头兵,文化辐射力越强,越有利于出海生意。
我的一个体会是,出海东南亚比出海南美、中东好做。因为文化辐射力,中国文化深入东南亚,接触东南亚人,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熟悉,亲近,甚至仰视。但是南美中东,对中国文化很陌生,不亲近,和中国人做生意只谈性价比,但是他们普遍仰视美国,只要美国什么火,中东南美就很重视,平时也更愿意听美国合作伙伴的建议。对比明显。
《黑神话》出来后,一个德国朋友和我说,原来孙悟空是你们中国的!因为日本漫画,他一直以为孙悟空是日本的。最近他对《黑悟空》爱不释手,我能明显感受到,潜移默化下,他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和亲近。
纵观国际秩序重构,美国、日本,都是商品先行,然后输出文化产品。我打个比喻,商品像钢铁,文化像水泥,组合在一起搭建,国际地位才能稳固。
作为一个喜欢游戏的人,黑神话,在“玩法”上带给我的新意很有限(仅一个老头环,我就百小时以上了,惭愧惭愧),但是在“文化”上,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打一个boss,翻一翻《西游记》原著,逛小西天,慢慢踱步,仔细看壁画、建筑、雕像,是我最近私藏的幸福,哇,回味无穷。
这是一种高级的文化享受。作为一个产品,一个产业,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看,产能不足的问题一定要重视。
01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靠军事,第二次是靠宗教,第三次是靠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第一次最短暂,第三次最隽永。
提起时代变迁和国际环境,很多人常说,因为西方价值观,所以美日欧天然亲近铁板一块,其实错了,而且因果倒置。
也就短短100年前,欧洲还极度看不起美国,排斥美国。对于来自美国的“美国化”,和苏俄的“共产化”,欧洲都是严防死守。
当时美、欧在意识形态上高度对立。美国觉得欧洲经院式的贵族政治是封建余孽,欧洲觉得美国的社会平等只会带来“大革命”类似的动荡暴政。
1901年,英国新闻记者威廉·斯特德(William Stead)出版了一本书,《世界的美国化》(Americanization of the World), 详细记录了欧洲人对 “美国化”的恐惧。
最终,美国是靠领先的商品、技术、文化,征服了欧洲。
最关键的,靠的是流行文化。
在当时,就是电影。
电影的出现,第一次让人体会到影像的魅力,万人空巷。
好莱坞“六大”之一的环球影业,其创始人卡尔·莱默尔,1915年结识美国总统威尔逊,开始灌输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潜力和力量。最终威尔逊坚信,好莱坞电影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还是比宣传部门更有效的宣传媒介,是无比强大的外交工具。
1918年,电影产业被美国官方认定为“一门基本工业”,开始享受政策扶持,蓬勃发展。
文化,可以对商业摧枯拉朽,电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在《中国烟事 | 衣公子》里写过,香烟这个产业的崛起,就是因为电影。在此之前,人类只通过文字、画,最多照片看商品,而电影的冲击力比前三者强太多,直接击穿消费者心智。电影里演员们优雅地抽烟,把吸烟演得很酷,同时电影院里,一个小孩跑到你面前,先生女士,买包烟吧,(100年后的直播卖货,不就是如此吗?!)。香烟立刻普及了,一个超级行业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在我们这颗星球上拔地而起。
电影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跃升世界第一大国的重要工具。美国电影既给美国商品带货,还输出了美国价值观。
欧洲对美国文化输出很重视,由法国带头抵制美国电影。1928年,法国实行电影限额制度,理由是,“出于良好秩序和公众道德的利益”、“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安全”、“维护法国的习俗和传统”。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流行文化,是管不住的。到今天也是,从电影,到电子游戏,再到TikTok,就是管不住的。用陈佩斯的话来说,你管的了我,你管的住观众吗?
一战结束后,法国对美国欠下巨额债务。美国以免除债务为由,换来法国签立“布鲁姆—伯恩斯协议”。内容是开放市场,包括电影。随后,美国电影在欧洲吹枯拉朽,好莱坞出口乘风破浪。
曾经的共和党领袖威尔基(Wndell L Willkie)说,好莱坞电影在培育外国人对美国友好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莱坞就是美国的中宣部。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奠定西方霸主地位。除了商品和技术,美国的流行文化产品,建立了垄断级别的优势,包括电影、爵士乐、摇滚乐、新闻杂志、畅销书、漫画、主题公园、电视节目、小说……
还是那句话,国际秩序的改变,商品贸易是钢筋,文化产品是水泥。
美国之后,日本也是。
二战后,日本形象极差。作为二战侵略国,不受待见。1974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东南亚,在所有国家都遇到了反日游行。在印度尼西亚,游行甚至变为暴动。
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但是依旧形象不佳,世界形容日本人为“暴发户”。日本人的确有钱了,全世界旅游,到哪都是买买买,但是各国喜欢挣日本游客的钱,却没有发自内心喜欢日本人接纳日本人。(和后来的中国游客很像)
一次,日本首相访问法国,舆论直接把日本首相称作“晶体管的推销员来啦”。提到日本人,世界的印象是,“长着龅牙、戴着眼镜、脖子上挎着照相机的人”。
日本形象的改变,靠的就是商品贸易之后文化输入,而且也是靠流行文化。美国当年主要靠电影,到了80、90年代,日本抓住的流行文化是漫画、游戏,以及电视转播观看数最多的运动项目。
除了大家熟知的日本漫画、日本游戏,日本国内还流行的两个球类运动,棒球、足球。巧合的是,棒球美国人很喜欢,足球欧洲人很喜欢。
越来越多日本球星出现在顶级联赛里。美国人、欧洲人,到了周末打开电视看自己喜欢的球队比赛,看到越来越多日本球星,这才是最高级的带货,带的货是国家好感,国家的文化叙事能力。反过来,每周末最流行的体育竞赛,几乎看不到中国球员,打个国家队比赛,被日本7:0羞辱。世界其他国家的普通人,难免就会觉得,中国只有经济叙事,别的都不行。都说足球是现代战争,争的是这个。总之,潜移默化,世界对日本,逐渐接纳,欣赏,学习,甚至佩服。在不知不觉之间,日本人的形象从“经济动物”变成了“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做出海业务,会更深的体会。以前和外国人做生意,人家馋的是中国造的东西,物美价廉。这几年,提起中国技术,外国人也开始竖大拇指。按照历史进程,中国下一步,要靠高质量的流行文化完善文化输出。就像《黑神话》,我也不图向你宣讲什么,但是好玩,你越多玩,越多了解中国,就会有更多理解,更多亲近,直至衷心佩服。
只有通过流行文化,才能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强大国家。
02
当下,经济内需不足,国际环境变化。全国上下,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年初,政策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向天空要GDP”,很火。飞行汽车,一个很好的增长点,既能带来投资增长,也能扶持科技创新。
不过,这两个优点,优质的文化产业,都有。与其向天空要GDP,何必舍近求远。
人在温饱之后,就会由物质消费过渡到精神消费,文化产业是大头,市场非常大。电影行业,国内票房是百亿规模,还有周边、IP授权、联名、改编小说、翻拍电视剧、主题公园等等。隔壁的“韩流”在全球能造成760亿美元消费规模,预计到2030年会到1430亿美元。
而游戏是全世界最大的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类似黑神话这样的3A制作,几亿美元的投资起步,全花在技术这个刀刃上。
硅谷的活力,有好莱坞的重要贡献。斯坦福、南加大,有全球最好的AI、计算机、图形识别专业。从CG特效到渲染技术,是电影制作用真金白银,让年轻工程师们实验自己最新的想法。起初做科技软硬件的皮克斯现在成了全球最好的动画公司,主打一个用全栈自研软件做电影。
英伟达是个更典型的例子。全靠我们游戏迷养了几十年,让黄教主专注在用并行计算做显卡,做GPU,最终算力突破,有了AI爆炸。
而且内容产业是少有的,供给可以明显促进消费。比如手机,这几年供给端已经没有颠覆性的创新了,大家都懒得换手机了。
但黑神话一出,身边很多不玩游戏的朋友都入坑,我都劝不住——魂系游戏难度很大,大多新手遇到,第一boss后游戏就开始吃灰了。很多人为了《黑神话》特意买了游戏主机/PS5,黑神话发售一周后,京东电脑/游戏主机品类销量大涨。据测算,这次游戏科学卖游戏就能收入60多个亿。再算上联名,肯定是收钱收到手麻。
这说明,好产品供给不足,严重短缺。
加大供给最好的方法是管理上再宽松一些。我也参与过电影制作,一帮电影人聚在一起,一个人提出一个特别好的想法,是“我想到之后兴奋地几个晚上没睡”的那种好idea,我们听了都大呼牛逼。突然一位前辈说,这里可能过不了审,那里也很危险。要做优质的内容行业,投入很大,如果无法过审,实在赔不起。最后就散了,啥也没干。久而久之,行业只投资很安全很有确定性但也很无趣的产品。比如,用流量明星,一个傻白甜的安全剧本,定向无脑投喂,收割粉丝把钱挣了就行。
游戏行业也一样。一来,要版号,第二,要小心舆论,家长怒斥,涉及血腥暴力,形成舆论风波,一个游戏也就完了。
一个意外的结果是,逼着你出海。目前,中国游戏出海做的非常好。
日本是游戏大国,但是日本手游市场前十,三个来自中国。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手机游戏市场,四分之一的收入被中国厂家拿走。米哈游的原神是全球爆款,腾讯游戏收入的1/3来自海外。
不过中国游戏出海目前为止主要成功在技术、运营,这些在中国市场积累的know-how。主题多是卡通、棋牌、魔幻、仙侠、派对、射击,几乎不做文化表达,在文化输出层面的贡献较小。
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3.66亿美元,是大钱呢,但是也连续两年下滑。
可能这就是,中国古话说,上攻伐心。文化产业要立住,还要靠赢在文化,赢在有深度的表达。
日本就很注重用文化产品去抢夺东方叙事,让世界一提东方美,先入为主想到日本,抢夺消费者心智入口。有一部很火的3A游戏,因为画面极美,被誉为最有东方美气质的游戏——《对马岛之魂》,讲的是几百年前日本抗击蒙古的故事,游戏里日本被侵略,日本武士保家卫国救人民。更令我意外的是,这游戏还不是日本人做的,是几个美国人从小被日本文化吸引,从而创业做了这个“抗蒙神剧”游戏。
再比如,纪录片《寿司之神》,是西方主动跑来日本,找主题神话日本。说明,日本已经成功通过流行文化渗入了世界。
所以,我很高兴《黑神话》开了个好头,在中国做优质流行文化产品,也能成功,也能挣大钱。
03
《周处除三害》,先在中国台湾上映,票房才几百万人民币。因为这个题材和尺度,当地市场见多了,但是引进大陆,竟然成了爆款。大陆口碑爆棚,再反过来引起台湾岛重视,一部本来默默无声的电影,立刻马上站到C位。
今年暑期档引进片《异形:夺命舰》在北美表现平平——一个老IP的老套美式恐怖片,毫无新意。但是在中国暑期档,直接爆了。中国票房,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票仓(19年之前,很多好莱坞大片第一票房是中国,第二才是出产地北美,但是,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情况)。散场时候,我特意门口站一会,听很多出来的人说,看得好爽,太解压了。
这说明两点,第一,中国大陆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别的市场觉得平平无奇的,我们都大呼过瘾。第二,《周处除三害》、《异形》能上映,而且几乎是“一刀不剪”的上映,说明管理者很重视行业发展,适当宽松尺度。
作为一个内容行业的参与者,我是真的希望,行业被允许的表达空间能再大一点,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站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重视流行文化这个产业。把流行文化产业做强做大,无论刺激经济,还是国际竞争,都是当务之急。
我们都知道投资硬科技很难。但是,投资内容产业,更难。因为更无迹可寻,完全无法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比如,我们研究《黑神话》好在哪里,再去找一样的,那就一定失败。因为内容行业的消费者会厌倦,不要“第二个”。类似的,主旋律电影,第一波我看得热泪盈眶,绝对掏钱支持,但是,之后如果重复,依旧是大制作+明星+宏大叙事,都差不多,那传播效果就会下降。
内容行业要好,只能依靠市场的力量去创新,去试错,去天马行空。要在抓牢底线的前提下,开放,给足够的宽容度。可以利用好《黑神话》爆火的机会,“千金买马骨”,鼓励资本和创业者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淘金。
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外部性”。
也就是一个产业,除了本身的投资收益,还对外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污染制造业是负外部性,老板把投资收益拿走了,却把污染留给了当地。而优质的内容产业就是典型的正外部性,第一,促进最前沿技术发展,第二,带来当下中国最短缺、最需要的文化输出。
最后,我用桂格(Quaker)麦片举例子。每当时间紧张,我的早饭就是桂格+冰牛奶。这是个很老的美国品牌。那本100年前欧洲恐惧“美国化”的书,《世界的美国化》,就提到了桂格。
一个普通的英国人醒来,用“威廉斯”牌香皂和杨基牌安全剃刀刮去脸上的胡须,在他产自北卡罗莱纳的短袜上套上波士顿的靴子,从口袋里拿出华生( Waltham)或沃特伯里( Waterbury)牌手表,然后坐下来吃早餐。……他吃着由美国大草原面粉做成的面包……来自巴尔的摩的罐装牡蛎和一小块肯萨斯城的熏肉,而此时他的妻子则摆弄着一小片芝加哥的牛舌,孩子们则吃着“贵格会”的燕麦。一边吃早餐,一边由美国机器、美国的纸张、美国的墨水印制,由一位身在纽约的编辑生产的报纸。
当欧洲人发现自己已经被美国制造包围。连早餐的麦片都是桂格的时候,他就知道不用恐惧了,只能接受。
这种征服,第一在商品层面,证明美国生产力强,征服欧洲。
第二,是生活方式层面。尤其是早餐吃桂格麦片,欧洲流行贵族那一套,强调仪式感和阶层,现在所有人都接受美国那一套了,追求方便,实用, 早餐桂格(Quaker)麦片倒上牛奶,把你生活方式都改造了,背后是潜移默化让欧洲接受了我的价值观。
还没完呢,从商品输出到文化输出,桂格在80年代又来抢戏了。电子游戏火了,流行文化多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品类。1982年,桂格成立了游戏部门,一年时间里推出14款电子游戏。
这就回到了文章的开头。你看,当商业嗅出时代的趋势,一家麦片公司都要去投资游戏,这才叫“产能过剩”。对比之下,中国现阶段就是产能不足。
《黑神话》推出之前,中国游戏行业的风投早就停了,黑神话如此成功,但是,也没带来游戏投资的明显复苏。同样,去年《漫长的季节》特别棒,叫好又叫座,但是有深度有质量的好剧本依旧拿不到钱。
《黑神话》的成功充满偶然性,酒桌上我和朋友说,黑神话会不会是姚明呢,会不会是2002中国足球闯入世界杯呢?我们都以为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始,但事实上是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不,我还是有信心的。这些年,很多以前认定中国人做不好的事,都频出佳绩,颠覆认知。比如,游泳,一直都是白人的天下,但现在中国健儿就是立住了,打破垄断。就是这样,你刚开始赢,他们会质疑你作弊吃药,你要不停赢,不停赢,不停赢,他们就服了,就接受你,佩服你。
人性就是这样。产业发展也是如此,不要做违逆人性的事,不要做违背市场规律的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