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看看吧,这就是虫子,它们的技术与我们的差距,远大于我们与三体文明的差距。人类竭尽全力地想要消灭虫子,用尽各种毒剂,用飞机喷洒,引进和培养他们的天敌,搜寻并毁掉它们的卵,用基因改造使他们绝育;用火烧它们,用水淹它们,每个家庭都有对付它们的灭害灵,每个办公桌下都有苍蝇拍这种击杀它们的武器……这场漫长的战争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现在仍然胜负未定,虫子并没有被灭绝,它们照样傲行于天地之间,它们的数量也并不比人类出现前少。把人类看做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三体》
全世界所需要的计算机大概是五台。——IBM董事长,1943年
没有谁的电脑需要超过637KB的内存。640KB对任何人来说都应该足够了。——比尔盖茨,1981年
iPhone对我们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黑莓CEO,2007年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无需赘述。
时代变革之下,拥有丰富阅历和大量信息资源的大佬们都可能预测失败,何况是普通的打工人,但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借鉴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01
AI革命到来,打工人皆可能成为卢德分子?
1956年的夏天,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小城的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的会议,尽管会议本身没有达成普遍共识,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个词从此登上人类历史舞台,195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随后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出现了三次浪潮,2022年底,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启了人工智能的第四次浪潮,大模型的数量和能力都在显著增长,AIGC的应用亟待爆发。
在AIGC即将迎来“寒武纪”式的爆发之际,持有「大量岗位将被AI替代」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全球打工人战战兢兢,人人自危。有人认为,AI的大规模应用将使全人类迎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机”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开端。1765年,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能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即珍妮机,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使得人类直接参与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珍妮机因此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但也许,即使没有珍妮机,也许也会有玛丽机、露西机等机器出现,工业革命一样会到来。
在此前来咖智库的文章《人工智能,温和地走进经济的良夜》中提到:“从历史上看,很难证实单一新科技本身曾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好还是坏。即便许多人认为十八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是珍妮纺织机发明的结果,而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煤炭的使用增长,更有力的财产权保护,科学精神的崛起,等等。”
相比工业革命带来的辉煌,很少人会关注到那段历史背后的阴暗面。在工业革命中,一个名为“卢德分子”(Luddites)的词出现,并被沿用至今。卢德分子特指那些因为机器代替了人力而失业的技术工人,他们反对机械化生产,并因此展开了抗议和破坏机器的活动。相传一名叫卢德的工人因不满纺织机使其失业而捣毁了两台纺织机,因此被视为反对机械化运动的先驱。卢德分子们通过有组织的抗议和示威活动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定期在工业城市周边的荒野举行集会,并冲入工厂驱赶工人、打砸机器设备。
1812年,英国议会通过《机器破坏法》,将“损毁机器”列为重罪,可以判处流放乃至死刑。随后他们公开审判了几十名被捕的卢德分子,并当众绞死了其中的几个带头者,这导致卢德分子与工厂主、警察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各种暴乱几乎掐断了英国的经济命脉,直到英国政府抽调了上万名士兵重拳出击,对卢德分子进行了大规模**,卢德分子才逐渐销声匿迹。
在如今的语境里,卢德分子显然是个贬义词,用于形容那些反对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新科技的人。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卢德分子的行为是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也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他们的存在提醒了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潜在影响。
如今,在AI带来的失业阴影下,打工人皆可能成为卢德分子。
据经济观察网的报道,去年底以来,一些网文平使用作者内容投喂AI,引起了网文作者们的抗议。作者们认为,平台用作者辛苦创作的作品投喂AI,这是强盗行为;同时,平台的做法会导致自己丧失内容版权,最终导致自己被AI替代。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认为,一些平台出于降本增效等目的而鼓励AI创作,但他目前不鼓励AI创作,在他看来,人类作者参与这种行为(AI创作)是饮鸩止渴,迟早有一天,平台会用自己训练的AI虚拟作者代替人类作者。在未来的文学世界里,人类作者很可能没有位置。他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文学里没有人类情感的表达,人性被机器取代,人类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这一天注定要到来,我希望来得晚一些”。
近日,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引起了广泛讨论,除了对安全、技术的讨论外,萝卜快跑遭到了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抵制,他们担心自己的生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尽管从产业成熟度来看,无人驾驶出租车想要完全替代传统出租车还很遥远,但自动驾驶已是大势所趋。
尽管大多数人既不是网文作者也不是出租车司机,但同样担心被AI抢走饭碗的压力会降临到自己所在的行业和岗位。两百多年前卢德分子们怒砸织布机的场景,很难保证不会再次上演。
技术的降维打击下,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卢德分子呢?别忘了,开篇我们提到的那些大佬们都曾经预测失败呢。
02
好消息:变化也许没那么快降临
好消息就是,这场变革也许不会那么疾风骤雨。
ChatGPT发布之后没多久,高盛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全球3亿打工人恐被AI替代。据高盛估计,美国大约7%的工作岗位可以被AI取代,63%的工作岗位会得到AI的辅助,仅有30%的工作岗位没有受到AI的影响;而且,在受影响的岗位中,25%-50%的工作可以被替换。这些会被取代或受影响的工作岗位中,白领岗位首当其冲,报告中提到:在美国,办公室和行政岗被取代的风险最大,高达46%,其次是律师(44%),随后是建筑师和工程师(37%);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蓝领岗位反而相对安全,洗碗工、水管工、绿化工,都依然是「铁饭碗」。
如此血淋淋赤裸裸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不少白领甚至联想到是不是学点技术当个蓝领会更容易谋生。
但在今年4月高盛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对AI应用的预测变得更加温和。报告中提到:在过去一年中高盛一直主张的观点是在人工智能投资热潮和广泛被采用之后,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发达市场的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十年累计提高约15%。而今年,高盛分析了AI转型的现状,认为AI转型进展良好,但可能仍需数年时间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根据高盛的数据,到报告发布之前(2024年4月),人工智能的实际采用率仅略有上升,只有不到5%的公司称在日常生产中应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即使在高盛认为最受益行业(包括计算和数据基础设施行业、信息服务行业、影音制作行业等)中的采用率更高且未来有望进一步上升,但是目前人工智能采用率仍远达不到带动整体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所需的水平。
不过,短期内的采用率较低并不能代表AI的发展一定不会对就业造成大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在短期内高估新技术的影响,而大大低估了它的长期影响。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刘慈欣用“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来描述在末日之战到来之前,人类迎战三体人的心理建设,这句话在人类面对AI带来的变革时同样有意义。
技术的变革总是接近指数型的增长。一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小麦,从采集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十八世纪,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每一个阶段的到来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颠覆,生产力得到爆发式增长。AI的发展能否带领人类社会进入新的阶段,现在很难预测,可以确定的是:技术的腾飞带来的社会变革不会是皆大欢喜的,必然伴随着阴暗面。
与此同时,技术腾飞的另一面,是人的身体和心智与采集社会并没有太大区别,对未知的神化和恐惧都是人类本能。
不能否认,科技使一部分岗位消失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岗位,会有新的行业,乃至新的生活方式出现,这在过去的数次变革中都已经成为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所有下岗的人都能迅速适配新的岗位吗?不可能。在科技进步的车轮下,打工人的意志如同草芥。
悲观是人类生存至今的盾牌,保障人类安全;乐观是人类发展的引擎,推动社会进步。
03
打工人的自我救赎之路,该如何走
当三体人知道不远处的地球是一个完美的殖民地的时候,三体人做出的第一个举动是研发出智子用来锁死地球的尖端科技发展,以确保在大部队到达地球之前,地球的科技水平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物理学不存在了”逼疯了不少前沿科学家,而在真相揭开时,智子在所有地球人的视线中打出了“你们都是虫子”的挑衅。
“看看吧,这就是虫子,它们的技术与我们的差距,远大于我们与三体文明的差距。人类竭尽全力地想要消灭虫子,用尽各种毒剂,用飞机喷洒,引进和培养他们的天敌,搜寻并毁掉它们的卵,用基因改造使他们绝育;用火烧它们,用水淹它们,每个家庭都有对付它们的灭害灵,每个办公桌下都有苍蝇拍这种击杀它们的武器……这场漫长的战争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现在仍然胜负未定,虫子并没有被灭绝,它们照样傲行于天地之间,它们的数量也并不比人类出现前少。把人类看做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三体》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走向,但不妨从历史和科幻作品中寻找一些通用的逻辑。
前文中我们提到,在英国政府抽调了士兵大举**后,卢德分子终于逐渐销声匿迹,但“卢德精神”是如何被**的呢?有学者认为,卢德运动失败后,工人阶级未能通过暴力手段改变现状,转而将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到足球场上,既不违法地宣泄了情绪,又为现代足球运动崛起提供了群众基础。
养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当小孩子哭闹时,如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武力**(打一顿)都不管用,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卢德分子怒砸织布机的场景重新上演,用娱乐的方式来化解冲突不失为一种策略,放到现在的大环境下,“奶头乐”的盛行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足球运动”呢?
而如果想要成为一只不被战胜的虫子,则需要换位思考,我们的对手怕什么?三体人派出智子来锁死地球的尖端科技,正是因为他们害怕地球继续发展尖端科技。化用在现实中,笼罩在「被AI取代」阴影下的打工人们,与其恐惧与内耗,不如找到自己不会被替代的核心价值,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正确。AI毕竟不是敌人,只是为了人类服务的工具。
结 语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系统不会自发变得有序,而总是趋向于更大的混乱度。整个社会都是熵增的,未来走向无法预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更不可能回到田园牧歌时代。
面对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程,对AI的过度神化和抵制都没有太大意义,总会有更新的技术和变化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但改变未必都如同疾风骤雨,也可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个人,拥有开放的态度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毕竟,无知和弱小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