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市场对中概互联反应激烈,我也一直在思考反垄断究竟会对互联网企业带来多深多强的影响,现分享一下对总体形势和具体个股的看法。
以我在中央国家机关多年的工作经历,但凡政治局定调的方针,相关职能部门一定会迅速行动,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短期内会有组合拳打出来,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长期看,互联网反垄断一定不是一阵风,过去的事情可以翻篇,但未来一定会持续遏制“互联网+资本”的强势扩张,任何民营和外资都不能伤及国本。在中国,首先要讲政治!
我判断互联网企业整体在半年内都不会太好,杀估值是必然的,本来今年就涨太多。当市场适应监管常态化后,会慢慢地回暖。
可以肯定,监管不是要一杆子打翻整个互联网行业,也不是要整死某个企业。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克服物理界限从而弗远**,这也是互联网企业以规模求效率的内在动因。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互联网企业更容易形成垄断格局。除非彻底消灭互联网,否则即便消灭掉某个巨头,还会有新的玩家填补这个空白。世界是厌恶真空的!
腾讯
1、腾讯属于产品和内容型企业,而非平台类,理论上不是本轮反垄断重点,但树大招风难免被波及。
2、腾讯在通讯社交领域是绝对垄断,这主要得益于微信等产品的先发优势和迭代能力,也有国家刻意保护的成分。因为通讯社交涉及国家安全(想想阿拉伯之春是怎么爆发的?),一个配合服从国家监管的本土巨头要远好于一个碎片化的市场。基辛格曾说,让我说服欧盟,我电话该打给谁?从全球范围看,通讯社交软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一种产品垄断。
3、腾讯在商业化方面比较克制,在金融领域十分审慎。腾讯优势在游戏,这个离民生比较远,监管更多是防止青少年网瘾和沉溺游戏。但腾讯在游戏及内容领域的优势地位及并表型收购是反垄断风险点,未来并购会面临监管阻力,比如斗鱼虎牙合并(个人认为最终还是会被批准),这是杀估值的一个因素。
4、腾讯投资基本以联营和参股为主,通过卖流量、赋能和财务形成共生生态,体现了 “不控制的哲学”,这是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成长的。马化腾应该感谢周鸿祎。如果当年没有“3Q大战”,腾讯也许不会走上开放共生的道路。
综上,腾讯目前主要受市场情绪以及反垄断预期影响,加上今年涨了太多(我一直觉得今年腾讯的最大问题就是涨太多、涨太快)。跌一下,既有消化利空和杀估值的需要,也有获利回吐的成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腾讯,波动不是风险,抵挡不住波动才是风险。
阿里
1、平台型企业的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从而撮合交易,当用户、商户以及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平台可能逆向运用信息优势,监管就是要打压这种行为。
2、因为对电商行业的内部运作没有深入了解,暂时不好判断“二选一”是否会动摇阿里的护城河。当年京东向淘系电商的服饰美妆品类进军时,阿里似乎用“二选一”遏制了京东的攻势,至少 “二选一”是一道保护伞。但“二选一”其实有很多变通方式,比如对于独家签约企业予以价格优势或流量支持,C2M也是一种隐形的“二选一”,暗度陈仓的方式不少。
3、阿里电商份额会被京东和拼多多蚕食,但我国电商仍是增量行业且阿里增速高于行业增速,考虑到阿里系丰富的SKU、用户心智以及物流支付等完整的商业基础,我认为阿里在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仍在,未来电商将是三足鼎立的格局。
4、相对阿里,蚂蚁金服的问题要严重很多。《反垄断法》开宗明义地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思维行业实施保护性垄断。金融是国民经济最上游,也是最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行业,任何对金融领域的渗透和改造一定会触动监管最敏感的神经。这一点,从最近官方对阿里和蚂蚁的措辞上就能看出来:浙江省官员对阿里的表述偏良性(毕竟自己本地企业嘛),但央行对蚂蚁用了“藐视监管”这类词语。
5、阿里的投资更多是把相关企业整合到自己的体系内,这可能与电商的行业特点以及阿里的集团化作战有关,这一点很容易招致反垄断审查!
6、马云太高调。本人曾和他近距离交流过,能感受到那种强大的气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本人买入阿里主要基于其在云计算领域的强大优势。综上,我判断阿里目前遇到的是阶段性问题,只要云计算不受影响,将继续持有。在本轮监管结束前,阿里可能还会剧烈波动,估计调整周期在一到两年。
结语
纵观反垄断史,还没听说哪家公司是死于反垄断监管。企业只会消亡于自身的没落和时代的淘汰。远的不说,就最近几年,我们经历的市场波动难道还少吗!腾讯的股价曾从470跌落到250,京东一度跌回发行价,Facebook创下过单日24%的最大跌幅,今年美股平生未见的熔断更是历历在目。
时过境迁,他们不都回来了吗!
优秀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标的,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他们,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只有留在市场里,才能分享公司成长的长期收益。
本人持有腾讯、京东、阿里等,腾讯超过其他所有美、港、A股持仓总和,近期准备加仓小米。
欢迎关注公众号:狷介与疯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