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社会”这个巨大旷野,高考是条单行线

来咖智库
07-26

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现在60%的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在1940年还不存在。这就意味过去80年,超过85%的职业是由新技术驱动下所带来的。——来自高盛的一份研究。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高考后才知道妈妈连1W都拿不出”的小红书笔记火上了热搜,一个女孩儿高考后想要买新手机和化妆品,没想到以前对自己有求必应的妈妈表示已经拿不出来1万块钱为她买这些东西了。对此,有网友表示安慰和鼓励继续好好学习,有网友批评女孩不懂事不知道体恤父母,也有网友何不食肉糜地晒出了自己高考后收到的父母奖励。

对于此事是非对错,外人无法评说,但对于女孩来讲,比起不能立刻拥有新手机和化妆品的遗憾,真正令她感到崩溃的大概是妈妈在她高考前后的态度转变和终于向她展示出的真实家境情况,而这可能会是她成为“成年人”的必经之路。

尽管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不如以前,但对亲身经历者来说仍然是一件重要的事。对于刚刚高考完的毕业生,高考只是高中生涯的句号,他们摩拳擦掌着准备奔赴未来,他们中的很多还没有意识到,高考完的暑假,正是进入成年人社会的序章。

大多数中国人的成长路径,在高考之前都是相似的:十几年寒窗苦读,以一场考试作为句号,直到高考结束才开始真正面对大千世界。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产业升级与社会变迁,高考对于“人生改变”的意义大不如前,而高考只是教育体制的一个缩影。高考重要性的降低反映出的是教育体制改革相对社会变化的滞后,从十几年寒窗苦读的轨道中出来,社会旷野的变化早已超过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人的预期。

从几个高考“过来人”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命运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走向,亲历者总是后知后觉。

01

小A:妈妈病重,家人瞒着我到高考后

因为学校离家远,高中三年我一直住校。高三时,学校两周放一次假,一次一天,因为学业紧张和路程比较远,整个高三下期我都很少回家,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母都说一切都好,让我安心学习。

高考结束后,我给家里打电话说第二天就可以回家了,爸爸沉默了一下,说最近他们不在家里,在我的追问之下,我才知道妈妈因为肾脏原因住院了,最近几个月里,她已经住院几次,一直都瞒着我不让我知道。

我当场崩溃大哭,一边为自己没有及时关心父母感到内疚,一边质问父母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父母的解释是“怕影响你学习”。所幸经过治疗后,妈妈病情稳定,但仍需要长期静养。这件事让我感到后怕,我怕如果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仍然被父母瞒着,我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填志愿的时候,一直都想要去北京的我,按照父母的期望,选择了省内的师范学校,尽管我的分数比录取分数线高出了一大截。大学毕业后,我考进了家乡的一所中学,安心地留在老家,想要照顾父母。父母也觉得这条路适合女孩子。

然而这并不代表从此一切都岁月静好。在我回老家工作两三年后,又是一年高考季,父母说起某个远房亲戚的孩子考上了北京的某某学校,真有出息。我小声说:我那时候也挺想去北京的。父母立刻说:那还不是你自己没考上。我愕然,不知道父母是早已忘记了我曾经的梦想,还是真心地觉得是我自己能力不够。

有时候看到朋友圈里以前的同学晒出在北上广精致的生活,我也会觉得羡慕,但我又安慰自己,放弃了去远方的梦想,回到家乡陪伴父母,也是另一种幸福。

02

小B:我以为考上同一所大学就是同一起跑线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第一次高考没过本科线,我不甘心于只读大专,选择了复读,所以第一次高考的暑假仍然在复习备考,第二次高考后的暑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暑假。

复读一年,我成绩提高了很多,但距离一本线还是有点距离,选择了省内一所理工类二本学校学计算机相关专业。

我是东北农村出身,父母没什么文化,在他们眼中,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越过去之后一切皆坦途,老师也说高考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所以,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我觉得自己算是大功告成,前途一片光明,整个暑假都在跟高中同学泡网吧打游戏。

大学时,我们宿舍里的几个兄弟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喝酒打牌,都不怎么学习,那时候我觉得兄弟之间的感情很重要,也没多考虑以后工作的事。毕业后,我先是在省会的一家小公司做销售,后来机缘巧合来到上海,做了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薪资比在东北老家省会高了很多,对此,我还算满意。

宿舍里的几个兄弟毕业后大多留在老家,要么继承家里的生意,要么靠家里的关系找的工作。我回老家办婚礼时,宿舍里的兄弟都来了,开着家里买的豪车,这是靠我的薪资很难做到的事,更别提我仍然在农村劳作的父母了。

上海的房价对于我来说也是天价,不吃不喝一辈子也很难买得起,家里几乎给不了支持。为了定居和结婚,我在上海周边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每天跨省通勤,单程近40公里。

我跟我大学宿舍的兄弟们时有联系,我也会羡慕他们在老家的衣食无忧,但我清楚的知道,没有家庭背景的我,留在老家只会比在上海更寸步难行。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讲,高考虽然远算不上跃龙门,但已经使我比我的父母过得好很多了;考上同一所大学并不意味着就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的起跑线甚至早在出生之前就划好了。

03

小C:高考后,我的父母离婚了

高考结束后,我正计划着跟同学一起毕业旅行,我的父母很严肃地通知我,他们准备离婚了,已经在办手续,但是他们仍然会支付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学毕业后也会给我一笔钱买房或自行支配。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的父经常吵架,上中学以后,他们吵架变少了,但是也很少讲话和交流,总是各忙各的工作,我忙我的学习。我家境中等,父母对我也比较大方,零花钱基本上是管够,我一直觉得自己家庭很幸福。

得知父母要离婚以后,我哭了很久,但又觉得这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种解脱吧。离婚后,我父母很快各自再婚,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们很少讲话,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是不是我耽误了他们更早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大一的第一年寒假,我回到奶奶家过年,看到我爸爸再婚的太太大着肚子,大家欢声笑语地讨论着给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取名字,没有人在意到角落里的我,后来我就很少回老家了。因为就业形势不好,加上逃避进入社会,我一路读到博士。

我并不排斥亲密关系,但是我对走入一段亲密关系非常谨慎。对于我父母的离婚和再婚,我都能理解,我甚至对他们以“为了不影响我学习”为理由拖了多年不离婚而惋惜。我感到难过的是,在他们眼中,高考这个“坎”似乎比我本人还重要,高考前他们尚能貌合神离,高考后就一天都不能再忍了,如果他们更早地告诉我要离婚,我可能会更能接受这个事实。

我看过一个脱口秀演员关于高考后父母离婚的段子,整个社会好像都很认可父母“我们不离婚都是为了你”的说法,我父母则似乎把高考当作了我的“成年礼”,高考之前,我需要被保护,高考之后我立刻可以面对真相。他们不会意识到,在高考之后使我迅速变得像个“成年人”的,并不是这一场考试,而是我父母的态度变化。

结 语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8年,从“寒门贵子”到“阶级固化”,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人生是旷野”,数十年来,普通民众对高考的态度从渴望、推崇,到重视,再到更多元的认知,这个变化反应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里,普通民众对教育理念、未来发展的认知变化。

一场考试,几张试卷,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石破天惊,多的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高考对人生转变的意义越来越小,人生的旷野上会有杂草丛生,也会有朝露待日晞。

闲聊几句
闲着没事一起聊聊天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