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被遭遇枪手行刺未遂事件后,命运的安排使得特朗普当选的概率大幅增加,特朗普一次潜意识下的扭头印证了一命二运三风水。资本市场直接将特朗普的意识提前放大到了股票的炒作中。
众所周知,特朗普的产业政策主张是反对外包和跨境采购的,尤其是当被采购对象与美国本土同类产品构成竞争关系时,对外采购似乎就成了“十恶不赦”。
现在台积电就是美国科技界最大的对外采购对象,没有之一。
最近20年来,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美国一度引以为豪的芯片制造业,逐渐被 以台积电为核心的台湾产业链边缘化。至于日本、德国的芯片制造业,更是迅速崩塌,只剩下原材料端和一部分设备端。
台积电的地位逐渐呈现一家独大的势头,整个美国科技界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台积电。
从目前的竞选相关采访看来,特朗普对台积电的友善度也就是比对其他的境外厂商友善那么一点而已。他肯定了台积电的实力,认为台湾人很优秀。但特朗普的表述中有一句“台湾成功地绑架了美国”。
这句话印证了特朗普的深层意识形态,即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在特朗普看来,台积电为核心的台湾半导体产业链一方面抢夺了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的订单,另一方面捆绑了美国的地缘政治和外交。
特朗普一向不希望美国有偿负担美国以外地区的安全事务,在台积电现实捆绑美国科技界的情况下,提出要求台湾追加安全保障费用,以及对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张。这一系列的竞选承诺其实也没什么意外的,在特朗普参选之初,经常关注美国大选的投资者就应该能想到这一点。按理说,在持有TSM的投资者的认知中,这都不是未知变量,甚至谈不上什么变量。
然而美股市场还是对特朗普最近关于台湾的谈话做出了过度反应,TSM在7月17日低开大跌,收盘跌7.98%,第二天(7月18日)盘前台积电公布二季度财报,Q2净利润超预期,同比增加36.3%,达到2478.5亿新台币,并且给出了很好的指引,上调全年盈利预期,按理说这是完美的财报,盘前TSM也确实一度跳涨回应了double beat的财报,收复了部分之前一天大跌的失地,但是很快就转跌,到了7月18日盘中,一度再下跌超4%,触及164价位。
这是一种极其非理性的短线资金看空行为,这部分资金对于台积电根本没有清晰的认知。不过在短线资金看来,台积电的本质是什么根本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特朗普心里在想什么。
即便炒作对象不是台积电这样难以撼动的护城河之王,把竞选意识完全代入到股票投资中也是极其非理性的。
1. 竞选时的承诺往往要弱于竞选时表露出的意识形态。
2. 两党对立政治中,即便是竞选时的承诺,其在当选后的执政过程中,能被多大程度地付诸于行动,往往是个小于100%的变量。当家后能将承诺的30%或者40%付诸于行动就已经算巴图鲁了。
3.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面对台积电这样门槛极高的护城河王者,特朗普就算想全部兑现振兴美国芯片制造的承诺,也难实施多少现实有效的办法。
台积电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美国在过去5年实施的“将台积电迁移到美国”的一系列措施就已经印证了:“台积电难以复制”。
台积电从2019年开始,受到美国的政策影响,开始向美国大举投资,构建位于美国本土的芯片产能。从那以后的几年里,各大媒体频繁炒作“台积电迁出台湾”、“台积电转移到美国”、“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重建” 等等话题。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不断追加投资,算上刚刚宣布的第三期Fab,台积电在美国计划投资累计达到650亿美元,换取美方最高66亿美元补助,以及最高50亿美元的贷款。
然而全球半导体高端产业链格局根本没多大改变,台积电在美国看似浩浩荡荡的投资建厂,即便假设全部投产,累计也不过年产60万片12寸晶圆的产能(是年产能不是月产能)。看似很多,但是还不及台积电2023年这1年在高雄兴建的两座新Fab的产能,仅2023在高雄市开始兴建的两个2nm和3nm新Fab的设计产能就能达到年产能150万片左右(月产能12.5万片~13万片)。
截至2024年年初,台积电已经高良率运行的产能就达到了1600万片,即便按照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产业园区二期项目投产时间2028年计算(而且还是项目管理中的原计划投产时间,懂的都懂一般这种schedule在北美工程中大概率会延迟)。那时,台积电在美国的产能也就40万片的年产能,而届时,台积电的总年产能将达到2300万片。
按照最理想的算法,台积电在美国的产能4年后也仅仅相当于台积电总产能的2%不到。台积电的大部分产能依然在台湾,尤其是最先进的2nm产能。
美国在产业、贸易、税收等等各方面都已经为芯片制造本土化做了调整,依然改变不了行业趋势。
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美国的芯片制造业在萎缩,无论是从产业链配套,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底蕴、基础设施配套,等等各方面。美国在芯片制造业上都被台湾拉开了差距。
如今美国年轻人,从千禧一代开始,愿意投身到芯片制造领域的人越来越少。仿佛在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生看来,所谓的科技行业就是做IT写代码。
哪怕是正在步入芯片行业的年轻人,往往也以芯片设计为主,与芯片制造关系不大。
我曾经在与一些美籍华人聊天时,发现他们认知里的芯片行业从业者,和笔者认知中的芯片行业从业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他们眼里的芯片科技就是芯片设计、指令集、专利。而笔者认知中的芯片科技是纳米制程、良率、光刻技术、量子效应规避、超纯水等等。
芯片制造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仪器、热力学 等等学科,包含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多个工程学分支。这些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入行门槛高。从业的回报却未必有写代码来得多,而且自行创业门槛极高,横向对比IT行业,美国理工科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芯片制造相关行业。
如此氛围引导下,在美国老一代芯片Fab技术人员陆陆续续退休后,美国本土很容易出现芯片制造人才队伍有断层的隐忧。
Intel这10多年来在芯片制程上的逐渐落后,并不仅仅是因为从Nikon光刻机切换到ASML光刻机的时间太晚太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芯片制造人才队伍的萎缩,这个趋势不是某一任总统就能轻易改变的。
另外,就是美国人自己都已经诟病很多年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这里就不重复了。
还有上下产业链集中度问题,美国难以做到向台湾那样,将芯片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集中在一个州大小的土地上,过于分散,不利于芯片产业链的协调效率。举个例子,在台湾,一个Fab的设备工程师从新竹科技园区前往新北市的一个设备厂做FAT测试,只需要搭乘城际捷运就可以了,但是在美国,可能需要做飞机跨州。
芯片制造才是左右世界产业格局的工业皇冠,美国高层当然已经意识到了一点。美国朝野双方都在为半导体产业回归做各种努力,然而5年下来,效果比预期的要慢。
在即成的<半导体法案>以及补贴方案下,目前依然看不到全球先进芯片制造产能集中到美国趋势,这显然不是贸易政策、产业补贴政策甚至外交政策就能改变的。
总之,目前根本看不到台积电护城河被动摇的因素,反而台积电的护城河还在继续强化。
精彩评论
K线走势有点肉,不是我喜欢的款
买点台积电的股票,亏钱啦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