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抗衰,防晒衣赛道卷无可卷?

来咖智库
06-03

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对紫外线的恐惧还来自于审美的单一。尽管“审美多元”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大多数东亚人还是认同“一白遮九丑”。追求美没有错,但美的标准不是单一的,健康舒展也是美的,躲在千篇一律的防晒衣里得来的美,未免有些单调。

夏日阳光灼烈,「防晒」再度成为全民话题。随着全民防晒意识的增强,防晒早已不只是女性的专属话题,涂抹防晒霜花时间,撑防晒伞不方便活动,防晒衣成了老少咸宜的选择:从硬核党到轻户外人群,再到日常穿搭族,防晒衣已然覆盖了多个消费人群。防晒衣市场如日中天,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一场关于防晒衣的“内卷”之战正在上演。

01

防晒才防老,防晒衣市场将超500亿

又到炎炎夏日,防晒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的观念早已被不少爱美的女性奉为圭臬,在她们眼中,紫外线如同洪水猛兽,一年四季只要有阳光,都需要做好防晒。随着防晒需求场景的逐渐多元化,消费者不再满足于“防晒霜”等软防晒措施,使用方便又有效的“硬防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最近几年,不仅是年轻女性,防晒衣已成为不少男女老少必备的夏日防晒单品。

这种摸起来自带凉感、面料轻薄的连帽外套,几乎成为了外出标配,甚至在室内也成为了一些人的穿搭。面对满大街大同小异的防晒衣,让人不禁想要搜肠刮肚地回忆起,在防晒衣出现之前,我们夏天穿的是什么?

防晒衣的热销起源于消费者防晒意识的增强和近年来户外运动的流行,但数据显示,防晒衣的大多数使用场景还是日常穿搭。

在艺恩《2024防晒衣行业消费趋势洞察》中,根据防晒衣穿着场景的专业性程度,穿防晒衣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硬核党(适用于溯溪、越野等专业场景)

  • 轻户外人群(适用于露营、骑行等轻户外场景)

  • 日常穿搭(适用于通勤、搭配等场景)

在社媒全网(包括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防晒衣声量统计中,日常穿搭人群占比最高,超过80%;不过,硬核党和轻户外人群虽然占比不高,但同比增长近2倍。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防晒衣的需求也在逐步进阶。5-6年前,在国内防晒衣行业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消费者对防晒衣还没有足够的认知,更多倾向于选择防晒霜、遮阳帽、防晒伞等防晒措施,且当时市面上的防晒衣功能主要聚焦在防晒性能上,透气性、美观度都有所欠缺,消费者整体穿着体验不佳。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防晒需求的多元化和纺织工艺的提升,单一的防晒功能已无法打动消费者,消费者对防晒衣的性能期待还包括透气性、清凉感、耐洗度、排汗力、衣服克重等。对此,各大防晒衣品牌各个维度上卷起来了。

今年以来,各防晒衣品牌又推陈出新了不少新卖点。

羽绒服起家的波司登在2020年就将防晒衣业务作为其业务多元化的突破点之一,在2023年,其防晒衣销售额已超过5亿元,今年波司登推出了骄阳3.0和都市轻户外系列防晒衣,主打防晒指数UPF100+的原纱防晒技术(将可吸收紫外线的原料融合在纱线原料里再进行纺织)。

运动品牌安踏则推出了“光盾”遮热防晒衣,运用遮热纱技术提升防晒效果。户外品牌骆驼发布“冷白皮”系列,集防晒、凉感、透气于一体。

对“硬防晒”的追求已催生出了数百亿的市场规模。根据艾瑞咨询的研报数据,在中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中,防晒衣消费占比超过50%,到2026年,中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将达到958亿元,其中防晒衣市场规模预测将达到554亿元。

02

对防晒和防晒衣的追求,可以但不必过度

防晒衣赛道已接近卷无可卷,那么防晒衣是否真的如此刚需呢?贵价防晒衣和便宜防晒衣之间有多大区别呢?

在防晒衣大热的这几年,已经有不少科普平台对防晒衣的防晒原理进行过具体的解释。笔者援引今年3月《科普中国》公众号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到:日常穿着的服装面料,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因为当紫外线照射到服装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这样透过面料而到达人体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就会减少,皮肤受到的紫外线伤害就会变小。

防晒衣确实有用,并不意味着其他衣服就没有防晒效果。最简单的道理:即使不穿防晒衣,普通衣物覆盖的皮肤也会比暴露在日光下的皮肤更不易晒伤。在我国,防晒类纺织产品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国标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即“防紫外线纺织品必须达到UPF>40,UVA透过率<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理论上来说,UPF值越高,衣服防紫外线的效果就越好;但消费者也不必一味追求高UPF值,UPF值达到50就可达到较高的防紫外线性能,再高的UPF值对提高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意义很小。

头部品牌的防晒衣,虽然能达到较高的防晒标准和较好的穿着体验,性价比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点。

2022年,蕉下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其中提到:“根据灼识咨询,以2021年总零售额及在线零售额计,我们均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分别拥有5.0%及12.9%的市场份额……于往绩记录期间,我们全年在线零售额在中国所有防晒服饰品牌中稳居第一。根据灼识咨询,2021年,我们防晒服饰的在线零售额超过第二大品牌的5倍”。然而,即使规模稳居第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蕉下并没有展现出更优越的研发水平。蕉下在招股书中披露,自己将所有生产外包于合约制造商,由其加工自行购买的原材料并向蕉下提供成品。

2019-2021年,蕉下的销售成本(向制造商采购的成本)占其收入的42%,而同期的分销及销售开支超过收入的43%,其中21年单年超过11亿元,甚至超过了销售成本。这样的数据对比之下,防晒服的性价比如何,多少令消费者心里犯嘀咕。因此,有不少消费者选择在1688等平台购买“代工厂平替”:既然品牌防晒衣来自于代工厂生产,那么品牌也未必成为消费者选购防晒衣时的考虑因素。

从健康角度来说,尽管“防晒才防老”,过强的紫外线照射确实会导致皮肤问题,但凡事皆有度,如果笃信商家出于营销目的而宣传的“紫外线不亚于洪水猛兽”的概念,完全不接触阳光的后果同样危害巨大。

已经有不少营养学家指出,我国绝大多数人群体内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即使是日照相对充足的广东,成年人维D缺乏及不足率高达81.04%(数据来源:丁香医生公众号),而阳光则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因素之一。维生素D除了帮助钙的吸收,还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晒太阳还可以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获得提升。对紫外线的过度恐惧不仅造成营养元素的缺失,还会在心理层面造成压力。以大多数人的通勤、户外时间来看,并不需要捂得如此严实。

此外,对紫外线的恐惧还来自于审美的单一。尽管“审美多元”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但大多数东亚人还是认同“一白遮九丑”。追求美没有错,但美的标准不是单一的,健康舒展也是美的,躲在千篇一律的防晒衣里得来的美,未免有些单调。

结 语

防晒衣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纺织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但光靠营销防晒的重要性来扩大市场规模恐怕还不够,如今的消费者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产品的综合性能和性价比,对防晒衣的选择也是如此,几乎卷无可卷的防晒衣赛道还会出现哪些新的水花,倒也值得关注。

闲聊几句
闲着没事一起聊聊天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