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增长,公司如何持续创造价值?

投资小达人
2020-11-15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政府破例“不设GDP增速目标”。那么,如果未来1到2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甚至不增长,公司如何才能持续创造价值?众所周知的一个答案是刚需产品和服务类公司,如食品、医药、医疗等行业公司。然而这些行业整体估值已处于高位,不否认其中仍有少数公司还有投资价值。对于投资而言,我们需要一些与大众“不同”的观点,或在被市场忽视的领域发现价值。


基本假设经济不增长,那么显然,公司创造的价值将主要来源于存量的行业需求或购买力。在探讨“存量增长”之前,需要确保几个前提:1、行业本身的需求应该相对稳定,行业需求不会数倍于经济下滑幅度而下滑;2、行业在逆境期竞争格局不易恶化,公司本身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不高,净利润不会数倍于营收下滑幅度而下滑。只有在这几个前提下,一家公司实现存量增长才能够成为现实。一些过去容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的“周期性”行业,在某些行业、产品和需求属性发生变化后,周期性会明显变弱。


比如,十年前,大众款式的空调价格就两千多,十年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了一倍多,价格还是两千多,而品质与功能还比原先要提升很多。同时,空调市场存量房置换与新添需求占比一直在提升。这些都会导致空调行业需求的周期性减弱,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的周期性同样也在减弱。


“存量增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情形:一是产品供不应求的公司。这种情形属于特例,公司通过满足当前市场未实现的需求来实现持续增长。能满足的公司屈指可数,众所周知,比如贵州茅台。二是通过存量竞争实现增长。行业龙头公司通过存量竞争不断提升份额,这从结论上看似简单。但过程与内在驱动因素十分复杂。龙头公司份额并不一定会长期提升,要确保它在未来一段时间显著提升以对冲行业不景气,更需要深入分析具体内在驱动因素。比如中国非上市公司或中小民营企业,长期存在一些税收、社保公积金缴纳等“不合规”的成本优势,很大程度抵消了行业中合规大企业的规模优势。这一点让很多上市公司市占率提升的逻辑长年无法实现,成为价投很典型的一种“坑”。三是通过产品与技术创新实现增长。典型案例有珀莱雅、小熊电器与三只松鼠。本质上是公司创造出更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通过更高效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在价值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产品价格保持大众化。即便在经济不景气周期,这三家公司也实现了业绩增长,持续创造了价值。


再比如,我持有的某行业龙头公司,通过技术与产品创新,向市场提供更符合部分消费者需求、价格更大众化的产品,并通过电商与直播的形式推动消费者培育与营销。在行业受疫情冲击时,逆势实现了增长。当前这家公司的估值水平,只有珀莱雅、小熊电器、三只松鼠几家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的几分之一。四是通过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实现增长。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不论是已经形成巨大体量的电商,还是这两年兴起的在线教育、医疗、直播带货,这些行业、公司实现增长的同时,线下存量自然会被切走一大块。通过更高效的方式提**品和服务,同样也是一种基于产业存量购买力的增长,一定程度能够抵御经济的不景气周期。


五是受益于产业链、政策、消费文化变化实现增长。某些公司享受着产业链、政策、消费文化等外部环境带来的红利,比如很多建材产业链企业,一方面通过竞争优势提升市占率,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下游房地产企业的集中化趋势。而具有2B属性的家居企业,这两年更是受益于精装修政策或消费习惯,这种增长很大程度牺牲了2C的市场空间。


受益于消费文化的情形相对复杂而且难于捕捉。以喜茶、奈雪为代表的创新奶茶企业,疫情期间销售火爆。不同品类饮品间的消费具有竞争与替代的关系,买一杯喜茶可能就少喝一杯星巴克,这也是一种购买力的存量。很多时候,消费文化的改变,也是由头部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与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来引领的。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但对于投资而言,面对全球疫情、贸易战等多种因素的冲击,经济发展中期“曲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6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