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新政催生IPO撤单潮

科技见闻
05-15

IPO终止公司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截止4月30日,2024年终止企业已经高达132家,其中130家主动撤回、1家审核不通过、1家未能在3个月内消除终止审核情形或补充提交有效文件。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出台、尤其高层喊话提高上市门槛的背景下,市场预计IPO撤单数量仍会不断攀升。

新“国九条”发布后,交易所陆续发布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其中最为重要的导向是提高上市标准,主板净利润提升至1亿元,创业板净利润提高至6千万元,对科创板企业科创属性要求也相应提高。按新的上市标准,原先申报企业自然有一批不符合新的上市门槛,撤回申请在情理之中。

除财务数据不符合标准或超过有效期外,重大舆情事件、中介机构被监管调查而导致执业行为受限制、发行人疑似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需要核实等等也是终止审核的原因。一些公司由于媒体报道公司或相关人员涉及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规、环保等负面新闻,审核流程被摁下终止键。

还有一些撤单企业或是基于对现场抽查和督导的恐惧。按照此次《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决定及证监会发布的信息,监管部门将首发企业随机抽取检查的比例由5%大幅提升至20%,现场检查和督导整体比例将不低于三分之一。

在撤回申请的企业中,化工板块是比较集中的行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北交所有6家化工企业被中止审核,占全部被中止企业的比例接近10%;创业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止审核14家,占比接近9%;科创板和主板也有化工板块被中止、被问询。这和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已上市企业业绩变脸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度在沪深两交易所新上市的基础化工行业全部20家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同比下滑的有15家,占75%;业绩同比下滑超过30%的13家,占比65%;直接亏损的有2家,占比10%。

老牌化工上市公司“闰土股份”的公告即映射了行业困难的“冰山一角”。2023年年度报告称,受国内供应增加、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低迷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疲软,导致毛利和销售收入降低: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88亿元,同比减少10.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77.15万元,同比减少92.45%。如剔除巍华新材贡献的投资收益10261万元,闰土2023年将亏损568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3.76亿元,同比下降1.8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635.99万元,同比下降200.03%!2024年一季度报告仍然未改颓势:营业收入12.51亿元,同比下降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19万元,同比下降85.79%!如剔除巍华新材贡献的投资收益,闰土一季度可能仍将巨额亏损。

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闰土股份“重要合营企业”,闰土股份直接持有巍华新材5325万股,占比20.56%,是第二大股东。据闰土股份财报披露,巍华新材2023年销售收入14.86亿元,净利润竟高达4.99亿元,超过33%的净利润率堪称“惊艳”!专业人士认为,国内地产链磨底,部分行业推迟扩张步伐,化工板块诸多产品景气仍然位于底部位置,一些产品公开市场价格去年12、3万,今年只有6、7万近乎“腰斩”,考虑到关联企业、同行企业利润降幅在90%左右甚至巨额亏损,巍华新材的利润靠什么样的“财技”实现,值得关注市场人士和监管部门关注。

新“国九条”对财务造假和欺诈上市采取零容忍,严惩把上市当圈钱手段的行为。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撤单企业下次申报时,监管部门应当要求其向外界披露其撤单的原因以及整改情况,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接受检视,保障外界知情权。

中介保荐机构的角色和责任也被推到聚光灯下。证监会主席吴清履新仨月,已有33家券商受到近百张罚单,严监管、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的螺丝越拧越紧。IPO申请撤回材料终止项目较多的三家券商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保荐机构被中止审核企业数量第一多是中信证券,已经超过60多家中止,紧随其后的中信建投也有近40家。作为证券市场的专业机构,审核一紧就撤退,不免令人生疑是否企图协助企业“带病闯关”。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监管部门有必要对IPO撤单“重灾区”进行调查,向外界阐明每一家IPO撤单企业的真实原因,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斩断包装上市利益链。

中信证券4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对中信中证、中信证券等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法制审核,本案现已办理终结。证监会决定对中信中证合计处以4650万元罚款;对中信证券合计没收违法所得191.07万元,并处以2325万元罚款。中信建投作为“紫晶存储”欺诈发行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与其他机构共同成立10亿基金先行赔付适格投资者,这些都预示着严监管开始显威。

会计师事务所也正面临“秋后算账”的严峻现实。天健、容诚、立信等会计师事务所被终止审核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分别占20%、14%、13%以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轻松谈”节目中自称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成立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创始人曾被称为是“中国会计之父”。只是面对终止“前三”的现实和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能否继续“轻松”尚未可知。

IPO严格把关将常态化,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把上市当初圈钱手段,这条路将越来越窄,成本会越来越大。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财务状况的同时,审慎选择靠谱儿的中介机构,才是大道至简。

(文|经观平 财经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