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YRD)$ $拍拍贷(PPDF)$ $乐信(LX)$ $信而富(XRF)$
作为投资人应该如何在感性的拒绝中,理性的去看待“去刚兑”呢?
这两个月来,网贷江湖风雨飘摇,其再次被聚焦在放大镜下审视,还能玩下去吗?
P2P网贷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后,便从未停止创新发展步伐,经过十年的长途跋涉,P2P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投资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刚兑”。
刚兑即金融产品到期后,金融平台必须还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如果平台借款方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平台就先兜底处理或者垫付。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保障,使得P2P快速赢得投资人青睐。
刚兑把P2P包装成了一种“高收益,零风险”的金融投资,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套路。近两个月的强监管,加速P2P走向正规,终结“刚兑”是大势所趋。
2018年8月17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将P2P合规检查推向高潮,问题清单108条全国统一,严格定义P2P信息中介属性,明确将平台是否直接或变相为出借人担保或保本付息,以及是否对出借人实行了刚性兑付列入合规检查十大重点之内。合规检查将去刚兑被当做重点来抓,P2P平台很可能会被强制性去刚兑。
那些关于“去刚兑”的监管政策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潜规则运行了十年之久,“去刚兑”首次被正式写入监管文件,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新发行的金融产品想合规必须去刚兑,对于P2P行业来说也不例外。
从监管部门日渐趋严的监管政策看来,国家对去刚兑的态度十分明显,去刚兑或许最终会成为合规后P2P平台的标配,作为投资人应该如何在感性的拒绝中,理性的去看待“去刚兑”呢?
P2P该怎么投?
刚性兑付对于投资者来说,似乎是一种利好的保障,平台可兜底,旱涝保本息,投资多省心。但保本、安全、省心,和投资本来就不是挂钩的,投资者承担更多风险则可以享受更高的收益,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才是金融投资常识。
即便刚兑偏离了“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还是有无经验、不理性投资者冒险投机。这部分的投资者认为就算刚兑是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也不符合投资规律,但实实在在拿到了本金和利息,这就够了,其他的就让金融机构兜着锅吧。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值得我们深思的是P2P平台面对逾期,刚兑的支撑根本上并不能有效的化解风险,而是将风险无限的延期,干扰资金价格,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弱化了市场纪律,累积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集中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监管政策早有红线定义P2P平台的中介性质,然而在投资人“不买单”的情况下,一部分平台活生生的被逼“刚兑”。一部分平台则是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变成了非法集资的工具,长期以新还旧式的“刚兑”,让大家以为投资无风险,丧失了风险意识。诈骗平台不断扩大规模,归根结底是非理性的投资引起的,最终的接盘侠还是这些不理性的投资者。
举个例子,同样是收益率10%的金融产品,一个平台实行刚兑,而其他的不刚兑,人家就卖不出去产品。前个平台隐藏着风险,危机的概率很大;而后者虽然合规,却不受待见,优质产品就很可能会被次级产品淘汰。
只有打破刚兑,投资者的钱才会流到那些真正在做P2P,合规却风险控制好、资产比较雄厚、管理能力较强的平台上去,优胜劣汰才是资源配置最好的结果。破刚兑不代表放任平台佛系管理,而是让平台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
“去刚兑”意味着投资者“闭眼投资”的时代终结,“开灯睁眼”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现在经济增速整体也就7%~8%,如果你追求1个月15%的收益,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投资人是时候“起床”学习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