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老师

villike
2023-10-31

“北斗星。”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你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我的第一本书已经悄咪咪地出版了,哈哈~

我不求这本书“大卖”,但我希望她能持久存在,因为内容绝对是价值连城,这篇文章里有介绍和购买链接:villike的第一本书,要出版啦!或者直接拉到文末,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那里我放了京东的购买链接。

我知道有些读者会奇怪——为什么《筚路维艰》的阅读感受不发完?实在不是我不想发,我已经修改了5遍,阉割地不成样子,可依然不让我发出来,只能先丢到一边缓几天了,今天先发一篇我最喜欢的投资书籍的读后感。

我的投资之路,是从2012年开始的,做投资其实是歪打正着的结果,一开始我想学习的只是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而已,后来却阴错阳差地走到了投资这条路上,具体的经历我发过文章,后台回复villike可以看到。

2013年是我跨入投资大门的元年,这一切都始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我已经在各种场合反复向别人推荐过,没有一千遍也有几百遍了。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情景,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

2013年大约五一前后,有一个朋友结婚,地点在湖北某个地级市,当时我在武汉读研,坐火车去参加她的婚礼,随身就带着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那天在火车上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捡到了宝贝,初入股市大门、充满懵懂的我,在书中找到了很多让我震撼的答案(至少就当时而言,我以为那些就是标准答案)。

所以当天晚上,当别人都在外面找地方玩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待在酒店看这本书,一边看一边感叹,那天晚上,我一直看到了凌晨。

那个时候,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在股市生存、甚至赚钱的方法,我在介绍自己的那篇文章(就是第一段说到那篇)中提到过,我家里也有长辈买股票,那时候感觉股票好神奇,尤其是在当年小小的我心中特别高大的那些“大人”都在里面赚不到钱,股市这个地方就像一扇虚掩的门,门后藏着无穷的高手,当然了,也藏着大量的金钱、吸引着人们前仆后继。    

就算那时候再激动,我也想象不到,就在接下来的3-5年时间里,我能够依靠格雷厄姆的这些思想,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了适合我自己的一套方法,更想不到的是,我能靠这些从股市里赚到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收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格雷厄姆的方法已经过时了”,这句话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事实上,现在人们不光觉得格雷厄姆的方法过时了,连巴菲特和芒格这些年都有被人嘲讽过时的倾向了。

格雷厄姆捡烟蒂股的方法有没有过时,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自始至终没有完全走这条路。但是,格雷厄姆的思想、以及始终伴随这些思想的逻辑和理性,我不认为有丝毫的过时,甚至连过时的痕迹都没看到,背后的原因在于:

越靠近事物本质的思想,越不会过时,格雷厄姆关于投资的一些论断,是贴着投资本质的,完全可以穿越时光、屹立长存。

而引我入门的这本《聪明的投资者》,就这样一直陪在了我身边,过去这10年,这本书我看了有差不多10遍,而且我很少单独挑一部分出来看,一般都是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看一遍。

时光向前流动,我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也在阅读和实践中逐渐变化,我能明显感觉到,在我读这本书前五遍的时候,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新的内容,把我的一些理解往前带一步,而后面几遍读的时候,这种感觉在逐渐地变淡,最近一次阅读这本书,就是2023年这一次。

过去这10年我阅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引我入门,然后逐渐在我的前方隐去,留下我自己去探索前方的路,他教我的一招一式可能已经不适用,但他传授我的那些心法内功,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会长久地伴随我前行。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每一遍阅读来给读者分享我的收获,如果我能这样做,一定能让一些读者更好地跟我一起成长。

如今,再想让我写出过去10年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已经不可能了,当时的那些“哇塞”时刻,如今已经忘掉很多,而且这本书里的很多思想,都已经被后人、尤其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进一步发扬光大,以至于我在其他地方已经讲过太多,再重复似乎没有必要了。

但是,我还是想基于我2023年这一次的阅读,把一些对我仍有触动、或者我认为对当前投资者而言有明显价值的内容摘出来,然后分享我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和看法,如果有必要,我会尽量讲清楚哪些是我原来的想法、哪些是现在的,以及中间发生了什么,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大家的理解和吸收吧。

还有,买这本书有多必要,我觉得就不用多说了,下面有购买链接,如果链接失效了,各大平台都有卖,我愿意给这本书打一辈子广告,因为我从中收获巨大:

(声明:通过上面链接购买,我会有一点佣金,但不多,下同,这是你的知情权。)         

以下蓝字是原书摘录,黑字是我的阅读感受。

Through chances various, through all vicissitudes, we make our way…

这一段英文,是整本书最前面扉页的内容,不是格雷厄姆的原创,来自哪里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理解的中文意思是:

穿越各种机会和沧桑巨变,我们找到自己的道路。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的意境,不仅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间,我越来越深地领悟了这句话的韵味,更因为我喜欢这段话面向未来的延展性,这是一句在股市待的时间越久、越能坚持正确道路的人越能体会个中辛酸苦辣的话。

股市中有无数的机会,商业世界也会有无穷的变化,当你回头去看的时候,一些沧桑巨变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

比如2013年的白酒股暴跌、茅台跌到接近100块;比如2015年的杠杆牛市,上证指数在短短几个月内从2000多点涨到5100点;比如2018年的毛衣站,以及大蓝筹几个月内的暴跌;比如2021年的蓝筹股暴涨,200多元、90倍市盈率的海天就是典型……

这些都是巨大的变化,有人狂欢、有人哭泣,股市是一个修罗场,能够摆正观念、并做到知行合一的人,终归会在其中找到自己应有的路。

所以,再过10年20年,甚至一直到我去世的那一天,这句话都会是我的投资行为近乎完美的背景音。

关于格雷厄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所拥有的支配地位,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在于,这并不是从全神贯注地关注某一个目标的狭隘思维活动中所取得的。相反,他的这种地位是几乎无法定义的广泛的智力活动所带来的副产品。毫无疑问,我从未遇到过思维如此广泛的人。惊人的记忆力,对新知识一如既往的着迷,以及能够把这些知识重新应用于表面上不相关联的问题,所有这一切使得他的思维方式在任何领域都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一段是巴菲特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的一句,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拿出来分享。

    

我们通常认为,要在某一个领域获得一些洞见、有一些成绩,对这个领域足够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一万小时法则”就是一种表现。

准确地说,这一点没错,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尤其是在一些硬科学领域,几乎就是需要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投入的。

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名人有一长串的头衔,而非只在一个领域有名,过去人们把这种现象归结于这些人比较“聪明”,鉴于他们取得的成绩,智商高应该是通常成立的,但我认为同等重要的是:

这些人对普适智慧有着广泛的兴趣,用摘录中的话说,“广泛的智力活动”。

而对多学科知识的兴趣和了解,反过来又容易让人“触类旁通”,产生一些洞见,而这些洞见是只专注于单个领域难以获得的,这也是查理·芒格、富兰克林等人如此推荐跨学科思维的原因所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格雷厄姆的文笔的,那种从容、理性会到处闪烁,虽然他很少有情绪化的表述,但是对于喜欢理性的人而言,格雷厄姆的文笔是扎实、有说服力的,某种程度而言,我觉得他的文笔可以用“优美”来形容,我之前还推荐过他的一本书,也放在下面,阅读感受我之前也写过,有兴趣可以去翻翻看:    

我们下一篇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