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信通信(02342)$ 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的沟通交流,到时下淘宝剁手、商超血拼、上班打卡、叫车打的、吃饭外卖,其对移动通信的场景越来越多,对移动信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在拥挤的室内、大型场馆、飞驰的高铁上享受流畅高速的网络,都是普罗大众所追求的体验。这还未包括互联网巨头正在带我们走向的智慧城市、物联网、自驾车组成的车联网等所存在的需求。
为了迎合全球移动通信网络高速率、高容量、低成本、低时延、按需覆盖、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IHS Markit预测,5G具备庞大经济商机,2035年可望贡献规模12.3兆美元产值,串连自驾车、智慧城市、数以兆计的IoT终端设施。而国际咨询机构安永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5G用户数将达到5.76亿,占全球总数逾40%;中国5G资本支出将达到1.5万亿元(约合2230亿美元)。
「在5G的12大典型应用场景中,有10大场景需要大带宽、高密度和灵活性强的接入网络。为满足此要求,5G应该提前考虑站址获取的手段和技术。」京信通信集团(2342.HK)董事局主席资深顾问杨沛燊指出,以往的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站址获取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5G致密化的网络中,需要用新的技术、新的生态去解决这个问题。
6月28日,京信通信集团董事局主席资深顾问杨沛燊在O-RAN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How can an open front haul standard help 5G deployment?》的精彩演讲。
O-RAN联盟是由中国移动、美国AT&T、德国电信、日本NTT DOCOMO和法国Orange五家运营商于今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MWC2018上发起的。6月27日,O-RAN联盟在上海世界移动大会(MWCS 2018)期间宣告正式成立。来自中国移动、美国AT&T、德国电信、日本NTT DOCOMO、法国Orange、印度Bharti Airtel、中国电信、韩国SKT和KT、新加坡Singtel、西班牙Telefonica和澳大利亚Telstra等12家运营商的CTO及代表们共同出席会议并签署文件,是次会议明确了O-RAN联盟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包括实现开放接口和API能力,以支持更加灵活的组网和更丰富、优质的业务;引入虚拟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无线网络; 积极研究开源、白盒化解决方案,提高联合创新能力,降低产业成本,旨在将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京信通信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以及高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拥有无线接入、无线优化、天线及子系统、服务等产品线,研发人员1千多人,国内外专利申请3000余项,参与起草、制订的国家和通信行业标准80余项。
把握天线产品核心竞争力 让创新产品领跑全球
即便是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亦离不开天线以实现网络覆盖。天线是无线信号的出入口,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而中国天线品牌过往已取得卓著的成果。美国EJL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天线品牌全球市场占比增至63.7%,成为移动通信天线输出大国。目前中国在网基站天线约1700万副,据此保守估计,十年来国产天线累计为运营商节省了约1000亿元的采购成本,同时也创造了几百亿元的外汇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
凭借二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网络建设经验,以及在小型化多系统多制式共用天线方面拥有的技术领先优势,京信通信获得了国内外运营商的广泛认可。目前全球前12大移动运营商中,京信通信为其中9家供应天线设备,并从2013年至今稳居全球基站天线市场前两名的位置。
普通市民对每天点开手机看到信号「满格」,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满格」信号的背后,其实是靠整条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支撑,包括这条产业链最中央的运营商,而其中的核心设备就是基站。
「当基站信号和手机信号不能互通的时候,就需要外围设备作为中间桥梁中转收发。」京信通信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天馈业务线首席科学家卜斌龙介绍,京信通信此前一直为全球市场客户提供外围设备,2003年后开始扩充基站天线产品线,主攻基站及其子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
经过近15年,京信通信终于「横炼」出了属于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天线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小型化。」卜斌龙提到,在同样指标下,京信通信的天线能够实现体积最小,在同样体积下,京信通信的产品则能够达到最好指标。
为什么天线要往小型化方向发展?除了5G频谱使用规划上如毫米波技术需要配合微型基站(或接入点)来实现超高速数据传输;而事实上,搭载天线的铁塔对塔上天线数量、体积均有着严格要求,每副天线的迎风面积必须小于0.8平方米才能避免形成安全隐患,单层天面的每个扇区只能安装两副天线,即「双子星」天馈架构部署要求。而随着移动通信步入5G,运营商对功能、频谱资源和站址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为了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实现天线效用的最大化,卜斌龙及其团队创新开发出了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空间重叠复用」技术。利用这一技术,两副天线能实现「物理上重叠,电气上隔离」,从而减少对空间的占用。比如2013年至今,京信提供的6系列多系统共用天线,比同类产品体积平均小30%以上。
在缩小空间的同时,天线中的辐射单元还不能靠得太近,以免相互间造成干扰。「全球同类产品中,高频单元和低频单元的间距只做到16mm,而我们却能做到36mm。」这也印证了上述「同样体积下,京信通信的产品做到指标最好」的说法。
天线辐射单元「空间重叠复用」技术提出近6年后,卜斌龙与团队又研发出了「升级版」——混合阵列「空间重叠复用」技术和一体化移相器及超薄馈网技术。运用这些创新技术,京信通信推出了一系列主打「小型化」的超多端口共用天线产品、混合制式融合天线产品和高阶MIMO天线产品,并迅速占据全球领先位置。
京信通信年报显示,2017年推出了业内最小截面的4+4端口天线,是目前中国NB-IoT建设的主流型号;还推出了代表当前业内最高技术水准的小型化TDD/FDD混合制式「4488天线」,可以支持当前中国移动的所有覆盖频段(900/1800/TD-LTE),实现NB-IoT与TD-LTE网络的协同部署,并具有向后期FDD 4T4R演进的能力。
从2014年至2016年,全国因减少铁塔建设而节约的土地达到两万亩。换言之,天线的小型化和多制式融合,有助减少铁塔的建设,保护土地资源。
5G时代提高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于对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新型多址技术可与Massive MIMO天线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和多用户接入能力。今年初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京信通信展出了22端口11个系统共用的超多端口小型化天线、拥有Massive MIMO/波束成形技术的5G天线与5G数字DAS,便是公司拥抱5G时代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京信的立足之本,京信每年在天线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大量资源,因而现在才能拥有业内顶尖的天线研发团队和软硬件配置。」为了突破专利壁垒,京信通信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不断创新,目前拥有972项天线技术专利,其中国内专利826项,国际PCT63项,欧美专利34项。持续的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京信迈向全球领先天线厂家目标的最重要一块拼图。
持续创新 紧抓5G时代更多「小基站」的新机遇
4G的年代,将大家的通信习惯由昔日的语音推向更多视像化,比如大家更多的分享相片甚至视频到各式各样的平台,如微信朋友圈,而来到下一代5G,一个被视为未来互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联网以及物联网不可或缺的网络基建,可解决物联网以至车联网个中庞大的数据流,以及所需要的快速的网络。
「4G时代移动通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到了5G时代要实现万物互联。」卜斌龙提到,有人曾预测进入5G时代,中国移动将需要超过300万个宏基站、3000万个小基站(Small Cell)。
京信通信集团研究院院长杨波认为,5G的接入网建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5G催生的大量新应用场景在室内,对室内网络建设的要求会更高;其次,接入网络场景化,对于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接入设备去适配;再次,5G迫切需要性价比高的接入网解决方案。小基站具有配置及组网灵活等特点,在5G的建网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面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市场,京信通信加快了对小基站研究的步伐作为国内最早部署小基站的厂商之一,京信在2G/3G/4G的小基站产品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以小基站系列为代表的无线接入产品技术一直走在行业领头位置,并获得过Telecom Asia年度创新小基站大奖。京信的年报显示,小基站产品系列在2017年的收益较2016年度上升了53.2%,成为新的业务爆发点。
「我们一直很关注和看好小基站市场,也实实在在投身其中」,杨波对小基站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到了5G时代,应用业务将发生巨大变化,大量需要大带宽的业务被引入,5G网一开始就需要考虑容量激增的挑战,在5G的网络建设中,小基站方案既可以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也可以为未来网络提供足够的容量,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京信通信认为只有坚持并加强5G小基站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才能更懂网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网络。
随着5G标准的逐步推出,京信通信于去年被授牌正式加入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同时在全球多个主要大城市进行的5G网络实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满足5G时代「大带宽、低时延、海量接入」等应用场景的需求,京信通信大幅提升了研发投入。与2016年相比,京信通信在2017年的研发成本增加了45.6%,占集团收益比例从3.8%上升到6%。
面对5G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京信通信还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以期掌握行业领先技术,在移动通信数字化进程中抢占商机。
「智」造革命 开拓工业互联
除此之外,京信通信在制造上亦不断打破传统,实现互联网赋能的新制造。京信制造已基本走过自动化、信息化之路。工厂已基本实现从岗位自动化、全自动柔性流水线到智能车间的进程。
京信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遂阳指出,设备的测试是京信制造流程中成本最高的工序。如,多模产品测试指标多达200多项,传统方法下,整个测试耗时最高需要2个多小时。而京信通过自动化测试、定标优化、并行测试等,优化测试时间到30分钟左右。在测试数据的应用方面,京信与阿里云合作,建立工业大数据系统,通过对自动化测试系统采集的批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定标寻优、分类决策及预测算法模型,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35%以上。
「目前我们同航天云网和阿里云都进入了实质性合作。」陈遂阳透露,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智慧云工厂的规划进一步提升京信通信的竞争力,并将借力阿里云ET工业大脑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司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亦可通过项目合作开拓工业互联市场。
当前,京信通信正以开放的心态开展国际合作。从印度、土耳其到澳大利亚,都出现了京信通信的「身影」。在上届巴西世界杯的12座比赛场馆中,京信通信为其中8座场馆提供了一站式无线解决方案。
上月,京信通信宣布将为迪拜新地标——高150米、宽93米的「迪拜相框」(The Dubai Frame)部署室内无线解决方案。通过无缝网络覆盖,来自全球的游客可以使用手机通过智能票务系统畅游这座巨型建筑。
原文链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