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8月份投资总结
2023年以来的实际组合包括场内组合、场外基金和港美组合的整体收益是-0.79%。
实际组合从2011年初至2023年8月末净值是从1元至3.39元。年化收益率是10.1%。
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从2011年初至2023年8月末净值是从1元至1.58元。年化收益率是3.7%。
二、本期持仓总结
(一)场内组合持仓:
场内组合持仓前30只。
腾讯控股、金选300、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五粮液、A50ETF、伊利股份、金刚光伏、中国太保、价值100ETF、比亚迪、宁德时代、黄金ETF、中芯国际H、口子窖、苏银转债、洋河股份、恒指科技ETF、豆粕ETF、迎驾贡酒、环球医疗、能源化工ETF、三峡能源、沪深300ETF、大秦转债、泸州老窖、纳指科技ETF、豪悦护理、水井坊。
(二)场外基金持仓:
场外基金组合和港美组合前6只。
中金优选300、 消费红利、全球医疗、恒生A股龙头、标普中国A股红利、MSCI中国A50。
三、资产配置总结
存量资金做资产配置,增量资金做定投。
2023年8月份的沪深300指数下跌回了12倍以下。既然底部区间,就按部就班满仓持有和持续投入。
底部区间不等于上涨时候弹性好,但是有了安全边际,宽基指数能够保证不会下跌很多。
中国市场总是不涨,那么全球市场如何?好像最近涨的好的也就是美国、日本、印度?前阵都非常羡慕的英国市场创出了历史新高,可是无论统计长期收益,还是统计今年收益,都和沪深300指数不相上下。
因为英国市场上涨得慢,下跌得快,不像美国市场,下跌后还能再慢慢上涨,持续上涨得好。
统计了从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全球市场区间的收益。其中36只中国以外的市场,2只中国市场分别是沪深300指数和A股行业龙头指数。都是价格指数,也不考虑汇率。
因为统计区间不同,可能导致收益结果不同。比如沪深300指数成立以来的收益,与标普500指数的收益基本相近。但是从2011年初开始统计,就相差甚远了。
从2011年初开始统计收益,纳斯达克指数的收益最好是5倍多。美国、北欧、日本、印度的收益也很好是3倍至5倍左右。欧洲市场、亚洲市场的收益多数是1倍至3倍左右。也有非常少数市场的收益是负数。通货膨胀严重的南美部分市场就不统计了。
跨地区的指数收益也一般。欧洲TOXX50指数收益了五成多,MSCI欧澳远东指数收益了两成多,MSCI亚太地区指数收益了不到两成。
沪深300指数比MSCI亚太地区指数的收益稍微好点,38只中排第32名。A股行业龙头指数比欧洲TOXX50指数的收益稍微好点,38只中排第21名。
所以,即使市场阶段收益较差,做Smart Beta指数也能够取得中等收益水平。价格指数统计股息率较高的指数不准确,包括红利类型指数和价值类型指数,股息率较高的指数会受影响多些。
全球配置最好。 Smart Beta也能够提升收益。
每个市场都会有阶段性的好的时候,也会有阶段性的不好的时候。像纳斯达克指数是全球顶尖公司,受益于全球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配置的同时也要注意泡沫和周期。
公司组合(仓位六成):
中报业绩披露时期,ROE高、股息率好,业绩可持续的公司能涨抗跌。基本不做调仓。
场内基金和可转债组合(仓位三成):
场内基金顺势到了商品类型,有黄金ETF、豆粕ETF、能源化工ETF等。场内基金组合年内收益2%。
需要注意的是能源化工ETF、有色金属ETF等商品类型指数基金,近一年的收益是正,而相应的ETF联接基金近一年的收益是负,而且跑输了一两成。注意不是所有的ETF联接基金,都能够跟踪好相应的ETF和业绩基准的,商品类型ETF联接基金跟踪得就很差。
可转债组合策略切换,年内收益1%。
场外基金组合(仓位一成):
场外基金组合年内收益1%。场外基金长期持有Smart Beta组合为主,有红利、价值、质量、低波、成长、动量等基本面策略因子,所以比较均衡。
有意思的是从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的近一年的收益,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是-5.32%,中证500全收益指数是-5.24%,中证1000全收益指数是-8.63%,国证2000全收益指数是-4.66%。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是-7.02%,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是-9.33%。
到了Smart Beta指数,恒生A股龙头全收益是+1.12%,MSCI中国A50全收益指数是-8.81%,中金优选300全收益指数是+3.85%,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是+10.48%,国信价值全收益指数是+4.39%,标普A股红利机会全收益指数是+5.80%。
近一年的市场偏好质量好的,股息率又好的上市公司。收益还是要考察长期。公司的基本面好是最根本的。
指数因子优选组合业绩优秀,也是配置的优秀指数组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