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胀时代4】衰退启示录:现代危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Austin商业猎奇
2023-07-30

大家好,我是Austin。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类社会为什么还会出现危机?

 

讲道理,人类经历了上千年,上万年的进化,无论是大脑机制还是社会体制,应该已经很完善才对,但似乎社会越发达,发生危机的次数就越多。尤其最近这100年,出现金融危机的次数远超前700年。

到底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呢?还是美国人太诡计多端?

但反过来想想,

如果不是危机,我们怎么知道,原来年轻人不奋斗是因为房价过低;如果不是危机,我们怎么知道,原来人均资产300万,谁家都有50w;如果不是危机,我们怎么知道,虽然未必有300w资产,但你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还能拿自己的私家车去跑滴滴。

当我们把未来寄托给尿壶(房地产)时,为什么不试试寄托给卫生巾呢?说不定还能回回血。

再往深一层思考:

1) 如果不是危机,我们怎么知道,原来一个市值不到200亿的企业,是可以负债2万亿,杠杆超过50倍,吊打高峰期31.7倍雷曼。

2) 如果不是危机,我们怎么知道,硅谷银行只需2天就成了全美历史No.2的银行倒闭案,而雷曼倒闭居然要历时3个多月。第一共和银行也马上成为No.3了。

3) 如果不是危机,我们怎么知道,资本玩脱了,还可以无视游戏规则,把问题甩给纳税人,瑞士央行真的会玩。

图片

看来,国有化也不是什么东方玩家的专利,西方玩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最近看到大家很多吐槽的看法。我认为,你们说的都对。只不过由于焦点定律,大家的说法都有点片面,有点偏激。当眼里只有危险时,你是看不到机会的

图片

危与机,始终是硬币的两面,不是社会需要危险,而是我们需要机会。

所以这期,我想从【危】转【机】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近期发生的银行危机,聊聊破局的想法,还有接下来普通人怎么办,有没有历史轨迹可循。

要找到破局的关键,首先得知道危转机的节点。这个局,到底发展到哪步了?之前的文章给大家过这个局是如何酝酿&演变的。

补充一个关键点:由于很多人的大脑是线性的,总觉得房价现在会涨,以后也会一直涨;现在能60岁退休,以后也能60岁退休。

他们看不到驱动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债务。那些大家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几乎清一色建立在庞大的债务之上。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债务也是驱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只可惜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包括债务

图片

这个债务体系之所以玩得转,是因为央行充当了【最后贷款人】,即不管债务有多高,毁约风险有多大,只要央行认了这笔(坏)帐,肯印钞,大家就总能借新还旧,甚至不用还。大不了一代人还不起,就两代人,两代人还不起,那就四代人,代代为......

图片

不然为什么资本每次总是玩脱后,都逼央行放水(贷款)来救。捅了上万亿的篓子,花光纳税人的钱,1不罚款,2不坐L,此情此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似乎所有问题最终只会演变成“央行放不放水”的问题,而这里的重点不在于央行,而是这个【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以前四大家族时期是由“四行两局”来充当的,那个年代有多荒唐,历史书都有写,真的是一袋米扛几楼。

图片

 本质上,只要这个【最后贷款人】不被债务毁约拖垮,不被推倒,游戏就还能继续。

但是,随着收入跑不赢债务,负债的人就越来越多,负债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毁约的风险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大。一旦玩脱了,那可能历史都要改写了。

那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是万能解法吗?央行能通过无节制承担社会公共债务而创造财富吗?显然不是。

一个不具备生产力的部门,怎么可能解决生产力缺失的问题?严格来说,这顶多算生产关系的一环,并且是分配环节的。再说,不创造新的生产力,又怎么消化现在过量的供给(库存)?不消化过量的供给,又怎么创造利润,来推动企业再生产呢?没有再生产,又怎么解决就业呢?

再往深一层想,这些债务大家都不用还了吗?“消失的债务”去哪了?它们会变成通胀,导致社会和企业整体成本上升,你的真实收入都要扣除通胀以及债务。

图片

本质上买东西变贵跟欠债还钱没啥区别,最终都要买单,只不过看谁买单而已。人家实打实印钞,你是实打实少钱,你拿什么追上印钞机?这些年印的票子,别说炒房炒股,炒栗子,炒花蟹都香的飞起。

请注意,我的观点不是【最后贷款人】有问题,而是借那么多,怎么还

看看从去年开始,我们的M2与工业利润的对比。

图片

注:被债务压垮的利润

再看看美联储3月开会决策时多尴尬。加息嘛,企业挂,政府债务挂,不加息嘛,小可爱挂。

图片

这次美联储的决策被誉为格林斯潘时代以来最难的一次,为什么?以前市场可以通过美联储的【前瞻指引】,提前让市场预测美联储要干什么。

图片

预测结果可以参考联邦利率期货图。

图片

并且自2006年1月以来,每逢美联储公布结果前10天内,这种预测几乎100%准确,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08年9月15日雷曼倒闭时,市场当天就改变了预期,从【按兵不动】变成【降息】。第二天9月16日美联储却选择了按兵不动,市场唯一一次猜错,所以就有了99%。

图片

就像今年3月,银行危机爆发,市场在加息25基点与不加息之间一直徘徊,结果美联储也选择了【按兵不动】。

图片

而且,尴尬的不止我们和美联储,欧洲兄弟也是卧龙凤雏,随着罢工人数屡创新高,欧央行只能加息一条路走到黑,根本没心思管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的破事。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央行充担【最后贷款人】的代价是什么?答案是4个字:控制通胀。

图片

货币的信用是央行给的,而央行的信用是大家给的,一旦央行管不住通胀,就会导致手里拿着美元&美债的人慌的1P。信用一旦崩溃,整个金融体系就game over。

翻开历史,每一次大型危机或者改朝换代,几乎都跟【最后贷款人】管不住通胀有关。

所以美联储有2个使命:控制通胀和失业率。而欧洲由于发展不平衡,管不了失业,就只管通胀。其他央行的功能基本大同小异。

治理通胀是个长期的过程,水温都持续烧到99度了,你现在一下子关火,岂不是又要重头再来?所以,只要这个银行危机没有蔓延,央行们肯定不会刹车。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水温到底什么时候到100度?

说到这里,这个局的逻辑已经很清晰了。因为没有新的生产力,去解决【最后贷款人】超量承载的问题,所以大家都走到了十字路口,事情逐渐演变成二选一:

- 印钞 vs 加息,总得选一个吧?

- 被人割 vs 割别人,总得选一个吧?

- 世界三大奇迹:某神秘东方的楼市、小日子的债市、鹰酱的股市,总得选一个吧?

- 富人加税,穷人发钱,总得选一个吧?

连大a也都徘徊在3200/3300附近很久了,是时候作出选择了。港美股先跌为敬。

图片

不是我对未来不看好,而是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历史的选择,现在就像工业革命之前的,马尔萨斯陷阱中挣扎的世界(the Malthusian trap)

图片

说到底,这个局最终就是看谁先顶不住,是【最后贷款人】还是【小可爱】?

反观了历史的进程以后,我也不禁去反思,那些年如果按照大众的认知,房价再翻一倍,互联网和教培行业再火三到五年,再诞生一批富豪,大家马照跑,舞照跳,在一片看似繁荣的光景下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刚好最近我去了趟香港,感觉香港就是最合适的答案。

01

生育率几乎全球垫底,连小学都要停办;

图片

02

房价逆天,年轻人看不到未来纷纷出走,劳动力严重缺失;

图片

03

曾经引以为傲的金融业也“穷”的只剩个壳,不得不引入币圈;

图片

04

至于创新能力,那几乎是天荒夜谈,先不说香港科技企业越来越少,就连【每亿元GDP产出专利】的数量,都只能在国内省市区排33名。

05

在高房价与高失业的双重夹击下,【最后贷款人】只能把债务堆起。香港家庭负债占GDP比例高达95.5%。钱都拿来还债了,那普通人还要什么自行车?

图片

债务不会凭空消失,只能通过提高收入来消除,又或者,转移。

图片

牛市的时候,哪有人想到炒房炒股原来会导致断子绝孙。而当我们有了前车之鉴时,就不该重蹈覆辙。

 

幸运的是,当我看到现在内陆居民杠杆率远不及香港的95.5%,并且不增反降,就松了一口气,这才是稳中向好,毕竟经济发展不能以掏空我们6个钱包为代价。

图片

14亿人口,5.6%全国城镇失业率(今年2月数据);6亿人月入不足1000元,以及1个年轻人至少养4个老人,这些都不是闹着玩的。

只有口袋有余粮,日子才过得踏实。

看到这里,自救的方式不就显现出来了吗?

历史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推演,比如伟大的企业往往在危机中涅槃重生,真正的人才往往在乱世下逆天改命。这不是鸡汤,是有历史数据作为参考的。

考夫曼基金(Kauffman)曾统计过,美国500强企业当中,有超过一半就是在经济衰退或熊市期间成立的。

图片

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 通用汽车(1908)是在1907经济衰退后一年诞生的;

- 微软(1975)和苹果(1976)则都是在上一次大滞涨,与石油危机背景下诞生的;

- 奈飞也是在次贷危机后转型流媒体业务。

理由也很简单,经济衰退虽然会冲击公司业务,但对于公司创新业务、新模式的形成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再者,跟整个经济体的就业相比,由创业公司所创造的就业,对经济衰退的敏感度更低。也或许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企业,更有危机意识。

用经济学家Frank Knight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没有不确定性,企业将没有利润,如果没有不确定性,也许就没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尚且如此,就更别说普通人了。当收入无法增加的情况下,降杠杆就是历史的选择,也为即将到来的新机遇储备能量。

这里我结合中金的美林时钟图,以及我自身的一些亲身经历,给大家做些参考。

先声明,我不提倡你们利用这些来投机倒把,我更多是希望大家用它来指导生活与工作,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稳赚不赔:投资自己。

图片

我们处在了图上红色方框这个位置,即现金为王的时代。中金比较乐观,觉得2022年底就应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我跟中金的看法不一样,我对这场大通胀看法是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相当于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手里握着现金

最近连巴菲特和芒格都公开声称:投资黄金期结束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值得投资的资产。

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只要保住现金就能跑赢99%的人,并且这些现金能为下一个阶段作准备,无论下一个阶段是衰退期还是复苏期。

图片

不信你去看看巴菲特,他早就保留一堆现金资产准备下一阶段。刚好最近银行危机爆发,美国政府主动把一些廉价资产送上门,既是看重他的名气也看中他的现金。

图片

这一幕跟次贷危机时,他抄底高盛和富国如出一辙。之前视频我也提过,次贷危机最大赢家约翰保尔森,他06年就把房子卖掉租房子,然后09年再反手抄底。

哪怕没有大佬们有钱,但思路绝对是可以参考的。在复苏阶段你手持现金,资产自然围着你转。

这时候肯定有人跟你说,保留现金肯定跑不赢通胀,这大概率是金融同行看上了你手里的现金。

反过来想想,牛市你都跑不赢通胀,难道熊市就能跑赢?

去年公募整体亏损1.45万亿,连机构都跑不赢通胀,更何况普通人。韭菜之所以被割,是因为韭菜永远不认为自己是韭菜。但残酷的现实是,能跑赢通胀的投资案例,几乎都发生在牛市,而熊市就是风险大于机会。

图片

再举个有手就行的例子——个人养老金。这玩意争议性很大,但老实说,能无风险给自己减税,不就是变相增加收益了吗?

你拿着那点钱去投资也干不成什么大事,还说不定亏没了,不如实打实响应国家号召,给自己增加一点收入。尤其是打工人,干得好还有涨薪或者年终奖的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减税的金额也在提升。

很多自媒体忽悠说用现在的工资来做线性推算,那确实没减多少,但如果一份工作,长期不能给你提高待遇,还要陪它此志不渝,你这是准备当卧底一辈子了?

图片

这并不是打广告,英国和香港都发生过养老金破产的事件。国外的反面教材都在传达一个信息:自己给自己存钱养老是早晚的事情。钱存着也别急着投什么产品,以后里面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毕竟金融机构都知道你有钱,不给你弄点花活,怎么把你的养老本给挣了?

除了这些与投资市场相关的以外,我还想分享一点,就是用投资分析来指导生活。举个例子,Chatgpt未来将取代很多劳动力,这个大家应该有共识,但我的观点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像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逻辑

即新能源不仅没能取代传统能源,反而让传统能源赚更多。这也跟时代的周期相关,本来大通胀时代就是能源商品比较值钱,更别说新能源的生产需要依赖传统能源的供应。

图片

曾经新能源的人都在喊“取代传统能源”,结果新能源公司现在还在死亡边缘挣扎,传统能源却俨然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行业,并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还没理解的话,去看看毛子如何通过商品能源搅乱全球经济。

图片

同样原理,被Chatgpt取代的人力,节约下来的利润会去哪呢?当然是掌握资源话语权的人手里,Chatgpt能取代我写稿,但它取代不了我的IP影响。你们看我的视频,是因为我这个人以及我的的观点,而不是因为Chatgpt改变了我的内容大纲。

粉丝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话语权在IP身上。所以我敢说,未来有能力做原创的人,会比现在更赚钱

 

再分享一个我学生的案例: 

21年广东某大学毕业的普通应届生,对社会没啥认知,一开始被互联网的光环吸引入行,沉浮一年多时间,从一开始打杂,成长为一名当家主播,听着感觉还不错吧?

实际上没多大成绩,那些所谓的成长,也只是用996换来的廉价劳动而已。

 

去年她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想转行,但放不下互联网的光环,本打算继续找下一份互联网工作,深耕主播技术,成为下一个网红IP。甚至还羡慕我这个用爱发电的博主。

我跟她说:

连你们普通大学生都觉得这个行业有机会的时候,其实这个行业的机会早就被各路资本瓜分完了,剩下的只有内卷和清算。

与其在一个下行行业里内卷,比如去新能源试试,新能源至少是个上升期的行业,卖车都没有主播卷。后来她听我的建议去了特斯拉,几个月时间就成了Top Sales。

 

抛开大厂的待遇不说,如果没有对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认知,我怎么会建议她脱离996的互联网,去供不应求的新能源呢?

我是发自内心的,100%不建议年轻人选金融或者互联网。除非你真的在这些行业里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又或者你有个好老爸,否则普通人怎么可能打破内卷,逆着时代走呢?降维打击不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吗?当保安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少走几十年弯路,行行出状元嘛。

 

不管怎么样,非理性繁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失的利润也好,估值也罢,都不会再回来,只有创新才有未来。

丘吉尔曾说: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上述的自救方式都只是冰山一角。作为普通人,你既可以硬着头皮跟别人卷,也可以找阻力最小的方向去突破。

学投资从来就不是为了找份金融的工作,或者投机倒把,而是从投资中看懂人性,看懂历史的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的经历,找到最合适的道路

我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从疫情时创业失败,重新出来找工作月入几千块,到现在小有成绩。每一次的跃迁都建立在我对公司经营、对行业变迁、对经济规律的分析之上。

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等我打算10万粉丝再跟你们吹。

历史不一定是胜者为王,也有可能剩者为王。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之争,英国人捡漏;法西斯与英国人之争,美国人捡漏;而代表新生产力的工业革命跟随剩者产生,那下一步就是看谁捡漏美国人。

图片

这个时代即将走到作出选择的时候,【最后贷款人】也走到了怎么做都得有人挂的境地,所以不管是软着陆硬着陆,还是不着陆,我们都无法改变价值理性回归的历史进程。只要带着现金活下来,你就一定会看到这个时代的重生,并享受到剩者的红利。

大浪淘沙始见金,沧海济帆终接云。

我们下期见,拜拜~

原创 | Austin

编辑 | Chelsey

本期灵感来源于以下四本“危机”名著

图片

图片

见证历史:

【大通胀时代1】看看美国距离崩盘还剩多久?这也许就是我们对资本说“不”的原因

【大通胀时代2(上)】老美即将带崩全球经济?最终还是我们打工人扛下了所有…

【大通胀时代2(下)】老美即将带崩全球经济?最终还是我们打工人扛下了所有…

【大通胀时代3】2023年该如何翻身?2022年的教训还没吃够?

【大通胀时代4】衰退启示录:现代危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修改于:2023-07-30
晒晒我的复盘笔记
交易复盘是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分享复盘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修正自己的交易行为。小虎君想邀请广大虎友阶段性的复盘自己的交易,总结自己的交易得失。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