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调查传言再起,欧洲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动手了?

能链研究院
2023-07-03

该来的,总会来。

2012年,欧盟为了维护本土光伏产业,对我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简称双反)制裁措施。今天,双反调查或再一次落到中国电动汽车身上。

只不过,双反永远是一把双刃剑。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中国光伏产业在围追堵截中持续扩大份额,2022年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等关键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过去10年,中国对光伏产业投资超500亿美元,为欧洲的10倍,且全球TOP10光伏企业均出自中国。

同样,年销量已占全球60%以上份额的中国电动汽车,很可能也会复制光伏的进击路径。虽可能遭“围猎”,但仍将靠实力前行。

双反调查传言再起

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全球市场的汹涌之势,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有人爱,更有人恨,不时有“中国威胁论”冒出来。

图片

因为担心中国电动汽车会冲击到欧洲汽车工业基础,威胁本土电动汽车生产,削弱欧洲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两位欧盟高级官员透露,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副司长兼首席贸易执法官 Denis Redonnet 领导的贸易保护部门,正在考虑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启动 " 双反调查 "。

据透露,最近的欧洲理事会峰会上,欧盟一些国家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第一批的调查结果或在7月12日左右公布。一旦祭出双反调查的杀手锏,欧盟有可能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

当年,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搞出了一个最低价格承诺协议,且每年销量限制在一定配额内,接受了121家中国企业的价格承诺,并对MIP协议之外的其他企业征收47.7%-64.9%的高额关税。2018年9月,该政策到期后终止。

不过,欧盟不同于美国,美国针对中国整车出口设置了30%的关税,《通胀削减法案》还就中国供应链作出限制,但欧洲只有10%的关税,甚至还能拿到优惠政策,相对开放很多。

从中欧贸易的发展态势看,欧洲并没有将中国定位为主要竞争者,更没有对中国高科技产业链进行“狙击”,更多地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劳动就业岗位的初衷。欧盟并不希望与中国“脱钩”,更重视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虽然内部有不同的声音,但只要能寻找到最大公约数,仍然是合作大于竞争。

而且欧盟的法国、德国等不同的汽车工业大国,也都有自己的盘算,并不一定支持双反。

数据显示,在法国2023年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补贴中,约有40%的资金流向了中国企业的产品。据透露,法国有可能调整电动汽车补贴的实施条件,对电动汽车或零部件的生产地做出规定,使其优惠政策惠及本土的汽车品牌。这相当于引导中国企业选择在法国设立海外工厂,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企业都曾与法国开展过可行性谈判。

德国的态度相对“暧昧”一些。

德国的大众汽车、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占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因此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持谨慎态度。德国担心:一旦撕破脸,加征“惩罚性关税”,很容易引发中国市场的反制,甚至与消费者占到对立面上,损害其在中国的利益。

欧洲在犹豫中前行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欧洲汽车产业,“首鼠两端“可能更贴切一些。

欧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以乘用车口径来说,2022年中国销售了2356万辆,美国1373万辆,欧洲1129万辆。除了中国保持高速增长外,欧美整体汽车销量均小幅下降。欧洲电动汽车的增速也远没中国市场高,2022年,欧洲电动汽车(乘用车)销量从218万辆增至248万辆,仅增长了15%。

图片

但实际上,欧洲电动汽车很早就开始布局,2020年欧洲电动乘用车销售了127万辆,排名全球第一,比中国还多出了10万辆。但在随后的2021年、2022年,欧洲被中国远远甩在了身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欧洲在电动汽车发展上有“包袱”,不像中国,可以轻装上阵。

德国是欧洲电动汽车增长的“火车头”,2022年销量83万辆,其中纯电车47万辆,插电混动33万辆,占到当年整个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的30%,是绝对的“意见领袖”。其次是英国、法国,销量分别为36.9万辆、34.7万辆。而从保有量看,德国电动汽车保有量220万辆,英国、法国处于同一量级,均超过80万辆。

“左右互搏”的心结,让欧洲在配套的公共充电桩建设、充电量上,也没有跟上中国的步子。

与美国类似,欧洲私桩规模庞大,拥有830万辆电动汽车,私桩数量多达710万台,几乎每辆车都随车配有家庭充电桩。2022年,欧洲公共充电桩数量仅为58.2万台,公共充电量61亿Kwh,公用充电量只有22亿Kwh,相当于中国公用充电量的16%。

但欧洲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刚刚突破20%,依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3年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比利时、英国、斯洛文尼亚,数量分别为19.8万辆、10.9万辆、4.7万辆。2023年前4个月,中国出口比利时的电动汽车销量约8.3万辆,排在欧洲第一,其次是英国约6.3万辆,西班牙上升至第三位。

图片

上汽MG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最大的获益者,今年5月上汽集团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超过2万辆,其中仅英国就达8000辆,销量仅次于特斯拉。

不过相较2022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数量增幅并没预期那么高,反而泰国、中东地区出现了较高的升势。特别是泰国,中国出口到泰国的汽车90%为电动汽车,中国汽车品牌已占到泰国电动汽车市场85%的份额,泰国也是东盟国家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排第二的销售市场。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占比并不高。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 ( SAR ) 预测,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将达到36万辆,占比仅为3.4%;2024年销量将增长到61万辆,占比5%。

而且看似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大,实际上欧美车企在华投资“转销”全球所占的比例不低。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已经出口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2022年全年出口27.1万辆。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上海工厂特斯拉分别出口39208辆、40479辆、12206辆和35886辆,累计出口127779辆,同比增长近73%。

一旦欧洲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动手”,特斯拉也很“受伤”。

同样受到伤害的还有欧洲车企自身,包括将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到欧洲的大众、雷诺等,加上特斯拉出口的销量,外资车企共计能占到出口欧洲销量40%的比例。此外,即便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中的份额不断提升,但2022年欧洲的大众、宝马、奔驰40%的利润仍来自于中国。

这也是欧洲采取限制措施投鼠忌器的地方。

所以,欧洲采取如当年光伏一样的双反措施的可能性并不高,至少当下还没到这一时刻。退一步讲,即便有所行动,已经进入欧洲的上汽、比亚迪、蔚来、赛力斯、北汽等车企也在探讨本地建厂的计划,可以曲线解围。

相比低概率的双反,中国车企、充电桩更应该“提早准备”的是欧盟后续针对碳足迹的一系列绿色准入新政。

$能链智电(NAAS)$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