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错过了科技股?

重仓科技股
2018-05-24

$美光科技(MU)$ $AMD(AMD)$ $谷歌(GOOG)$ $谷歌A(GOOGL)$ $苹果(AAPL)$ $阿里巴巴(BABA)$ $英伟达(NVDA)$ $Facebook(FB)$ $Lumentum Holdings Inc.(LITE)$ 自张潇雨商业案例:其实,当我们说“我们错过了某种东西”的时候,本质上是带有一种自省和遗憾的情绪的。

“错过了科技股”的潜台词是说,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过去十年涨了这么多,科技行业作为过去十年最热门、发展最快、增长最多的行业,作为人人口中的“股神”巴菲特为什么居然没发现呢?为什么居然一点都没有沾到光呢?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就非常清晰了——错过了谷歌、Facebook、亚马逊,影响巴菲特成为巴菲特了么?

其实并没有影响,换句话说,巴菲特完全没有“错过”什么。

这其实是我非常想要强调的一点——在分析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愿意去回到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比如2009年要是买几千个比特币一直不卖就好了,2010年要是买腾讯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就好了,2014年要是在深圳买房就好了……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后视镜”偏差。因为站在现在看过去总是非常清晰的,所有干扰因素都排除了,所有不确定性都消失了,路径清晰可见,某个决策好像顺理成章。

但实际上,如果站在现在看未来,你会发现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会完全不一样。

没人知道比特币后续的价格是什么走势,没人知道已经5000亿美元市值的腾讯还能不能涨到10000亿,也没人知道限购之后的深圳房价如何。

那此时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决策呢?好像还是得回归到投资最本质的那些东西,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是什么,未来能带来多少的现金流和利润;一个城市的房价由什么因素决定,又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兑现;以及最重要的,某一笔投资的风险到底是什么,而你又能承受多少风险。

所以在分析历史的时候,比起回到“利益最大化”的天然倾向,我觉得回到“概率最大化”是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回到历史的某一刻,我们并不知道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的话,我们怎么来优化我们当时的决策质量。

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

如果这么来看的话,我就完全不后悔自己没有去深圳买房或者是错过了腾讯的股票——因为2014年我刚开始创业,个人的现金流一下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是不可能拿出一笔钱来在一个我不生活的城市投资一个流动性很低的房子的。

另外我一直是个不用QQ也不打手机游戏的人,微信也是非常晚才开始用,所以自然对腾讯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感觉非常模糊,那么自然也不可能去买腾讯的股票。从概率上来讲,我没有错过任何东西。

如果用这个思路的话,其实我最应该反思的是没有在六七年前买几百个比特币。因为对2012年已经听说过比特币的我来说,投资几百美元哪怕全部损失,这个风险我也是可以承受的。另外由于我对账面上的涨跌一直不那么在意,所以应该有更大概率把后来经历过几次暴涨暴跌的比特币长期持有住,最终获取比较大的利润。

当然,这样的分析也都是事后诸葛亮而已,更有可能的是我在几百美元变成几万美元之后就全部清仓,等不到后来更大的涨幅了。

丨与其说巴菲特遗憾错过了亚马逊,不如说他成功躲过了亚马逊

这其实又牵扯到我要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名言:不要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但很少有人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谓“不要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我觉得有两层含义:

第一,人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能懂的东西非常少。

所以能把非常有限的几件事、几十家公司琢磨清楚就很不错了。妄图横跨行业广泛研究各种公司和股票,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第二,当你不懂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你就没法经受住市场的波动。

还是举腾讯股票的例子,如果有人回到2010年,给我几十万腾讯的股票,我有多大可能性拿到2018年呢?我觉得概率是非常小的。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我这几年才开始懂腾讯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而之前这家公司对我基本是非常模糊的。那么当它的股票涨跌的时候,我必然会出现信念上的动摇,可能很快就想止损或者由于盈利了赶快跑了。

就像段永平说的,8毛钱买网易的人很多,拿到100块再卖的可能只有他一个。这种信心和信念来自于什么呢?正是来自于段永平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所以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巴菲特为什么错过了科技股和亚马逊?或者说,为什么他什么也没错过?答案应该很简单明了了:巴菲特并不需要捕捉到全世界每一只牛股,并不需要搞懂世界上每一家公司,并不用抓住每一个赚大钱的机会,也能成为巴菲特。

甚至我们应该说,只有知道自身的局限性,只有深入地把有限的几件事情搞懂,只有恪守自己的能力圈,才有可能成为巴菲特。否则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水中捞月罢了。

对于真正懂亚马逊的人来说,长期持有亚马逊的股票并不是风险。但对于对科技行业一向没什么感觉的巴老爷子来说,亚马逊股票可能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来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吧,他说:

“事实是,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亚马逊,我认为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佐斯所做的是近乎奇迹的事情,但问题是,如果我认为某件事将会是一个奇迹,我往往就不会下注。所以,未来我还会错过更多的东西。”

这句话是多么“典型的巴菲特”——贝佐斯创造的亚马逊绝对是一个奇迹,但奇迹的定义正是在于极高的风险和极高的回报,这并不是巴菲特的投资风格。

所以与其说“巴菲特遗憾错过了亚马逊”,还不如说“巴菲特成功躲过了亚马逊”。因为做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恪守自己的原则,否则要原则又有什么用呢。

我想,这就是巴菲特教给我的一件最重要的事。

在这个信息爆炸,杂音众多的时代,我们总在盯着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总害怕自己又错过了什么。但实际上,找到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原则,然后长期、反复地恪守自己的原则,才是真正让我们进步与自由的方式。

希望读完这篇专栏的你,能慢慢懂得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午夜上校
    2018-06-26
    午夜上校
    换句话说,巴菲特在他的能力圈内已经做到最好。如果更新能力圈延伸到科技股,或许还能更好,当然这也是马后炮的后话!
    • 重仓科技股
      马后炮,站在当下谁都不知道什么行业股票会更好。
  • 我胖虎去抽根烟
    2018-05-24
    我胖虎去抽根烟
    错过的太多,不过并不后悔,以后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只要不离开资本市场就有机会
  • 老啃资本
    2018-05-24
    老啃资本
    非常好,事后诸葛亮让人低估风险高估收益
  • 特斯拉加仓哥
    2018-05-24
    特斯拉加仓哥
    我是做房产的
    纠正一下

    是不可能拿出一笔钱来在一个我不生活的城市投资一个流动性很低的房子的
    一线包括二线的房子换手率非常高的
    流动性好。
  • 克伦希尔
    2020-07-31
    克伦希尔
    可以请问下您现在认为腾讯是怎样的公司呢?
  • DylanQiao
    2018-05-24
    DylanQiao
    写的很棒,我也是这么觉得,机会太多太多了,抓自己最懂的
发表看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