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凤
2021-05-17
“带头大哥”$比特币基金(GBTC)$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
@720b410c:
华尔街传奇罗杰斯:一场比2008年更大的变局,正在靠近…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192675909,"tweetId":"192675909","gmtCreate":1621209287901,"gmtModify":1621209287901,"author":{"id":3581155133407185,"idStr":"3581155133407185","authorId":3581155133407185,"authorIdStr":"3581155133407185","name":"赵双凤","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9454cbc0af0ee002ac6aed4e9d5860b9","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4,"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带头大哥”$比特币基金(GBTC)$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带头大哥”$比特币基金(GBTC)$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p></body></html>","text":"“带头大哥”$比特币基金(GBTC)$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92675909","repostId":192104395,"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192104395,"tweetId":"192104395","gmtCreate":1621156286817,"gmtModify":1621206278760,"author":{"id":3580566960831074,"idStr":"3580566960831074","authorId":3580566960831074,"authorIdStr":"3580566960831074","name":"720b410c","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3056,"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bf9d8a7d06c3309889e19c8fe09e39b","width":"688","height":"45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9563233d11261d7ffc7011f83a60def","width":"688","height":"1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997dbc44eb1f39ff41d4a69cb7b2d50","width":"688","height":"1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0e8650bf378e749ab161325af3aabc2","width":"688","height":"1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74a6092518e163abb870e5e8011830b","width":"688","height":"45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1b044a6ec839d918944cc09a8ae30a9","width":"688","height":"54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22c05b04b5af9a68ef665ec9431e30e","width":"688","height":"49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fd58818d2065c9b9588198564254c95","width":"688","height":"458"}],"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bf9d8a7d06c3309889e19c8fe09e39b","width":"688","height":"45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9563233d11261d7ffc7011f83a60def","width":"688","height":"1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997dbc44eb1f39ff41d4a69cb7b2d50","width":"688","height":"104"}],"title":"华尔街传奇罗杰斯:一场比2008年更大的变局,正在靠近…","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世界经济似乎拿到了一个“疯狂”的剧本。</p><p>名不见经传的狗狗币,年内暴涨110倍,市值一度超越<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TWTR\">$Twitter(TWTR)$</a> ,达到800亿美元。</p><p>“带头大哥”<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GBTC\">$比特币基金(GBTC)$</a>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p><p>就在前几天,<strong>全球加密货币的总市值甚至超越了美元货币的流通量。</strong></p><p>在另一边,还有着人类数千年历史从未见过的“怪胎”——负利率,以及美联储“无限吹大”的债务泡沫,空前规模的26万亿美元美债、达到7.8万亿美元规模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p><p>一些人说,我们正坐在一辆驶向悬崖的失控汽车中,另一些人则辩解,“这次真的不一样”。</p><p>针对上述话题,华尔街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近日推出新书《危机时代》,一语惊人:</p><p><strong>“一场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22c05b04b5af9a68ef665ec9431e30e\" tg-width=\"688\" tg-height=\"496\"></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997dbc44eb1f39ff41d4a69cb7b2d50\" tg-width=\"688\" tg-height=\"104\"></p><p><strong>为什么说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strong></p><p>作为职业投资家,每一天,我都在密切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p><p>只要你有看电视新闻或报纸的习惯,特别是其中的经济类板块,并且每天都能事无巨细地浏览、咀嚼上面的每一条信息,相信你一定早就有了强烈的预感。</p><p><strong>“一个远超2008年‘雷曼时刻’的巨大危机即将到来。”</strong>从2019年开始,我就一再发出这样的警告。</p><p>而危机这个东西就像滚雪球,在爆发前,这颗雪球已经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落了太长时间。</p><p>就像当年引发“雷曼时刻”的一系列结构性金融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有太多迹象曾鲜明地预示它的发生:</p><p>比如说冰岛。恐怕相当多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曾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埋下重要伏笔。</p><p>2007-2008年,冰岛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当时占GDP四分之一的金融和房产泡沫已经破裂;2007年秋季开始,冰岛股市暴跌;汇率市场也未能幸免,2008年1-8月,半年多时间,冰岛克朗兑欧元的汇率下跌了超过35%。</p><p>当时,这样的新闻可谓俯拾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事件没什么大不了。</p><p>由此可见,尽管许多人都认为雷曼危机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事后想来,正是那些遭人忽略的小征兆、小迹象,通过不断发酵最终酿成那场严重的金融灾难。</p><p>与雷曼危机爆发前的环境相比,现在的世界经济又到底是什么状况呢?</p><p>此时此刻,<strong>在我看来正是“终结开始的时刻”</strong>,同样的征兆已经充斥眼帘、比比皆是:</p><p>在拉脱维亚,银行破产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该国排名第3,也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的ABLV银行在2018年实行破产清算,另一家主要的金融企业PNV银行紧随其后宣布破产。</p><p>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政府财政方面的困境,人尽皆知。</p><p>欧洲经济大国德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德国最大的民间银行——德意志银行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积累了过多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资产,到2018年底总额竟然高达5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2.5倍。</p><p><strong>如此体量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将不亚于“雷曼时刻”。</strong></p><p>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美国。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增长似乎颇为强劲,自2008年秋雷曼危机爆发以来,史上罕见的经济繁荣期已经持续了10余年——如此长、如此好的市场荣景过去从未发生过。</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1b044a6ec839d918944cc09a8ae30a9\" tg-width=\"688\" tg-height=\"541\"></p><p>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被乐观冲昏了头,认为“这种好景气说不定可以再持续100年”的人一定少不了。</p><p>这就是人性。<strong>当人们陷入疯狂的时候,永远都会用一句口头禅替自己辩解,“这次不一样”。</strong></p><p>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当许多人心照不宣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有可能人们已经陷入某种疯狂状态。</p><p>对我来说,每当有人在我面前试图用“这次不一样”为自己的疯狂举动辩解时,<strong>我脑海中浮现的永远都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想法、同样的行为和同样的下场。这样的画面,我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strong></p><p>很遗憾,<strong>只要有繁荣的开始,就必然会有繁荣的结束;只要是泡沫,必然会破灭。</strong>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这次也不会例外。问题还是出在“负债”这两个字上。美国境内“欠债上瘾”的幽灵再次出现,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角落。</p><p><strong>尽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同时它也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债务国,没有之一。</strong></p><p>这个国家在“负债”这件事上,从未停止过狂奔的脚步。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恐怕也如此。</p><p>2008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是9000亿美元。时至今日,<strong>区区10余年,这个数字已经膨胀到7.8万亿美元之巨,这可是7倍以上的差距。</strong></p><p><strong>当一个社会拼命借钱的时候,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着极为深刻、且不易解决的结构性问题。</strong></p><p>所以这一切都不可能是毫无代价的。而现在,正是付出代价的时候:</p><p>美国两大汽车巨头通用和福特的大本营——底特律市早在2013年就已经破产。</p><p>拥有国际大都市芝加哥,总人口近1300万人的伊利诺伊州,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州。</p><p>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长期被地方债务余额暴增的顽疾所困,最近也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p><p>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伊利诺伊州政府可谓伤透脑筋——他们让大麻和体彩赌博合法化,大肆拍卖珍藏许久的名家画作……使出浑身解数。</p><p>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有这些作为都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p><p>如果像伊利诺伊州这样的大州发生财政破产这种事,其波及效应将不可小觑;如果相继破产,那么在美国全境上演“多米诺骨牌”的戏码,将不会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p><p>一个硕大的“债务雪球”,依然在不停地滚动,现在,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印刷着钞票。</p><p>而且,在金融领域已经发生了从未发生的事情:<strong>世界经济的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过“负利率”的内容。</strong></p><p>远处的“警笛声”已从依稀模糊,渐渐变得清晰可闻。可以想象,当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滚雪球的时候,<strong>这种破坏传播的速度、深度、烈度和广度也将是指数级的,下一场危机的规模和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当年的雷曼危机。</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bf9d8a7d06c3309889e19c8fe09e39b\" tg-width=\"688\" tg-height=\"459\"></p><p>遗憾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类的本性。当脑门上的伤养好后,人们永远都会再一次被相同的石头绊倒。</p><p>可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同情这一人性的弱点。因为即便同情了也没用,人类永远都会醉心于那些完全没有根据的狂热。</p><p><strong>我所等待的,只是这种狂热必然会带来的结果,以及那些结果可能会带给我的机会。</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9563233d11261d7ffc7011f83a60def\" tg-width=\"688\" tg-height=\"104\"></p><p><strong>“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strong></p><p>在危机爆发前,我们身边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p><p>举个例子,一直人满为患的某家高级餐厅,忽然变得很容易预订。这时你要留个心眼。</p><p>理由很简单。这要搁在以前,你这通电话打过去,对方一定会跟你说:“不好意思,已经满了。我们的预约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之后,请您那个时候再打电话试试吧。”</p><p>可是现在,他们却以极其谦卑乃至急切的语气对你说“请务必光临鄙店,您大概什么时间方便呢?”</p><p><strong>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strong></p><p>再比如,当你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你聊着聊着,突然开始抱怨最近挣不到什么钱了,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征兆。</p><p>总之,我们虽然身处烟火人间,却未必能深刻洞察经济社会中的所有蛛丝马迹。所以,跟不同行业的人交谈时,我们要倍加留意。因为这些人对自己行业的氛围最有感触,最能给你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p><p>尽管是碎片化的信息,但把所有碎片一点点地拼接起来时,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即将发生什么,就会一目了然。</p><p>遗憾的是,拥有这种意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strong>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是有人在耳边“吹哨”,即便有人在他们面前敲锣打鼓、大声吆喝,也极难唤醒那些已然麻木的神经。</strong></p><p>那么,当危机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p><p><strong>首先,要彻底改变你对危机的认知方式。</strong></p><p>危机这个东西,依照一定的频率,每隔一段时期必然会发生。<strong>而你现在深信不疑的许多常识,15年后也许就会大错特错。</strong></p><p>让我们回望历史:1930年所有人都认为绝对正确的常识,到了1945年变成什么样了呢?显然不可能再是1930年的样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改变了一切。</p><p>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strong>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反而是变态。</strong></p><p>当然,常识的反转周期不一定非得是15年。有时也许是10年,有时也许是25年。<strong>但是,当我们追溯海量的历史数据时,会发现大体上每隔10-15年,一次巨大的变化就会来临。</strong></p><p>举个例子,1991年,曾经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这放在10年前的1981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仅仅两年,苏联这个所谓的“红色帝国”便彻底消失了。</p><p>受此影响,许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性的“终极胜利”,结果已然不可逆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的“历史终结论”。</p><p>可区区15年后,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严重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p><p>由此,我可以断言:<strong>今天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全部都是错的。</strong>未来的历史必然会证明这一点。这绝不是什么言过其实,更谈不上耸人听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务必深刻理解这点。</p><p>另外,每当危机来临,总会有人失去一切;也总会有人想不开,做傻事。</p><p>我还是那句话,既然好事不可持久,那么坏事也会如此。等一等,未来会不一样。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p><p>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我曾有一个好友,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我自己也曾因离婚而长期情绪低迷,但我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在离婚的15年之后,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p><p>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strong>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即对“15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一无所知。</strong></p><p>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p><p>如果他们还活着,15年后,当他们35岁时,世界将大为不同,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值得期待一下,等待一次。</p><p>以日本为例。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时,想必有许多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但是,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时间内满血复活,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p><p>掐指一算,正好15年。</p><p>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美国,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熬到1945年,就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p><p>掐指一算,又是15年。</p><p>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p><p>我也想借花献佛,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p><p><strong>“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strong></p><p><strong>这不是安慰,是事实。</strong></p><p>我由衷地期望,最低限度,“活下去”的念头能够深入人心。只要活着,5年或10年后就会发现:“啊,当初没有做傻事的自己真是太英明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0e8650bf378e749ab161325af3aabc2\" tg-width=\"688\" tg-height=\"104\"></p><p><strong>如果想做个有钱人,牢记这几件事</strong></p><p>许多人都想成为有钱人。可以理解,这是人性,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的动力之一。</p><p>问题在于,有太多人都在做一夜暴富的美梦,在重大历史机遇到来时,往往表现得过于见猎心喜、轻率冒进。</p><p>尽管这也是人类的本性,即便是我也不例外,可如果屈服于它而不是战胜它,你的财富人生便会有很大的危险。</p><p>所以如果想做个有钱人,记住这几件事:</p><p><strong>1. 只要能做到“不懂不投”,不愁赚不到大钱</strong></p><p>我一向认为,<strong>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普通人与职业投资家最为重大的区别,没有之一。</strong></p><p>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永远不要投资你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东西”。</p><p>偏偏所有人都喜欢“独家情报”,特别对我这样的资深投资家来说,每个人都想从我这儿搞到点“内部消息”,都希望从我嘴里得到一句“哥们儿,买这个吧!绝对稳赚不赔!”</p><p><strong>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依赖别人的时候,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无能的人。</strong></p><p>所以我要反复强调: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万万不可破例,不可心存侥幸。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愁赚不到大钱。</p><p>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中“专做不熟之事”的人何其多。有多少人仅仅靠着每天浏览载满各种投资信息的网页,寻觅投资标的,从而日复一日地给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掮客们白白送钱。</p><p>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晚上亲自到府上拜访,敲敲你的房门,对你说:“我叫吉姆,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我们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特别牛的投资产品,只需要投50万人民币,明年就能有至少两三成的回报,您不想尝试一下吗?”</p><p>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不出意外,十有八九你不会给我开门,而是会婉拒我的“好意”。不仅如此,如果我不死心,继续纠缠不清的话,你甚至有可能报警。</p><p>为什么你会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因为你不认识我,也完全不懂我推荐的那款产品到底怎么回事。</p><p>而另一方面,“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则完全清楚。因此,你不可能把一个自己清楚的东西,轻率地投到一个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中去。</p><p>对吗?就是这个意思。但讽刺的是,我们身边有太多人每天做的就是这件事。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血汗钱、把自己兜里的真金白银,无比草率地送给那些陌生的人、投给那些陌生的事。</p><p>只是在手机上,不停地在“这只基金不错,看起来业绩挺好”“哦,不对。那只股票更厉害,短短3个月已经翻了两倍”之类的想法中跳来跳去、反复纠结,没有意义。</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4a6092518e163abb870e5e8011830b\" tg-width=\"688\" tg-height=\"459\"></p><p>但无论如何纠结,或最终怎么选择,对那些潜在的投资标的,你依然一无所知。所以你的任何投资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错误的。</p><p><strong>总之,在你对“赚钱”这件事拥有真正的自信之前,不要轻易投资。耐心等待才是唯一的可选项。</strong></p><p><strong>2. 别忘了孔子的教诲</strong></p><p>对我来说,每当遭遇磨难时,总是会从孔子的教诲中得到许多精神的力量。</p><p>比如,孔子说过:<strong>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strong></p><p>这就意味着,1永远大于0,千万不要小看1。100次地积累1,就是100;而100次地积累0,则还是0。</p><p>但问题在于,要做到这点需要目光长远,忍耐再忍耐。<strong>对投资家来说,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忍耐”二字,没有之一。</strong></p><p>很大程度上,成功是忍出来的。为了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strong>对我而言,没有“忍无可忍”这一回事。</strong></p><p>还有一句:<strong>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strong></p><p>这句话同样意味深远。也就是说,修行这件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负责、让自己受益。</p><p><strong>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圆满”的途径。</strong></p><p>比如,弯腰捡起马路上的一个烟头,不是为了让别人夸奖,也与试图通过这种举动影响他人的行为无关,甚至这个动作完全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关注。</p><p>你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渴望“自我圆满”。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是由于你想、而且必须这样做。因此,你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即可,无需介意他人怎么想、怎么说。投资也一样。</p><p>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显然,2000多年前的孔子已经把投资之道彻底参透了。实在是厉害。</p><p><strong>3. 即使失败40次,成功3次即可</strong></p><p>迄今为止,在长达半世纪的投资生涯中,我曾屡屡失败,同时也收获过几次成功。但这几次成功都是所谓的“大成功”,基本上足以奠定我在投资界的地位。</p><p>我将这形容为“40败3胜”,3胜的分量要远超40败。</p><p>投资界有一句格言:<strong>“所谓成功,就是减损。”</strong>我认为这句话与我的“40败3胜”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3胜的战果足够大,便足以弥补40败的损失,并最终获得巨大收益。</p><p>所以你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失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strong>以便用最小的失败去迎接下一个巨大成功。</strong></p><p>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这个国家曾经成功得太多、太大、太久,日本人对“失败”这件事有着强烈的陌生感以及潜在的恐惧、排斥心理。</p><p>在泡沫经济破裂的20世纪90年代,对于那些经营不善、行将倒闭的企业,日本政府采取了“姑息”乃至“救援”的态度,“破产清算,重新出发”这一选项从未得到真正的重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fd58818d2065c9b9588198564254c95\" tg-width=\"688\" tg-height=\"458\"></p><p>可见“惧怕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日本这个国家,是何其浓厚。所以日本经济才会“失去”10年、20年、30年乃至更长时间。</p><p>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与其面对挑战、失败和众多的不确定性,不如安享眼前唾手可得的安逸划算。</p><p>但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背后,隐藏着一个不易察觉却极为危险的陷阱,<strong>“安逸”这个东西,绝非免费的午餐。</strong></p><p>希望安逸一点的想法,本身没有错。<strong>问题在于,只有身边所有人都和你有着相同的想法,“安逸”才有可能成立。</strong></p><p><strong>反之,如果在你享受安逸的时候,别人却在拼命努力,那么你的“安逸”迟早会化为泡影,被其他人无情地剥夺。</strong></p><p>所以与自身的好恶相比,现实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哪怕你不那么喜欢、不那么期盼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一定要把钱投给现实,而不是自身的感受。</p><p><strong>4. 做生意的诀窍:找到“竞争最小”的领域</strong></p><p>我是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偏僻的小镇长大的。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但之所以表现突出,完全是同学们糟糕的成绩衬托的。</p><p>所以我知道,就算我是孩子们的“头儿”,也并不是因为我真的很优秀,而是因为竞争匮乏。</p><p>当年,每个周末都有棒球比赛。赛场里有个卖可口可乐的阿姨。观赛的球迷都会到她那儿买上一瓶可乐,喝完后把空瓶子随手扔到地上。</p><p>由于这些可乐瓶都在供货商那里付了押金,所以她只能一个一个地把地上的瓶子捡起来。这项工作看起来很辛苦,令她疲惫不堪。</p><p>于是,5岁的我被这个意想不到的商机眷顾:捡空瓶子这件事由我替她做,作为回报,她会付给我一些报酬。每当有棒球赛,我们便会交易一次。</p><p>从第二年开始,我有了自己的生意,在赛场里贩卖可乐和炒花生。当生意越做越大,一个人打理越发吃力时,我雇用了自己4岁的弟弟为我打工。</p><p>这就意味着,5岁时的我还是那个阿姨的打工仔;而第二年,6岁的我已经自己当了老板,成了拥有一个正式雇员的资本家。</p><p>这个生意持续了5年,我不但还清了为买炒制机器欠父亲的100美元,还攒下了100美元的利润。</p><p>换言之,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是在6岁的时候,而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竞争太弱、太少。</p><p>所以从幼年的经历中,我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启发:<strong>那就是,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意,竞争越少,取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strong></p><p>这个发现一直到今天都令我受益匪浅。在我的投资之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p><p>在做企业分析、挑选潜在的投资对象时,我第一个关注的要素就是这些企业的竞争状况。<strong>谁的竞争对手少,我就会投资谁。因为这样的投资才有较高的成功率。</strong></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世界经济似乎拿到了一个“疯狂”的剧本。</p><p>名不见经传的狗狗币,年内暴涨110倍,市值一度超越<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TWTR\">$Twitter(TWTR)$</a> ,达到800亿美元。</p><p>“带头大哥”<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GBTC\">$比特币基金(GBTC)$</a>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p><p>就在前几天,<strong>全球加密货币的总市值甚至超越了美元货币的流通量。</strong></p><p>在另一边,还有着人类数千年历史从未见过的“怪胎”——负利率,以及美联储“无限吹大”的债务泡沫,空前规模的26万亿美元美债、达到7.8万亿美元规模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p><p>一些人说,我们正坐在一辆驶向悬崖的失控汽车中,另一些人则辩解,“这次真的不一样”。</p><p>针对上述话题,华尔街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近日推出新书《危机时代》,一语惊人:</p><p><strong>“一场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22c05b04b5af9a68ef665ec9431e30e\" tg-width=\"688\" tg-height=\"496\"></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997dbc44eb1f39ff41d4a69cb7b2d50\" tg-width=\"688\" tg-height=\"104\"></p><p><strong>为什么说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strong></p><p>作为职业投资家,每一天,我都在密切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p><p>只要你有看电视新闻或报纸的习惯,特别是其中的经济类板块,并且每天都能事无巨细地浏览、咀嚼上面的每一条信息,相信你一定早就有了强烈的预感。</p><p><strong>“一个远超2008年‘雷曼时刻’的巨大危机即将到来。”</strong>从2019年开始,我就一再发出这样的警告。</p><p>而危机这个东西就像滚雪球,在爆发前,这颗雪球已经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落了太长时间。</p><p>就像当年引发“雷曼时刻”的一系列结构性金融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有太多迹象曾鲜明地预示它的发生:</p><p>比如说冰岛。恐怕相当多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曾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埋下重要伏笔。</p><p>2007-2008年,冰岛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当时占GDP四分之一的金融和房产泡沫已经破裂;2007年秋季开始,冰岛股市暴跌;汇率市场也未能幸免,2008年1-8月,半年多时间,冰岛克朗兑欧元的汇率下跌了超过35%。</p><p>当时,这样的新闻可谓俯拾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事件没什么大不了。</p><p>由此可见,尽管许多人都认为雷曼危机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事后想来,正是那些遭人忽略的小征兆、小迹象,通过不断发酵最终酿成那场严重的金融灾难。</p><p>与雷曼危机爆发前的环境相比,现在的世界经济又到底是什么状况呢?</p><p>此时此刻,<strong>在我看来正是“终结开始的时刻”</strong>,同样的征兆已经充斥眼帘、比比皆是:</p><p>在拉脱维亚,银行破产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该国排名第3,也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的ABLV银行在2018年实行破产清算,另一家主要的金融企业PNV银行紧随其后宣布破产。</p><p>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政府财政方面的困境,人尽皆知。</p><p>欧洲经济大国德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德国最大的民间银行——德意志银行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积累了过多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资产,到2018年底总额竟然高达5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2.5倍。</p><p><strong>如此体量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将不亚于“雷曼时刻”。</strong></p><p>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美国。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增长似乎颇为强劲,自2008年秋雷曼危机爆发以来,史上罕见的经济繁荣期已经持续了10余年——如此长、如此好的市场荣景过去从未发生过。</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1b044a6ec839d918944cc09a8ae30a9\" tg-width=\"688\" tg-height=\"541\"></p><p>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被乐观冲昏了头,认为“这种好景气说不定可以再持续100年”的人一定少不了。</p><p>这就是人性。<strong>当人们陷入疯狂的时候,永远都会用一句口头禅替自己辩解,“这次不一样”。</strong></p><p>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当许多人心照不宣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有可能人们已经陷入某种疯狂状态。</p><p>对我来说,每当有人在我面前试图用“这次不一样”为自己的疯狂举动辩解时,<strong>我脑海中浮现的永远都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想法、同样的行为和同样的下场。这样的画面,我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strong></p><p>很遗憾,<strong>只要有繁荣的开始,就必然会有繁荣的结束;只要是泡沫,必然会破灭。</strong>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这次也不会例外。问题还是出在“负债”这两个字上。美国境内“欠债上瘾”的幽灵再次出现,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角落。</p><p><strong>尽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同时它也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债务国,没有之一。</strong></p><p>这个国家在“负债”这件事上,从未停止过狂奔的脚步。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恐怕也如此。</p><p>2008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是9000亿美元。时至今日,<strong>区区10余年,这个数字已经膨胀到7.8万亿美元之巨,这可是7倍以上的差距。</strong></p><p><strong>当一个社会拼命借钱的时候,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着极为深刻、且不易解决的结构性问题。</strong></p><p>所以这一切都不可能是毫无代价的。而现在,正是付出代价的时候:</p><p>美国两大汽车巨头通用和福特的大本营——底特律市早在2013年就已经破产。</p><p>拥有国际大都市芝加哥,总人口近1300万人的伊利诺伊州,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州。</p><p>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长期被地方债务余额暴增的顽疾所困,最近也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p><p>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伊利诺伊州政府可谓伤透脑筋——他们让大麻和体彩赌博合法化,大肆拍卖珍藏许久的名家画作……使出浑身解数。</p><p>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有这些作为都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p><p>如果像伊利诺伊州这样的大州发生财政破产这种事,其波及效应将不可小觑;如果相继破产,那么在美国全境上演“多米诺骨牌”的戏码,将不会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p><p>一个硕大的“债务雪球”,依然在不停地滚动,现在,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印刷着钞票。</p><p>而且,在金融领域已经发生了从未发生的事情:<strong>世界经济的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过“负利率”的内容。</strong></p><p>远处的“警笛声”已从依稀模糊,渐渐变得清晰可闻。可以想象,当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滚雪球的时候,<strong>这种破坏传播的速度、深度、烈度和广度也将是指数级的,下一场危机的规模和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当年的雷曼危机。</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bf9d8a7d06c3309889e19c8fe09e39b\" tg-width=\"688\" tg-height=\"459\"></p><p>遗憾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类的本性。当脑门上的伤养好后,人们永远都会再一次被相同的石头绊倒。</p><p>可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同情这一人性的弱点。因为即便同情了也没用,人类永远都会醉心于那些完全没有根据的狂热。</p><p><strong>我所等待的,只是这种狂热必然会带来的结果,以及那些结果可能会带给我的机会。</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9563233d11261d7ffc7011f83a60def\" tg-width=\"688\" tg-height=\"104\"></p><p><strong>“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strong></p><p>在危机爆发前,我们身边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p><p>举个例子,一直人满为患的某家高级餐厅,忽然变得很容易预订。这时你要留个心眼。</p><p>理由很简单。这要搁在以前,你这通电话打过去,对方一定会跟你说:“不好意思,已经满了。我们的预约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之后,请您那个时候再打电话试试吧。”</p><p>可是现在,他们却以极其谦卑乃至急切的语气对你说“请务必光临鄙店,您大概什么时间方便呢?”</p><p><strong>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strong></p><p>再比如,当你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你聊着聊着,突然开始抱怨最近挣不到什么钱了,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征兆。</p><p>总之,我们虽然身处烟火人间,却未必能深刻洞察经济社会中的所有蛛丝马迹。所以,跟不同行业的人交谈时,我们要倍加留意。因为这些人对自己行业的氛围最有感触,最能给你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p><p>尽管是碎片化的信息,但把所有碎片一点点地拼接起来时,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即将发生什么,就会一目了然。</p><p>遗憾的是,拥有这种意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strong>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是有人在耳边“吹哨”,即便有人在他们面前敲锣打鼓、大声吆喝,也极难唤醒那些已然麻木的神经。</strong></p><p>那么,当危机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p><p><strong>首先,要彻底改变你对危机的认知方式。</strong></p><p>危机这个东西,依照一定的频率,每隔一段时期必然会发生。<strong>而你现在深信不疑的许多常识,15年后也许就会大错特错。</strong></p><p>让我们回望历史:1930年所有人都认为绝对正确的常识,到了1945年变成什么样了呢?显然不可能再是1930年的样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改变了一切。</p><p>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strong>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反而是变态。</strong></p><p>当然,常识的反转周期不一定非得是15年。有时也许是10年,有时也许是25年。<strong>但是,当我们追溯海量的历史数据时,会发现大体上每隔10-15年,一次巨大的变化就会来临。</strong></p><p>举个例子,1991年,曾经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这放在10年前的1981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仅仅两年,苏联这个所谓的“红色帝国”便彻底消失了。</p><p>受此影响,许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性的“终极胜利”,结果已然不可逆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的“历史终结论”。</p><p>可区区15年后,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严重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p><p>由此,我可以断言:<strong>今天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全部都是错的。</strong>未来的历史必然会证明这一点。这绝不是什么言过其实,更谈不上耸人听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务必深刻理解这点。</p><p>另外,每当危机来临,总会有人失去一切;也总会有人想不开,做傻事。</p><p>我还是那句话,既然好事不可持久,那么坏事也会如此。等一等,未来会不一样。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p><p>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我曾有一个好友,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我自己也曾因离婚而长期情绪低迷,但我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在离婚的15年之后,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p><p>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strong>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即对“15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一无所知。</strong></p><p>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p><p>如果他们还活着,15年后,当他们35岁时,世界将大为不同,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值得期待一下,等待一次。</p><p>以日本为例。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时,想必有许多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但是,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时间内满血复活,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p><p>掐指一算,正好15年。</p><p>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美国,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熬到1945年,就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p><p>掐指一算,又是15年。</p><p>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p><p>我也想借花献佛,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p><p><strong>“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strong></p><p><strong>这不是安慰,是事实。</strong></p><p>我由衷地期望,最低限度,“活下去”的念头能够深入人心。只要活着,5年或10年后就会发现:“啊,当初没有做傻事的自己真是太英明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0e8650bf378e749ab161325af3aabc2\" tg-width=\"688\" tg-height=\"104\"></p><p><strong>如果想做个有钱人,牢记这几件事</strong></p><p>许多人都想成为有钱人。可以理解,这是人性,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的动力之一。</p><p>问题在于,有太多人都在做一夜暴富的美梦,在重大历史机遇到来时,往往表现得过于见猎心喜、轻率冒进。</p><p>尽管这也是人类的本性,即便是我也不例外,可如果屈服于它而不是战胜它,你的财富人生便会有很大的危险。</p><p>所以如果想做个有钱人,记住这几件事:</p><p><strong>1. 只要能做到“不懂不投”,不愁赚不到大钱</strong></p><p>我一向认为,<strong>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普通人与职业投资家最为重大的区别,没有之一。</strong></p><p>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永远不要投资你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东西”。</p><p>偏偏所有人都喜欢“独家情报”,特别对我这样的资深投资家来说,每个人都想从我这儿搞到点“内部消息”,都希望从我嘴里得到一句“哥们儿,买这个吧!绝对稳赚不赔!”</p><p><strong>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依赖别人的时候,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无能的人。</strong></p><p>所以我要反复强调: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万万不可破例,不可心存侥幸。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愁赚不到大钱。</p><p>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中“专做不熟之事”的人何其多。有多少人仅仅靠着每天浏览载满各种投资信息的网页,寻觅投资标的,从而日复一日地给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掮客们白白送钱。</p><p>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晚上亲自到府上拜访,敲敲你的房门,对你说:“我叫吉姆,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我们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特别牛的投资产品,只需要投50万人民币,明年就能有至少两三成的回报,您不想尝试一下吗?”</p><p>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不出意外,十有八九你不会给我开门,而是会婉拒我的“好意”。不仅如此,如果我不死心,继续纠缠不清的话,你甚至有可能报警。</p><p>为什么你会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因为你不认识我,也完全不懂我推荐的那款产品到底怎么回事。</p><p>而另一方面,“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则完全清楚。因此,你不可能把一个自己清楚的东西,轻率地投到一个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中去。</p><p>对吗?就是这个意思。但讽刺的是,我们身边有太多人每天做的就是这件事。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血汗钱、把自己兜里的真金白银,无比草率地送给那些陌生的人、投给那些陌生的事。</p><p>只是在手机上,不停地在“这只基金不错,看起来业绩挺好”“哦,不对。那只股票更厉害,短短3个月已经翻了两倍”之类的想法中跳来跳去、反复纠结,没有意义。</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4a6092518e163abb870e5e8011830b\" tg-width=\"688\" tg-height=\"459\"></p><p>但无论如何纠结,或最终怎么选择,对那些潜在的投资标的,你依然一无所知。所以你的任何投资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错误的。</p><p><strong>总之,在你对“赚钱”这件事拥有真正的自信之前,不要轻易投资。耐心等待才是唯一的可选项。</strong></p><p><strong>2. 别忘了孔子的教诲</strong></p><p>对我来说,每当遭遇磨难时,总是会从孔子的教诲中得到许多精神的力量。</p><p>比如,孔子说过:<strong>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strong></p><p>这就意味着,1永远大于0,千万不要小看1。100次地积累1,就是100;而100次地积累0,则还是0。</p><p>但问题在于,要做到这点需要目光长远,忍耐再忍耐。<strong>对投资家来说,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忍耐”二字,没有之一。</strong></p><p>很大程度上,成功是忍出来的。为了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strong>对我而言,没有“忍无可忍”这一回事。</strong></p><p>还有一句:<strong>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strong></p><p>这句话同样意味深远。也就是说,修行这件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负责、让自己受益。</p><p><strong>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圆满”的途径。</strong></p><p>比如,弯腰捡起马路上的一个烟头,不是为了让别人夸奖,也与试图通过这种举动影响他人的行为无关,甚至这个动作完全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关注。</p><p>你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渴望“自我圆满”。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是由于你想、而且必须这样做。因此,你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即可,无需介意他人怎么想、怎么说。投资也一样。</p><p>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显然,2000多年前的孔子已经把投资之道彻底参透了。实在是厉害。</p><p><strong>3. 即使失败40次,成功3次即可</strong></p><p>迄今为止,在长达半世纪的投资生涯中,我曾屡屡失败,同时也收获过几次成功。但这几次成功都是所谓的“大成功”,基本上足以奠定我在投资界的地位。</p><p>我将这形容为“40败3胜”,3胜的分量要远超40败。</p><p>投资界有一句格言:<strong>“所谓成功,就是减损。”</strong>我认为这句话与我的“40败3胜”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3胜的战果足够大,便足以弥补40败的损失,并最终获得巨大收益。</p><p>所以你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失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strong>以便用最小的失败去迎接下一个巨大成功。</strong></p><p>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这个国家曾经成功得太多、太大、太久,日本人对“失败”这件事有着强烈的陌生感以及潜在的恐惧、排斥心理。</p><p>在泡沫经济破裂的20世纪90年代,对于那些经营不善、行将倒闭的企业,日本政府采取了“姑息”乃至“救援”的态度,“破产清算,重新出发”这一选项从未得到真正的重视。</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fd58818d2065c9b9588198564254c95\" tg-width=\"688\" tg-height=\"458\"></p><p>可见“惧怕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日本这个国家,是何其浓厚。所以日本经济才会“失去”10年、20年、30年乃至更长时间。</p><p>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与其面对挑战、失败和众多的不确定性,不如安享眼前唾手可得的安逸划算。</p><p>但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背后,隐藏着一个不易察觉却极为危险的陷阱,<strong>“安逸”这个东西,绝非免费的午餐。</strong></p><p>希望安逸一点的想法,本身没有错。<strong>问题在于,只有身边所有人都和你有着相同的想法,“安逸”才有可能成立。</strong></p><p><strong>反之,如果在你享受安逸的时候,别人却在拼命努力,那么你的“安逸”迟早会化为泡影,被其他人无情地剥夺。</strong></p><p>所以与自身的好恶相比,现实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哪怕你不那么喜欢、不那么期盼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一定要把钱投给现实,而不是自身的感受。</p><p><strong>4. 做生意的诀窍:找到“竞争最小”的领域</strong></p><p>我是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偏僻的小镇长大的。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但之所以表现突出,完全是同学们糟糕的成绩衬托的。</p><p>所以我知道,就算我是孩子们的“头儿”,也并不是因为我真的很优秀,而是因为竞争匮乏。</p><p>当年,每个周末都有棒球比赛。赛场里有个卖可口可乐的阿姨。观赛的球迷都会到她那儿买上一瓶可乐,喝完后把空瓶子随手扔到地上。</p><p>由于这些可乐瓶都在供货商那里付了押金,所以她只能一个一个地把地上的瓶子捡起来。这项工作看起来很辛苦,令她疲惫不堪。</p><p>于是,5岁的我被这个意想不到的商机眷顾:捡空瓶子这件事由我替她做,作为回报,她会付给我一些报酬。每当有棒球赛,我们便会交易一次。</p><p>从第二年开始,我有了自己的生意,在赛场里贩卖可乐和炒花生。当生意越做越大,一个人打理越发吃力时,我雇用了自己4岁的弟弟为我打工。</p><p>这就意味着,5岁时的我还是那个阿姨的打工仔;而第二年,6岁的我已经自己当了老板,成了拥有一个正式雇员的资本家。</p><p>这个生意持续了5年,我不但还清了为买炒制机器欠父亲的100美元,还攒下了100美元的利润。</p><p>换言之,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是在6岁的时候,而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竞争太弱、太少。</p><p>所以从幼年的经历中,我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启发:<strong>那就是,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意,竞争越少,取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strong></p><p>这个发现一直到今天都令我受益匪浅。在我的投资之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p><p>在做企业分析、挑选潜在的投资对象时,我第一个关注的要素就是这些企业的竞争状况。<strong>谁的竞争对手少,我就会投资谁。因为这样的投资才有较高的成功率。</strong></p></body></html>","text":"世界经济似乎拿到了一个“疯狂”的剧本。 名不见经传的狗狗币,年内暴涨110倍,市值一度超越$Twitter(TWTR)$ ,达到800亿美元。 “带头大哥”$比特币基金(GBTC)$ ,10年间疯涨近60万倍。按理说,拥有112万枚比特币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已经是世界首富。 就在前几天,全球加密货币的总市值甚至超越了美元货币的流通量。 在另一边,还有着人类数千年历史从未见过的“怪胎”——负利率,以及美联储“无限吹大”的债务泡沫,空前规模的26万亿美元美债、达到7.8万亿美元规模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一些人说,我们正坐在一辆驶向悬崖的失控汽车中,另一些人则辩解,“这次真的不一样”。 针对上述话题,华尔街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近日推出新书《危机时代》,一语惊人: “一场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 为什么说比“雷曼时刻”更大的危机,必定会到来? 作为职业投资家,每一天,我都在密切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 只要你有看电视新闻或报纸的习惯,特别是其中的经济类板块,并且每天都能事无巨细地浏览、咀嚼上面的每一条信息,相信你一定早就有了强烈的预感。 “一个远超2008年‘雷曼时刻’的巨大危机即将到来。”从2019年开始,我就一再发出这样的警告。 而危机这个东西就像滚雪球,在爆发前,这颗雪球已经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滚落了太长时间。 就像当年引发“雷曼时刻”的一系列结构性金融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有太多迹象曾鲜明地预示它的发生: 比如说冰岛。恐怕相当多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曾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埋下重要伏笔。 2007-2008年,冰岛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当时占GDP四分之一的金融和房产泡沫已经破裂;2007年秋季开始,冰岛股市暴跌;汇率市场也未能幸免,2008年1-8月,半年多时间,冰岛克朗兑欧元的汇率下跌了超过35%。 当时,这样的新闻可谓俯拾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事件没什么大不了。 由此可见,尽管许多人都认为雷曼危机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事后想来,正是那些遭人忽略的小征兆、小迹象,通过不断发酵最终酿成那场严重的金融灾难。 与雷曼危机爆发前的环境相比,现在的世界经济又到底是什么状况呢? 此时此刻,在我看来正是“终结开始的时刻”,同样的征兆已经充斥眼帘、比比皆是: 在拉脱维亚,银行破产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该国排名第3,也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的ABLV银行在2018年实行破产清算,另一家主要的金融企业PNV银行紧随其后宣布破产。 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政府财政方面的困境,人尽皆知。 欧洲经济大国德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德国最大的民间银行——德意志银行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积累了过多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资产,到2018年底总额竟然高达5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2.5倍。 如此体量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将不亚于“雷曼时刻”。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美国。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增长似乎颇为强劲,自2008年秋雷曼危机爆发以来,史上罕见的经济繁荣期已经持续了10余年——如此长、如此好的市场荣景过去从未发生过。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被乐观冲昏了头,认为“这种好景气说不定可以再持续100年”的人一定少不了。 这就是人性。当人们陷入疯狂的时候,永远都会用一句口头禅替自己辩解,“这次不一样”。 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当许多人心照不宣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有可能人们已经陷入某种疯狂状态。 对我来说,每当有人在我面前试图用“这次不一样”为自己的疯狂举动辩解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永远都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想法、同样的行为和同样的下场。这样的画面,我见过的实在是太多了。 很遗憾,只要有繁荣的开始,就必然会有繁荣的结束;只要是泡沫,必然会破灭。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次也不会例外。问题还是出在“负债”这两个字上。美国境内“欠债上瘾”的幽灵再次出现,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角落。 尽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同时它也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债务国,没有之一。 这个国家在“负债”这件事上,从未停止过狂奔的脚步。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恐怕也如此。 2008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是9000亿美元。时至今日,区区10余年,这个数字已经膨胀到7.8万亿美元之巨,这可是7倍以上的差距。 当一个社会拼命借钱的时候,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着极为深刻、且不易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所以这一切都不可能是毫无代价的。而现在,正是付出代价的时候: 美国两大汽车巨头通用和福特的大本营——底特律市早在2013年就已经破产。 拥有国际大都市芝加哥,总人口近1300万人的伊利诺伊州,在美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州。 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长期被地方债务余额暴增的顽疾所困,最近也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伊利诺伊州政府可谓伤透脑筋——他们让大麻和体彩赌博合法化,大肆拍卖珍藏许久的名家画作……使出浑身解数。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所有这些作为都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如果像伊利诺伊州这样的大州发生财政破产这种事,其波及效应将不可小觑;如果相继破产,那么在美国全境上演“多米诺骨牌”的戏码,将不会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 一个硕大的“债务雪球”,依然在不停地滚动,现在,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印刷着钞票。 而且,在金融领域已经发生了从未发生的事情:世界经济的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过“负利率”的内容。 远处的“警笛声”已从依稀模糊,渐渐变得清晰可闻。可以想象,当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滚雪球的时候,这种破坏传播的速度、深度、烈度和广度也将是指数级的,下一场危机的规模和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当年的雷曼危机。 遗憾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类的本性。当脑门上的伤养好后,人们永远都会再一次被相同的石头绊倒。 可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同情这一人性的弱点。因为即便同情了也没用,人类永远都会醉心于那些完全没有根据的狂热。 我所等待的,只是这种狂热必然会带来的结果,以及那些结果可能会带给我的机会。 “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 在危机爆发前,我们身边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举个例子,一直人满为患的某家高级餐厅,忽然变得很容易预订。这时你要留个心眼。 理由很简单。这要搁在以前,你这通电话打过去,对方一定会跟你说:“不好意思,已经满了。我们的预约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之后,请您那个时候再打电话试试吧。” 可是现在,他们却以极其谦卑乃至急切的语气对你说“请务必光临鄙店,您大概什么时间方便呢?” 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 再比如,当你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你聊着聊着,突然开始抱怨最近挣不到什么钱了,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征兆。 总之,我们虽然身处烟火人间,却未必能深刻洞察经济社会中的所有蛛丝马迹。所以,跟不同行业的人交谈时,我们要倍加留意。因为这些人对自己行业的氛围最有感触,最能给你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尽管是碎片化的信息,但把所有碎片一点点地拼接起来时,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即将发生什么,就会一目了然。 遗憾的是,拥有这种意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是有人在耳边“吹哨”,即便有人在他们面前敲锣打鼓、大声吆喝,也极难唤醒那些已然麻木的神经。 那么,当危机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彻底改变你对危机的认知方式。 危机这个东西,依照一定的频率,每隔一段时期必然会发生。而你现在深信不疑的许多常识,15年后也许就会大错特错。 让我们回望历史:1930年所有人都认为绝对正确的常识,到了1945年变成什么样了呢?显然不可能再是1930年的样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改变了一切。 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反而是变态。 当然,常识的反转周期不一定非得是15年。有时也许是10年,有时也许是25年。但是,当我们追溯海量的历史数据时,会发现大体上每隔10-15年,一次巨大的变化就会来临。 举个例子,1991年,曾经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这放在10年前的1981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仅仅两年,苏联这个所谓的“红色帝国”便彻底消失了。 受此影响,许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性的“终极胜利”,结果已然不可逆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的“历史终结论”。 可区区15年后,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严重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此,我可以断言:今天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全部都是错的。未来的历史必然会证明这一点。这绝不是什么言过其实,更谈不上耸人听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务必深刻理解这点。 另外,每当危机来临,总会有人失去一切;也总会有人想不开,做傻事。 我还是那句话,既然好事不可持久,那么坏事也会如此。等一等,未来会不一样。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我曾有一个好友,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我自己也曾因离婚而长期情绪低迷,但我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在离婚的15年之后,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即对“15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一无所知。 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他们还活着,15年后,当他们35岁时,世界将大为不同,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值得期待一下,等待一次。 以日本为例。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时,想必有许多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但是,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时间内满血复活,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 掐指一算,正好15年。 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美国,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熬到1945年,就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 掐指一算,又是15年。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 我也想借花献佛,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 “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 这不是安慰,是事实。 我由衷地期望,最低限度,“活下去”的念头能够深入人心。只要活着,5年或10年后就会发现:“啊,当初没有做傻事的自己真是太英明了。” 如果想做个有钱人,牢记这几件事 许多人都想成为有钱人。可以理解,这是人性,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的动力之一。 问题在于,有太多人都在做一夜暴富的美梦,在重大历史机遇到来时,往往表现得过于见猎心喜、轻率冒进。 尽管这也是人类的本性,即便是我也不例外,可如果屈服于它而不是战胜它,你的财富人生便会有很大的危险。 所以如果想做个有钱人,记住这几件事: 1. 只要能做到“不懂不投”,不愁赚不到大钱 我一向认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普通人与职业投资家最为重大的区别,没有之一。 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永远不要投资你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东西”。 偏偏所有人都喜欢“独家情报”,特别对我这样的资深投资家来说,每个人都想从我这儿搞到点“内部消息”,都希望从我嘴里得到一句“哥们儿,买这个吧!绝对稳赚不赔!” 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依赖别人的时候,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无能的人。 所以我要反复强调:投资的铁律是不熟不做。万万不可破例,不可心存侥幸。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愁赚不到大钱。 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中“专做不熟之事”的人何其多。有多少人仅仅靠着每天浏览载满各种投资信息的网页,寻觅投资标的,从而日复一日地给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掮客们白白送钱。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晚上亲自到府上拜访,敲敲你的房门,对你说:“我叫吉姆,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我们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特别牛的投资产品,只需要投50万人民币,明年就能有至少两三成的回报,您不想尝试一下吗?” 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不出意外,十有八九你不会给我开门,而是会婉拒我的“好意”。不仅如此,如果我不死心,继续纠缠不清的话,你甚至有可能报警。 为什么你会这么做?答案很简单,因为你不认识我,也完全不懂我推荐的那款产品到底怎么回事。 而另一方面,“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则完全清楚。因此,你不可能把一个自己清楚的东西,轻率地投到一个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中去。 对吗?就是这个意思。但讽刺的是,我们身边有太多人每天做的就是这件事。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血汗钱、把自己兜里的真金白银,无比草率地送给那些陌生的人、投给那些陌生的事。 只是在手机上,不停地在“这只基金不错,看起来业绩挺好”“哦,不对。那只股票更厉害,短短3个月已经翻了两倍”之类的想法中跳来跳去、反复纠结,没有意义。 但无论如何纠结,或最终怎么选择,对那些潜在的投资标的,你依然一无所知。所以你的任何投资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错误的。 总之,在你对“赚钱”这件事拥有真正的自信之前,不要轻易投资。耐心等待才是唯一的可选项。 2. 别忘了孔子的教诲 对我来说,每当遭遇磨难时,总是会从孔子的教诲中得到许多精神的力量。 比如,孔子说过: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就意味着,1永远大于0,千万不要小看1。100次地积累1,就是100;而100次地积累0,则还是0。 但问题在于,要做到这点需要目光长远,忍耐再忍耐。对投资家来说,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忍耐”二字,没有之一。 很大程度上,成功是忍出来的。为了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对我而言,没有“忍无可忍”这一回事。 还有一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句话同样意味深远。也就是说,修行这件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负责、让自己受益。 换言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圆满”的途径。 比如,弯腰捡起马路上的一个烟头,不是为了让别人夸奖,也与试图通过这种举动影响他人的行为无关,甚至这个动作完全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关注。 你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渴望“自我圆满”。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是由于你想、而且必须这样做。因此,你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即可,无需介意他人怎么想、怎么说。投资也一样。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显然,2000多年前的孔子已经把投资之道彻底参透了。实在是厉害。 3. 即使失败40次,成功3次即可 迄今为止,在长达半世纪的投资生涯中,我曾屡屡失败,同时也收获过几次成功。但这几次成功都是所谓的“大成功”,基本上足以奠定我在投资界的地位。 我将这形容为“40败3胜”,3胜的分量要远超40败。 投资界有一句格言:“所谓成功,就是减损。”我认为这句话与我的“40败3胜”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3胜的战果足够大,便足以弥补40败的损失,并最终获得巨大收益。 所以你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失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以便用最小的失败去迎接下一个巨大成功。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这个国家曾经成功得太多、太大、太久,日本人对“失败”这件事有着强烈的陌生感以及潜在的恐惧、排斥心理。 在泡沫经济破裂的20世纪90年代,对于那些经营不善、行将倒闭的企业,日本政府采取了“姑息”乃至“救援”的态度,“破产清算,重新出发”这一选项从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可见“惧怕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日本这个国家,是何其浓厚。所以日本经济才会“失去”10年、20年、30年乃至更长时间。 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与其面对挑战、失败和众多的不确定性,不如安享眼前唾手可得的安逸划算。 但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背后,隐藏着一个不易察觉却极为危险的陷阱,“安逸”这个东西,绝非免费的午餐。 希望安逸一点的想法,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只有身边所有人都和你有着相同的想法,“安逸”才有可能成立。 反之,如果在你享受安逸的时候,别人却在拼命努力,那么你的“安逸”迟早会化为泡影,被其他人无情地剥夺。 所以与自身的好恶相比,现实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哪怕你不那么喜欢、不那么期盼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一定要把钱投给现实,而不是自身的感受。 4. 做生意的诀窍:找到“竞争最小”的领域 我是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偏僻的小镇长大的。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但之所以表现突出,完全是同学们糟糕的成绩衬托的。 所以我知道,就算我是孩子们的“头儿”,也并不是因为我真的很优秀,而是因为竞争匮乏。 当年,每个周末都有棒球比赛。赛场里有个卖可口可乐的阿姨。观赛的球迷都会到她那儿买上一瓶可乐,喝完后把空瓶子随手扔到地上。 由于这些可乐瓶都在供货商那里付了押金,所以她只能一个一个地把地上的瓶子捡起来。这项工作看起来很辛苦,令她疲惫不堪。 于是,5岁的我被这个意想不到的商机眷顾:捡空瓶子这件事由我替她做,作为回报,她会付给我一些报酬。每当有棒球赛,我们便会交易一次。 从第二年开始,我有了自己的生意,在赛场里贩卖可乐和炒花生。当生意越做越大,一个人打理越发吃力时,我雇用了自己4岁的弟弟为我打工。 这就意味着,5岁时的我还是那个阿姨的打工仔;而第二年,6岁的我已经自己当了老板,成了拥有一个正式雇员的资本家。 这个生意持续了5年,我不但还清了为买炒制机器欠父亲的100美元,还攒下了100美元的利润。 换言之,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是在6岁的时候,而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竞争太弱、太少。 所以从幼年的经历中,我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意,竞争越少,取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 这个发现一直到今天都令我受益匪浅。在我的投资之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在做企业分析、挑选潜在的投资对象时,我第一个关注的要素就是这些企业的竞争状况。谁的竞争对手少,我就会投资谁。因为这样的投资才有较高的成功率。","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192104395","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3345,"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35,"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GBTC"],"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07,"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192675909"}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