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巴菲特 在佛罗里达大学给MBA的同学做的一次演讲,段永平自称看了十遍,被誉为巴菲特最经典的一次演讲,我梳理了这个演讲的内容,补充了一些他没有讲的太细的点的部分,与诸君共勉。
1
上来他就指出了三点, 人的品行 头脑 和 勤奋。他让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班上今后收入最高和最低的两个人。他认为 促使 同学们做出选择收入最高那个人的理由,不会是因为 谁的智商最高或者最低 也不会是因为谁最勤奋和懒惰。而是一个最能成事的人,一个最为认同的领导者,这样的人理应能把人组织起来,慷慨大方,诚实正直,不居功自傲。而同学们认为收入最低的那个人,理应是被大家讨厌的,自私自利的,贪得无厌的,投机取巧的,弄虚作假的。上述的这些品质,好的都是人们可以通过培养去取得的优秀品质,坏的都是人们可以通过自律从而改掉的坏习惯。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没有习惯成自然,还没有积重难返,理应尽早纠正。
2
谈到了上世纪,日本相对来说较低的1%利率。因为演讲前后几年,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维持在5%左右。无论是巴菲特那么多年的经验,还是市场上任何寻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都理应有信心做到超过1%的收益。可是巴菲特说,如果不承担汇率风险只在日元资产里寻求投资标的,他并没有找到令人心动的选项。因为日本市场绝大多数企业ROE只在4-6%,而ROE本身包含了负债的杠杆因素,因此可以认为日本的企业基本不赚钱。甚至于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是如此。也可以认为,日本的经营层管理层不会以股东利益为优先作为经营的考量,这是另一种文化因素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各国对比的论文,就算是在欧洲,也和美国的情况不太相同。
巴菲特的观点是 如果一个企业基本不赚钱,股票也很难赚到钱。但他同时也提到了沃尔特施洛斯,认为他的投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沃尔特施洛斯的投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 逆向投资周期股,做逆境反转,在夕阳行业极度低估甚至低于净资产的情况下寻找需求稳定或者改善,只要有盈利预期的变化,就可以赚到估值修复或者业绩修复的钱。
这可能来源于他们当时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时,所采用的捡烟蒂策略,买股价低于营运资金的,同时兼具一定价值的股票。
3
关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
巴菲特与其中很多人熟识,最后也参与了针对LTCM的纾困计划。
这家公司的16个创始人,其中两个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世上任何一个公司可能都选不出16个如此聪慧的人,而且他们16个人都是长期从业于金融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们一起创立了这个公司并且投入了自己的大量资金。
巴菲特认为他们失去了风险意识非常愚蠢,不仅是对资产的风险意识,而是用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 去 赌 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他们本身都有大量的财富,却仍要利用杠杆去赚钱。就像一个人有一个亿,今年不用杠杆赚10%,用了杠杆赚20%,可是年底有1.2个亿还是1.1个亿对他自己 对他家人 对这个社会 对任何人来说 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人绝不应该为了一个丰厚的奖金,而去尝试可能致死的机会,再低的几率都不行,因为致死是没有后悔药的,不可承担的后果,而得到的东西,是现在的生活 可以不需要的,孰轻孰重很明显了。总结来说 就是要有 底线思维。
而对资产的风险意识就更简单一些,巴菲特说 其中几个创始人对他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示 就算是六个七个标准误差的风险 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投资收益。显然只看过去的情况,是无法确定未来金融事件的概率的。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也没有人可以看着后视镜开车。破产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是什么都知道的,还有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4
对于年轻人的就业指导
巴菲特说 就算是年轻时 没有多少钱,也从不会去考虑钱多时要如何花费和生活。他对MBA的学生们说 我们同样穿着合适得体的衣服 吃着好吃的餐厅 有冬暖夏凉的屋子睡 得病了可以去医院治疗,尽管和你们有一点点不同,我有一架私人飞机,但这不代表着生活有太大的不同。当为了1000美金收益就感到兴奋的年纪,巴菲特就热爱投资,财富自由以后想做什么,现在就应该做什么,从中学习,对于热爱的工作,甚至不会在乎工资,因为感到热爱时,连早起都会兴奋。
对年轻人的忠告是,不要为了让工作经历更漂亮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人不会只因为财富的增长就感到长久的喜悦。找到喜欢的事情才更重要。赚更多的钱不可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不要为了赚钱去借钱 去投机取巧 做不该做的事情。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去格雷厄姆那里工作甚至可以不要薪水 被拒绝后 联系了格雷厄姆好多年 最终获得了这个机会 在那里学习工作了两年。
5
喜欢什么样的公司
以可口可乐为例,能力圈的第一要点就是能看懂的业务,简单却又有壁垒。巴菲特认为就是给他几百亿,他也无法在人们的心里建立一个如同可口可乐一样的品牌。通常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重资产的公司,就是资金可否快速撼动,就是护城河的体现。
又举例了他自己的车险公司 车险是刚需 竞品之间几乎无差异 因此做到了低成本就是竞争优势即护城河。
再举了柯达的例子,尽管曾经柯达在全世界的人心里都做到了第一,但技术革新淘汰了这个心理份额,人们的第一选择不再是胶卷相机。因此巴菲特表示市场份额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人们心中的份量,是品牌的认知。这个例子在今天可以变为,人们现在拍照,拍好照片,也会越来越多的选择手机,这就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护城河的改变因素可以是行业内部和外部的。
从企业自身来说,服务,产品,技术都可以成为护城河。甚至细枝末节到销售人员在接触顾客时的态度都可以是企业整体护城河的一部分。
但同时他也谈到了,护城河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一部分。但如果把股票当成赛马就不一样了,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常常谈论的赛道股。比的就是营收增长的速度,占据市场份额的速度。
无论如何 投资是把资金吸进去,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获得一个合适的收益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6
合适的价格与合适的公司
有确定性的公司确实值得购买,但确定性太高引来太多资金,推高了价格,就实现不了多高的回报率。巴菲特认为更重要的是不亏钱。
举了喜诗糖果的例子,其本身是在加州当地经营多年的品牌,在当地人的心里有着优秀的品牌印象,是情人节圣诞节选购巧克力的第一选择。巴菲特收购前每年卖出1600万磅产品。每磅售价1.95 利润0.25 税前利润400万,巴菲特用了2500万美金收购。用大家常用的方式就是以6倍PE溢价收购了这家公司。巴菲特认为 这样的公司 每年不用追加资本投入,又可以提价(他之后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提价的潜力十足。
巴菲特之后提价都在圣诞节前,因为圣诞节前三周的利润 是喜诗糖果全年利润的90%。以巧克力为例,情人节是全年销售最高的一天,而圣诞节是销售最高的一个季。通常人们不会仅仅因为价格便宜,而去送不知名的品牌。
就像是带着孩子去电影院,迪士尼的电影比不知名公司的贵上几元,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品牌溢价和保证。不会说先去把电影院的每个电影都看一遍然后再去选择。
7 估值贵的公司看定性与定量
那些估值很贵,舍不得买,但仍然让你很想买的公司。说明你对这个公司非常看好,这绝不可能是什么夕阳行业,烟蒂股之流。投资不可能一直去做一些烟蒂股或者套利,这些不可重复的投资。
定性其实是一个简单地,甚至于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可以是业务简单,财务报表简单,但都很优秀。可以是体验了产品或者服务,认为有足够空间,财务报表也体现了这样的预期和增长。重要的是看懂一门生意,可能花了几个月仍然看不懂,因此投资者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清楚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
能力圈不在于大 而在于清楚能力圈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自己的标的 在能力圈的中心。懂得够多。年轻时的巴菲特也很努力学习各种行业,从菲利普费雪那里,他学习了四处打听的方法—即充分调研。与公司的客户沟通 与公司的前员工沟通 和公司的供应商沟通 和业内人士沟通 询问CEO会买自己行业的哪个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把这个行业弄明白。通常来说,人们不会坦诚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巴菲特会问 如果你有一颗子弹,你会干掉哪个竞争对手。不是所有新出来的行业都需要学习,但只要想学 随时可以 也不晚。因为类似口香糖行业,学会了以后,随时想看都可以应用,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因此定性就是问自己 你想不想买这个公司。
至于定量 巴菲特不太讨价还价 通常一个价钱可以就是可以 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少买一家公司,明天还是一样的开心。
8
季报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
如果长期持股,价值投资,季报和金融危机都是相对短暂的。
比如可口可乐 市场地位和增长潜力 不会因为季报和金融危机有影响。在上市后可口可乐曾下跌了50%,那时候任何的因素都可以影响股价,蔗糖价格的上涨 装瓶商的不稳定 大萧条 二战 蔗糖政策 核武器危机,但这不影响公司发展。好生意可以赚大钱。
而择时很容易掉入陷阱。还有一个短期因素就是政策的价格管制,这也总有过去的一天。其实巴菲特反过来的意思是,季报 金融危机 政策 都是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9
商业中所犯的错误
巴菲特认为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 对于他和芒格而言 是什么该做的没做,机会成本非常大。比如年轻时资金量为1万美金时投资了一个加油站亏损了20%,就是如今几十万亿的机会成本。
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了解的公司,会犹豫不决,最后什么都没做。这些是明明可以看明白的情况,却错过了。比如克林顿的医疗改革后医疗股暴跌,医药是巴菲特的能力圈,但是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做。(巴菲特对医疗行业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最近几年投资了一些医药公司,还和亚马逊摩根大通一起参与)
至于说做错了什么 便是买入美国航空的优先股 他一直想买入美国航空 但却不是因为航空业的业务吸引他 而是因为从证券的角度 美国航空显得便宜。巴菲特通常在这种购买时会选择非普通股。
人们可以通过错误去学习,但更好的是通过别人的错误去学习。在伯克希尔 巴菲特的一条守则就是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可以和同僚争论,但不会红脸。未来有那么多值得期待,不要对过去耿耿于怀 纠结也没用 人只能向前看。
要买入一只股票时,可以对着镜子 说自己准备买入xx价格xx证券 理由是xxx。首先要说服自己,如果说不出理由就别买。不能是别人告诉你这可以买。不能是因为成交量和技术信号。这是格雷厄姆的教导。
10
事件的重要性和可知性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知道事件的 重要性和可知性。
不重要不可知的事情 不需要关心。
经济形势是重要的事情 但却是不可知的。
重要而又可知的是 公司的生意 估值 和价格。
重复一遍 经济形势不能影响一个好公司业务的吸引力
11
生活在小城市
思考的最好办法 就是一个人在房间里 静静的想,如果这样不行 也不会有更好的办法了。千万不要受到市场影响去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不是每天必须做一些什么 才是在投资。很多华尔街投资者很早就卖出 错过了巨大的涨幅。在金融行业 有人依靠每分钟的报价赚钱 有人依靠每天写报告赚钱,那是他们赚钱的工具 不要被他们影响 要远离刺激人瞎折腾的环境。
一年里有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就够了 只需持有等待他的潜力释放
尽管生活在奥马哈 还是会经常去大城市 会列表格写出要做的事情 要调研的公司 最后回到奥马哈思考
12
伯克希尔不派息
重要的是 留在伯克希尔的钱 生成了更多的钱 对股东来说就是更好的选择。
13
什么时候释放出所有潜力
最理想的情况是 没有这一天
你不会在觉得一家公司几年后就要完蛋了 还会买入
就算是伯克希尔 当仓位较重时 发现更便宜的股票 也需要从投资组合里挑一个最不看好的卖出。但买入时 肯定希望持有到五年后 也和今天一样看好。当然为了大规模收购 伯克希尔有时候也会卖出一些股票,这些都是好事情。
巴菲特表示自己不会设定一个卖出价。但是这并不值得我们学习,找到合适的卖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格雷厄姆21元买入施乐,会在50元卖出绝不会理会之后能涨到2000。只是巴菲特更讨厌错过涨幅。
这与巴菲特的偏好有关,巴菲特喜欢的是不用投入带来大量收益的现金牛,在没有外部性改变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任何理由卖出。随着时间的改变,赚钱的能力不变就是他继续持仓的理由。
总结来说就是 给资金一个回报最高的地方。
14
关于所罗门证券 和 长期资本公司
投资所罗门证券和美国航空的错误类似,都是并不看好的业务,却因为估值便宜,投资了所罗门证券的可转换优先股。
长期资本公司LTCM 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套利。套利必须紧跟市场 并且基本没有完全一样的可重复性,通常规模也大不起来。只要在金融行业待上一些年,都可以获得收益率曲线和新老国债套利的收益。但是LTCM公司规模特别大 投资十分分散 但是有风险的仓位里 前十大持仓占比90% 这就是出问题的原因了。
15
分散投资
如果不是专业投资者 不追求超额收益 就应该分散投资。99%的普通投资者都应该高度分散 同时不频繁交易。他们可以选择指数投资
可是如果选择了研究公司这条道路 那就不一样了 既然已经投入了时间和精力 就不应该再分散投资了 如果真的看懂了 有确定的把握 就不应该害怕。一个人拥有的生意不应该太多 比如超过六个,通常人们致富不会靠自己第七次创业 而是最好的一次创业。任何人 任何资金量 都应该对自己投资的生意确实和了解。当然巴菲特是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角度阐述的,如果是沃尔特施洛斯的逆向投资 应该适当分散。
16
可口可乐 和 宝洁
宝洁 是一个拥有强大分销渠道的 和 大量知名品牌的 企业。宝洁的多元化也十分成功 巴菲特仍然认为可口可乐的确定性更高。
事实上,巴菲特错了。用1998的收盘价 与今日收盘价 后复权对比,即包含了除权分红等因素宝洁大约是5倍收益 可口可乐是3倍。当然 宝洁还经历了一些 如吉利换股合并的大事件。
不过巴菲特在讲座上同时也表示,如果让他以后二十年只投资宝洁一个公司 也并非不可接受的。宝洁是拥有足够护城河的企业。在巴菲特看好的公司里,也是位列前5%的。很难被竞争对手轻易打垮。只是他更看好可口可乐 售价与销量的增长,并认为宝洁在市场占有率和销量上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
17
麦当劳
餐饮行业是一个很难的生意 面临的竞争很激烈 但是在快餐行业之中 麦当劳的竞争优势相比对手很明显 孩子们也足够喜欢 只是对于促销的依赖越来越重。巴菲特表示更喜欢吉利 产品够简单 针对的剃须需求也很明显 随后2003年并入了宝洁。
18
公用事业
巴菲特表示 政策影响在这个行业很重 很难预测政策变化的影响会如何。失去了垄断保护 高成本的生产商就会陷入困境。成本较低的水电企业 覆盖范围如何 盈利能力如何 很难确定。
优点是 用户需求是确定的 估值通常也不贵但很难知道十年后谁更赚钱。巴菲特一直在能源行业有所行动 致力于电力网络的改建 和 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等。
19
大盘股 小盘股
巴菲特表示盘大盘小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司价格是否便宜 生意好不好 管理层如何。当然他因为资金量太大 只能买大盘股 所以只能投资几个生意。
但是如果资金量小 他认为从长期来说这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甚至于对于大公司有ROE较低的偏见也是不对的。九几年时美股大盘股的业绩就特别好,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平均ROE都能达到20%。如果把公司当成一只债券,收益率变高了固然令人高兴,但这可能是因为利率变低。这不影响公司变的更值钱,重要的是确定性。
20
资产证券化
例如美国公司持有房地产 要交两次税。就算是REIT 每年也要收管理费 因此巴菲特认为高净值人群 要投资房地产的最好方式 还是直接购买。
土地的流通绝非易事,拥有大量土地资产的公司可能会通过少量出售土地来佐证自己估值低估。但是管理层可能一边说着低估一边在售出公司本身的股票。这就是证券化的冲突,股东利益会与管理层冲突。
21
更喜欢下跌市场吗
巴菲特说 他自然是更喜欢下跌市场的 但是市场不会关心。这就是投资的第一课 买了股票以后 有了持有者的情绪。这里有点心学的意思 或者 金融心理学的探讨。其实结论就是 股票本身和你的购买行为 持仓成本 没有任何的关系 不会产生任何的反应。
凡是要买入股票都应该希望股票价格更低。但如果你是消费者 自然认为价格应该下跌。交易所就是一个大超市 股票跌了 才能买的更为合理。只有当卖出的时候 你才会希望股价在高点。
巴菲特认为 格雷厄姆的 《聪明的投资者》 中 第八章-对股市波动的态度 和 第二十章 安全边际 最为重要。
22
重活一次的选择
他用了一个投胎的例子 全球当时有58亿人 如果重新投胎 生在什么国家 什么家庭 贫富 男女 种族 智商 健康 都无法选择。对于当时坐在MBA下面的学生,他们绝对是最幸运的1%了,他们显然不可能选择重新投胎。
这就是他思考社会问题时的方式,如果要重新投胎,随机选择,该设计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制度,一个能够保障所有人的社会制度。
他为自己如此幸运感到高兴 人们的天赋各不相同 适用于不同的地方 既然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天赋 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交自己喜欢的朋友 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不再会因为一个倒胃口的人能让自己赚钱 就要和他交朋友。就像人不能为了钱去结婚一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