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低价背后:大厂狂卷技术战

降噪NoNoise
2023-06-17

文 | 戴菁

许多行业都暗含着独特的经营智慧。

比如C端预制菜行业有个「潜规则」——赚钱主要靠冬天。

有从业者坦言,这时候赚的其实是个「物流费」。在预制菜成本中,冷链物流占据很大一部分,一个四到五公斤的冻品包裹,顺丰大概要收38到40元。但到了冬天,物流环节耗电量、冰袋使用量都会下降一大截,这样商家就能在保持低价策略的同时,从冷链成本中抠出利润。

当然,理论上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实现利润,但在群体消费趋向高性价比的阶段,这条路比较艰难。山姆会员店的业绩暴涨以及好特卖等折扣店业态的崛起,反向印证了这一点。

看清趋势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调价格力,尤其在今年618,低价几乎成为各电商平台的最大公约数。

与前些年上演的价格战相比,本轮「低价」的逻辑大不相同——前者要么让渡产品品质,要么挤压供给端的生存空间,是扭曲的零和博弈;后者则是典型的「既要又要」。精明的消费者想要极致性价比,但不会为了低价而忍受品质打折;企业需要获取更多订单,但也要保障利润以激励创新,带动产业链的健康运转。

此时,低价的底层动力只有来自降本增效。预制菜企业可以通过季节变换调节成本,更多企业则需要依托数字化,主动通过在生产环节降低成本、在运营上提升效率以及在供应链上「拧毛巾」等一系列组合拳,打开产品的让利空间。

当技术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变量,企业的低价竞争,直接转化成为科技大厂的技术较量。

01

技术降本

让云计算更普惠

站在企业角度,技术降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上云、用云等IT成本的直接降低;二是通过云技术提升效率所带来的深度降本。这两点也构成云计算服务商的发力方向。

今年3月,京东云负责人在京东云城市峰会广州站上提出,极致性价比将是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所必备的重要特征。首当其冲的是用云性价比。

近段时间,在企业最为敏感的云服务价格上,各大云厂商已经卷出了天际线。先是4月11日阿里云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5月18日腾讯云随后跟进——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40%;正当业界好奇这场价格大战将卷向哪里时,5月23日京东云站出来迎战,电商行业熟谙的全网比价、买贵就赔的营销策略带到产业领域,掀起云市场的首次公开比价大战。

按照京东云的承诺,官网列表价均低于特定云厂商官网对标的产品列表价格;实际成交单价将在特定云厂商实际成交最低单价的基础上再打九折。比如风险识别1000万次,特定云厂商最低价为64000元/年,京东云官网价格为60000元/年。

此前有行业人士向《降噪NoNoise》透露,云计算产品的计费模式很复杂,产品规格、类型、计费模式、可用区的不同都会影响定价,这也让部分「降价」充满玄机。比如有时云厂商倾向于以田忌赛马的方式仅在特定区域、特定配置上体现价格优势,不一定代表全局。而用户衡量成本的逻辑是「TCO」——即总拥有成本。以存储为例,不能只看存储空间的成本,还要看读写数据产生的成本。

照此衡量,京东云大概是最实诚的参战者之一。据京东云官网信息,比价活动涉及全系核心产品,包含: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安全、视频服务、云电脑,是目前推出降价活动的云厂商中产品线最丰富的,涵盖产业客户上云、用云全链条的服务需求,力图以最大诚意让企业享受到普惠的成熟云产品和云服务。

不过这种直面行业竞争的比价,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质。降本增效的时代语境,基本宣告传统价格战模式的终结。有行业专家表示,减价对于任何厂商来说都是双刃剑,能主动加入这一轮大战的都是有技术积累,形成了成本优势的厂商。比如京东云的底气就来自京东20年来的技术积累。

作为电商企业,京东大规模的业务实践,使京东云追求技术降本更具有天然的「自驱力」——线上零售等场景,让京东云始终面对极为苛刻的考验,只能持续加大自研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最大化降低成本。在服务京东内部业务场景时,通过极致混合多云等实践,将京东集团数十万台服务器的CPU峰值利用率再次提升,3年将处理器运算效力提升超100%,京东云把CPU平均使用率提升2倍,每年节省IT成本数亿元。

以2022年的央视春晚红包互动为例,面对全球最大高并发场景——数十秒内、数十亿人次的集中互动、数亿级别的QPS流量洪峰,京东云通过零增服务器,完成超千万核资源秒级调度,顶住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流量洪峰。

当京东云对外服务时,这种天然「自驱力」顺势便转化为客户眼中的「极致性价比」——京东云虚拟化引擎京刚2.0,将算力虚拟化损耗降至零,云化成本直降15%;京东云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技术,能耗节省30%、PUE低于1.1;京东云统一存储平台云海,通过存算分离技术架构,节省整体基础设施成本超30%将磁盘利用率提升至90%。

通过借助京东云上不断长出的技术新能力,业务企成本不断下探。如通过京东云虚拟主播服务言犀,大客户联想的每日成交额最高可达到真人主播的 2.3 倍,成本却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618期间,言犀年费从1.98 万元的基础上直接再打六折。

理论上,营销成本的降低最终会反应到商品价格环节,让消费者受益。

02

「真多云」路线 ?

用大型实战验证

云厂商技术暗战,都在力求避免同质化。作为市场的后来者,京东云基于京东大规模业务实践所打造的多云策略,是其实现差异化价值的关键。

根据京东云判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应该是积木化IT架构,足够敏捷灵活。这样企业可以完全不用关心底层资源的差异性以及应用调度的适用性,将更多精力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

「积木化」的实质是多云架构。使用多云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在保留现有IT投入的同时,升级容器化,使其更具灵活性、屏蔽底层异构。其次,为增量资源提供空间,企业可以任意选择最适合的云厂商及服务,在获得极致性价比的同时,让服务更灵活弹性,同时有利于全域数据价值挖掘、精细化运营。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有高达85%的企业使用两个或多云平台,有25%的企业至少使用五个云平台。

客观来说,看到行业趋势的不止京东云一家。为了吸引客户,这两年几乎所有头部云厂商都在「多云」层面做文章。

在技术竞争中,京东云强调的是「真多云」——基于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在全球化资源调度、应用跨云多活、开放生态三大领域可实现全面优化。真多云的底气同样来自母体——京东自身业务从上云的第一刻开始,就生长在混合多云的环境,造就了超大规模混合多云实践。

作为国内领先的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是最早检验「真多云」成色的企业之一。达达的业务涉及电商与物流两个融合场景,日单量峰值上千万,属于相对复杂的业务场景。比如购物节时其既要面临订单峰值激增,又要保证快递短时高效准确送达,平台智能订单分发系统和运力供需调控系统受到极大挑战。

业务场景决定达达只能选择混合多云模式。在确定与京东云合作后,达达在云舰之上搭建了一套多云双活的架构,每年节省IT成本上千万元。

不要小看这上千万元,考虑到达达整体仍处于亏损期——2022年亏损收窄至20亿元,IT成本的持续优化无疑为达达未来的盈利之路默默「减负」。

基于同样的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京东云已经为超过30家大型国央企构建统一的数字底座,敏捷支撑各种场景的产业数字化。

大型央国企的业务场景更为复杂,相对而言,对云厂商的服务能力挑战也更大。以中化能源为例,作为中化集团能源板块的经营主体,中化能源在合作之初就亮明了三大核心痛点——智能管控不足、各业务系统独立运作、平台共享能力缺失。说白了,各业务单元烟囱林立。其诉求也很直接,需要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开放和打通。

京东云的解决方案是引入云舰、打造「中化能源基础数字技术平台」。这个平台让中化能源得以统一为各BU提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服务,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跨系统、跨业务单元的协同管控。

03

国产化中的「算计」

如何低风险降本

同样是从混合多云出发,京东云是最早关注降低国产化、数字化成本的云厂商之一。

这是典型的to B视角,即从客户需求反向推业务布局。一方面国产化不再仅仅是企业的一个考量方向,而是数字化转型中几乎唯一的确定性方向,另一方面国产化离大规模真替真用尚有距离,现在推进国产化升级,时间、经济、业务等试错成本不小。

这是因为在国产化过程中,企业要一边保证业务高速运转,一边「换轮子」。此时一个错误方案,有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打水漂,甚至导致业务停滞、造成更大损失。

某种程度上,规避风险同样是节省成本的应有要义。能否「算计」好国产化替代的成本,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隐形考验。

为了保持业务稳定和产业链的延续性,业内公认的稳妥路径是渐进式替代,先小规模试错,再大规模推广。渐进式第一步是先上云,上线产业级云操作系统;第二步是借助操作系统,对接各类国产化替代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系统和应用。

一旦证明方向可行,再持续增加国产化份额,逐渐完成从小规模试点验证向大规模真替真用的转变。

从这个维度来看,今年618在低价之外还有一个战场——全面验证云厂商的全栈国产化能力。京东云依托多云多芯多活能力,可以兼容国内外不同芯片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无论云服务商采用传统的X86架构芯片,比如海光,还是国产化的ARM架构芯片,比如鲲鹏、飞腾,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都可以很好地提供支撑,有利于在国产化的同时实现数字化。

在今年的京东618,京东云在行业内首次以全栈国产化产品矩阵,成功支持京东618的全链路场景。

同时作为京东集团的技术底座,京东云携手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开源社区等领域的国产化核心企业,共同护航京东618,渐进式推进国产化真替真用。

通过帮助国产化体系不断升级迭代,节省探索中的经济成本,包括京东云在内的云厂商将进一步赋能企业降本增效,带动产业跳脱出内卷模式、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升级发展。

或许在未来,「价格战」依旧存在,但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商业体系,已经拥有了良性运转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产业从数字化中获取的红利,最终会在消费场景下释放,化为消费者面前低价且优质的商品。

技术进步之所以值得期待,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从中获益。

最卷618大战起!谁将是最大赢家?
随着618年中大促的到来,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相继公布了活动规则,这次618也被称为“史上最卷618”。京东称今年是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618。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快手均已公布最新季度财报。你认为谁将是这次618大战的最大赢家?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