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三亚,一个新机会的崛起

向小田
2021-06-18

中国的商业机会,往往跟政策的重大变化产生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能敏锐感受到政策变化的影响,是企业家商业嗅觉的一部分。

一周前,全国人大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当坊间还在议论新法案的出台意义和内容亮点之时,我注意到,一家业内排名前列的私募基金,把公司迁址到了海南。

有的朋友啊,就是跑得比记者还要快。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意义,恐怕将远超过当年的海南特区。国家层面的立法,为海南更高层次的开放,提供了制度保障。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需要出现一个高标准的自贸港,来连接中国和世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外循环”。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海南是一个旅游的地方,你甚至想象不起来,除了旅游,海南还有什么别的支柱产业。

但是很快这个印象会被改观。

自由贸易港带来的经济发展范式转变,将让我们看到海南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位置。海南的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离岸金融、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全球物流和航运节点,以及邮轮中心等等,都会因自贸港的建设,变成它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的一部分。这种转变是海南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会。

任何机会,都需要一个载体来实现。从全球经济体竞争的历史来看,区域经济之间的比拼,载体往往都是超级都市。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中,三亚的位置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高水平的海南自贸港,必须对应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这个中心,非三亚莫属。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高级形式。当那位朋友的投资公司落户海南的时候,我才发现,到今年4月份,国内已经有8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落户在海南的三亚中央商务区。国内前十大公募基金已在园区注册4家,真格基金、和玉资本在三亚CBD设立了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亚中央商务区(CBD),是海南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从地理位置看,三亚CBD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唯一一个位于城市核心区,建设空间全部依靠旧城改造实现的园区。

对于金融和投资机构来说,集中落户在三亚CBD,一定是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巨大机会。

我们可以来一个三亚大猜想。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十五年内,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那么除了上海深圳这些在岸金融中心外,中国还需要若干个离岸金融中心。

正如英美法系经济体拥有BVI、开曼、百慕大、泽西岛等离岸金融中心一样,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交流,通过哪个载体来实现?目前处在最恰当位置上的就是海南三亚。

英美法系的离岸金融中心,拥有成千上万的金融机构,数不胜数的投资公司和企业总部,管理着上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对应的,未来的三亚,在量级上是不是也应该有着数十万亿的人民币离岸资产,成百上千的金融和投资机构,以及不胜枚举的跨国公司总部呢?一个背靠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成功的海南自贸港,它的金融中心,显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这么来一看,那些目前已经落户到三亚CBD的公司,可以说是正好踩在了时代红利的最前沿了。

三亚CBD的建设,是三亚从旅游城市走向金融中心的起点。三亚能不能干好金融中心,考题摆在了面前。从数据上来看,三亚的第一步走得很踏实——2020年,三亚CBD实现税收14.51亿元,新增企业689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9%。截至5月25日,三亚CBD入园企业已达125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4家。

这种企业入驻的速度,让我想起了河北雄安新区。一南一北,两个崛起的都市正交相辉映。

三亚CBD建设的场面,也彰显着中国“基建狂魔”的特质——二十几个项目同时在建,热火朝天,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在如此众多的项目中,一个总投资超过50亿,占地面积5.77万平米,集商业街区、办公、SOHO以及自持物业为一体的世茂三亚国际金融中心尤其令人瞩目。项目部分商办产品为世茂自持,仅仅限量建面约100-300平米商务办公和48-274平米临街商铺对外出售,可见世茂之充足信心。世茂集团作为全国TOP8房企,总资产规模超5897亿,进驻了全国超过100个城市,打造460多个臻品项目,已经贡献了近三十个200米以上的城市地标。

世茂集团的庞大手笔,是基于对三亚CBD未来前景的全面押注。而项目的建成,则给三亚树立起了一个显眼的城市地标,也将成为海南自贸港的代表作品。

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开放的政策,拉长了时间来看,都会发现效果异乎寻常,远超预期。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二十余年,再造了一个苏州。浦东新区开放三十年,GDP达到上海全市的三分之一。深圳特区四十年,把一个渔村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大都市。

再过十年、二十年,三亚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