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Pinn
2021-07-06
😮
维他奶的背后,是一群执迷不悟的企业领导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157088423,"tweetId":"157088423","gmtCreate":1625553974762,"gmtModify":1633939704226,"author":{"id":3586943117143889,"idStr":"3586943117143889","authorId":3586943117143889,"authorIdStr":"3586943117143889","name":"PinnPinn","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4c24f171e376ae26854a896f694ed75","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p></body></html>","text":"😮","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57088423","repostId":1146308719,"repostType":4,"repost":{"id":"1146308719","kind":"news","pubTimestamp":1625548150,"share":"https://www.laohu8.com/m/news/1146308719?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1-07-06 13:09","market":"hk","language":"zh","title":"维他奶的背后,是一群执迷不悟的企业领导者","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46308719","media":"中欧商业评论","summary":"维他奶事件愈演愈烈。7月4日,全国多地商户和电商开始下架维他奶产品,向供应商退货。7月5日,“维他奶国际”盘中一度跌超14.8%,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市值跌破270亿港元,全天蒸发23亿人民币……\n\n","content":"<blockquote>\n 维他奶事件愈演愈烈。7月4日,全国多地商户和电商开始下架维他奶产品,向供应商退货。7月5日,“维他奶国际”盘中一度跌超14.8%,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市值跌破270亿港元,全天蒸发23亿人民币……\n</blockquote>\n<blockquote>\n 对于这家年收入75.2亿港元,中国内地至少贡献了50.1亿港元的饮料企业来说,不当的言行正令其失去66%的最大消费者市场。即便如此,维他奶的高层依然不愿认清事实。种种迹象表明,这已不仅是维他奶在危机公关方面出现的重大失误,更是其企业领导者在事实真相与国家大义面前的两面三刀。\n</blockquote>\n<blockquote>\n 领导者的判断将会主导企业的走向,如果其能够兼听则明,恢复属于正常人的判断,而非掩耳盗铃,用偏执与傲慢抵抗事实,也许就不会出现维他奶事件这样的闹剧。今天,我们集中讨论执迷不悟的领导者会将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四种破坏性行为”及破解思路,希望不要再有企业重蹈维他奶的愚蠢覆辙。\n</blockquote>\n<p>很多时候,人们宁可忽视错误,也不愿面对事实,领导者亦然。</p>\n<p>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战略和领导学教授悉尼 · 芬克斯坦常年致力于研究什么是“好企业”以及“聪明的管理者”,他在对40家遭受重大失败的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后,在著作《成功之母》中提到:有四种破坏性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企业带入深渊。</p>\n<p>这四种行为模式表现为:企业领导者个人的认知错误让公司无法看清现实;不正确的态度让错误继续代替真相;沟通系统中处理潜在的紧急信息的环节出了问题;领导的特性让企业的领导者们无法纠正自己的错误。</p>\n<p>并且他表示道,早在明显的危险信号出现前,领导者们可能就有了上述举动,虽然企业表面看似正常,但内部机制却已开始瓦解。</p>\n<p>这四种行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极大,但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领导者往往不愿面对事实。正是因为不愿面对真相,所以高管选择龟缩于自身的错觉之中,又或是拒绝承认错误,用傲慢抵抗事实。</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e9d01041cec85debdebbb83e6bc5acc\" tg-width=\"926\" tg-height=\"55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鸵鸟行为”的恶果</b></p>\n<p>正如《成功之母》中所写,有时危险的信号可能已经出现,领导者往往依然不愿面对真相。尽管他们知道这样的“鸵鸟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但面对真相与事实并承认错误这件事,直接损害了身为领导的权威。</p>\n<p>如果探究这份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时代。彼时,公司还是纯线性的组织架构,并且相当静态,拥有知识和权威的领导站在组织金字塔的最顶端,整个组织通过严格的等级层次,让命令从上往下逐层传达和流动。在这种架构中,公司的领导者是拥有所有答案、全知全能的领袖,是标杆和信仰一般令人仰望和崇拜的存在。</p>\n<p>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架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矩阵式结构和扁平式组织在更多的新兴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中开始出现,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新世代们信奉“为自己打工”“挑战权威”“不高兴就直说”的观念,但更多情况下,这份“领导具有权威性和超越下属的前瞻性视角”的思想,依然影响着很多人。</p>\n<p>有时,领导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权威从不被挑战,他们对公司内部的动态了如指掌,并且拥有及时预见未来变化的能力,即使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感受只是领导一厢情愿的错觉而已。而这背后,其实是领导权威性对人们观念根深蒂固的植入,领导必须要成为标杆性的存在,成为缔造奇迹的那个完美领袖。</p>\n<p>为了改变这种观念,领导要明白: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没有人是永远正确的,没有人能够知道一切困难的答案,也没有人能准确预知企业发展中可能发生的一切。</p>\n<p>领导者可能犯下重大过失,也可能存在认知的局限性,甚至间歇性“不正常”,其率领的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些都是正常的。</p>\n<p>因此,对于理想的组织结构而言,企业就像是一个拥有自我改善、自我适应能力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虽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全知全能,或是控制一切,但是系统可以通过下属、同事之间不断的沟通反馈,对整个系统进行改善,让大家更为适应。</p>\n<p>作为领导者,其职责并非只是传统理解中的制定战略,或是对下属给出建议指导,还包括了正确处理组织中存在的各种意见,它们可能是正面赞扬,也可能是负面评价,领导者需要统一搜集,进行协调并给出反馈。</p>\n<p>哈佛商学院名誉教授迈克尔·比尔一直在研究内部的反馈路径。比尔认为,组织中存在着“沉默的杀手”,它们就像动脉中的斑块一样,阻止或是扭曲了组织中有意义的信息流,从而损害组织的健康。</p>\n<p>比尔表示:“我发现高管执迷不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对于真相该做什么。他们想的就是:‘我知道我想要做什么,并且我希望把这件事尽快完成。’领导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条理地在组织内搜集不同的信息与反馈,并且领导们也不觉得这是有效的。对于领导者而言,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只听领导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不和谐声音都会自动消除。”</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39b1b5af8c9b1451cb6d0403abca4db\" tg-width=\"1080\" tg-height=\"56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直面真相的三个方法</b></p>\n<p>一般在企业中,为保证组织的信息反馈渠道不被扭曲或堵塞,领导要避免由工业时代所遗留的傲慢的领袖思想,做到兼听广纳,认清事实与真相。对此,领导者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法。</p>\n<p><b>注重清晰</b></p>\n<p>比尔表示,组织中最常见的沉默杀手之一就是缺乏对战略、价值观和优先事项的清晰理解。他指出,尽管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这些事都有着明确的定义,组织的战略方向也相当显而易见,但对于基层员工、战略伙伴或是其他关键利益者而言,这些并没有那么清晰。因此除了战略大方向之外,领导者也可以提供更为具体分步骤小方向,作为战略的补充。</p>\n<p>此外,领导要给下属们提供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交流对于公司的意见,并且提出个人建议。比尔指出,大部分人都希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也知道在实际操作中,究竟碰到了哪些困难。但是,他们往往得不到合适的机会向领导反馈,无法告诉领导某些工作其实并没有意义,或是与其他任务的优先级存在冲突。</p>\n<p>如果领导者认为,其所率领的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对于公司战略的执行和贯彻也非常明晰,那么领导者可以重新思考,员工的不满、投诉还可以包括哪些内容,这未必是强烈的不满,也可能是含蓄委婉的意见,如果领导者对这些意见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反馈,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效率。</p>\n<p><b>消除绝对话语权</b></p>\n<p>尽管组织中,永远会存在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领导者要注意创造一些非正式场合,让人们可以放开职级的约束,作为更平等的个体畅所欲言。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人们都会倾向于服从组织中地位最高的人,或收入最高的人,这让那些人拥有了“绝对话语权”的天然属性。</p>\n<p>为了消除人们对高位者的顺从,可以参考事后回顾法(After Action Review),这包括了四个组成部分:</p>\n<ol>\n <li><p>理论上应该发生什么?</p></li>\n <li><p>实际发生了什么?</p></li>\n <li><p>如果有下次,我们还会采取哪些相同的步骤?</p></li>\n <li><p>如果有下次,我们将采取哪些不同的步骤?</p></li>\n</ol>\n<p>在事后回顾法中,着重考察的是人们采取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这份动机是否导致了最初所期望的结果。通过这种评估方法,个人在事件中的表现被淡化了,最重要的不是责备或是惩罚,而是回顾整个组织的做法,以及下一次应该如何改进。</p>\n<p>如果企业一味采取问责制,在出现问题后,员工会因为担心被责备,从而陷入恐慌,或是因为被严厉惩罚,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这不利于组织内部信息的反馈与流动。</p>\n<p>比起问责制度,企业首先采取的应是理性回顾与分析,这样,员工会更有动力和勇气对曾经犯的错,以及遇到的困难提出反馈,告知领导有哪些出乎意料的障碍,当初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并且静下心分析,为何结果与初衷出现了偏差。</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0c507a1793b8bc24775ad735f5ce799\" tg-width=\"1080\" tg-height=\"7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不要让错误“污名化”</b></p>\n<p>让员工拥有一个在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环境,同事们对错误足够宽容,并且将犯错视为学习与进步的机会,而不是充满耻辱的惩罚,是十分重要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常务董事吉米·都恩在谈到如何处理混乱又忙碌的金融交易业务时曾表示:“坏消息提升了我的效率”。</p>\n<p>吉米·都恩解释道,能够迅速地发现问题,有助于他保持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吉米·都恩还说,他绝不会因为任何诚实的错误而解雇任何人,因为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其中做到完美无缺、从不犯错。因此对于金融业的高管而言,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的资产,与其给下属发布类似“永远做出正确的决定”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要求下属在犯错时,迅速进行更正,以此守护公司的声誉。</p>\n<p>无论是对于领导或是员工而言,犯错都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因此,人们要调整观念,并不是“公司做了新的尝试,然后失败了”,而是“公司做了新的尝试,虽然不成功,但依然能学到新的知识”。领导者在发布决策前,要先给员工打好预防针,告诉大家这次尝试可能失败,战略方向也可能会出错,但公司会对错误及时调整,并重新制定方向。</p>\n<p>虽然这样做让领导者丧失了绝对权威的位置,但这要比领导自欺欺人,不敢面对失败的真相,还假装自己很英明要好得多。</p>\n<p>无论是对真相视而不见,又或是采取逃避拖延的态度,都可能导致更为糟糕的结果。优秀的领导力需要广纳兼听,直面真相与事实并且鼓励下属踊跃提供反馈。毕竟,无论领导者同意与否,事实终有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之下。</p>","source":"lsy1567750882116","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维他奶的背后,是一群执迷不悟的企业领导者</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维他奶的背后,是一群执迷不悟的企业领导者\n</h2>\n\n<h4 class=\"meta\">\n\n\n2021-07-06 13:09 北京时间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1Nh69JdzRNrkpUHiEaujg><strong>中欧商业评论</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维他奶事件愈演愈烈。7月4日,全国多地商户和电商开始下架维他奶产品,向供应商退货。7月5日,“维他奶国际”盘中一度跌超14.8%,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市值跌破270亿港元,全天蒸发23亿人民币……\n\n\n 对于这家年收入75.2亿港元,中国内地至少贡献了50.1亿港元的饮料企业来说,不当的言行正令其失去66%的最大消费者市场。即便如此,维他奶的高层依然不愿认清事实。种种迹象表明,这已不仅是维他奶在...</p>\n\n<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1Nh69JdzRNrkpUHiEaujg\">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e9ec05a4c6ed4707be8f1aeb0d8f33b1","relate_stocks":{"00345":"维他奶国际"},"source_url":"https://mp.weixin.qq.com/s/i1Nh69JdzRNrkpUHiEaujg","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46308719","content_text":"维他奶事件愈演愈烈。7月4日,全国多地商户和电商开始下架维他奶产品,向供应商退货。7月5日,“维他奶国际”盘中一度跌超14.8%,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市值跌破270亿港元,全天蒸发23亿人民币……\n\n\n 对于这家年收入75.2亿港元,中国内地至少贡献了50.1亿港元的饮料企业来说,不当的言行正令其失去66%的最大消费者市场。即便如此,维他奶的高层依然不愿认清事实。种种迹象表明,这已不仅是维他奶在危机公关方面出现的重大失误,更是其企业领导者在事实真相与国家大义面前的两面三刀。\n\n\n 领导者的判断将会主导企业的走向,如果其能够兼听则明,恢复属于正常人的判断,而非掩耳盗铃,用偏执与傲慢抵抗事实,也许就不会出现维他奶事件这样的闹剧。今天,我们集中讨论执迷不悟的领导者会将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四种破坏性行为”及破解思路,希望不要再有企业重蹈维他奶的愚蠢覆辙。\n\n很多时候,人们宁可忽视错误,也不愿面对事实,领导者亦然。\n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战略和领导学教授悉尼 · 芬克斯坦常年致力于研究什么是“好企业”以及“聪明的管理者”,他在对40家遭受重大失败的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后,在著作《成功之母》中提到:有四种破坏性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企业带入深渊。\n这四种行为模式表现为:企业领导者个人的认知错误让公司无法看清现实;不正确的态度让错误继续代替真相;沟通系统中处理潜在的紧急信息的环节出了问题;领导的特性让企业的领导者们无法纠正自己的错误。\n并且他表示道,早在明显的危险信号出现前,领导者们可能就有了上述举动,虽然企业表面看似正常,但内部机制却已开始瓦解。\n这四种行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极大,但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领导者往往不愿面对事实。正是因为不愿面对真相,所以高管选择龟缩于自身的错觉之中,又或是拒绝承认错误,用傲慢抵抗事实。\n\n“鸵鸟行为”的恶果\n正如《成功之母》中所写,有时危险的信号可能已经出现,领导者往往依然不愿面对真相。尽管他们知道这样的“鸵鸟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但面对真相与事实并承认错误这件事,直接损害了身为领导的权威。\n如果探究这份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时代。彼时,公司还是纯线性的组织架构,并且相当静态,拥有知识和权威的领导站在组织金字塔的最顶端,整个组织通过严格的等级层次,让命令从上往下逐层传达和流动。在这种架构中,公司的领导者是拥有所有答案、全知全能的领袖,是标杆和信仰一般令人仰望和崇拜的存在。\n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架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矩阵式结构和扁平式组织在更多的新兴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中开始出现,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新世代们信奉“为自己打工”“挑战权威”“不高兴就直说”的观念,但更多情况下,这份“领导具有权威性和超越下属的前瞻性视角”的思想,依然影响着很多人。\n有时,领导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权威从不被挑战,他们对公司内部的动态了如指掌,并且拥有及时预见未来变化的能力,即使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感受只是领导一厢情愿的错觉而已。而这背后,其实是领导权威性对人们观念根深蒂固的植入,领导必须要成为标杆性的存在,成为缔造奇迹的那个完美领袖。\n为了改变这种观念,领导要明白: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没有人是永远正确的,没有人能够知道一切困难的答案,也没有人能准确预知企业发展中可能发生的一切。\n领导者可能犯下重大过失,也可能存在认知的局限性,甚至间歇性“不正常”,其率领的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些都是正常的。\n因此,对于理想的组织结构而言,企业就像是一个拥有自我改善、自我适应能力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虽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全知全能,或是控制一切,但是系统可以通过下属、同事之间不断的沟通反馈,对整个系统进行改善,让大家更为适应。\n作为领导者,其职责并非只是传统理解中的制定战略,或是对下属给出建议指导,还包括了正确处理组织中存在的各种意见,它们可能是正面赞扬,也可能是负面评价,领导者需要统一搜集,进行协调并给出反馈。\n哈佛商学院名誉教授迈克尔·比尔一直在研究内部的反馈路径。比尔认为,组织中存在着“沉默的杀手”,它们就像动脉中的斑块一样,阻止或是扭曲了组织中有意义的信息流,从而损害组织的健康。\n比尔表示:“我发现高管执迷不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对于真相该做什么。他们想的就是:‘我知道我想要做什么,并且我希望把这件事尽快完成。’领导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条理地在组织内搜集不同的信息与反馈,并且领导们也不觉得这是有效的。对于领导者而言,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只听领导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不和谐声音都会自动消除。”\n\n直面真相的三个方法\n一般在企业中,为保证组织的信息反馈渠道不被扭曲或堵塞,领导要避免由工业时代所遗留的傲慢的领袖思想,做到兼听广纳,认清事实与真相。对此,领导者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法。\n注重清晰\n比尔表示,组织中最常见的沉默杀手之一就是缺乏对战略、价值观和优先事项的清晰理解。他指出,尽管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这些事都有着明确的定义,组织的战略方向也相当显而易见,但对于基层员工、战略伙伴或是其他关键利益者而言,这些并没有那么清晰。因此除了战略大方向之外,领导者也可以提供更为具体分步骤小方向,作为战略的补充。\n此外,领导要给下属们提供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交流对于公司的意见,并且提出个人建议。比尔指出,大部分人都希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也知道在实际操作中,究竟碰到了哪些困难。但是,他们往往得不到合适的机会向领导反馈,无法告诉领导某些工作其实并没有意义,或是与其他任务的优先级存在冲突。\n如果领导者认为,其所率领的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对于公司战略的执行和贯彻也非常明晰,那么领导者可以重新思考,员工的不满、投诉还可以包括哪些内容,这未必是强烈的不满,也可能是含蓄委婉的意见,如果领导者对这些意见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反馈,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效率。\n消除绝对话语权\n尽管组织中,永远会存在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领导者要注意创造一些非正式场合,让人们可以放开职级的约束,作为更平等的个体畅所欲言。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人们都会倾向于服从组织中地位最高的人,或收入最高的人,这让那些人拥有了“绝对话语权”的天然属性。\n为了消除人们对高位者的顺从,可以参考事后回顾法(After Action Review),这包括了四个组成部分:\n\n理论上应该发生什么?\n实际发生了什么?\n如果有下次,我们还会采取哪些相同的步骤?\n如果有下次,我们将采取哪些不同的步骤?\n\n在事后回顾法中,着重考察的是人们采取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这份动机是否导致了最初所期望的结果。通过这种评估方法,个人在事件中的表现被淡化了,最重要的不是责备或是惩罚,而是回顾整个组织的做法,以及下一次应该如何改进。\n如果企业一味采取问责制,在出现问题后,员工会因为担心被责备,从而陷入恐慌,或是因为被严厉惩罚,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这不利于组织内部信息的反馈与流动。\n比起问责制度,企业首先采取的应是理性回顾与分析,这样,员工会更有动力和勇气对曾经犯的错,以及遇到的困难提出反馈,告知领导有哪些出乎意料的障碍,当初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并且静下心分析,为何结果与初衷出现了偏差。\n\n不要让错误“污名化”\n让员工拥有一个在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环境,同事们对错误足够宽容,并且将犯错视为学习与进步的机会,而不是充满耻辱的惩罚,是十分重要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常务董事吉米·都恩在谈到如何处理混乱又忙碌的金融交易业务时曾表示:“坏消息提升了我的效率”。\n吉米·都恩解释道,能够迅速地发现问题,有助于他保持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吉米·都恩还说,他绝不会因为任何诚实的错误而解雇任何人,因为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其中做到完美无缺、从不犯错。因此对于金融业的高管而言,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的资产,与其给下属发布类似“永远做出正确的决定”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要求下属在犯错时,迅速进行更正,以此守护公司的声誉。\n无论是对于领导或是员工而言,犯错都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因此,人们要调整观念,并不是“公司做了新的尝试,然后失败了”,而是“公司做了新的尝试,虽然不成功,但依然能学到新的知识”。领导者在发布决策前,要先给员工打好预防针,告诉大家这次尝试可能失败,战略方向也可能会出错,但公司会对错误及时调整,并重新制定方向。\n虽然这样做让领导者丧失了绝对权威的位置,但这要比领导自欺欺人,不敢面对失败的真相,还假装自己很英明要好得多。\n无论是对真相视而不见,又或是采取逃避拖延的态度,都可能导致更为糟糕的结果。优秀的领导力需要广纳兼听,直面真相与事实并且鼓励下属踊跃提供反馈。毕竟,无论领导者同意与否,事实终有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之下。","news_type":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8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EN","currentLanguage":"E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xxTargetLangEnum":"ORIG"},"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157088423"}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