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而对于股市中的散户来说,要迈向高手阶段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股市里最大的敌人
有位朋友,早上急匆匆出门赶飞机,不想天突降大雨,到达机场时已成落汤鸡。随身携带的电脑、手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更致命的是淋湿了一份与客户的重要合同,险些酿成大祸。后来每提起此事,此君必牢骚满腹,抱怨天公不作美。这位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导致他窘迫的根源不在天,而是他出差前缺乏周密的安排,假如看看天气预报,将重要文件精心保管,根本不会出现此前的情况。
股市中有许多投资者,和我这位朋友颇为相似。亏损时或痛斥庄家**,或抱怨上市公司无能,或指责管理层干涉太多,或怪罪股评家水平太臭,从不懂得审视自己,从内部寻找亏损的根源。股市如人生,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不是征服别人,不是征服高山,不是征服大海,而是征服自己。
投资实际上是跟自己战斗的过程,藏在内心的魔鬼时刻都不忘发挥它的影响力,让人在贪婪和恐惧的交替中备受折磨。遗憾的是,在与自己的战斗中,多数人会败下阵来,成为股市里的牺牲品。因此,所有的投资技巧和原则,最终都将落在“如何认识自己,并最大限度地克服人性弱点的负面影响”上,就这点来说,成功的投资和成功的人生信奉同样的哲学。
有人说,股市是上帝根据人性的弱点而设计的一个陷阱,稍不留神,便可能马失前蹄。贪婪和恐惧是股市里最常见的两种情绪,简单地说,贪婪是过分地看多,恐惧是过分地看空。问题的关键在于导致这种“过分”的因素是哪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性弱点在股市中主要有六种表现:
1、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
古时候,有只老虎躺在山岗上,在夕阳的沐浴下,漫不经心地伸着懒腰,样子憨态可掬,柔弱温顺。有位村民从山岗路过,由于没见过老虎,以为是加大版的猫,便走过去跟老虎搭讪,起初老虎并不介意,但随着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有人建议不如把这只“猫”带回去宰杀后分给大家。就在人们商议如何搬运的时候,只见老虎一声怒吼,拔地而起,村民们见状,纷纷魂飞魄散而去,来不及逃命的,虎口丧生。
在这个故事里,村民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低估老虎,高估自己”。类似的例子在股市里比比皆是。牛市的时候,投资者信心膨胀,市场上顷刻间涌现出大批“股神”。可一旦熊市到来,多数人会在自以为是中输得精光。投资者应该牢记,再温顺的老虎总还是老虎,面对老虎的时候,除敬畏和谨慎外,别无选择。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平生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古人讲,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市场面前,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都显得非常渺小,试图主导或征服市场的人,最终多是身败名裂,曾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德隆系”便是典型例证。
正是由于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才会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才会设定高额的预期收益率,才会自作聪明地频繁交易,并最终导致亏损。
准确、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是成功的前提,盲目的自信和骄傲是阻碍做出正确决策的罪魁祸首。
2、“事后诸葛亮”心态
假如现在去分析2007年10月份的股市行情,相信所有人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那是一段疯狂的岁月。给出的解释大同小异,整体估值过高、市场流动性收紧、大小非减持等。站在当下回顾历史,总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着问题的要害。这种“事后诸葛亮”心态往往给人们带来认知上的错觉,以为既然能洞察过去,便能预知未来。在心理学上,这叫做“事后聪明偏见”。
事后聪明偏见的错误在于“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分析问题,把过去的事情简单化”,并以此为依据,将这种“简单”推而广之,以为自己掌握了破解未来的密码。事实上,在知道结果之前,极少人能够透过纷乱复杂的现象,看透事件的本质。想想2007年10月前后的市场气氛,当上证指数站稳5000点后,市场的疯狂情绪被推向巅峰,媒体每天都在渲染股市里的暴富神话,大批的资金涌向股市,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言之凿凿地说股指在2008年将涨到10000点。
打开上证指数的走势图,相信多数人都觉得平淡无奇,因为结果已经确定。投资者感兴趣的是通过分析历史走势,试图发现市场波动的玄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简化指数走势的复杂性,从而衬托出自己的英明。有的甚至在幻想中计算,“假如每次都成功逃顶抄底,将获得多高的收益率”,然后就“天真无邪”地将该收益率设定为赢利目标,其后果可想而知。
3、过度敏感和羊群效应
2007年5月29日晚,财政部宣布自5月30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消息传出,市场哗然,上证指数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最大跌幅高达21.49%,个股连续大面积跌停,随后快速反弹并创出历史新高。
“5. 30行情”是投资者“过度敏感效应”的典型案例。所谓过度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高估或夸大刚刚发生的事件的影响,低估或忽略影响整体系统的其他因素的作用,进而导致错误判断并作出过度的行为反应。
过度敏感效应在股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牛市的时候,投资者多会夸大乐观预期,导致股价过度上涨。熊市的时候,投资者多会夸大悲观预期,导致股价过度下跌。有趣的是,预期不仅能影响股价,还会像流行病一样在投资者当中传染,且多数人没有免疫能力。传染的结果便是通常所说的“羊群效应”。
过度敏感和羊群效应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出于对所发生事件的无知,进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通常,人们习惯把好事想得更好,把坏事想得更坏。而要想在股市里成功,必须尽量克服这种坏习惯。
4、信念固着的陷阱
打靶的时候,即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枪手,都不可能次次打中靶心。但假如先进行射击,然后围绕着射中的地方画圈,就能够保证“发发命中”。这种看似荒谬的事情,在股市里却屡见不鲜。笔者曾作过多次调查,不管指数在何点位,满仓者总是看好,空仓者总是看跌。其中的逻辑是“因为满仓,所以看涨,因为空仓,所以看跌”,而非“因为看涨,所以满仓,因为看跌,所以空仓”。看涨者千方百计地寻找上涨的理由,对利空视而不见,看跌者千方百计地寻找下跌的理由,对利好视而不见。
这种极力想证明自己正确同时故意忽略对立因素的心理,被称为“信念固着现象”。投资者一旦掉进这种固执的思维陷阱,好比在周围建立起一道围墙,将自己囚禁起来,随着围墙越建越高,最终将沦落为井底之蛙。
回避信念固着陷阱的根本办法,是将自己从股票交易中解脱出来,忘记仓位,忘记成本价,以赤子之心去感悟市场的起伏。唯有如此,才可能客观冷静地观察市场,作出理性的判断。
5、可怕的善变
西方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理性的人厌恶风险。但在面对确定收益和确定损失的时候,人的风险偏好会悄悄地发生改变。现在来做两个实验:
A、确定能赚10000元;
B、有60%的可能赚20000元,40%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面对上述两种选择,如何决策?
实验的结果是,尽管选择B的期望收益(20000×60%=12000)大于10000元,但多数人选择A。
C、确定会亏10000元;
D、有60%的可能亏20000元,40%的可能不赔钱。
调查的结果是,尽管选择D的期望风险更大(-20000×60%=-12000),但只有少数人情愿为确定的损失买单,多数人还是想碰碰运气。
上述实验证明,当人面临确定收益的时候是风险厌恶者,面临确定损失的时候是风险爱好者。因此,当赢利的时候,投资者时刻都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随时准备把赚钱的股票卖出。当亏损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继续持有股票,不愿意将损失兑现。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远长于持有赢利股票。
这种风险偏好的变化,对投资的伤害显而易见,常常导致因没有耐心持有好股票而只赚点小钱,却因“耐心”持有坏股票而亏了大钱。
之所以善变,除人类天生害怕损失外,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自信,对获利的股票是否继续上涨和亏损的股票是否继续下跌心中没底。之所以缺乏自信,是因为支撑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理由不坚实。因此,抵御善变必须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选择好的股票,不为小利所动。
6、投机与侥幸
飞蛾在作蛹时,翅膀呈萎缩状,软弱无力,不能支撑飞行。因此,飞蛾破茧时必须要经过痛苦的挣扎,以便让体内的汁液流入翅膀,使之变得结实有力。有只飞蛾不愿意经历这种折磨,于是便借助外力爬到外面。尽管成功逃避了破茧之苦,可惜它并不能像其他飞蛾那样在空中飞舞,不久即命丧黄泉。
在现实中,像故事中飞蛾那样爱走捷径的人多如繁星,人们习惯于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而不知成功路上并无捷径,这种心理在股市里普遍存在。盲从内幕消息,渴望“与庄共舞”,迷信技术指标,喜欢频繁交易,追求“一夜暴富”等,这些普通投资者常见的行为表现,正是“投机与侥幸”的心态使然。
众所周知,中彩票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仍有大批人乐此不疲,因为每张彩票中奖的机会是均等的,人们都想赌一赌自己的运气。事实上,有些投资者交易的过程,完全遵循赌博的逻辑。跟庄是赌自己比庄家更聪明,看技术指标是赌历史能够重演,听消息是赌散布消息的人是诚实的……假如以赌徒的心态去买卖股票,亏损自然在所难免。
投资是条艰苦的路,只有“勤奋+智慧”才能带来高额的回报。投机和侥幸说到底是人类惰性的体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种简单得如白开水的哲理,在股市里同样适用。
订做合脚的“鞋子”
简单地说,投资就是交易的过程。成功的交易包括多种要素,如持股周期、选股标准、买卖时机、仓位把握、止盈止损技巧、纪律约束、心态控制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这些要素的需求不尽相同。在解剖自我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交易策略组合,对投资者至关重要。
在股票市场中,赢利的方式千差万别。有人靠内幕消息,有人靠跟老鼠仓,有人靠频繁交易,有人靠长期持股。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熟悉成功交易的市场法则,然后为自己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子”。
1、投资的逻辑
驱动股价上涨的因素有两种,一是上市公司业绩不发生变化,股票估值抬高;二是股票估值不发生变化,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增长。真正的牛股,往往是在估值提高和业绩增长的双重驱动下产生。与此对应的有两种投资思路,一种是追随股价的变化趋势,简称趋势型;一种是追随公司的内在价值,简称价值型。
两种投资思路的赢利模式截然不同。趋势型投资者认为,股价的上涨由资金推动,吸引资金的因素统称为利好消息。这种利好分为两类,一是系统性的利好,典型的表现是大盘和个股的普遍上涨;二是针对个股的利好,如资产重组、政策扶持、收购兼并等。因此,趋势型投资赢利的关键是在于把握“利好效应”的作用,在“利好效应”发挥之初介入,在“利好效应”散尽之前退出。投资风险主要来自大盘的系统性下跌和个股炒作资金的撤离。价值型投资者认为,股价的上涨由业绩驱动,赢利的关键在于评估上市公司未来的赢利能力,在股价低于其合理价值时介入,在股价过高或公司质量恶化时退出。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低于预期。
投资逻辑的区别决定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由于利好效应总是具有时间限制,因此趋势投资多以短期持股为主。由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价值投资多以长期持股为主。在看待股价方面,趋势投资不在乎股价的高低,只在乎还会不会更高,而价值投资唯一看重的便是价格,以足够安全的价格买入,是其制胜的主要法宝。
2、选股的原则
无论是绩优股还是概念股,无论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秉持何种选股思路。在趋势投资者看来,短期内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业绩能够持续超预期增长的股票才是好股票。但不管是哪种选择标准,有些共同的原则必须要遵守。
3、“师出有名”
成功选股的首要因素是必须清楚选择的理由。其次要分析这种理由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有些散户非常喜欢买5元左右的股票,理由是“价格低”。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把“价格低”等同于“容易上涨”,这种逻辑显然非常荒谬。再如,有些投资者喜欢听“内幕消息”或“小道消息”买股票,在这些消息无法得到验证的前提下,无异于将自己的财富置于“子虚乌有”之上,风险可想而知。因此,正确的选股思路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资料和合理的因果关系”之上。
4、坚持的力量
当买入某只股票后,只要当初支撑你买入它的理由尚在,便不应该轻易抛售。对趋势投资者来说,只要股价上涨的趋势未变,利好效应没有消散,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只要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依然强劲,公司竞争力未出现显著削弱,坚持原有的判断可能是最英明的决策。在股票市场中,许多时候“无为”比“有为”更重要。
5、纠正的勇气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智者不仅善于纠正错误,更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愚者往往盲目地坚持己见,顽固不化。当最初选股的基础出现动摇或不复存在时,投资者便应该果断地对此前的决策进行调整。例如,假如买入某只股票的理由是预测其赢利水平将大幅改善,那么,一旦这种预期未得到事实验证,就应重新审视原来的投资决策,不要被当时的赢利或亏损所束缚。
6、操作的频率
不得不承认,股票交易如同打游戏,是件很容易上瘾的事儿。因为人总是不服输,想在赢利中追求成就感,然后则在屡战屡败中周而复始,直到身心俱疲,最终彻底放弃。所以,经验浅薄的投资者总是表现为“频繁交易和追涨杀跌”,当然,亏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在他们骨子里追求的压根儿不是赢利,而是成就感,是心理舒适度。笔者有位朋友,曾在2007年300元区域买入中国船舶(600150),后来在2008年1月最高反弹至296.98元,由于尚处在亏损状态,该仁兄坚持持股,最终在50元附近忍痛割爱,抛售的理由是“我实在受不了了”(原话)。很显然,当股价在296.98元时,持股的心理感受要好于割肉,而在股价为50元时,割肉的心理感受要好于持股。
笔者将“为追求心理舒适而进行的操作”称之为被动操作,将“为追求赢利而进行的操作”称之为主动操作。被动操作是初级投资者的标志,主动操作是成熟投资者的标志。但就操作频率来说,在主动操作的前提下,长期持股能够获利,频繁交易同样能够获利,只是两者对投资条件的要求不同。长期持股首先应选出具备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介入。频繁交易则需要满足更多的条件,如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灵通的信息渠道、过硬的心理素质、严格的操作纪律、高超的仓位掌控技巧等,其中的每项条件,都可能是对普通投资者的挑战。再者,考虑到频繁交易的佣金成本,的确不太适合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
操作频率是投资思路的反映。频繁交易的前提是假设自己比市场聪明,长期持股的前期是假设所持股票能够实现持续增长。人类天生有高估自己的毛病,总认为自己聪慧过人,别人愚不可及。事实上,这种思想本身便是愚不可及的表现。笔者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除极少数交易天才外,几乎没人能靠频繁交易获得持续成功。那些所谓的“假定自己比市场聪明”和“短线暴富神话”,只不过是虚幻的假象而已。
文章转载自百度汇经财经百家号。很有学问,给虎友们借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