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冒泡,主要因为在二刷三刷深刷《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这本书,以及和这本书相关的各种书籍和内容。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自己觉得自己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分析,目前认知水平都太过于皮毛,还远远未到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的程度,因此少写博眼球的爽文、热点文不仅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利于诚实得面对自己。
不过实话实说,老虎社群的虎币专区真的很有意思吸引人,几个月就把我辛苦积攒一年多的几万个虎币掏空了。
主要消费来自于每个月初定期兑换一张9折阿里券,最早5000虎币,现在只要3500虎币!!!而且,现在的阿里我觉得真的很便宜了。同时7周年的咖啡杯、冰箱贴、行李牌各种真是太好消费虎币了,所以,我承认,诚实的面对自己:我就是想有木有好心的网友给打赏一些虎币,满足一下我这薅羊毛的小爱好。
回归正题。
2021年内A股收益率-8.1%,港美股收益率为1.02%(合并总收益约-6.29%)。(截止今天,收益更惨了!)
自2020年2月有记录以来,A股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2.75%、-8.1%;
港美股年度收益率为:41.79%、1.02%。
初始净值为1.0,当前A股净值为1.1281,年化6.21%;港美股净值为1.4324,年化19.68%。
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2日。
当前距离上半年最高收益回撤超过50W人民币(除了打新几乎什么都没干,单纯的市场波动);
半年A股打新净收益33153.89(还有几支可转债没卖)、港股打新净收益13277.25元(正3负4)(最新:23870.54,正5负4)、美股打新净收益11766元(正9负2),合计58197.14元(最新:68790.43元);
全年预计收到现金股息6.5W(目前今年还差招行、万科、格力、洋河、以及平安的2021年半年分红还未到账)。(招行昨天分红到账,分别买入招行和万科A。)
市场总是如此涨涨跌跌跌跌跌跌跌跌跌涨,习惯就好。
至于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我真不知道,也不愿去知道,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犯错。最适合我的投资姿势,应该就是满仓+躺平。
今年11月,开户满两年,创业板和科创板就能开通了,新股中奖的收益理论上会提高一些,下次回国妻子更新好身份证给她开个证券账户顺便给老人开个账户(妻子身份证过期无法网上开户,老人家嫌麻烦,不愿意自己开户。。。),理论上也会提高中奖概率;中国平安、万科、兴业银行、招商银行、腾讯占比85%,理论上这些企业每年赚得钱会越来越多的概率很大,分红越来越多的概率也很大,个人每年收到的现金股息也会越来越多;至于股价,最多也就是每年分红前后关心一下,其他时候少看为好。
我是一个在投资上趋近于躺平的人,买入就愿意无论涨跌持有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不太在乎投资中时间的成本,我更关心通过投资,能够解放多少我现实生活中用来过日子的时间成本。
如果每年几乎不用看也几乎不用交易股票就能有10-20万的被动现金收入,同时大概率年年增加。买银行理财,即便是5%年化,200W本金每年大概就是10W左右的被动收入(初始资金是200W左右),同时大概率逐年递减收益。
那么股权投资加上夫妻二人的工作收入,我觉得家庭经济情况总体会是越来越健康的。而这基本和股价涨跌无关,只和企业经营相关。当然,要做好股价低迷的时候,什么消息都会变成坏消息的坏预期。这种时候无非就是多看书、多读报、多陪家人、多吃饭。等到股价高涨的时候,任何消息又会自然都变成好消息,此时依然做坏的预期,因为赔率降低了,透支了未来的收益。这时候无非也就是继续多看书、多读报、多陪家人、多吃饭。
总之我目前实在找不到持有这些企业股票有什么致命的悲观理由,这不是自我安慰给自己打气。相反股价年年下跌,多余的资金还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股票,未来获得更多的现金股息,以股价不断下跌的方式复利,我也实在难以拒绝这份比股价上涨还要诱人的回报。
我就是一个人,不需要对其他人的收益率负责,我对自己的收益要求也就长期复合年化10%±2%左右,这还是包含打新收益,我想这不算太过分了。
比起关心收益,当前我更操心自己的财务分析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感觉1-2年甚至更长时间依然会保持停滞不前。
各位股神,打赏点虎币让我凑足下个月初兑换9折阿里的股票券吧[流泪]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