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猪猪
2021-06-24
曾经的传奇能否长生不老?
@新识研究所:
阿里老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126250300,"tweetId":"126250300","gmtCreate":1624576649000,"gmtModify":1624576649000,"author":{"id":3573511302541682,"idStr":"3573511302541682","authorId":3573511302541682,"authorIdStr":"3573511302541682","name":"葫芦猪猪","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52cd89b07f07ce0d38539edf6ead174","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2.20","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2,"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曾经的传奇能否长生不老?</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曾经的传奇能否长生不老?</p></body></html>","text":"曾经的传奇能否长生不老?","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26250300","repostId":181754646,"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181754646,"tweetId":"181754646","gmtCreate":1623413563485,"gmtModify":1742966754013,"author":{"id":3572079433999630,"idStr":"3572079433999630","authorId":3572079433999630,"authorIdStr":"3572079433999630","name":"新识研究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973b3be4669225f4f91e9ea30eec726","vip":6,"userType":6,"introduction":"奇偶之于无界,产业、公司、数据、产品、我们求客观表达","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901,"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5b22286be97f6cb1cf1bfea30f3cf5d","width":"688","height":"20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b3c3233f79bf7347f0bbc97d8522cb0","width":"670","height":"5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6bcb3bd91df3a369127b5a3183c4caa","width":"688","height":"18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2fe8ec1be882b0a8a15b9f43f6701ad","width":"688","height":"40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d0f898920ddec8cea1700b933707d05","width":"688","height":"46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9568e3f2a6ef02ca3f9fc468ce6cba6","width":"688","height":"101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1c500b64137f0ddec35922f66174aae","width":"660","height":"5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0a644dc13962eead438be686620cbe6","width":"688","height":"34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64a2924d49deec4cd7d9ad9dd37e5ca","width":"688","height":"26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cade69966b1baa182fdcce638c6a870","width":"672","height":"5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56d94e52e992c7be10a747c3cf7f423","width":"688","height":"426"}],"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d0f898920ddec8cea1700b933707d05","width":"900","height":"608"}],"title":"阿里老了?","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d0f898920ddec8cea1700b933707d05\" tg-width=\"688\" tg-height=\"465\"></p><p>过去的一年,堪称阿里<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09988\">$阿里巴巴-SW(09988)$</a> 的水逆,蚂蚁金服触发一系列反垄断效应,被罚了182个亿。自己的电商业务,被拼多多迎头痛击。阿里云叫好却不叫座,其他业务更是难以拿得出手。</p><p>因为这些原因,被罚的阿里也迎来了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有人说,监管终于落地,阿里可以再度起飞了,但也有人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p><p>不管怎样,阿里受到重创是事实,但这绝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阿里在面对危机时似乎不够敏锐了。</p><p>曾经一直引领潮头的阿里,现在却处处受制于人。</p><p>阿里真的老了吗?</p><p><strong>“网络超市”在消逝</strong></p><p>“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p>诞生之初的阿里,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扛着共赢的大旗,先抗eBay,再战亚马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004年“淘宝+支付宝”的体系完善,也成功开启了网购元年。</p><p>那时阿里如同刚登陆新大陆的探险者一样,开拓了一片富饶的处女地。这块蛋糕足够得大,所有的小生意人都能够共享这份繁华。</p><p>2017年,马云拍了一部电影《功守道》,在电影里,马云拳打脚踢所有高手,俨然天下第一。这电影,似乎就像阿里的愿景一样,要做就得做到无人能敌。</p><p>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阿里的各项业务早已陷入了十面埋伏之中。</p><p>核心电商,京东攻其上肢,拼多多杀其下盘;信用支付上,微信支付用“红包”偷家后已经与支付宝江湖并立;饿了么自从被收购后,一蹶不振,被美团压着打;抖音,快手正在推动的“兴趣电商”更是让阿里愁眉难展。</p><p>诞生于1999年的阿里已经22岁了,曾经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现在看着一群后起之秀,却陷入了“拔剑四顾心茫然”。</p><p>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超过淘宝,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2月12日,日活跃用户数为2.59亿,史上首次超过手机淘宝的2.37亿。</p><p>拼多多的新任CEO陈磊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投入补贴,直到取代阿里巴巴成为十亿中国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平台。”取代这个词,非常形象地形容了如今拼多多的对阿里的态度:彼可取而代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64a2924d49deec4cd7d9ad9dd37e5ca\" tg-width=\"688\" tg-height=\"269\"></p><p>拼多多能在差异化赛道上,逐渐处于领先地位,与其说是拼多多开创先河,更像是阿里自断一臂。</p><p>2015年5月2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刚刚9个月的阿里,发生了一起卖家“降权事件”,原本是为了打击售假和重罚刷单,结果却实际上重创了中小卖家。</p><p>当中小卖家看着,一边越来越贵的“直通车”价格,再看着另一边风险越来越大的刷单,不少都心灰意冷,选择出走,而这个时候体量还很小的拼多多,成为了他们的流亡之地。</p><p>聚集起了一大堆出走卖家,再依靠腾讯的社交流量,拼多多开始主打性价比,聚焦下层市场,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p><p>而此时的阿里,手中不乏王牌,不管是聚划算,还是18年做的淘宝特价版,如果倾尽全力,狙击对手,拼多多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的指数级发展。</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5b22286be97f6cb1cf1bfea30f3cf5d\" tg-width=\"688\" tg-height=\"202\"></p><p>可是阿里却舍不得亲儿子天猫。即使在拼多多的突飞猛进下,阿里还是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留给天猫。2019年天猫总裁蒋凡还宣布未来三年天猫线上交易额翻倍的目标。称天猫过去一年买家数增加超过1亿,未来三年还会继续保持增长。</p><p>阿里之所以如此重视天猫,是因为它真的赚钱,当京东和拼多多的货币化率缓慢增长的时候,阿里的货币化率却迅速提升,这背后天猫功不可没。如果说原来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上市后的阿里想的应该是“让自己没有难赚的钱吧”。</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6bcb3bd91df3a369127b5a3183c4caa\" tg-width=\"688\" tg-height=\"188\"></p><p> 阿里在天猫和淘特(淘宝特价版)在战略布局上选择了倾力天猫,而不是两条腿走路。天猫源源不断地从淘宝的流量池里榨取流量,能分给其他部门自然少之又少了。</p><p>产生这种内部资源争夺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阿里的流量正在枯竭。</p><p>不同于腾讯,阿里没有像“微信”这样的天然流量池可以为自己的其他业务导量,而这几年头条系、快手、B站等新兴互联网势力也不断加入战局争夺流量。</p><p>这也使得,现在流量价格越来越贵,阿里的获客成本水涨船高。</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2fe8ec1be882b0a8a15b9f43f6701ad\" tg-width=\"688\" tg-height=\"409\"></p><p>在阿里的业务中,天猫依然维持着30%以上的增速,但淘宝,这个曾经最重要的流量部门,已经从2018年20%+的增速下滑到一季度个位数的表现。</p><p>除了“流量”之外,让阿里电商腹背受敌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商的逻辑变了。</p><p>美国著名零售业研究专家罗伯特·斯佩克特说:“过度丰富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恩赐,或许是一种诅咒。”</p><p>过去的十几年,电商生态飞速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但这也造成了我们在电商平台购物时,因为丰富的商品,过多的信息而感觉到了疲倦,货比三家让人格外费劲,越来越臃肿的淘宝就是典例。</p><p>于是,“推荐商品”因此成了新的商机。与传统的搜索电商不同,注重浏览和发现是新电商拼多多最大特点。黄峥曾形容,去拼多多购物就像几个姐妹约着去大悦城、万达逛街,目的性不强,消费随意性很强。</p><p>平台和商家只有主动向用户推荐商品才有可能获得增量,个性化推荐愈精准,增长空间变愈发广阔。从社交电商,到目前依靠内容吸引用户购买行为的电商生态,全都是“货找人”的场景。</p><p>在过去,淘宝系是“已知”需求电商的代表,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搜索去购买,他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超市。</p><p>但是,这种模式很难覆盖用户的“潜在”需求,比如喜欢运动,而在看运动达人的视频时会被他们所用的运动服、护膝所吸引,产生购买的兴趣。比如拼多多,朋友邀请你砍一刀,而你发现这个我曾经没想过要买的东西,似乎正好也需要,于是新的购买就产生了。这种潜在推荐,拓宽了用户的购买区间。</p><p>这从购买逻辑上,就是降维打击。</p><p>庞大的“网络超市”面对灵活的“社交电商”,似乎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困境,市场在一点点被蚕食。</p><p>更令阿里基本盘不稳的是,字节跳动的反戈一击。曾经两家合作非常愉快,还在2019年还签署了7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字节系给阿里输送最稀缺的流量。</p><p>但这样的舒服日子却没能长久,2020年6月18日,字节跳动成立电商部门,把旗下所有的流量产品的业务都打包在一起。</p><p>粗略算了一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等加起来,去掉重叠部分,流量甚至要超过拼多多。如果字节真的狠心投入资源,3年里干成1万亿GMV都有可能。</p><p>腾讯曾经最想做的“流量+电商”的模式,很可能就要被字节跳动给跑通了。如果真的成功,那对阿里一定是致命打击。</p><p>抖音永远都有新鲜的增量,而阿里只能保持存量。此消彼长之下,淘宝直播又能走多远呢?</p><p>阿里的基本盘电商业务,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老迈。</p><p><strong>生态黑洞</strong></p><p>有很多人,热衷于拿国内的两家巨无霸公司,阿里和腾讯对比。两家互联网巨头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后,不约而同地开始用投资收购打造自己的生态。</p><p>腾讯的投资,投一家成一家,而阿里的投资,投一家死一家。从营收来看,阿里的其他业务都很一般,除了核心电商外,利润率都乏乏。</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1c500b64137f0ddec35922f66174aae\" tg-width=\"660\" tg-height=\"536\"></p><p>过去的十年,是阿里疯狂扩张版图,大力买买买的阶段。新浪微博,UC,饿了么,优酷土豆,三通一达(快递),银泰,大麦一大批的公司,被绑上了阿里的战舰。</p><p>但现在回头看,似乎从接受阿里的投资开始,这些公司就开始在走下坡路。刚收购时,饿了么和美团还能分庭抗礼,现在,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只是美团的三分之一。</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cade69966b1baa182fdcce638c6a870\" tg-width=\"672\" tg-height=\"536\"></p><p>除了此之外,阿里不少下了心血的业务,也纷纷败走麦城。</p><p>2021年3月5日,虾米音乐停运,这背后是整个阿里大文娱板块的坍塌。</p><p>在阿里音乐上,阿里不可谓不上心,不仅买下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还引入了高晓松、宋柯等专业音乐人,甚至得力干将俞永福、张宇、杨伟东、樊路远也接连执掌阿里大文娱,以期突破。</p><p>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巴巴曾经希望文娱能够带来千亿级的营收。目前看来,希望渺茫。</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b3c3233f79bf7347f0bbc97d8522cb0\" tg-width=\"670\" tg-height=\"536\"></p><p>在阿里大文娱最重要的核心视频方面更是如此,2015年收下优酷的时候,阿里对其赋予了极高的期待。</p><p>当时4G时代正在到来,让所有人都看到视频将是未来。</p><p>围绕优酷,阿里移植了“双十一”晚会,并紧打综艺+电商等多个跨界融合概念。可谁想到视频时代的确到来了,但赢家却是短视频。</p><p>抛去时代的变数,优酷即使在自己的赛道上也没成功。优酷土豆在合并时,共占据国内视频市场的八成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然而如今,在“爱优腾”的长视频跑道里,优酷土豆早已掉队。</p><p>战略的失策,让阿里大文娱积重难返。</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0a644dc13962eead438be686620cbe6\" tg-width=\"688\" tg-height=\"340\"></p><p>刚成立阿里大文娱时,马云曾表示阿里给阿里大文娱10年的时间,期间不会考虑赚钱。如今已8年过去,阿里大文娱距离赚钱只有两年时间了,但阿里大文娱在亏损的泥沼里越陷越深。</p><p>阿里大文娱的诞生,其本质是阿里资本运作的结果,是买下一个个文娱公司,合并重组。但就目前的结果看来,基因不同的公司,强行拧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大而不强。</p><p>阿里在文娱板块上,至今轮换了三位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职业经理人、阿里元老、新生代干将来了又走。</p><p>阿里曾经希望大文娱成为一个星系,每个业务都像星辰一样在秩序里运转,但现在的阿里大文娱却坍塌成了一个大黑洞,期望越多,失望越大。</p><p>美团创始人王兴在甚至饭否上发文,表示:“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了”。</p><p>为什么阿里的其他业务总让人失望?一位内部人士说:因为阿里化。</p><p>2018年12月到2020年11月,两年的时间,优酷从上至下核心员工发生了一次大换血。</p><p>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业内人士总结:用制度化减少对人员、权威的依赖、构建出可控化的制度维系庞大的生态链健康运转,再复制扩张到新领域,是阿里制度呈现出的特点。</p><p>阿里不相信专业能力,而更相信制度的优越。阿里试图用自己的制度,用稳健体系、风险控制、数据化导向来,来改造每家公司。但投石问路,至今未见出路。</p><p>相信制度的好处是不容易出错,但坏处是,所有的战略都越发趋向保守,难赌出一个爆款。而当制度衰老,一个公司就越发地相信规模与资本,而不是技术与先进生产力,只希望靠着“收租”和“收息”的简单活来躺赢。</p><p>可这样的躺赚,真的能持续102年么?</p><p>阿里的组织陷入了衰老,难在电商之外再造奇迹。其他的业务慢慢成为了电商的流量入口,发展缓慢,营养不良,成为了输血机器。</p><p>在整个阿里宇宙中,电商就如同一个巨大黑洞,慢慢吞噬着其他业务的光,涸泽而渔。</p><p>一切业务都在向阿里的制度妥协,一切业务都在选择沉默。但沉默中往往没有爆发,更多地在消亡。</p><p><strong>人才陷阱</strong></p><p>“人老先老腿”。</p><p>阿里的保守,和管理层的衰老多少有些关系。</p><p>据统计阿里的高管层平均年龄47.75岁,平均入职公司16年。这在互联网公司里,已经颇显老态。与之相比,拼多多的管理层平均年龄才40.8岁,美团的管理层平均年龄是41岁。</p><p>2020年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蒋凡因为“出轨绯闻”红上热搜。阿里随后进行的自查,也只是给了个不痛不痒的交代:记过处分、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降级、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p><p>阿里内部有员工自嘲道:“低P碰红线,低P没了;高P碰红线,红线没了。”</p><p>一位巨头公司的HR负责人曾评论此事,“企业追求实用主义,大公司尤其如此,在强竞争环境下,大公司无法狠下心处理重要岗位的核心高管,理智上不难被理解。但做了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就是队伍不好带”。</p><p>阿里选择如此做法,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阿里新生血液的不足,若真开除了蒋凡,又还有谁能担起天猫和淘宝的重担呢?</p><p>想当年,马云挥泪斩卫哲,可斩完卫哲之后,还是有如云良将可以顶上。可现在的阿里,仿若后继无人。</p><p>反观其他公司,年轻的力量正在欣欣向荣。79年的美团的王兴还在当打之年,82年宿华正带着快手一路高歌,80后的京东物流CEO余睿刚刚在香港敲响上市铜钟,小米最年轻的80后合伙人周受资又被字节收入麾下。</p><p>更不谈38岁的张一鸣已将字节跳动托付给了大学“上铺的兄弟”梁汝波,41的黄峥交棒给比自己还年轻的陈磊。</p><p>而阿里的CEO张勇已经49了,即将年逾半百,而谁又能让他放心地托付阿里的重担呢?</p><p>除了管理层外,阿里整体也趋向老化。在脉脉的数据统计中,阿里巴巴以平均31岁的员工高龄,仅次于滴滴出行。不谈年轻的字节和拼多多,和阿里创办时间非常接近的网易、搜狐、腾讯、新浪、京东都普遍比阿里年轻。</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56d94e52e992c7be10a747c3cf7f423\" tg-width=\"688\" tg-height=\"426\"></p><p>2012年马云曾发表过公开信《改变今天 赢在未来》,强调阿里最大的挑战是对优秀年轻人的竞争,是在组织文化能力和人才培养发展机制上的竞争。卸任阿里CEO的时候,他更是单膝跪地说:“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p><p>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不久前一篇《阿里巴巴不再需要年轻人》在阿里的内网里盛传。</p><p>文章直指阿里新员工要被老员工压榨,老员工拿着高额福利却一直让新员工做事,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以至于丢失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而缺少“阿里味”更是成了不少年轻人自我调侃的一个梗。</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9568e3f2a6ef02ca3f9fc468ce6cba6\" tg-width=\"688\" tg-height=\"1014\"></p><p>一位阿里高管说,在外面看到的大大小小跟阿里价值观有关的事情,在内网,一定是最先吵翻天的。内网从骂支付宝到骂阿里云到骂大文娱。“有一段时间支付宝的产品部门只要在内网上一露头,下面就是一排扣芝麻分的。”</p><p>与阿里内部价值观的“乱战”不同,据阿里前员工组织“前橙会”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阿里校友创业项目就已经有1200个,其中超过500位担任CEO。</p><p>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是从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上走出来的,蘑菇街创始人,美丽联合集团CEO原是淘宝网的产品经理。阿里老了,但江湖上处处是曾经阿里年轻人的故事。</p><p>从阿里走出的年轻人,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拳脚,却至今未听说有年轻人在阿里的体系里冒尖,这背后的问题直指管理层。</p><p>从字节退位的张一鸣说,“我过去三年都在吃老本,认知也跟不上技术的新发展,而新的技术变革已经在酝酿当中。特斯拉从18年前就开始相关的试验和努力了。卸任CEO是为了恢复思考,重拾对生命科学、虚拟现实、科学计算等新技术的敏感度。互联网是永远保持求知心的行业,否则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淘汰”。</p><p>互联网永远有新鲜血液,但也永远缺乏新鲜血液。跳出信息茧房,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是互联网公司决策层必要的事情。</p><p>而回顾阿里管理层的不少决策,比如大中台战略,优酷的重塑、口碑和饿了么的整合,很难说是非常成功的决策。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管理层对于外部变化敏锐感的钝化。</p><p>其实不仅仅是阿里。阿里的最大股东软银也迟迟未能找到接班人,孙正义之后再无孙正义。而接手苹果的库克,也总被人诟病毫无创意,只懂守成。面临衰老,是每个中年互联网公司的宿病。</p><p>一位互联网公司高层如此形容自己的年龄焦虑。“每天一醒来,我都要赶紧看看昨晚发生了什么大事,会不会又有哪个年轻人鼓捣出了什么超乎想象的东西,将会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赶下牌桌。”</p><p>阿里的管理层老了,阿里巴巴副总裁范驰5月1日从阿里辞职了,5月31日,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电商Lazada集团总裁刘秀云也宣布辞职。不少从其他公司跳槽来阿里的“精英”,也往往只是抱着来拿股票养老的心态。</p><p>阿里的老,一方面是人员流失,后继无人,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管已没了奋斗的心气,离职已排上日程。</p><p>阿里的高管变得保守,阿里的中层只想养老,阿里的年轻人正在逃离。阿里味,似乎正在从曾经笑傲江湖的少侠,变成满口仁义道德,不管他人死活的名门前辈。这样的阿里,在战略的执行上,自然处处受制,在各个业务上都受到了不少的压力。</p><p>归根到底,一切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p><p><strong>写在最后</strong></p><p>马云曾说,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一家超102年的公司,这样就能横跨三个世纪。如果阿里最终做到,那他将成为互联网公司里的传奇。</p><p>然而现在的阿里,衰老已经清晰可见。曾经引领潮流的的阿里,似乎越来越沉稳,但也似乎在失去锐气。</p><p>史玉柱说,企业要大胆用年轻人,不要怕年轻,不要怕对方犯错误,犯错误才能成长。</p><p>多把信任交给年轻人,多把信赖给身边人。</p><p>阿里,似乎在走向相反的方向。</p><p>*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span></span></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d0f898920ddec8cea1700b933707d05\" tg-width=\"688\" tg-height=\"465\"></p><p>过去的一年,堪称阿里<a target=\"_blank\" href=\"https://laohu8.com/S/09988\">$阿里巴巴-SW(09988)$</a> 的水逆,蚂蚁金服触发一系列反垄断效应,被罚了182个亿。自己的电商业务,被拼多多迎头痛击。阿里云叫好却不叫座,其他业务更是难以拿得出手。</p><p>因为这些原因,被罚的阿里也迎来了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有人说,监管终于落地,阿里可以再度起飞了,但也有人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p><p>不管怎样,阿里受到重创是事实,但这绝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阿里在面对危机时似乎不够敏锐了。</p><p>曾经一直引领潮头的阿里,现在却处处受制于人。</p><p>阿里真的老了吗?</p><p><strong>“网络超市”在消逝</strong></p><p>“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p>诞生之初的阿里,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扛着共赢的大旗,先抗eBay,再战亚马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004年“淘宝+支付宝”的体系完善,也成功开启了网购元年。</p><p>那时阿里如同刚登陆新大陆的探险者一样,开拓了一片富饶的处女地。这块蛋糕足够得大,所有的小生意人都能够共享这份繁华。</p><p>2017年,马云拍了一部电影《功守道》,在电影里,马云拳打脚踢所有高手,俨然天下第一。这电影,似乎就像阿里的愿景一样,要做就得做到无人能敌。</p><p>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阿里的各项业务早已陷入了十面埋伏之中。</p><p>核心电商,京东攻其上肢,拼多多杀其下盘;信用支付上,微信支付用“红包”偷家后已经与支付宝江湖并立;饿了么自从被收购后,一蹶不振,被美团压着打;抖音,快手正在推动的“兴趣电商”更是让阿里愁眉难展。</p><p>诞生于1999年的阿里已经22岁了,曾经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现在看着一群后起之秀,却陷入了“拔剑四顾心茫然”。</p><p>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超过淘宝,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2月12日,日活跃用户数为2.59亿,史上首次超过手机淘宝的2.37亿。</p><p>拼多多的新任CEO陈磊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投入补贴,直到取代阿里巴巴成为十亿中国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平台。”取代这个词,非常形象地形容了如今拼多多的对阿里的态度:彼可取而代之。</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64a2924d49deec4cd7d9ad9dd37e5ca\" tg-width=\"688\" tg-height=\"269\"></p><p>拼多多能在差异化赛道上,逐渐处于领先地位,与其说是拼多多开创先河,更像是阿里自断一臂。</p><p>2015年5月2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刚刚9个月的阿里,发生了一起卖家“降权事件”,原本是为了打击售假和重罚刷单,结果却实际上重创了中小卖家。</p><p>当中小卖家看着,一边越来越贵的“直通车”价格,再看着另一边风险越来越大的刷单,不少都心灰意冷,选择出走,而这个时候体量还很小的拼多多,成为了他们的流亡之地。</p><p>聚集起了一大堆出走卖家,再依靠腾讯的社交流量,拼多多开始主打性价比,聚焦下层市场,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p><p>而此时的阿里,手中不乏王牌,不管是聚划算,还是18年做的淘宝特价版,如果倾尽全力,狙击对手,拼多多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的指数级发展。</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5b22286be97f6cb1cf1bfea30f3cf5d\" tg-width=\"688\" tg-height=\"202\"></p><p>可是阿里却舍不得亲儿子天猫。即使在拼多多的突飞猛进下,阿里还是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留给天猫。2019年天猫总裁蒋凡还宣布未来三年天猫线上交易额翻倍的目标。称天猫过去一年买家数增加超过1亿,未来三年还会继续保持增长。</p><p>阿里之所以如此重视天猫,是因为它真的赚钱,当京东和拼多多的货币化率缓慢增长的时候,阿里的货币化率却迅速提升,这背后天猫功不可没。如果说原来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上市后的阿里想的应该是“让自己没有难赚的钱吧”。</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6bcb3bd91df3a369127b5a3183c4caa\" tg-width=\"688\" tg-height=\"188\"></p><p> 阿里在天猫和淘特(淘宝特价版)在战略布局上选择了倾力天猫,而不是两条腿走路。天猫源源不断地从淘宝的流量池里榨取流量,能分给其他部门自然少之又少了。</p><p>产生这种内部资源争夺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阿里的流量正在枯竭。</p><p>不同于腾讯,阿里没有像“微信”这样的天然流量池可以为自己的其他业务导量,而这几年头条系、快手、B站等新兴互联网势力也不断加入战局争夺流量。</p><p>这也使得,现在流量价格越来越贵,阿里的获客成本水涨船高。</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2fe8ec1be882b0a8a15b9f43f6701ad\" tg-width=\"688\" tg-height=\"409\"></p><p>在阿里的业务中,天猫依然维持着30%以上的增速,但淘宝,这个曾经最重要的流量部门,已经从2018年20%+的增速下滑到一季度个位数的表现。</p><p>除了“流量”之外,让阿里电商腹背受敌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商的逻辑变了。</p><p>美国著名零售业研究专家罗伯特·斯佩克特说:“过度丰富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恩赐,或许是一种诅咒。”</p><p>过去的十几年,电商生态飞速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但这也造成了我们在电商平台购物时,因为丰富的商品,过多的信息而感觉到了疲倦,货比三家让人格外费劲,越来越臃肿的淘宝就是典例。</p><p>于是,“推荐商品”因此成了新的商机。与传统的搜索电商不同,注重浏览和发现是新电商拼多多最大特点。黄峥曾形容,去拼多多购物就像几个姐妹约着去大悦城、万达逛街,目的性不强,消费随意性很强。</p><p>平台和商家只有主动向用户推荐商品才有可能获得增量,个性化推荐愈精准,增长空间变愈发广阔。从社交电商,到目前依靠内容吸引用户购买行为的电商生态,全都是“货找人”的场景。</p><p>在过去,淘宝系是“已知”需求电商的代表,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搜索去购买,他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超市。</p><p>但是,这种模式很难覆盖用户的“潜在”需求,比如喜欢运动,而在看运动达人的视频时会被他们所用的运动服、护膝所吸引,产生购买的兴趣。比如拼多多,朋友邀请你砍一刀,而你发现这个我曾经没想过要买的东西,似乎正好也需要,于是新的购买就产生了。这种潜在推荐,拓宽了用户的购买区间。</p><p>这从购买逻辑上,就是降维打击。</p><p>庞大的“网络超市”面对灵活的“社交电商”,似乎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困境,市场在一点点被蚕食。</p><p>更令阿里基本盘不稳的是,字节跳动的反戈一击。曾经两家合作非常愉快,还在2019年还签署了7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字节系给阿里输送最稀缺的流量。</p><p>但这样的舒服日子却没能长久,2020年6月18日,字节跳动成立电商部门,把旗下所有的流量产品的业务都打包在一起。</p><p>粗略算了一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等加起来,去掉重叠部分,流量甚至要超过拼多多。如果字节真的狠心投入资源,3年里干成1万亿GMV都有可能。</p><p>腾讯曾经最想做的“流量+电商”的模式,很可能就要被字节跳动给跑通了。如果真的成功,那对阿里一定是致命打击。</p><p>抖音永远都有新鲜的增量,而阿里只能保持存量。此消彼长之下,淘宝直播又能走多远呢?</p><p>阿里的基本盘电商业务,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老迈。</p><p><strong>生态黑洞</strong></p><p>有很多人,热衷于拿国内的两家巨无霸公司,阿里和腾讯对比。两家互联网巨头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后,不约而同地开始用投资收购打造自己的生态。</p><p>腾讯的投资,投一家成一家,而阿里的投资,投一家死一家。从营收来看,阿里的其他业务都很一般,除了核心电商外,利润率都乏乏。</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1c500b64137f0ddec35922f66174aae\" tg-width=\"660\" tg-height=\"536\"></p><p>过去的十年,是阿里疯狂扩张版图,大力买买买的阶段。新浪微博,UC,饿了么,优酷土豆,三通一达(快递),银泰,大麦一大批的公司,被绑上了阿里的战舰。</p><p>但现在回头看,似乎从接受阿里的投资开始,这些公司就开始在走下坡路。刚收购时,饿了么和美团还能分庭抗礼,现在,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只是美团的三分之一。</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cade69966b1baa182fdcce638c6a870\" tg-width=\"672\" tg-height=\"536\"></p><p>除了此之外,阿里不少下了心血的业务,也纷纷败走麦城。</p><p>2021年3月5日,虾米音乐停运,这背后是整个阿里大文娱板块的坍塌。</p><p>在阿里音乐上,阿里不可谓不上心,不仅买下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还引入了高晓松、宋柯等专业音乐人,甚至得力干将俞永福、张宇、杨伟东、樊路远也接连执掌阿里大文娱,以期突破。</p><p>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巴巴曾经希望文娱能够带来千亿级的营收。目前看来,希望渺茫。</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b3c3233f79bf7347f0bbc97d8522cb0\" tg-width=\"670\" tg-height=\"536\"></p><p>在阿里大文娱最重要的核心视频方面更是如此,2015年收下优酷的时候,阿里对其赋予了极高的期待。</p><p>当时4G时代正在到来,让所有人都看到视频将是未来。</p><p>围绕优酷,阿里移植了“双十一”晚会,并紧打综艺+电商等多个跨界融合概念。可谁想到视频时代的确到来了,但赢家却是短视频。</p><p>抛去时代的变数,优酷即使在自己的赛道上也没成功。优酷土豆在合并时,共占据国内视频市场的八成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然而如今,在“爱优腾”的长视频跑道里,优酷土豆早已掉队。</p><p>战略的失策,让阿里大文娱积重难返。</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0a644dc13962eead438be686620cbe6\" tg-width=\"688\" tg-height=\"340\"></p><p>刚成立阿里大文娱时,马云曾表示阿里给阿里大文娱10年的时间,期间不会考虑赚钱。如今已8年过去,阿里大文娱距离赚钱只有两年时间了,但阿里大文娱在亏损的泥沼里越陷越深。</p><p>阿里大文娱的诞生,其本质是阿里资本运作的结果,是买下一个个文娱公司,合并重组。但就目前的结果看来,基因不同的公司,强行拧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大而不强。</p><p>阿里在文娱板块上,至今轮换了三位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职业经理人、阿里元老、新生代干将来了又走。</p><p>阿里曾经希望大文娱成为一个星系,每个业务都像星辰一样在秩序里运转,但现在的阿里大文娱却坍塌成了一个大黑洞,期望越多,失望越大。</p><p>美团创始人王兴在甚至饭否上发文,表示:“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了”。</p><p>为什么阿里的其他业务总让人失望?一位内部人士说:因为阿里化。</p><p>2018年12月到2020年11月,两年的时间,优酷从上至下核心员工发生了一次大换血。</p><p>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业内人士总结:用制度化减少对人员、权威的依赖、构建出可控化的制度维系庞大的生态链健康运转,再复制扩张到新领域,是阿里制度呈现出的特点。</p><p>阿里不相信专业能力,而更相信制度的优越。阿里试图用自己的制度,用稳健体系、风险控制、数据化导向来,来改造每家公司。但投石问路,至今未见出路。</p><p>相信制度的好处是不容易出错,但坏处是,所有的战略都越发趋向保守,难赌出一个爆款。而当制度衰老,一个公司就越发地相信规模与资本,而不是技术与先进生产力,只希望靠着“收租”和“收息”的简单活来躺赢。</p><p>可这样的躺赚,真的能持续102年么?</p><p>阿里的组织陷入了衰老,难在电商之外再造奇迹。其他的业务慢慢成为了电商的流量入口,发展缓慢,营养不良,成为了输血机器。</p><p>在整个阿里宇宙中,电商就如同一个巨大黑洞,慢慢吞噬着其他业务的光,涸泽而渔。</p><p>一切业务都在向阿里的制度妥协,一切业务都在选择沉默。但沉默中往往没有爆发,更多地在消亡。</p><p><strong>人才陷阱</strong></p><p>“人老先老腿”。</p><p>阿里的保守,和管理层的衰老多少有些关系。</p><p>据统计阿里的高管层平均年龄47.75岁,平均入职公司16年。这在互联网公司里,已经颇显老态。与之相比,拼多多的管理层平均年龄才40.8岁,美团的管理层平均年龄是41岁。</p><p>2020年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蒋凡因为“出轨绯闻”红上热搜。阿里随后进行的自查,也只是给了个不痛不痒的交代:记过处分、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降级、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p><p>阿里内部有员工自嘲道:“低P碰红线,低P没了;高P碰红线,红线没了。”</p><p>一位巨头公司的HR负责人曾评论此事,“企业追求实用主义,大公司尤其如此,在强竞争环境下,大公司无法狠下心处理重要岗位的核心高管,理智上不难被理解。但做了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就是队伍不好带”。</p><p>阿里选择如此做法,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阿里新生血液的不足,若真开除了蒋凡,又还有谁能担起天猫和淘宝的重担呢?</p><p>想当年,马云挥泪斩卫哲,可斩完卫哲之后,还是有如云良将可以顶上。可现在的阿里,仿若后继无人。</p><p>反观其他公司,年轻的力量正在欣欣向荣。79年的美团的王兴还在当打之年,82年宿华正带着快手一路高歌,80后的京东物流CEO余睿刚刚在香港敲响上市铜钟,小米最年轻的80后合伙人周受资又被字节收入麾下。</p><p>更不谈38岁的张一鸣已将字节跳动托付给了大学“上铺的兄弟”梁汝波,41的黄峥交棒给比自己还年轻的陈磊。</p><p>而阿里的CEO张勇已经49了,即将年逾半百,而谁又能让他放心地托付阿里的重担呢?</p><p>除了管理层外,阿里整体也趋向老化。在脉脉的数据统计中,阿里巴巴以平均31岁的员工高龄,仅次于滴滴出行。不谈年轻的字节和拼多多,和阿里创办时间非常接近的网易、搜狐、腾讯、新浪、京东都普遍比阿里年轻。</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56d94e52e992c7be10a747c3cf7f423\" tg-width=\"688\" tg-height=\"426\"></p><p>2012年马云曾发表过公开信《改变今天 赢在未来》,强调阿里最大的挑战是对优秀年轻人的竞争,是在组织文化能力和人才培养发展机制上的竞争。卸任阿里CEO的时候,他更是单膝跪地说:“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p><p>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不久前一篇《阿里巴巴不再需要年轻人》在阿里的内网里盛传。</p><p>文章直指阿里新员工要被老员工压榨,老员工拿着高额福利却一直让新员工做事,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以至于丢失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而缺少“阿里味”更是成了不少年轻人自我调侃的一个梗。</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9568e3f2a6ef02ca3f9fc468ce6cba6\" tg-width=\"688\" tg-height=\"1014\"></p><p>一位阿里高管说,在外面看到的大大小小跟阿里价值观有关的事情,在内网,一定是最先吵翻天的。内网从骂支付宝到骂阿里云到骂大文娱。“有一段时间支付宝的产品部门只要在内网上一露头,下面就是一排扣芝麻分的。”</p><p>与阿里内部价值观的“乱战”不同,据阿里前员工组织“前橙会”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阿里校友创业项目就已经有1200个,其中超过500位担任CEO。</p><p>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是从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上走出来的,蘑菇街创始人,美丽联合集团CEO原是淘宝网的产品经理。阿里老了,但江湖上处处是曾经阿里年轻人的故事。</p><p>从阿里走出的年轻人,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拳脚,却至今未听说有年轻人在阿里的体系里冒尖,这背后的问题直指管理层。</p><p>从字节退位的张一鸣说,“我过去三年都在吃老本,认知也跟不上技术的新发展,而新的技术变革已经在酝酿当中。特斯拉从18年前就开始相关的试验和努力了。卸任CEO是为了恢复思考,重拾对生命科学、虚拟现实、科学计算等新技术的敏感度。互联网是永远保持求知心的行业,否则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淘汰”。</p><p>互联网永远有新鲜血液,但也永远缺乏新鲜血液。跳出信息茧房,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是互联网公司决策层必要的事情。</p><p>而回顾阿里管理层的不少决策,比如大中台战略,优酷的重塑、口碑和饿了么的整合,很难说是非常成功的决策。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管理层对于外部变化敏锐感的钝化。</p><p>其实不仅仅是阿里。阿里的最大股东软银也迟迟未能找到接班人,孙正义之后再无孙正义。而接手苹果的库克,也总被人诟病毫无创意,只懂守成。面临衰老,是每个中年互联网公司的宿病。</p><p>一位互联网公司高层如此形容自己的年龄焦虑。“每天一醒来,我都要赶紧看看昨晚发生了什么大事,会不会又有哪个年轻人鼓捣出了什么超乎想象的东西,将会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赶下牌桌。”</p><p>阿里的管理层老了,阿里巴巴副总裁范驰5月1日从阿里辞职了,5月31日,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电商Lazada集团总裁刘秀云也宣布辞职。不少从其他公司跳槽来阿里的“精英”,也往往只是抱着来拿股票养老的心态。</p><p>阿里的老,一方面是人员流失,后继无人,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管已没了奋斗的心气,离职已排上日程。</p><p>阿里的高管变得保守,阿里的中层只想养老,阿里的年轻人正在逃离。阿里味,似乎正在从曾经笑傲江湖的少侠,变成满口仁义道德,不管他人死活的名门前辈。这样的阿里,在战略的执行上,自然处处受制,在各个业务上都受到了不少的压力。</p><p>归根到底,一切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p><p><strong>写在最后</strong></p><p>马云曾说,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一家超102年的公司,这样就能横跨三个世纪。如果阿里最终做到,那他将成为互联网公司里的传奇。</p><p>然而现在的阿里,衰老已经清晰可见。曾经引领潮流的的阿里,似乎越来越沉稳,但也似乎在失去锐气。</p><p>史玉柱说,企业要大胆用年轻人,不要怕年轻,不要怕对方犯错误,犯错误才能成长。</p><p>多把信任交给年轻人,多把信赖给身边人。</p><p>阿里,似乎在走向相反的方向。</p><p>*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span></span></p></body></html>","text":"过去的一年,堪称阿里$阿里巴巴-SW(09988)$ 的水逆,蚂蚁金服触发一系列反垄断效应,被罚了182个亿。自己的电商业务,被拼多多迎头痛击。阿里云叫好却不叫座,其他业务更是难以拿得出手。 因为这些原因,被罚的阿里也迎来了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有人说,监管终于落地,阿里可以再度起飞了,但也有人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不管怎样,阿里受到重创是事实,但这绝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阿里在面对危机时似乎不够敏锐了。 曾经一直引领潮头的阿里,现在却处处受制于人。 阿里真的老了吗? “网络超市”在消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诞生之初的阿里,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扛着共赢的大旗,先抗eBay,再战亚马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004年“淘宝+支付宝”的体系完善,也成功开启了网购元年。 那时阿里如同刚登陆新大陆的探险者一样,开拓了一片富饶的处女地。这块蛋糕足够得大,所有的小生意人都能够共享这份繁华。 2017年,马云拍了一部电影《功守道》,在电影里,马云拳打脚踢所有高手,俨然天下第一。这电影,似乎就像阿里的愿景一样,要做就得做到无人能敌。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阿里的各项业务早已陷入了十面埋伏之中。 核心电商,京东攻其上肢,拼多多杀其下盘;信用支付上,微信支付用“红包”偷家后已经与支付宝江湖并立;饿了么自从被收购后,一蹶不振,被美团压着打;抖音,快手正在推动的“兴趣电商”更是让阿里愁眉难展。 诞生于1999年的阿里已经22岁了,曾经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现在看着一群后起之秀,却陷入了“拔剑四顾心茫然”。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超过淘宝,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2月12日,日活跃用户数为2.59亿,史上首次超过手机淘宝的2.37亿。 拼多多的新任CEO陈磊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投入补贴,直到取代阿里巴巴成为十亿中国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平台。”取代这个词,非常形象地形容了如今拼多多的对阿里的态度:彼可取而代之。 拼多多能在差异化赛道上,逐渐处于领先地位,与其说是拼多多开创先河,更像是阿里自断一臂。 2015年5月2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刚刚9个月的阿里,发生了一起卖家“降权事件”,原本是为了打击售假和重罚刷单,结果却实际上重创了中小卖家。 当中小卖家看着,一边越来越贵的“直通车”价格,再看着另一边风险越来越大的刷单,不少都心灰意冷,选择出走,而这个时候体量还很小的拼多多,成为了他们的流亡之地。 聚集起了一大堆出走卖家,再依靠腾讯的社交流量,拼多多开始主打性价比,聚焦下层市场,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而此时的阿里,手中不乏王牌,不管是聚划算,还是18年做的淘宝特价版,如果倾尽全力,狙击对手,拼多多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的指数级发展。 可是阿里却舍不得亲儿子天猫。即使在拼多多的突飞猛进下,阿里还是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留给天猫。2019年天猫总裁蒋凡还宣布未来三年天猫线上交易额翻倍的目标。称天猫过去一年买家数增加超过1亿,未来三年还会继续保持增长。 阿里之所以如此重视天猫,是因为它真的赚钱,当京东和拼多多的货币化率缓慢增长的时候,阿里的货币化率却迅速提升,这背后天猫功不可没。如果说原来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上市后的阿里想的应该是“让自己没有难赚的钱吧”。 阿里在天猫和淘特(淘宝特价版)在战略布局上选择了倾力天猫,而不是两条腿走路。天猫源源不断地从淘宝的流量池里榨取流量,能分给其他部门自然少之又少了。 产生这种内部资源争夺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阿里的流量正在枯竭。 不同于腾讯,阿里没有像“微信”这样的天然流量池可以为自己的其他业务导量,而这几年头条系、快手、B站等新兴互联网势力也不断加入战局争夺流量。 这也使得,现在流量价格越来越贵,阿里的获客成本水涨船高。 在阿里的业务中,天猫依然维持着30%以上的增速,但淘宝,这个曾经最重要的流量部门,已经从2018年20%+的增速下滑到一季度个位数的表现。 除了“流量”之外,让阿里电商腹背受敌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商的逻辑变了。 美国著名零售业研究专家罗伯特·斯佩克特说:“过度丰富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恩赐,或许是一种诅咒。” 过去的十几年,电商生态飞速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但这也造成了我们在电商平台购物时,因为丰富的商品,过多的信息而感觉到了疲倦,货比三家让人格外费劲,越来越臃肿的淘宝就是典例。 于是,“推荐商品”因此成了新的商机。与传统的搜索电商不同,注重浏览和发现是新电商拼多多最大特点。黄峥曾形容,去拼多多购物就像几个姐妹约着去大悦城、万达逛街,目的性不强,消费随意性很强。 平台和商家只有主动向用户推荐商品才有可能获得增量,个性化推荐愈精准,增长空间变愈发广阔。从社交电商,到目前依靠内容吸引用户购买行为的电商生态,全都是“货找人”的场景。 在过去,淘宝系是“已知”需求电商的代表,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搜索去购买,他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超市。 但是,这种模式很难覆盖用户的“潜在”需求,比如喜欢运动,而在看运动达人的视频时会被他们所用的运动服、护膝所吸引,产生购买的兴趣。比如拼多多,朋友邀请你砍一刀,而你发现这个我曾经没想过要买的东西,似乎正好也需要,于是新的购买就产生了。这种潜在推荐,拓宽了用户的购买区间。 这从购买逻辑上,就是降维打击。 庞大的“网络超市”面对灵活的“社交电商”,似乎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困境,市场在一点点被蚕食。 更令阿里基本盘不稳的是,字节跳动的反戈一击。曾经两家合作非常愉快,还在2019年还签署了7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字节系给阿里输送最稀缺的流量。 但这样的舒服日子却没能长久,2020年6月18日,字节跳动成立电商部门,把旗下所有的流量产品的业务都打包在一起。 粗略算了一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等加起来,去掉重叠部分,流量甚至要超过拼多多。如果字节真的狠心投入资源,3年里干成1万亿GMV都有可能。 腾讯曾经最想做的“流量+电商”的模式,很可能就要被字节跳动给跑通了。如果真的成功,那对阿里一定是致命打击。 抖音永远都有新鲜的增量,而阿里只能保持存量。此消彼长之下,淘宝直播又能走多远呢? 阿里的基本盘电商业务,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老迈。 生态黑洞 有很多人,热衷于拿国内的两家巨无霸公司,阿里和腾讯对比。两家互联网巨头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后,不约而同地开始用投资收购打造自己的生态。 腾讯的投资,投一家成一家,而阿里的投资,投一家死一家。从营收来看,阿里的其他业务都很一般,除了核心电商外,利润率都乏乏。 过去的十年,是阿里疯狂扩张版图,大力买买买的阶段。新浪微博,UC,饿了么,优酷土豆,三通一达(快递),银泰,大麦一大批的公司,被绑上了阿里的战舰。 但现在回头看,似乎从接受阿里的投资开始,这些公司就开始在走下坡路。刚收购时,饿了么和美团还能分庭抗礼,现在,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只是美团的三分之一。 除了此之外,阿里不少下了心血的业务,也纷纷败走麦城。 2021年3月5日,虾米音乐停运,这背后是整个阿里大文娱板块的坍塌。 在阿里音乐上,阿里不可谓不上心,不仅买下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还引入了高晓松、宋柯等专业音乐人,甚至得力干将俞永福、张宇、杨伟东、樊路远也接连执掌阿里大文娱,以期突破。 据《晚点LatePost》报道,阿里巴巴曾经希望文娱能够带来千亿级的营收。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在阿里大文娱最重要的核心视频方面更是如此,2015年收下优酷的时候,阿里对其赋予了极高的期待。 当时4G时代正在到来,让所有人都看到视频将是未来。 围绕优酷,阿里移植了“双十一”晚会,并紧打综艺+电商等多个跨界融合概念。可谁想到视频时代的确到来了,但赢家却是短视频。 抛去时代的变数,优酷即使在自己的赛道上也没成功。优酷土豆在合并时,共占据国内视频市场的八成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然而如今,在“爱优腾”的长视频跑道里,优酷土豆早已掉队。 战略的失策,让阿里大文娱积重难返。 刚成立阿里大文娱时,马云曾表示阿里给阿里大文娱10年的时间,期间不会考虑赚钱。如今已8年过去,阿里大文娱距离赚钱只有两年时间了,但阿里大文娱在亏损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阿里大文娱的诞生,其本质是阿里资本运作的结果,是买下一个个文娱公司,合并重组。但就目前的结果看来,基因不同的公司,强行拧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大而不强。 阿里在文娱板块上,至今轮换了三位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职业经理人、阿里元老、新生代干将来了又走。 阿里曾经希望大文娱成为一个星系,每个业务都像星辰一样在秩序里运转,但现在的阿里大文娱却坍塌成了一个大黑洞,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甚至饭否上发文,表示:“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了”。 为什么阿里的其他业务总让人失望?一位内部人士说:因为阿里化。 2018年12月到2020年11月,两年的时间,优酷从上至下核心员工发生了一次大换血。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业内人士总结:用制度化减少对人员、权威的依赖、构建出可控化的制度维系庞大的生态链健康运转,再复制扩张到新领域,是阿里制度呈现出的特点。 阿里不相信专业能力,而更相信制度的优越。阿里试图用自己的制度,用稳健体系、风险控制、数据化导向来,来改造每家公司。但投石问路,至今未见出路。 相信制度的好处是不容易出错,但坏处是,所有的战略都越发趋向保守,难赌出一个爆款。而当制度衰老,一个公司就越发地相信规模与资本,而不是技术与先进生产力,只希望靠着“收租”和“收息”的简单活来躺赢。 可这样的躺赚,真的能持续102年么? 阿里的组织陷入了衰老,难在电商之外再造奇迹。其他的业务慢慢成为了电商的流量入口,发展缓慢,营养不良,成为了输血机器。 在整个阿里宇宙中,电商就如同一个巨大黑洞,慢慢吞噬着其他业务的光,涸泽而渔。 一切业务都在向阿里的制度妥协,一切业务都在选择沉默。但沉默中往往没有爆发,更多地在消亡。 人才陷阱 “人老先老腿”。 阿里的保守,和管理层的衰老多少有些关系。 据统计阿里的高管层平均年龄47.75岁,平均入职公司16年。这在互联网公司里,已经颇显老态。与之相比,拼多多的管理层平均年龄才40.8岁,美团的管理层平均年龄是41岁。 2020年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蒋凡因为“出轨绯闻”红上热搜。阿里随后进行的自查,也只是给了个不痛不痒的交代:记过处分、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降级、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 阿里内部有员工自嘲道:“低P碰红线,低P没了;高P碰红线,红线没了。” 一位巨头公司的HR负责人曾评论此事,“企业追求实用主义,大公司尤其如此,在强竞争环境下,大公司无法狠下心处理重要岗位的核心高管,理智上不难被理解。但做了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就是队伍不好带”。 阿里选择如此做法,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阿里新生血液的不足,若真开除了蒋凡,又还有谁能担起天猫和淘宝的重担呢? 想当年,马云挥泪斩卫哲,可斩完卫哲之后,还是有如云良将可以顶上。可现在的阿里,仿若后继无人。 反观其他公司,年轻的力量正在欣欣向荣。79年的美团的王兴还在当打之年,82年宿华正带着快手一路高歌,80后的京东物流CEO余睿刚刚在香港敲响上市铜钟,小米最年轻的80后合伙人周受资又被字节收入麾下。 更不谈38岁的张一鸣已将字节跳动托付给了大学“上铺的兄弟”梁汝波,41的黄峥交棒给比自己还年轻的陈磊。 而阿里的CEO张勇已经49了,即将年逾半百,而谁又能让他放心地托付阿里的重担呢? 除了管理层外,阿里整体也趋向老化。在脉脉的数据统计中,阿里巴巴以平均31岁的员工高龄,仅次于滴滴出行。不谈年轻的字节和拼多多,和阿里创办时间非常接近的网易、搜狐、腾讯、新浪、京东都普遍比阿里年轻。 2012年马云曾发表过公开信《改变今天 赢在未来》,强调阿里最大的挑战是对优秀年轻人的竞争,是在组织文化能力和人才培养发展机制上的竞争。卸任阿里CEO的时候,他更是单膝跪地说:“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不久前一篇《阿里巴巴不再需要年轻人》在阿里的内网里盛传。 文章直指阿里新员工要被老员工压榨,老员工拿着高额福利却一直让新员工做事,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以至于丢失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而缺少“阿里味”更是成了不少年轻人自我调侃的一个梗。 一位阿里高管说,在外面看到的大大小小跟阿里价值观有关的事情,在内网,一定是最先吵翻天的。内网从骂支付宝到骂阿里云到骂大文娱。“有一段时间支付宝的产品部门只要在内网上一露头,下面就是一排扣芝麻分的。” 与阿里内部价值观的“乱战”不同,据阿里前员工组织“前橙会”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阿里校友创业项目就已经有1200个,其中超过500位担任CEO。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是从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上走出来的,蘑菇街创始人,美丽联合集团CEO原是淘宝网的产品经理。阿里老了,但江湖上处处是曾经阿里年轻人的故事。 从阿里走出的年轻人,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拳脚,却至今未听说有年轻人在阿里的体系里冒尖,这背后的问题直指管理层。 从字节退位的张一鸣说,“我过去三年都在吃老本,认知也跟不上技术的新发展,而新的技术变革已经在酝酿当中。特斯拉从18年前就开始相关的试验和努力了。卸任CEO是为了恢复思考,重拾对生命科学、虚拟现实、科学计算等新技术的敏感度。互联网是永远保持求知心的行业,否则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淘汰”。 互联网永远有新鲜血液,但也永远缺乏新鲜血液。跳出信息茧房,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是互联网公司决策层必要的事情。 而回顾阿里管理层的不少决策,比如大中台战略,优酷的重塑、口碑和饿了么的整合,很难说是非常成功的决策。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管理层对于外部变化敏锐感的钝化。 其实不仅仅是阿里。阿里的最大股东软银也迟迟未能找到接班人,孙正义之后再无孙正义。而接手苹果的库克,也总被人诟病毫无创意,只懂守成。面临衰老,是每个中年互联网公司的宿病。 一位互联网公司高层如此形容自己的年龄焦虑。“每天一醒来,我都要赶紧看看昨晚发生了什么大事,会不会又有哪个年轻人鼓捣出了什么超乎想象的东西,将会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赶下牌桌。” 阿里的管理层老了,阿里巴巴副总裁范驰5月1日从阿里辞职了,5月31日,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电商Lazada集团总裁刘秀云也宣布辞职。不少从其他公司跳槽来阿里的“精英”,也往往只是抱着来拿股票养老的心态。 阿里的老,一方面是人员流失,后继无人,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管已没了奋斗的心气,离职已排上日程。 阿里的高管变得保守,阿里的中层只想养老,阿里的年轻人正在逃离。阿里味,似乎正在从曾经笑傲江湖的少侠,变成满口仁义道德,不管他人死活的名门前辈。这样的阿里,在战略的执行上,自然处处受制,在各个业务上都受到了不少的压力。 归根到底,一切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写在最后 马云曾说,希望阿里巴巴能成为一家超102年的公司,这样就能横跨三个世纪。如果阿里最终做到,那他将成为互联网公司里的传奇。 然而现在的阿里,衰老已经清晰可见。曾经引领潮流的的阿里,似乎越来越沉稳,但也似乎在失去锐气。 史玉柱说,企业要大胆用年轻人,不要怕年轻,不要怕对方犯错误,犯错误才能成长。 多把信任交给年轻人,多把信赖给身边人。 阿里,似乎在走向相反的方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highlighted":2,"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181754646","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09988"],"verified":1,"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false,"causeOfNotShareable":"审核中,请稍后重试","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1541,"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25,"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3,"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12625030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