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芯片业崛起的最大优势:源源不断人才投身制造业

山哥看财经
2021-06-08

半导体行业自诞生以来,经过70年的发展演进,韩国与我国台湾地区成为半导体芯片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台湾台积电处于独占鳌头地位。

有人会说,台积电能有如今地位,有很多偶然因素,不以为然。其实偶然之后却蕴含着很多必然因素,最重要因素是这里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量制造业人才,以及背后独特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高职学生在参与动手实验

台湾地区的半导体发展路径与韩国类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日的公司在当地设立半导体装配厂,培养最早一批成熟工人,并把半导体工业概念带了进来。

1973年台湾工业研究院正式成立,两年后成立电子研究所。80年代,在电子研究所基础上衍生出联华电子、台积电等。

1994-1995年又有另一波知名半导体公司成立,包括:世界先进公司,联华电子所衍生出的联诚、联瑞以及力晶、南亚、世大等。1997年联华电子又诞生出IC设计龙头联发科。

今年4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分析台湾在芯片制造上的优势。他讲了三点因素,都可以归结为人。

首先是这里有大量优秀工程师、技工、作业员,愿意加入到制造业;第二这些人都是台湾人便于沟通管理;第三,便捷的高铁便于大量工程师调动。

另外,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5月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建议,美国应培养更多硕博士投入芯片制造业,而不是试图移动供应链。

张忠谋说出了真相,即美国的优秀人才很多都投身到了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制造业并不受欢迎。相比之下,笔者认识的很多台湾高学历年轻人愿意投身制造业,并且能承受长工时代价。

技职成为教育主流的特殊文化

如果你和一些五六十岁的台湾中产阶层人士聊天,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是毕业于各类高工或商职学校。这与当地技职教育成为主流的特殊文化有关。

台湾半导体芯片、电子产业能取得如今成就,固然有抓住历史机遇,以及政府产业扶持。技职教育前辈杨朝祥认为,配合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才是台湾经济发展最主要原动力,也是台湾能保持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他指出,上世纪50-60年代,台湾建立了以进口替代政策及出口扩张政策下的经济体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提升生产力。1968年,开始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将近100%入学率。

到1970年,技术密集型产业被定位为宝岛的主力产业后,教育体系的发展也随之转型,这表现在技职教育发展成为主流,伴随着技术学院、专科教育的扩充、以及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增加。

1962年的“史丹福教育中程计划”、1963年的“长期教育发展计划”中,都提倡增加高职学生比例,希望将高职与高中学生比例提升至5:5。在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又规划高职与高中学生人数比例在1981年前达到3:7。

也就是说,在四十年前,台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如果想进一步升学,会有70%的人去读高职体系,只有30%能读高中。这一中等教育比例为世界所罕见,为台湾培养了量多、质精、薪水低的技术人才。

彼时,职业学校培育出的技术密集人力,使得台湾在技术密集产业发展时代,拥有了充足的技术人才和人力,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

一位当地工程师告诉笔者,二十年前可以在台湾买到任何一个电子零部件,如今只能上网从深圳购买。

自1990年台湾地区的职校数达216所最高峰之后,职校数量开始逐渐较少,1996年职校大量的改为综合高中。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高科技产业、互联网产业、服务业逐渐成为台湾产业的主流。

台湾地区历年高中职学生比例

尽管如此,2007年-2017年期间,台湾地区就读高职学生人数比例连续十年超过高中生,比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大国的比例都要高。这除了与台湾地区早期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有关,也跟近年来技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及家长观念开放有关。

笔者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各自毕业于名牌大学,女儿从小喜欢画漫画,2018年在读完初中后,因着兴趣而决定走技职之路。今年5月,朋友女儿与同学一起参加全台职技竞赛,他们团队设计的动画作品获得第一名。这位父亲认为,女儿比自己更勇敢,没有选大家都觉得好的升学之路。

资深教育人士指出,台湾已经打造出技职成为教育主流的特殊文化,甚至吸引不少东南亚学生前来深造。与此同时,不少家长观念也在转变,不再认为高中比高职好,学生在升学时也会以自己的兴趣和出路作为评估。

从全球来看,高中阶段走技职路线的学生比例,发达国家中以芬兰的最高,大约七成,其次为荷兰与比利时,各占六成,再接下来为澳大利亚的五成。

台湾地区拥有一套完整的职技升学体系,高职毕业后可以报考科技类大学。这里凡是叫某某科技大学的,他们都是职技体系的高等学府,其中最有名是台湾科技大学。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为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准,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目前,大陆上职高和普通高中人数比例上升为4:6。无法人人上高中的现实,也让不少家长心生抱怨。

学校与产业界紧密结合

研究台湾的电子科技产业链,“产学合作”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各大院校与产业界进行密切合作的方式,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政府推动“产学合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推动大专院校产学合作绩效激励计划为例,该计划为了塑造亲产学的校园文化,2008年-2011年的三年间,出资补助了台大、成功大学、新竹交大、清华等11所知名大学。

台积电会把产学合作当作招募员工最好办法,产学合作计划成为企业招揽训练员工的试验场。很多做完项目计划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最后变成台积电以及其他一些半导体大厂的工程师。

台积电把产学合作当作招募员工最好办法

台湾地区为推进技职体系的产学合作,采取多种策略。比如,根据不同特色专长的科技大学设立了40所技术研发中心,解决产业界实际问题,涉及领域包括精密机械、光电通讯、电力电子、生物医药、环境生态等。

产学合作还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很多技职院校在推动“系科本位课程”,也就是学校各科系根据自身特色,寻找相对应的产业界人士共同设计课程。政府还鼓励学校开设“最后一里就业学程”,加强学生就业能力。

职技学校中最好的大学是台科大,其影响力可与台成清交(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相媲美。台科大每年总经费的45%是用来产学计划,如强化产学携手专班、产学学院等。

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少子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过去几年台湾地区的高中职学生数正在出现逆转,技职学生锐减,很可能出现技术人才断层的危险。

过去半个世纪占主流职业技术教育,塑造了当地的制造业文化,这里不仅有台积电,还有、诞生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有些是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这也是为何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台积电能在这里找到大量工程师、技工、作业员的原因,在美国却困难重重。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