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被“卡脖子”的光刻胶,是门好生意吗

正颈危坐
2021-06-07

我们的光刻胶,跟光刻机一样被卡着脖子。相遇于昂贵的光刻机,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只有20亿美元左右,这甚至不到半导体产业链市场规模的0.5%。

但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是不可或缺的。光刻工艺是芯片制造流程中,耗时最长的环节,光刻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类似于胶卷相机中的感光剂。

由于用量不大,光刻胶的行业格局,可以用“小而美”进行概括。整个细分领域的上下游,不同公司专精不同的环节,这使得“门口的野蛮人”想要通过收购、并购突破专利壁垒,难上加难。最后的结果是,光刻胶市场的半边天都被日本厂商所占据。

今年2月,日本福岛东部海域发生地震,导致光刻胶龙头信越化学的工厂停产,于是5月底消息传来,中国的一些晶圆厂成了光刻胶限供的牺牲品。

所以,中国要有自己的光刻胶吗?

当然要有。从保障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光刻胶的国产化之路箭在弦上,否则当下的限供风波将在未来重演。

既然如此,资本市场中会产生相应的机会吗?

在限供消息传出时,晶瑞股份、上海新阳等光刻胶概念股猛涨。然而,它们长期的“钱途”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之所以这样讲,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因素。

好的方面在于:

1.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越发复杂,单片晶圆光刻胶的用量越来越多,考虑到眼下晶圆厂纷纷大力扩产,这意味着光刻胶需求的增长。

2.光刻胶在整体成本中的占比有限,晶圆厂对光刻胶成本的上涨并不敏感,并不会因为涨价而减少光刻胶的用量。

3.光刻胶如果保存不当就会“见光死”,保质期通常在6个月,晶圆厂即使预感到光刻胶的涨价,也无法提前囤货。

不过,坏的方面也不容忽视:

1.光刻胶的开发,高度定制化,而具有类似性质的产品,很难成为爆款大单品,厂商也很难实现规模经济。

2.客户认证周期过长,这对光刻胶新玩家并不友好,但辩证地看,这也是老玩家的护城河。

3.A股中的光刻胶概念股,基本还停留在客户认证阶段,并没有实现像日本厂商那样的量产。换言之,由于很难在短期内看到业绩数据的支撑,很容易落入题材炒作的俗套。

从交易预期的角度来讲,不需要等到量产,只要完成客户认证,便可以提前埋伏。然而,这其中存在着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选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基本面向好的股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建仓,这是因为,投资者要通过进一步对比,筛选出那些确定性最高的股票。容易出牛股的消费领域,就有这方面的优势,机构投资者长期重仓核心消费股,自有它的道理。

晒晒我的复盘笔记
交易复盘是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分享复盘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修正自己的交易行为。小虎君想邀请广大虎友阶段性的复盘自己的交易,总结自己的交易得失。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