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12月21日、22日,又是一年一度的考研日。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考研大军近年连续“退坡”:从“高点”474万人,减到了438万人,这次又降至388万人,接近2021年时的报名人数。
随着最近几年来研究生扩招,考研者扩容属正常趋势;然而,同期的研究生就业岗位并没有“扩招”,促使考研者更趋理性。按惯常,这个双休日实际参加考研的人数比报名人数更少。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智联招聘平台的就业季数据显示,2024年,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OFFER(录用函)获得率为44.4%,较去年下降12.3%,且低于本科生的45.4%。高学历低就业率的“学历倒挂”现象悄然出现,如何破解?
【理性务实选人用人,不随意不愿意“消费”学历】
考研和求职几乎是所有大四学生面对的选项。一开始,受到身边人影响,来自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的马正林觉得“考研总归没错”,可能对就业市场还不是很了解,他认为进入某些行业,有研究生学历更适合做“敲门砖”。
两条腿走路,应聘与备考“并行”。“我一开始应聘的是质量工程师岗位,面试官提出的‘供应商管理’属于其中一环,和人打交道比较多。”就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马正林说,“我个人既想从事工业工程领域,又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所以,当我得知质量管理岗位时,很欣喜。”
很幸运,这个岗位既和所学专业相关,又和自己性格很契合。在深入了解后,马正林发现大部分公司对这个岗位的学历要求其实都是本科。“这意味着其实我已经达到了自己最满意的岗位门槛,而我最初考研的理由也是想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在就业市场走访中,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也发现,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用人单位同样更加理性和务实,并不随意也不愿意“消费”高学历。在2025届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医药专场上,作为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上市公司,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设台招聘约50名应届生,展台前大学生们排队较长,与人力资源方面负责人吕女士等一一沟通交流。
企业人事在应聘简历上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期望薪资”信息,以便在收集大批简历后统筹安排、双向选择,细分到“一人一策一议”。“我们只有少数研发岗才需要硕博士。”在她看来,不少专业对口的本科生开出理想月薪为税后6000元,比较合理;而更高甚至上万元的高学历“价码”,对于他们这样的生产性企业而言并不易接受。
【从数到量,“高学历—低就业率与低就业”同时存在】
真正让马正林彻底放弃这周末考研的原因,是他已经收到了来自上海港机重工的质量管理岗位OFFER。他告诉记者,其实放弃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关键在于这个过程中认清自己想要什么。“至于日后职业晋升,并不是仅看文凭,更重要的是工作之后的能力。”他坦言,“三年的工作经历,可能比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经历更有价值。现在,有很多专业硕士学位是非全日制的,以后有需要可以边工作边读研。”
读研的尽头仍是就业,而就业的现实就是“适配”,既适配自身、也适配时势。有一个指标被称为“高等教育回报率”,即每多接受一年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年收入能增加多少。增加越多,高等教育回报率越高。更高的高等教育回报率,自然会提高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也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当同步保持良性互动的关系。
针对学历与就业出现“倒挂”迹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认为,当前,“高学历、低就业率”与“高学历、低就业”问题并存,意味着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质量均存在问题。
熊丙奇解释称,“高学历低就业率”与“高学历低就业”不是一回事——高学历低就业率,从“就业数量”上进行评价,表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人才培养数量超过了社会有效需求;而高学历低就业,是从“就业质量”上进行评价,表明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层次、薪酬相对低。
值得一提的是,比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相对更低的学历,比如高职大专学历,并非与“低就业率”“低晋升率”关联。《上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23年度,上海全市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为4270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7.96%,较上一年提升1.05%。同时,上海高职院校毕业三年的职位晋级比例能达到47.39%。
近年来美国社区学院入学人数不断增长(NSC)
【不论逆向还是换道,带着新知识新技能“上岸”】
有时候,“逆向求学”成为对毕业人才与岗位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的一种“自动回补”。记者查询到美国国家学生信息交换所研究中心(NSC)的数据图表,在入学率增长方面,最近5个年度,美国所有四年制院校的变化折线基本是平直的,而社区学院尤其是职业教育社区学院的变化折线,在新冠疫情后呈现明显上翘态势。
或许,新增生源流向的绝对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根据该中心的报告,以职业课程为主的社区学院去年秋季学期的招生成果喜人,共招生11.2万人,增长16%。尤其是机械修理技术等特定课程,今年秋季的入学人数增长了11.2%。在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数据显示,高职高专的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1%以上。可以说,在就业市场上,相对“学历竞争力”更表现出“技能竞争力”。
当然,不论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是每千人口研究生注册率,我国与教育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高等教育学历人口的总数也未达峰,这意味着研究生教育仍处于扩容提质“双线并进”的通道内。总体上,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重正在持续调优,更符合就业导向的专硕甚至专博学位教育不断做大做强,与传统的学硕、学博各占半壁江山,也有助于习得新知识新技能、培育就业竞争力。
相当部分的考研群体正是为了“转换赛道”,形成与理想工作更匹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上海海事大学2021级安全工程专业学子王卉,不仅学业出色,还担任学校啦啦队队长,带领团队连获上海市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团体第一。不过,王卉志向不止于此,她怀揣这份热爱,毅然决定考研“转专业”,目标院校正是上海体育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
“深知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看到自己在这一领域的潜力发展空间。”她希望通过深造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就业新路已然十分清晰。这样“有的放矢”的“上岸”上研,正被越来越多的理性考研伙伴看重。
图片来源:内图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题图说明:同济学生在考研自习室复习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