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投行高盛测算认为,目前短剧/迷你剧的市场规模(TAM)已经超过了中国电影市场(年化TAM为500亿元人民币,而电影市场规模可能约为47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史上首次,消息随即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娱乐业真的“变天了”。
不仅如此,短剧的增长势头正劲。高盛预计,基于用户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和使用时长的增长,短剧市场TAM在未来两年将实现25%的复合年增长率,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910亿元。
12月19日,相关短剧概念股走强,元隆雅图(002878.SZ)、粤传媒(002181.SZ)涨10%,天地在线(002995.SZ)、掌阅科技(603533.SH)等亦上涨。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娱乐的兴起,很多人对于娱乐的消费方式正发生着变化,于是短视频、短剧站上了风口,越来越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
此外,传统影视行业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一部上规格的电影、电视剧动辄投资数亿元,请的一线演员、明星费用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但收益却并不稳定,票房收视不及预期的现象非常常见。
而短剧完美规避了这些缺点,一集平均仅为几十万至百万的低成本,加之受众群体广、“爽点”密集,易于传播,如果效果不佳还能快速迭代,显然是把传统影视变成了“快时尚”生意,这也是其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想进来分一杯羹。内容属性较强的巨头如抖音、快手(01024.HK)、腾讯(00700.HK)等,早已有所布局。其中,光抖音集团就至少有四支力量参与短剧业务,分别是文娱部门、剪映和商业化部门、以及独立产品皮皮虾。
多家垂直领域的头部平台亦相继布局短剧。比如阅文集团(00772.HK)、掌阅(603533.SH),视频平台咪咕,以及娱乐平台的欢聚时代,均在抖音内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短剧小程序。
目前,短剧主要通过应用内购买(IAP)和应用内广告(IAA)两种模式实现盈利。所谓IAP模式,即诱导用户产生冲动性付费。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市场方面,IAA模式可能会占主导,因为用户越来越习惯免费模式。而海外市场方面,鉴于全球观众更强的付费倾向,有很多中国制作商更倾向于IAP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短剧在“野蛮生长”、市场规模膨胀的同时,其缺点也为人所诟病。由于门槛较低,市场上充斥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内容雷同的作品,很多人是来赚快钱的。
为了最大限度抓住看客的注意力,很多短剧的题材高度模式化,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突患癌症苦虐恋等等,其中的演员也非常的“扁平化”“脸谱化”,台词的情绪价值拉满,快速让人“上头”是最核心的KPI。
此外,这个行业的一大弱点是营销成本太高,有数据显示,短剧行业90%的收入都被用于支付各类平台的广告费,行业利润率不超过10%,辛辛苦苦一整年,钱却被流量平台拿走,这也是不少短剧制作方较为明显的痛点所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