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豆神教育(300010.SZ)股价大幅跳水,盘中跌停,市值一日蒸发超10%。股价剧烈波动的背后,公司正处于破产重整的关键期,而与此同时,公司股东池燕明的被动减持也引发了市场关注。
证券之星注意到,曾经因教育培训业务而红极一时的豆神教育,如今在资本市场表现出明显不稳定,公司当前AI产品的商业化进展亦显疲软。公司后续重整后的财务表现能否真正支持其股价回升?AI概念能否为豆神教育带来持久的商业价值?一切都是未知数。
减持风波引发市场疑虑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近期A股市场整体行情好转之际,豆神教育也在近日迎来股价飙升,短短10天内即完成股价翻倍。
不过在11月7日这一天,公司股价急速下跌,盘中一度跌停。在这背后,股东池燕明的减持公告无疑成为豆神教育股价剧烈波动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根据公告,公司第八大股东池燕明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动减持了价值超1.8亿元的股票,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金融纠纷的涉案金额仅为5000万元。
即便公司解释称池燕明的股份早已质押,但在豆神教育股价因AI概念上涨至1.8亿元之际,相关股份被司法处置的时机让人不禁疑虑重重。
此外,池燕明的减持与公司股价上涨时间点高度重合,9月末至11月初豆神教育股价涨幅一度高达330%,虽然该减持公告显示为“被动减持”,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内部管理稳定性的担忧,进而加剧了股价震荡。
对于处在破产重整过渡期的豆神教育而言,股东的减持行为很可能会让资本市场的信心和后续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股价震荡暴露业绩与估值的错配
公开资料显示,豆神教育前身是上市公司立思辰。2020年更名为豆神教育。同年豆神教育亏损25.67亿元。此后两年公司持续亏损,管理层也出现动荡。
此后,或许为了谋求新业态发展,2020年,立思辰内部孵化项目、面向B端的阅神AI开始组建并独立运营。
今年10月30日,豆神教育发布了C端AI智能学习产品豆神AI,并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海南何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展AI教育产品的技术研发及销售。
事实上,豆神教育自10月以来股价快速拉升,市场普遍认为其AI教育业务带来的资本市场关注度是推手。
然而,公司三季度数据显示,AI产品贡献的营收仅占公司总收入的4%。这意味着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估值的攀升更多是由市场情绪而非实际业绩支撑的结果。
从过往众多“牛股”、“妖股”的股价走势来看,在资本市场中,估值与实际业绩存在错配的情况往往难以持久,豆神教育的股价表现就正印证了这一点。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的业绩扭亏为盈,很大程度与源于公司通过控制成本和费用实现了盈利,但过度依赖成本控制来提升利润的做法可能难以持续。如果公司不能尽快扭转收入下滑的趋势,实现可持续增长,股价和估值的支撑点将变得十分脆弱。
经营不稳定的风险持续存在
证券之星注意到,豆神教育近年来面临的经营压力由来已久。公司曾因政策调整,不得不剥离K12课外培训业务,并将重心转向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领域。
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自2020年更名以来,公司经历了巨额亏损、管理层动荡和业务调整的困境,曾一度被曝出欠薪、分校跑路等负面消息。
尽管在2024年前三季度,豆神教育实现了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1.1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但公司营业收入却下滑近13%,仅为5.57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虽然显示出公司正在努力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来控制支出,但实际业务恢复仍未实现全面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豆神教育的主营业务已不再包括K12课外培训,而是涵盖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文旅研学以及直播电商等板块。
尽管AI产品为公司带来了新发展方向,但AI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豆神教育是否具备持续创新和扩展市场的能力仍有待验证。
更何况,依赖单一的AI教育产品来支撑公司整体收入增长可能不切实际,而当前公司现金流的恢复情况、资产质量的改善以及债务的管理仍将是影响其未来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破产重整计划获批,到AI教育产品的推出,豆神教育的自救之路充满艰难和不确定性。尽管公司通过重整扭亏为盈,但股东减持风波和AI业务收入的“杯水车薪”让市场对其未来仍持观望态度。
未来豆神教育能否真正借助AI领域实现业绩增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在波动加剧的市场中,豆神教育能否实现真正的“翻身”,还需要更多实质性的业绩支持,而非仅靠概念拉动股价的短期繁荣。(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