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政“四箭齐发”,房地产板块猛掀涨停潮!基本面拐点已至?

格隆汇09-30 10:23

9月30日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港A地产股开盘集体大涨,截至发稿,港股富力地产涨超20%,融创中国涨近19%,旭辉控股集团龙湖集团、中国金茂、万科企业等均涨超10%。

A股特发服务20CM涨停,金地集团、华侨城A、新城控股、绿地控股等10余股涨停。

消息上,9月2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就9月24日会议提及的住房贷款利率定价、首付比例、保障房再贷款、部分地产金融政策期限的优化发布官方公告。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相继“助攻”,广州全面取消限购,上海、深圳松绑限购。

地产“王炸利好”密集来袭

9月29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包括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等。具体来看:

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1)允许变更房贷利率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幅度。借贷双方可通过协商变更合同等方式调整加点幅度,以更准确体现市场供求、借款人风险溢价等因素变化。(2)取消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的限制。自2024年11月1日起,新签订合同的浮动利率房贷,与除房贷之外的其余浮动利率贷款保持一致,可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确定重定价周期。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借款人在与商业银行协商调整房贷利率加点幅度的同时,也可调整重定价周期。
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1)统一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至1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2)强调因城施策原则。在全国统一的最低首付款比例基础上,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辖区各城市是否设定差别化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并确定辖区各城市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
提高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发放比例:为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增强对金融机构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对于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要求的贷款,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的比例从贷款本金的60%提升到100%。
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为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延长“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政策期限至2026年底。

此外,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各家商业银行原则上应在2024年10月3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开展批量调整。

随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发布公告称,坚决落实有关要求,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

同日晚间,一线城市相继“助攻”,广州全面取消限购,上海、深圳松绑限购。

9月29日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7条楼市新政,包括调整限购、降首付、降低住房交易税收成本等。
9月29日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取消居民家庭在本市购买住房的各项限购政策,本次限购政策调整后,本市户籍、非户籍居民家庭和单身人士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不再审核购房资格,不再限制购房套数。
9月29日晚,深圳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深圳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机构:房地产基本面拐点或将近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重磅地产政策的超预期出台反映中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决心坚定。

9月24日,央行宣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随着近期楼市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地产数据也有积极变化:商品房、二手房成交均有所回暖,房价跌幅亦边际收窄。

东北证券研究显示,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上行,各能级城市销售面积均有所回升,其中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已接近2021年同期水平;二手房交易亦量价齐升,成交面积处于季节性高位,二手房价环比跌幅收窄,其中一线城市挂牌价指数环比上行。 

中泰证券认为地产板块基本面已经在接近底部,随着政策持续呵护,板块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天风证券认为,政治局会议表态“促进房地产行业止跌企稳”,基本面拐点或将近,增量政策预期持续。交易端,市场“底部共识”增强,“短线政策博弈+中长期估值修复”逻辑更加顺畅,未来顺周期地产股弹性空间同样较大。

配置方向上,该机构建议优先考虑①非国央企受益于化债、政策纾困、需求改善等多重逻辑下的困境反转;②具备投资及改善产品优势的龙头房企独有的周期韧性;③区域型企业其城市基本面分化及市占率提升逻辑;④二手中介受益于存量交易景气度提升。其中,低估值优质非国企及地方型企业受益于融资、收储等政策的弹性空间或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